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
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最初,我的计
划只是写一篇短文,但是我所论述的问题却不由我不一直写下去,所以在不
知不觉中这篇论文就变成了一本书,当然,就内容来说,这本书的分量是太
大了,然而就它论述的事情来说,还是太小了。要不要把这本书刊行发表,
我是考虑了很久的;而且在写作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虽然是写过几本小册
子,但毕竟还是说不上懂得著书。我原来想把这本书写得好一点,但几次努
力也未见成效,不过,经过这一番努力之后,我认为,为了使大家注意这方
面的问题,我应当照现在这个样子把它发表出来;而且,即使说我的见解不
好,但如果能抛砖引玉,使其他的人产生良好的看法,我的时间也就没有完
全白费。一个深居简出的人,把他的文章公之于世,既没有人替它吹嘘,也
没有人替它辩护,甚至不知道别人对他的文章想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那
么,即使说他的见解错了的话,他也不用担心别人不如思考就会接受他的错
误的。
我不想多说庭好的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也并不力图证明我们常用的教育
方法不好,因为这种工作已经有许多人先我而做了,我绝不喜欢拿那些人人
皆知的事情填塞我这本书。我只想说明:很早以来就有人在大声反对这种旧
有的教育方法了,可是从来没有人准备提出一套更好的来。我们这个时代的
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人们可以用师长
的口吻提出非难;至于说到建议,那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口气了,然而这种
口气,高傲的哲学家是不太喜欢的。尽管有许多的人著书立说,其目的,据
说,完全是为了有益人群,然而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
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我阐述的这个问题,在洛克的著作问世之
后,一直没有人谈论过,我非常担心,在我这本书发表以后,它仍然是那个
样子。
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
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
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
有成人哩。我所钻研的就是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即使说我提出的方法是
很荒谬的,人们还可以从我的见解中得到好处。至于说应该怎样做,也许我
的看法是很不对头,然而我相信,我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出人们应该着手解决
的问题了。因此,就从你们的学生开始好好地研究一番吧;因为我可以很有
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看法来读这本书,那
么,我不相信它对你没有用处。
至于人们称之为作法的那一部分,它在这里不是别的东西,只是自然的
进行而已,正是在这里最容易使读者走入歧途;毫无疑问,也就是在这里,
人们将来会攻击我,而且,也许就是人们批评得不错的地方。人们将来会认
为,他们所阅读的,不是一种教育论文,而是一个空想家对教育的幻想。有
什么办法呢?我要叙述的,不是别人的思想,而是我自己的思想。我和别人
的看法毫不相同;很久以来,人们就指摘我这一点。难道要我采取别人的看
法,受别人的思想影响吗?不行。只能要求我不要固执己见,不要以为唯有
我这个人比其他的人都明智;可以要求于我的,不是改变我的意见,而是敢
于怀疑我的意见:我能够做的就是这些,而我已经是做了。如果有时候我采
用了断然的语气,那绝不是为了要强使读者接受我的见解,而是要向读者阐
述我是怎样想的。我为什么要用怀疑的方式提出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怀疑的事
情呢?我要确切地说出我心中是怎样想的。
在毫无顾虑地陈述我的意见的时候,我当然了解到绝不能以我的意见作
为权威,所以我总连带地说明了我的理由,好让别人去加以衡量,并且评判
我这个人:尽管我不愿意固执地维护我的见解,然而我并不认为就不应当把
它们发表出来;因为在这些原则上,尽管我的意见同别人的意见相反,然而
它们绝不是一些无可无不可的原则。它们是我们必须了解其真伪的原则,是
给人类为福还是为祸的原则。
“提出可行的办法”,人们一再地对我这样说。同样,人们也对我说,
要实行大家所实行的办法;或者,最低限度要使好的办法同现有的坏办法结
合起来。在有些事情上,这样一种想法比我的想法还荒唐得多,因为这样一
结合,好的就变坏了,而坏的也不能好起来。我宁可完全按照旧有的办法,
而不愿意把好办法只采用一半,因为这样,在人的身上矛盾就可能要少一些:
他不能一下子达到两个相反的目标。做父母的人啊,可行的办法,就是你们
喜欢采用的办法。我应不应该表明你们的这种意愿呢?
对于任何计划,都有两种事情要考虑:第一,计划要绝对的好;第二,
实行起来要容易。
关于第一点,为了要使计划本身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和实行,只要它具有
的好处符合事物的性质就行了;在这里,举个例来说,我们所提出的教育方
法,只要它适合于人,并且很适应于人的心就行了。
至于第二点,那就要看一些情况中的一定的关系如何而定了;这些关系,
对事物来说是偶然的,因此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可以千变万他的。某种
教育在瑞士可以实行,而在法国却不能实行;这种教育适用于有产阶级,那
种教育则适用于贵族。至于实行起来容易还是不容易,那要以许多的情况为
转移,这一点,只有看那个方法是个别地用之于这个或那个国家,用之于这
种或那种情况,才能断定它的结果。不过,所有这些个别的应用问题,对我
论述的题目来说,并不重要,所以没有列入我的计划的范围。别人如果愿意
的话,他们可以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每一个人可以研究他心中想研究的国
家或者想研究的情况。对我来说,只要做到下面一点就算是满足了,那就是,
不管人们出生在什么地方,都能采用我提出的方法,而且,只要能把他们培
养成我所想象的人,那就算是对他们自己和别人都做了有益的事情。如果我
不能履行这个诺言,那无疑是我的错误,但是,如果我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人们再对我提出更多的要求的话,那就是他们的错误了;因为我所许诺的只
是这一点。
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
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
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
出版说明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
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 1757年, 1762年第一次在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
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
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
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
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
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
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
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
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
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
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
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
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
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
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
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
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
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
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
想。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
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
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宫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
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卢梭提倡的这种自然教育,
在当时学校附属于教会、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的情况下,应该说
是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的,他所渴求的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在
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他所主张的实物教学和直
观教学的方法,尽管十分简单,然而也有某些借鉴作用。但是,卢梭是一个
唯心主义的“自然神论者”,他所主张的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
教育的“儿童中心论”,他所片面强调的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
轻视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都为后来流行于资
本主义国家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开了方便之门。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
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依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
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卢梭认为,只有经过这些教育,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免受封建宗教偏见的扼杀,
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待他长到成年
时,他就会善于选择一个良好的制度,在没有奴役的情况下,经营一小块土
地或一个作坊,谋求自己的幸福。卢梭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当时的封建专
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无疑是有力的批判,对于启发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起
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具有相当大的鼓舞力量。但是,这些教育充其量不
过是培养一个自发的小资产者。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
①
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 卢梭也是
这样,尽管他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当时起过反封建
的进步作用,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自己的阶级局限性,他不懂得阶级
和阶级斗争的科学,因而也不懂得自人类划分为阶级以来,教育始终是带有
阶级性的,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工具。正因如此,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
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他们把资产阶级教育鼓吹为“超阶级”、
“超政治”的东西,为帝国主义欺骗劳动人民效劳。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
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
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
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
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
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
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
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
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
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
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
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爱弥儿》一书对我国教育界也产生这一定的影响。早在1923年,曾由
魏肇基根据英文节译本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次系根据法文原版
全文译出,分上下两卷出版。为了使两卷篇幅大致平衡,我们将第四卷《信
仰自由》以后部分划为下卷。书后附有卢梭的生平年表和人、地名译名对照
表,供读者研究参考。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