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玮
二十一、地利篇
天时通常指大环境,乃天下大势也,地利则指的是小环境,指我们所处的周边局势。古代战争特别重视地利,因为那是战争的特点是短兵相接,因此地形可以作为重要的屏障。战国时,秦国据崤山、函谷关之险而消灭六国一统中原;三国时期,孙权凭长江天堑,刘备依蜀道之难,与曹操分庭抗礼;东晋、南宋也是乘地利之便,与少数民族政权划江而治,偏安江南。
地利不仅仅体现在地形,还体现在“地气”上。比如曹操大军兵败赤壁,孙刘联盟固然是主要原因,北方军士不习水战,并且长时间在南方生活,水土不服而多生疾病也是一个因素。诸葛亮在平定南方部落时,士兵在泸水几次受瘴气之毒,皆无功而返,后来费了好大的力气才降服孟获。马谡之兵败街亭就是因为不懂地利,让老道的司马懿一招击中要害。可见,地利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时不如地利,掌握地利的一方更掌握主动权。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孙子兵法》对于地利也特别注重,其中第十一篇《九地篇》专门论述在不同的情形下如何利用地形作战的原理。可能有人问了,班主任的工作和地利又有什么关系?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个习惯于在教室内上主课的教师,如果有机会到室外给学生上一节体育课,会是另一番感受。假如说这个老师在教室的课堂里能够把纪律控制得很好,那么在操场上,他会发现相同的学生是很难控制的,这便是地形的作用。同样的,一名体育教师可能在操场上把学生的广播操指挥得井然有序,但是让他带学生的一节室内自修课,纪律却可能很糟,也是由于地形的变化。有时候,学生在不同的老师面前表现绝然不同,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表现迥然相异,并不是学生变了,而是他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地利的原理不可不察。
学校里的建筑物,乃至一花一木等硬环境都可以产生教育的动能,都是地形。同时,学校的文化氛围以至于一个小小教室作为软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大,它们理所当然是地形的一部分。甚至于对于其中的一个学生来说,其他学生的兴趣爱好,集体的舆论等也是地形,教师都可以加以利用。
召开全体学生大会不宜在过于空旷的地方。举例来说,要召开全年级学生大会,全年级学生有两百人,但是会场却在一个能容纳千人的地方,那么效果一定不佳。并不是因为地方太大,讲话声听不见,发言可以用麦克风,而是地形不利,没有会场气氛。会场以75%以上的上座率为佳,坐满亦可,但不要加出很多座位,那样热烈有余,反而会显得凌乱。主题严肃的集体大会所有教师应全部到场,坐在班级当中。平时不相往来的班级骤然间坐在一起,并且教师亦悉数出席,学生会产生一种与平时不一样的紧张感,有助于会议效果。许多会议效果不好并不是内容不好,而是地形不佳,譬如你要批评学生,选择的地方却是足球场,学生们连你的话都不一定听得清楚,旁边还有人踢球,你嗓门再大,喊破了嗓子也只能怨自己。
在室外不宜进行深入的个别谈话。教师与学生作个别交谈,应选择安静的场所,但最好不要在室外。室外干扰大,声音嘈杂,人的精力很难集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如在室内来的直接顺畅。当然,教师与学生单独地在校园里走一圈,释放一下紧张的情绪,也是可以的。有时候,就是与学生很随意地散散步,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在一定的场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助手段。
如果与学生开座谈会,则要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圆桌会议是最佳方式。教师可以把会场布置成圆形或近似圆形,圆形的好处是任何位置都是平等的,学生不会有拘束感和压迫感。如果还是像平时上课那样,教室坐或站在前面,面对所有学生,则沟通往往会出现阻滞,学生不会跟老师说真心话,座谈会很容易变得沉闷,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教师批评学生时,居高临下的方式是最佳选择。在教室里,学生坐在座位上,教师站在讲台上,俯视全体学生,辅之以强有力的言语,那种感觉一定不错。个别批评时,有些教师图舒服,自己坐在座位上,学生站在办公桌前,教师须仰视才能看着学生,这不是好的方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坐下来,教师站在他面前,这样教师即使不言语,无形中也对学生产生压力。有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就用这样的方式看着学生看了20分钟,学生不堪忍受而最终选择配合教师解决问题的。
教师表扬学生时,不需要对环境有太多苛刻的要求,因为表扬的话学生总是爱听的,不论是在什么地方。表扬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些体态的语言,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说,在集体面前宣布表扬的时候注视着表扬对象的眼睛,冲着他慈祥地笑笑,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个别表扬的时候不一定那么正式,可以拍一下学生的肩膀,给他鼓鼓劲,如果是小学生,摸摸他的头,他会非常兴奋。但是总体来说,不同的场合之下表扬的效果还是不太一样的。私下里的表扬会让学生觉得温暖,对缓和师生间关系非常有效,是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方式之一;背后的表扬让学生惊喜,学生感觉这是真实可信的,会对教师心存感激;正式场合下的表扬则让学生有成就感,是学生期待和难忘的记忆,尤其是登台领奖,感受台下的掌声,那种幸福人人向往。
