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尊敬的家长、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想,对父母最大的帮助莫过于帮助他们孩子的生命顺利成长!作为父母,我和你们有着惊人的一致的想法。
一次,儿子的几位同学来家吃中午饭,他们得出一个惊人的统一的结论:成人是不可改变的——多么本质的评价啊! (这其中意味着什么?大家说说)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自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家长,我们并没有资格对他人的亲子关系说三道四。就算父母不是十全十美,旁人也没有权力批评他们,(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只是当家长拿出自己教育中问题,前来询问时候,才阐明自己的观点,提供有效的咨询或建设性意见)。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怎么解呢?我们不能解释为,“天底下没有错误的父母”,而要理解为“天下的父母者都是人”,只要是人,当然就会犯错,可是父母尽管会犯错,其内心是为了子女们好,动机是对的,所以有点错也不错,不能随便让子女品评,子女应当提示父母,并一起纠正错误,这是其一。
话分两头,各表一端。父母会犯错,很正常,但如何对待错,却是大有文章的,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表现。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的动机是良好的,愿望是善意的,就可以推卸责任,或者是一错再错,子女是不能责备你,但家长应当自责,反思自己教育能力,审查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家长可以犯错,但请记住了,你身上的毛病一定会映射在你孩子的身上!我只能说,一切错误必是有代价的。
今晚就请我们面对自己的心,反思一下,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当好父母呢?请仔细想一想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孩子的未来会拥有什么。
我举几个例子由你来判断这些孩子将来能获得什么。
例一:安全感
一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他修了一个长城,还有一个城堡。老师问:没有骑兵吗?孩子指着说:在这里。他手指的方向是城堡。老师问:城堡怎么没有门?他答:骑兵他们害怕,不敢出来。
这个没有门的城堡是孩子精神上的避难所,孩子根本没能建立起安全感。生命的最早期,安全感是儿童最需要的。父母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未能给他建立,你又如何让孩子去构建智慧、勇气、仁义的内在人格呢?
例二:留在孩子身上的映射
“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孙悟空”
“我也叫孙悟空”
“不许你叫孙悟空”
动手打,边说边打,“我要打死你,我爸爸很厉害的。我叫我爸爸用鞭子打死你……”
常在家中接触暴力,父亲是权威的象征,自我未形成,心理能量弱——这就是我们可以看见的留在孩子身上的映射。
例三: 敌视与防御
男孩子做在凳子上,吃大拇指,老师过来,弯下腰问:“你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啪,一巴掌打掉老师的眼镜,说:“我是警察,我爸爸也是警察,我们全家都是警察。”
这是孩子,对成人世界有着巨大的恐惧和敌视,精力都放在防御上。
因此,如果你愿望很好,你就必须关注孩子成长的法则,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爱。你必须知道0~3岁、3~6岁、6~12岁、12~18岁的孩子在生理、心理、精神上是如何成长的,对你的孩子什么是最重要的,把0~18岁看成一个连续成长的过程,这非常有必要。家庭教育最好是在早期完成家长对于孩子心志与主动性的引导,特别是0~6岁。如果我们不懂得早期教育的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你还没有入门。
例如:如果你不能在0~6岁给你的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我很难想象一个把大量精力放在获取这些基本需求,放在防御和敌对中的孩子该如何建构他的自我和心智,同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完成这一过程,也因此丧失了将来做成人所需的基本的能力。所以,至此以后的一切都是枉然的了,而此时你也许认为知识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因为一旦你失去良机,后来的引导越来越累,弄不好就陷入了“双重困境”。
双重困境
用个寓言说个最坏的情形:韩剧卡通中的“倒霉熊”,被关押在牢笼中,牢笼的位置又在沙漠中,它想从牢笼中逃出,但脚上用铁链子系一大铁砣,越走越费劲。熊恨铁砣,毒打铁砣自己痛;甩开铁砣,又把自己牵倒,把心情破坏。此时熊看见风沙,头痛;陷入流沙,绝望;越是这样,周围鬼魅丛生。鬼魅追迫之下,重返囚笼,进不得门,便用铁砣把囚门砸开,最终,竟是这个“铁砣”救了自己。
人生苦短数十年,试问,是不能面对孩子,还是不能面对自己??可怕的是,你会把你的牢笼也变成孩子的牢笼!则家庭教育的进步,同时受到家长问题和孩子问题的双重限制。
结论是:孩子身上的问题,体现了父母的无知与教育偏差。孩子心志与自我的建构,有赖于父母自身的成长历程。
第二个问题是:在教育的洪流中保有长远的眼光和独立的判断能力。
这很重要,否则你就达不到你的目的。例如:中国文化导致绝大多数的父母认为,从小就学所谓的知识是最重要的。实际父母这样的观念来自于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社会也没给人带来安全感的焦虑。其中也包括对爱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教育文化像巨大的洪流,在这种文化中有对未来的恐惧、巨大的不安全感、不信任和急功近利。如果你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就很容易被这洪流冲着走,对于孩子漫长的成长来讲,你将可能无法扮演一个帮助他、陪伴他慢慢成长的角色,而是孩子的施害者。
