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论文30:特殊家庭学生后进成因及心理教育对策(2)

16年前 [12-16 11:21 周日]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体制是有所偏重的,学生成绩的好坏与教师的名利直接挂钩,这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后进生没有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更加发展。有些教师把后进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感情用事,简单从事。或采取惩办主义,任意停课,大声斥责,甚至赶出学校,使学生情绪产生对立,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或息事宁人、不了了之、放任不管,使学生失去是非观念;或将家长叫来训斥,这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情绪,使家长不愿主动接近教师,最终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后进生转化难度大,牵制精力较多,有些学校对转化后进生兴趣不高,措施不力,后进生很容易流向社会成为犯罪预备军。据统计浙江省少管所关押的未成年犯中84%是中小学流失生,就证明了这一点。

3.社会监管力度的不足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增多,整个社会处于冲击震荡之中。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时期,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之中。由于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又受到过创伤,在社会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之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就在这些学生心中滋长。

由于大部分特殊家庭对孩子失去管教,有些孩子对家庭的管教有抵触,这使孩子流向了社会,频繁进出网吧、录相厅等不良场所,对于判断能力较弱的单亲家庭学生而言,家庭与学校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而社会上和网络虚拟空间中存在的一些颓废的、消极的不良因素又对他们影响很大,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容易沉溺于网络之中,通霄达旦、废寝忘食,这将给他们的身心带来极不利的影响。尤其网上的腐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侵蚀;网上的黄色流毒,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摧残;网上的暴力文化,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误导。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对学习进一步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在品行上也表现的越来越差。

另外在那些不良场所中总有着一批社会青年聚集在一起,相互传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教唆缺乏是非观念的学生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从观看暴力、淫秽作品、抽烟等不良行为开始发展到传播暴力、淫秽作品、打群架等违法行为直至发展到吸食毒品、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许多特殊家庭的学生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由功课差或品行差的单项后进生,逐步发展到两者均差的双项后进生,当他们犯了错误时父母、老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动辄打骂、批评或歧视时,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受到挫折,增加他们离开学校成为流失生可能性,加速他们陷入泥潭的进程。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他们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上三方面是造成特殊家庭中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品行进行矫治,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齐抓共管,既要各尽其职,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受到良好效果。但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学校无疑起着主导作用。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现状,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效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帮助学生积极改变内因,并帮助他们改善和适应外因,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氛围。

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策

1.真诚的理解、正确的评价学生,悉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u 用理解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众所周知,理解与爱是沟通的桥梁。对于心理上有创伤、自我封闭的特殊家庭学生来说,理解与爱正是走进他们心灵的一把钥匙。这正如《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但,真正能做到“知其心”并不那么容易。要想知其心,只有通过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才可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知道他们的所想所思、所爱所恨。另外我们教师还应该与这些学生平等协商地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如实地倾吐他们的想法。遇到有争议时,不该是教师说了算,应该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关爱和真诚,让他们能敞开心扉。

u 用肯定来抚慰学生的心灵。

    特殊家庭学生也都有他们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也都有自己兴趣和爱好。教师最好是戴上“放大镜”去找寻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如组织他们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通过发挥特长,实现自我价值,来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无形中增强自信心。

u  用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场合下,教师一句话,一个眼神,有时甚至改变某个学生的一生。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准确、尤其是特殊家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大都较强烈,教师在评价他们时应特别施以爱心,要时刻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变化,对于好的方面要及时肯定,逐渐增强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即使是否定评价的语言,也要极具艺术性。用科学的评价与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影响。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非常关注、爱护和理解他们的,同时他们也是非常有希望的,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用赞赏来增强自信心。

赞赏是人们对事物认同的态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表明:“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赏。”赞赏是一门艺术,它是对人的活动的一种认可,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水平。被赞赏的人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明确可以坚持的事物,激发内心愉快向上的情感。特殊家庭的学生往往自卑心理强烈,又正值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上的突变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寂寞和孤独感,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会走向两个极端,或是起哄吵闹或是冷漠寡合抑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发自内心地加以肯定、赞赏、鼓励,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03计算机班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后,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经常迟到、不交作业,无故不到学校上学,在校内欺侮同学,在校外敲诈学生的钱。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了解后,多次找他谈心,与他交朋友,先是肯定了他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帮助他找出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火爆的脾气要改一改,并把班里的卫生监督工作交给了他,由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干得认真,很负责任。同学们满意.老师也经常夸奖他,工作卓有成效。接着老师就耐心帮助他,给他辅导功课,并在纪律上给他提要求,由于老师的及时帮助与表扬,树立了他在班里的形象,很快在品行和学习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

在学习和生活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该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纪律较差、情绪消沉的学生要加以诱导,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

   3.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家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发源地,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想有个家,有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当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这首歌曲唱出了许多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渴望。因而在对他们的教育中,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按每个家庭的特殊结构和家长的不同层次达成不同的共识,以帮助学生改善家庭关系。家长应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烦恼,尽早摆脱过去家庭生活的阴影。大部分离异家庭的学生心中都担心父母离异了,不再是一家人了,他就会永远失去父爱或母爱。又担心害怕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或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家长要针对孩子的这些心理主动找机会向他合情合理的解释,调整他偏激的想法,尽可能消除他们的顾虑、担忧与恐惧。同时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体贴,用爱和亲情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仍有一个温馨的家,父母仍象以前那样爱自己。

