近日,南宁各大高校的贫困助学金评选进入名单公示阶段。随着今年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更多贫困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一些耳听MP3、胸挂名牌手机、手提“笔记本”的大学生居
然也名列其中。一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虽然盖有乡镇政府的证明公章,但据透露,贫困证明却是盖章后再填写的。如此一来,所填的家庭超低月收入的数字是否属实,就不得而知了。
假贫困生现象的出现,发人深省。
国家资助力度在加大
从2007年秋季开始,许多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更加通畅,这得益于今年5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我国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
据了解,今年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远远大于往年。从资助额度上看,以前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是每人每年1500元,今年增加到每人每年2000元;以前国家奖学金的资助标准是每人每年4000元,今年翻了一倍,每人每年达到8000元。此外,今年新设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将让3%的学生受益,每人每年5000元。
广西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国家对该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常在全校总人数的10%左右,但今年扩大到30%,加上一些企业及社会团体的爱心助学,可以资助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逾40%。
广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去年国家给该校贫困生资助金额不到100万元,今年扩大到400万元。新生入校前,该校贫困生库里只有1000名学生,而国家给该校贫困生资助名额却达到3000人。随着资助款项的增加,学校如何将好事落实好,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记者了解到,驻邕各高校贫困生数据库的比例,基本控制在全校人数的20%—30%。以前评选贫困生助学金,都在贫困生数据库内考虑。而今年国家资助力度加大,一些院校的资助力度,已经超出了贫困生数据库保持的比例,因此一些原本不在贫困生数据库的学生纷纷补办材料,这无疑给把关带来了难度。
部分大学生如何争当“贫困生”
资助金额的增加和资助名额的增多,让一些并不困难的学生动起了“心思”。
某高校一位大二学生说,他本来并没有打算申请助学金,却在班干部的“暗示”下递交了相关材料。“班干部说学院还有不少名额,大家可以先填表再补材料,于是一时间学院多了不少‘贫困生’。”
“看见那么多同学都递交了申请,我就跟着交了,也不在乎多我一个吧!”已获得国家助学金三等奖的小林说。她告诉记者,在申请助学金时,家庭人均月收入一栏她填的是60元。事实上,生活无忧的她,“手机、MP3、电脑”一样也不少。
小林说她这样做还算“靠谱”。一位同学告诉她,自己第一年填了40元,开始还感到不好意思,看到有人居然填36.7元,“还有零有整呢。”小林不以为然地说。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则告诉记者:“从进学校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做贫困生,因为贫困生不仅可以得到学校更多的资助,而且还可以优先得到学校勤工俭学的机会。”
“从来不觉得自己贫穷,也没想过会和贫困挂上什么钩。我脑中的‘贫困’是省吃俭用、发愤读书的学生形象;是艰苦朴素、半工半读的学生形象;是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节省下生活费贴补家用的学生形象。可当国庆乘飞机出去玩的同学要写申请的时候,当暑假还嚷着要买一套200多元钱衣服的同学要写申请的时候,当男生一边打游戏一边要写申请的时候,我真的考虑自己是不是要写了。多么可笑的事情,全班58个人就有40多个要写贫困申请。”从百色来南宁读书的王辉有“一肚子的话”要向记者说。
一同学在博客中忿忿不平地写道:“一些申请到困难补助的同学浑身上下都是名牌。而真正的贫困生每天忙着当家教、做兼职,很辛苦地去赚自己的生活费,这太不公平了!”
据悉,由于学校很难真正获知学生的经济状况,所以助学金的发放多是由学生自己先申报,申报的要求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且有乡镇盖章证明”。
而广西师范学院一位贫困生对记者直言,要开具这样的证明并不难。“每个地方政府都乐意给‘自己人’多争得点利益,反正也不需要他们出钱,填写多少根本不管。”他这次申请助学金用的表格就是空表格,但是上面却盖好了章。“填写表格只是‘走过场’而已,那么多份表格,学校根本查不过来。内容完全由自己去填,想填多穷就填多穷。”
一位多年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坦言,开假证明对家里“有能耐”的同学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其实村镇两级对这种事情都管得很松,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有关系开个证明“就像吃饭一样平常”。
“虽然我们总能发现身边某些同学助学贷款申请材料中‘水分’很多,但大家通常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没必要为这个把同学关系弄僵。”一位姓朱的同学这样对记者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贫困生”将助学金拿到手后,多是请同学大吃一顿,而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身边的假贫困生们,都会选择“沉默”以对。
不能让假贫困生现象蔓延
“贫困生”并不是一个荣誉称号,但是缘何大家都争当贫困生呢?
据记者了解,争抢贫困生资格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学生能从中获得金额不小的补助;另一方面,学校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面对大量贫困生的资格认定审查工作,难免有疏漏,对补助款使用的监管也有难度。比如,由于还缺乏一个由多数学生代表民主参与的评议机构,使贫困生助学金申请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暗箱操作状态;公示制度流于形式;对弄虚作假者查处力度轻微,即使发现了也未能追回,更不要说予以处罚;对审查不力失察者也未能设定追究程序等等。
这种情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改变。据了解,今年教育部就会同国家各有关部门对各省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大学生家庭经济是否困难,今后将有一套严格的认定程序。
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全国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不久前就公开表示,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工作,学校要成立认定评议小组。来自相同年级或者同专业的大学生将成为这个小组的主力队员。崔邦焱说,这个小组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学生代表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或专业总人数的10%。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高校正在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广西某学院学工处的一位老师表示,对已经领取助学贷款的学生,学校专门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部门,对他们进行监督。对于一些学生把助学贷款用来买电脑、手机、MP3的情况,只要有同学举报并一经查明属实,应立即取消其贷款资格并进行思想教育。
“假贫困生现象的存在,其实是某些学生品德扭曲的表现。”广西大学一位社会心理学专家指出,不管是假贫困生冒充真贫困生,还是贫困生无目的、无节制地乱花助学金、助学贷款,其实都是一种攀比、虚荣甚至是不道德的表现。但是,一味地指责并不能纠正学生在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各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从心理到生活等多方面系统地对广大学生包括贫困生进行引导、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光明日报)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