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的核心使命
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或者说,我们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
中国自宋明清以来一千多年以来,建树不多,而西方国家自文艺复兴到今,大约也是一千年,人家却是英才辈出、风起云涌,才有工业革命之兴起。这是为什么呢?
龚自珍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他38岁中进士,48岁辞官南归,奋笔疾书《病梅馆记》,他是借物言事,说中华大地的人才,都成了病梅,人格被扭曲,知识分子缺乏独立的文化精神,无不在做媚世的功夫,向权力做向心运动。
史蒂芬·柯维认为:在众多行为习惯中,主动积极的习惯排在第一,只要有了主动积极性,其他的习惯也会跟着形成。一个人自主地学习、自主地选择生活,这样的习惯得从小培养,从小事情做起,很明显,主动性的培养受制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个性心理成长过程,另一个是亲子沟通与互动水平。
二、何为主动性
主动者不会等待,也无须提醒,更不需要强制监督,就能把事情考量周全、料理妥当。观察孩子的方法:只要看他的主动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主动性。有的人很能变通,而有的人呆笨如牛,有的人轻盈应对,而有的人整天窝在家里或坐在麻将桌上,你就是用铁钳夹也夹不起来;初中开始是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期,高中定型。我是在高中才开始领悟什么是主动性学习。
11岁的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女学生,12日下午地震时,康洁先是钻到桌子底下,在经过一秒时间考虑后就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着地时居然只有腿被划伤。”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1、主动性是深藏于人性之中的第一灵动。“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西游记>上卷第二回)。 孙悟空的机灵,明白菩提祖师在他头上敲三下的意思。
2、灵活自如的自我调整能力:小和尚摘苹果的故事;从内在心灵来看,就是指一个人的自性是灵明,还是暗灭。
3、主动性,源自内心的自由,表现为积极地回应外界。集中营情境:集中营是什么地方:是人间地狱,是一个令囚徒丧失一切依凭的绝地。然而,正是在这种把外在的一切可能性都取消的情况下,富兰克尔发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自由度,发现人尚有可为,唯有内心的主动积极可以度过一切劫难。
三、主动性的人
毛泽东的虎气与猴性。外在地看,主动积极者有人生理想,有现实目标,那是一盏灯;总能扬长避短,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去搏取无限的资源,主动者必是一个善于经营者。
灵活性、创造性,面对困境有勇气、很有办法;富于主动性的人,心是非常灵活的;说一句应一声的人没有主动性,你说一句,他回三句的人必有主动性。为什么?
内在地看,主动者从小就建构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系统,能够自主选择、自行吐纳、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这个系统,管理他的心志和身体。我们把这个系统称之为自我。人看细小树看苗。
四、内在精神(自我)的构建
首先,主动性来自于早期教育中让孩子自主破译精神胚胎的成长过程,0-12岁,当孩子获得爱与尊重的时候,就会用很大的精力来构建自我,此时,就看孩子是否是自由自在地成长。
其次,在青春期(13-18岁),主动者开始搭建一个桥梁,使自我从内在走出来面对世界。此时,要高度地觉察孩子是不是按其自我的意愿在成长,他长到青春期的时候,他是不是对外在世界产生了想法。他长到18岁时,他的内在精神(自我)是不是完全建构好了,开始要实现他的梦想了。
第三,内在精神(自我)要到30岁才能完成一切,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大循环,所谓三十而立。此时,就看他整个人的印象是否象攥紧的拳头,伸出去很有力,而不是一盘散沙。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的人生开始重新考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怎样活会更有价值。
广义来讲,任何人都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大多数的人没有强烈的企图心,落实在行动上浅尝则止;有的人在这方面表现为主动,而在另一方面却极为被动,在某种环境中自由自在,换一种情境,就成了呆头鹅。实则,其内在精神没有充分建构好。另外,主动性有原则性、方向性;主动性的发挥受制于想象力、独立意志和良知;能创造性地回应外境刺激,灵活地走出困境的人必成大器。
被动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就是行尸走肉,因为他的内在没有住进自我,就象一所空房子,它不会空着,自然会住进一些乱七八糟的人,这些乱糟糟的人经常会在他的脑子里吵架,这个人说这样,那个人说那样,而第三个人又说别的选择。今天,谁占上锋,他就按那个人说法行事,明天,另一个人占上锋,他又改成另一种做法。他就象契科夫的小说中描写的,就象一个土豆,咕噜噜噜噜滚向这边,又咕噜噜噜噜滚向那边。
世间有太多的人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命运,老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并反复在内心验证这一情结;被动者内心的图式是灰暗的,没有阳光的,人格力量是偏斜的;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很多“苦命人”和“背时鬼”,他们不停地嗟叹时运不济,又埋怨亲人辜负了自己,嫉妒别人幸福和谐,憎恨苍天不公,经常长吁短叹,诉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并反复说服自己相信;越是这样,生活越是不如意,险象环生,又无不暗示着命运的无情,已成定局。尤其是中年女性这种现象多,一旦遇人不淑,极容易放弃自己的力争。