在学生群情激愤或比较冲动时,教师要冷处理。学生对学校的评比或班级之间的竞赛结果感到不公,情绪激烈,这时教师一定要非常冷静,不可火上浇油,否则浇旺的火还得教师自己来灭。个别学生也有可能突然间很冲动,有失控的可能,如教师批评不慎,学生觉得冤枉,与教师当面顶撞,此时教师不可与其纠缠细节,而应避其锋芒,万不可大怒,失了身份一直理论,此事要记住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其冷静下来再与他计较也不迟。学生做了冲动的事情教师如果处理得当,让学生事后从心底里生出追悔莫及的感觉,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教师成功了。
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精神不振作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他们。有时候上课,教师发现学生们精神面貌很不好,特别是春天的下午,学生们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这时教师要注意授课的方式以及自己的语言,要像一个善于表演的演员,以自己的热情去带动班级的氛围,比如说讲个笑话什么的,如果能引起哄堂大笑,势必会让那些要睡觉的人精神一振,转而认真听讲。
碰到比较活跃的班级,教师可相对严谨一些,以稳定班级氛围,对个别轻佻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警告,这样便可控制局势。遇到比较沉闷的班级,教师要轻松一些,以激活班级气氛,对少数愿意发言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以带动整体。
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首先是卫生问题。许多年轻教师不太善于做这个工作,班级卫生常常一团糟。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只要重视,总是能做好的。班级卫生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就是学生每天生活的环境,如果整个教室脏兮兮的,班级风气也好不到哪儿去。班主任只要稍微采取一点措施,责任到人,再以身作则加以示范,勤加督促,班级面貌会面目一新的。信不信,到一个原先很脏但是刚刚大扫除后的班级里去,你会感觉神清气爽,心情也舒畅了,人也会精神起来。
卫生问题解决好之后,便是美化了。美化班级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发动全体学生,要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权,让他们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班主任把关。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会产生自己是主人的感觉,从而像爱护家一样爱护教室的环境。教师要优先考虑那些有特长的学生,比如说字写得好的,画画的好的,把他们的作品布置出来,注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便有了一些氛围。教室四面墙壁上可以利用的地方不要浪费,要以学生的原创作品为主,买来的东西不如自己自己创作的。一次小小作文展,各组自办的小报等等,都是很好的素材。表扬栏要贴在醒目的地方,即使是大孩子也喜欢红星、红旗之类的东西,搞一个积分榜也很刺激。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养花,养草,甚至养两条金鱼什么的。不要怕麻烦,植物与动物每时每刻都会无声地行使教育功能。
建设好硬环境,接下来便是软环境了。要选有能力,在学生中有影响的学生做班干部,好的班干部简直就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部成绩差一点没关系,如果学生不愿当,绝对不要勉强,强扭的瓜不甜,他痛苦,你也累。班干部既定下来,就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坚决支持。只要班干部能严格贯彻你的意图,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强有力的班干部好比一个班级的主心骨,他们能够决定班级的舆论,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他们既是重要的地利也会产生地利。
有了好的班干部集体,就可以建设班级的风气了。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要求他们以身作则。要特别关注班级里的活跃分子,相对于那些不太爱说话,只会跟风的学生来说,这些学生对班级氛围的影响更大,教师要花点时间关注他们的行为,要尽可能地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行事。通常,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教师要支持和参与这样的活动。有的班级,大家在一起生活几年了,还有人连同学的名字都写不对,这是不能想象的。这样的班级凝聚力可想而知。
在班主任的眼里,所有事物皆可成为地利,能有这样的意识,则有希望成为大师了。真正的大师不拘泥于死的原则,比如韩信攻打赵国,背水列阵,看起来是犯了兵家大忌,致自己于死地,却反而激发了士兵的斗志,结果大破赵将陈余。所以有了地利,还要看我们怎么运用。有教师在上语文课,教师里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学生们都被吸引,纷纷观看,教师灵机一动,把这节课改成对小鸟的观察作文课,这就是巧妙利用地利了。另一个课堂,教师想要对一名趴在桌子上的学生进行批评,但是直接点名批评学生情感不一定能接受,于是教师通过观察,转而表扬这名同学的同桌课堂上注意力比较集中,同时却注视那名趴着的学生,这种对地利的理解就不是一般教师能够达到的境界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