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智慧钙片(2)

17年前 [03-04 16:04 周日]
6.扫去身上的雪花
偶然之间听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地里干活儿,突然彤云密布,北风大作。不一会儿功夫,鹅毛大雪就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了下来。她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在雪地里疾走了半个小时,她才回到家里。
未进家门,她就听见里面传出了孩子的哭声。
她急忙进屋,走到坑前,听见母亲的脚步,孩子向她怀里扑了过来。
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把他抱在怀里,而是拿起了扫炕的笤帚。
故事结束了:她拿起笤帚并不是要打孩子,而是要扫掉自己身上厚厚的雪花。
她怕孩子从她身上感觉到哪怕一点点寒冷!
我们以为母爱神圣、母爱伟大,以母爱的名义,我们就可以随便去爱孩子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由于不合格的母亲、不合格的爱,有多少孩子成了母爱的牺牲品?
在爱孩子之前,最好还是先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带着冰冷的雪花?
 
7.自己与别人
村里住着一个农夫,他的名字叫作自己。
自己有个邻居,名叫别人。
自己矮小,别人高大;自己贫穷,别人富有;自己低贱,别人高贵。
这两个邻居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
自己有事的时候,总喜欢去找别人。
别人不好意思拒绝,只得帮他。忙是帮了,但别人并不心甘情愿,他为什么老喜欢给我添麻烦?
久而久之,别人心里的怨言就表现了出来。
当自己求助的时候,别人不是推辞就是应付,偶尔帮一次忙,最后却总是事与愿违,他给自己帮了倒忙。
与此相反,别人对自己不想让他插手的事情倒是非常热心,简直达到了乐此不疲的程度。
自己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想种什么庄稼、想讨什么样的老婆,想盖多大面积的房子,别人都喜欢指手划脚。不仅如此,别人还喜欢在村子里发布对自己看法。自己有针尖大的小事,都会让别人搞得满城风雨。
开始自己还默默忍受,但是时间一长,他就忍无可忍了。
他决定去法院起诉,让法官给他们断这份官司。
自己指控别人干涉他人的私事,别人指控自己给别人增添麻烦。自己和别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听了原、被告双方的详细陈述后,法官做了如此判决:把自己和别人各打五十大板判决书上还有如下条文:从此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绝对不要求别人;别人对自己的生活,该关心的一定要关心,不该关心的绝对不要关心,更不能横加干涉。
从此后,自己和别人相安无事。
 
8.为孩子鼓掌
我应邀参加一所小学举行的六一儿童节汇报演出。
孩子们的演出非常精彩,不断博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正当我使劲拍手的时候,旁边一位热泪盈眶的男子碰了碰我的胳膊:“对不起,请帮个忙。”
我疑惑地回头看了看他。
“你能再鼓几下掌吗?”
我更加奇怪,他自己就不能鼓掌吗?
那人伸出手来:“今天演出的孩子中有一个是我的儿子,我想为他鼓掌,可惜我只有一只手,无法为他鼓掌……”
我半天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不禁为这份诚挚的父爱所感动。 我使出平生最大的力量来给这位父亲帮忙。我连续鼓掌三分钟。
台上的那个男孩向这个方向看着,我想,他一定听到了,最响亮的掌声是从他父亲所在的这个方向发出的。
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父亲都能想方设法为孩子鼓掌,想方设法赞美和激励自己的孩子,那么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又怎能不加倍地为孩子鼓掌呢?
 
9.别开生面的班会
新学年的第一次班会上,新来的班主任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他给每个孩子发了张纸条,他让大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把这些写着孩子们名字的纸条收上来后,他又一次发纸条,这一次,他让孩子们写下一些形容人优点的褒义词,诸如“美丽”、“健康”、“聪明”、“善良”之类,同时老师也没忘记让孩子们在这些形容词前面加上“非常”、“特别”之类的副词。
现在,他让孩子们挨个上到讲台上来,从他手里那一摞写有大家名字的纸条里随意抽,然后跟抽出的名字组合成一个句子,当着大家的面大声朗读出来。
于是所有的孩子们都听到了这样令人鼓舞的句子:
“张伟非常聪明!”
“李眉特别善良!”
“宋燕十分可爱!”
“刘凡非常勤奋!”
“张亮很勇敢!”

……
无一例外,所有的孩子都听到了一句从未听过的大声赞美,所有的孩子都觉得这一天比过节还要幸福。
班主任说:“以后咱们的班会都这样开。”
像施了魔法一般,孩子们马上表现出了以前未曾表现出的优点:懒惰的变勤奋了,笨拙的变聪明了,懦弱的变勇敢了……
在下周来临之前,孩子们天天都盼望着开班会,班会成了孩子们最喜欢上的一堂课。
由简到难,由浅入深,这样的班会坚持了整整三年。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所有的孩子听到了所有的赞美,所有的孩子学会了所有的褒义词,并把它们用在所有的同学身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出了所有的优点。
孩子其实只是一张白纸,你想用他造出什么样的句子,他就会按照你所造的句子提示的方向去发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用些褒义词、多造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句子呢?
 

10.名师无高徒
人们都说“名师出高徒”,我独不以为然。
纵观历史,各行各业的名师车载斗量,按说,他们应该桃李满天下的,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名师的“高徒”凤毛麟角。
名师成为名师,往往不是靠名师的指点,而是靠自己的个人奋斗。他一定遇到过许多资质平平甚至谬误倍出的老师,他心里一定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我将一定能超过他!老师的平庸甚至谬误未能压抑他、泯灭他,相反却磨砺了他,靠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他才走向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可惜的是,这样优秀的学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学没有这样的信念,他们只能被平庸甚至错误的老师引和一条平庸和错误的道路上去。
而作为名师的学生,虽然不会像庸师的学生那样受到压抑而变得过份平庸,但也很难像名师小时候那样,怀着一个“我一定能超过他”的信念,因为他们的老师太博大精深、太尽善尽美了,没有多少才学和道德上的破绽供他们去抓,也没有为他们展示一个多么光辉灿烂未来。名师的眩目光环使这些学生不得不闭上眼睛,不敢正视老师。名师只教给他们死的知识和道德,却没有教给他们活的知识和道德。于是,这些幸运的学生们也就被无意中剥夺了获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他们因循守旧、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于老师,他们学习得再多、模仿得再像,充其量也只是老师的复制品而已。更有甚者,他们会比庸师的学生更大程度地继承老师的谬误而不敢批判和超越。

名师无高徒,不是名师能力不足,也不是学生努力不够,而是老师没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的抱负,没有教给学生超过老师的方法。
而一个不能鼓励学生超过老师的老师,不算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那些所谓“名师”,大都徒有其名而已:他们只能成就自己,却不能成就学生。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