怨恨者、唠叨者、逃避者、自怜者、自卑者、找客观者、宿命论者、自暴自弃者,都是走不出某种心理上的阴影;这些人处理不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命运投射到孩子身上,于是,他们的孩子,背负着父辈的使命,被限定,被格式化,就象中国古代女子被缠坏的脚,被长长的布或者无形的网裹挟着去重复上辈人的人生。
自我设限的人,蜥蟀的故事。
主动性的回应与激发
被蛇咬的人。他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反应,他若追毒蛇便会使剧毒攻心,但他反应敏捷,采取主动,让理智控制感情,第一反应是把毒液吸出体外,赢得了救助的时间;
蛇咬只是一个比喻。许多人被别人伤害,虽然确实受了伤,但致命的伤却源自对那人穷追不舍,以致让剧毒攻心,伤害我们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伤害在于我们选择如何回应。消极被动的人一心想著以牙还牙,他们聚众求泄心头恨,搜集证据,但求自圆其说,怪罪他人。
主动性,是一个人内在的自由,却必须体现在一种对外境的积极的回应。我们向孩子提问,并不是为了得到标准的答案,而是投石问路,试探孩子如何来回应,用以观察孩子内心图式的感觉力如何,测验孩子天性受激发的程度。
最擅于引导的人,是最擅长提问的人。一个教师,如何讲课、备课、布置作业、出考试卷,无不是在向学生提问;一个好教师,就是三言两语就能把学生的表现欲勾出来的人,这就叫做涌现;涌现者不会只是隐忍在心,必然要重拳出击,体现于持续不断的行动之中,才是主动性的标志;
情境----启发----涌现----行动。这就是励志的过程。
没有绝对的优生和差生:
所谓优等生,只不过是众星捧月抬出来的,打造了他的主动性,进行形成了自信心;所谓后进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打击,来自老师的、家长的、同学的、各种排名比赛中的打击,层层暗示取消了他的主动性,剥夺了他的自信心,使之成为一个内心蹲暗角的人。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呢?
成长背景:滋养的空间。
国外开放式的儿童教育,美国有儿童的天堂之称。任由孩子自行活动。
站住了就是个人:《大宅门》里白景琦读私塾;电视剧《大宅门》里描绘白景琦小时候的学习,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差生),白家为他请了多任私塾先生,都被他的恶作剧气走,幸运的是小景琦成才了,成了白家大业颇有才干的掌门人。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遇上一个好老师季先生,一个“国子监监生”“神机营武师”,文武双全,又深得育人精义的老师。一位德国教育家说,“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形成性格。我们并不想把儿童教育成小学究。”季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教师。他没有惩罚也没有厌恶小景琦的顽皮捣蛋,倒是十分喜欢他倔强的个性。他因势利导地护佑了孩子的自我意识,既教小景琦识字读书,又教他马术武功。小景琦则完全被老师高超的武艺、满腹的文章以及高尚的人格征服了。有道是“敬其师而信其道”,小景琦不仅学业大进、体魄强健,更学会了做人,敢于进取,敢作敢为,正直开朗,富有同情心。
现在很多很多的后进学生,需要的就是一个象季先生一样的谆谆善诱的老师。而很多很多的老师所缺的也就是季老师育人的精义:因材施教,护佑孩子的可贵的主动性。
1、按成长规律来,不透支孩子的心智。在早期教育0-6岁中引导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让孩子多动、多接触、多体验,充分发展孩子的各种感觉,培养孩子身心合一的协调能力,让孩子自由发挥他的天性和创意;可以进行兴趣的引导,而不能强制孩子学这学那;孩子有什么需求,引导他自己做下来,家长陪同。
2、心灵手巧,手巧才会心灵。小学阶段7-12岁,鼓励孩子多动手,做一定量的家务,这也是学习。凡是孩子自己提出做的事情,尽量支持他;孩子做得不太好,要原谅他、接纳他、鼓励他;孩子做得比较好或是有创意,就大肯定他、分享他、奖励他;即使做坏了,也一笑置之,或帮孩子说话,为孩子解除困窘;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关注孩子兴趣和内心动机的变迁;有什么问题处理不了,引导孩子思考这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加以实施,家长陪同。
3、亡羊补牢,为之未晚。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中学阶段13-18岁,让孩子利用暑假时间去参加两到三周的有酬劳动,进行劳动教育;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走进孩子的世界;如有大考或大型活动,结束以后引导孩子自行总结问题、自己设计解决方略、自己照计划去执行,家长适当适时予以指导和监督;如果以前孩子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那就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以自主自决的机会,相信并帮助孩子找到玩与学的界线;如果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偏差很大,一时难以扭转,家长就只有更诚心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实现亲子心息相通,机会总是有的。
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期待一代新人应运而生,这必然期待我们的教育要走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接下的三到五十年,就是这个教育的大时代,大潮之起,泥沙俱下,我们要站到浪尖之上,而不要落到潮之低谷,则我们的思想就必须要走在他人的前面。我们不能幸运而成为英才的后代,就要成为英才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倡导这种学风吧!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