4.用爱的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主动靠近他,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其脆弱的心灵,在与这些学生交往时将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当学生以特有的敏感,体验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时,必会对教师产生敬意与信赖,从而乐意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把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03汽运班有位住校生上学期初表现得情绪低沉,寡言少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通过家访老师了解到他的父母因情感不合而离婚了,而且目前父母都不愿照顾他。孩子感到自己失去了父爱、母爱,心理上非常地痛苦。于是老师便在双休日把他带到自己家中,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衣服脏了,帮他洗;缺纸少笔,帮他买;生病了,带他去医院。终于这名学生从老师的身上体会到师爱胜过母爱,他觉得自己不孤独了,学习充满了信心,他的成绩提高很快,在期末考试中成绩名列班级第三名,另外他还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爱好、特长也得到了发挥。他对同学说:老师爱我,我更要爱老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施爱”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们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后进生:性格粗野、情绪急躁、不遵守纪律,这样的性格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特殊家庭的家长常常在平时对孩子要求不严、不闻不问,孩子犯了错误就责骂或体罚。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就养成了粗野的个性。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从尊重出发,避开严厉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师爱胜于母爱。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情通而理达”,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促使学生悦纳教育的强大推动力。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5.学会倾听,使老师与学生心理相容。

由于特殊家庭的环境骤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平衡,造成一种特殊心理,进而导致他们在校期间行为偏差。要矫治这种偏差,就需要教师要深入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特有的需要与愿望,要给学生表述自己思想的空间。教师要用更多一份亲切、平和、真诚、耐心去倾听,学生才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真诚的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盼,倾听就是爱。

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理相容,就要格外细心、特别关心、充满爱心、非常耐心,从而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民主和诚挚。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才能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这种以科学、理智的态度为起点的心理相容的交流,对心理敏感性极强的特殊家庭学生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它最容易激起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将自己和教师“视为等同”,并将教师的爱心转化为自己的尊师之情,成为学生听从教师教导的心理推动力。

02物流班中有这样一位学生,能力强、学习好,正值高职考试前3个月时,父母闹离婚,一段时间她精神状态特别不好,上课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精神恍,不完成作业,不专心听讲,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几次家长来学校,家长都没来。看到这一切老师就主动与她接触,先是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帮助,学习上给予辅导,慢慢地和她聊起家里的事。老师的关心帮助终于令她感动了,于是把父母离婚的事边哭边讲给老师听,还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分析,老师先赞赏她是一个聪明伶俐、自力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老师都很喜欢她。然后耐心开导她对父母离婚这件事的看法,让她理解父母有他们难言的苦衷。再鼓励她,目前正面临高职考试,不要因为家庭的事影响了前途。经过耐心的倾听与细致的开导,这个学生终于放下了包袱,认真地对待自己,也学会了与父母沟通,高职考试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宁波的一所高职院校。

6.直面现实,提高抗挫能力。

现代的中学生很多都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他们具有一种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在对特殊家庭的学生教育过程中切不可一味迁就,要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提高抗挫能力,通过辅导使他们敢于正视现实。让他们意识到:1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家庭状况的不如意是客观的现实,你过度的烦恼、焦虑也无计于事,必须学会面对现实,勇敢面对困难,磨练意志,要培养自己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2)挫折具有两重性。家庭的不幸虽然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但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磨练,也可以增强自己的抗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学生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3)应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原本对生活就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家庭变故,特殊亲家庭的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容易轻易否定自己。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若不是就着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

7.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不良行为的前期征兆。

特殊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骤变,心理承受不了,就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想法。为防患于未然,早期预防是治本举措。学生的变化总有一个过程,在前期必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表现。例如,从迟到早退到旷课,从说谎打架到无心听课,从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征兆。1)是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失调、举止反常等情况。2)是观察学生的兴趣变化。如学习兴趣下降,无心听课,而对色情、暴力的影视和小说感兴趣。3)是观察学生生活规律的变化。如从早起变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成肮脏颓废,或一反常态特别喜欢打扮。4)是观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变化。如从诚实变为不老实,从谦虚变为傲慢,从斯文变为野蛮,从文明礼貌变为口吐秽言、动作粗野,等等。当发现这些不正常言行时,家长和老师要互相配合、抓紧教育,特别要注意其交往的朋友或同学里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对单亲家庭中的“双差生”要采取耐心引导、积极鼓励的办法,不可漠不关心,致使蔓延恶化;更不可轻率地勒令退学或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教师应竭尽全力地引导学生走上成长成才的道路。

结束语:

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失去了一半的爱,比同龄人更早、更多地承受人生的无奈和苦涩。生活中的阴影,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他们的未来,部分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我们能给予的不是怜悯和同情,而是关怀、帮助、尊重和爱。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生活在友爱中,他就学会了真诚;生活在尊重中,他就学会了感激;生活在赞许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老师,面对心理有一定困难,特别是自卑感较强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更应该懂得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找相应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引导他们正确客观评价现实,勇敢面对未来,促使他们能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吴增强: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辅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方展画、周红五:《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纲要》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