第三个问题是:你必须解决你自己的问题。
那些有暴力的孩子父母必有暴力的一面;那些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也必缺乏安全感;那些寻求关注和无法同他人相处的孩子,父母也必定是这样。你无须告诉你的孩子应该怎样,你要做的是改变您自己,不让你自己成为你童年的俘虏,最终不让你孩子成为你童年的俘虏,不要让你自己所受的限制或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你必须改变你,再改变你,让你的生活建构起真正的品质,让你的精神更加积极和愉悦。
首先我要说的是带孩子很累,带出一个正常的孩子一定是苦多于乐,照顾孩子每时每刻的艰辛是不必多言的,但你还是情愿拥有孩子。我问一位妈妈,她说:“如果让我再选择,我还是要选择孩子。他让我成长,让我努力工作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阶层;让我的意识不断升华,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为了他,我必须注意我的语言、行为,我必须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长期的积累,那些良好的品质就固定在我的身上。当然,我还必须思考现有的很多问题。关注他每月的成长变化,排除谬误,保证他的成长不偏离那条道,我又被推到了独立、判断、思考的道路上。没有他,我会很懒惰,而乐于享受生活。他迫使我成长得很累,但共同成长给了我喜悦。”她爱她的孩子,问题的关键是,她会爱她的孩子。因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说自己爱孩子,但是当你问她孩子的情况时,她几乎是一无所知。愿望是爱孩子,行动却是不付出,这不是爱,只是爱的情绪。大部分父母往往都是透过孩子爱自己。
前天,我在去岳阳的汽车上,看到这样的一幕:汽车要开了,上来四个大人和一个三岁的孩子,他们分别是爷爷、奶奶、妈妈和叔叔,爸爸在车外招手再见,孩子在奶奶手里挣扎,伤心地哭出声来,嘴里说“不啊,不啊”,叔叔示意那个爸爸走人,可爸爸还跟着在车门外,尔后,爸爸说去给他买汽车,叔叔马上附和,“说很快就会回来”。汽车开动了,孩子别过脸来躲进奶奶怀里哭泣,奶奶拿纸巾来给擦孩子的眼泪,孩子接过纸巾自己擦拭,一会,孩子不哭了,奶奶跟孩子说着话,孩子站到自己的位置边,在座位上摆弄他手中的玩具,又笑起来,清脆的声音说着话,向奶奶问这问那的。这时,我看到孩子明亮的眼睛。
这时,车内有咳嗽,坐在后排的妈妈发话了,“宝宝,快把口罩戴上”,孩子不肯,把小脸躲到座位背后,妈妈吓唬说“你是感冒了,就去打针的,谁劝也不行的哦”,孩子哭起来,还是不肯戴,妈妈厉声说“快给我戴好,等我过来,我就打死你!”这时,孩子不拧了,虽然眼里噙着眼泪,但任由奶奶给他戴上口罩,一边抽泣。我看着这一切,怎么老觉得那个口罩象个猪嘴似的看着特不舒服。久之,孩子不哭了,但也再没有听见孩了清脆的说话声,也许是睡了吧。
大家帮我说说,我那个不舒服的感觉从哪里来的?这些孩子的长辈做了些什么?对还是错呢?孩子的表现如何,好或是不好呢?
第四个问题,把“爱、自由、规则”给予孩子。
实际身为父母,如果你正常成长过来,你就天然拥有了了解孩子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几乎都不是。我们可能根本无时间去了解孩子,最直接、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爱和自由”以及“规则”,你的孩子就有了基本成长的保证。简言之,既然你没有时间,又不甚高明,还不如放手为妙。因为自由保证了孩子心智成长的空间,给了孩子智能;而爱给了孩子心灵;规则节约了孩子和你的人生成本。
爱和自由的基本保证是规则,规则必须是大家遵守,只要往前迈一步,规则就替代了权力——也就是父母制。这就是规则的意义。规则是:一、尊重他人;二、尊重环境;三、尊重自己。这个规则适用于0~6岁,规则将儿童从权威中解放了出来,也建立了极为良好的个人准则和社会准则,是未来的基础。
第五个问题是,你既然选择了学习,那你打算学到什么程度?
首先我要问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固然,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为了人生不至于落空,我认为,之外,还有一层更深刻的意义。
我们年青的时候往往很高傲,天不怕地不怕,或是放浪不羁,想独自逍遥,可老天爷有办法,送给你一个孩子。开始的时候,你很喜欢,因为好玩,久之,发现很麻烦,有时甚至很恼火,很多的问题是始料未及的,最后你想放弃了,有的人甚至想死掉算了。这时,你就象极了那个“倒霉熊”。可是,你能说“我等三年再教吧”?你能说“我不想要了”吗?不能!因为血脉相连,你仍然爱孩子,(你肯定会的),所以你不想事情变得更坏,所以你得尽一切的力量投入其中。
生个孩子,是对生命自身的一种拷问,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是父母的一个影子,即便是做父母的不在人世了,这个影子还是会把父母一生中的问题展现于世。所以我们要不住地拷问自己:我有能力调教好孩子吗?我能为孩子的前程做多少?我是帮他的人,还是个施害者呢?今生我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学到手呢?我现在还有多少机会呢?
把这些问题打住,那么老年人的智慧为何可以洞察人世呢?----就是生儿育女磨砺出来的!佛家有句名言,“作则三思,受则三忍。”即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如果你不想后悔的话,你得百分百的投入学习。有头有尾地学、登堂入室地学、系统地学、虔诚地学,不管有多难,不管要负出多少代价,你只有一往无前,哪怕是要承担孩子不成材的风险,你还是只能学!
我见过一些学员,有时听课有时不听,听课也就是当个“话袋子”,自己一言不发,好象他只是个旁观者、看戏者,家庭教育的学习可有可无,掉以轻心。我要说:你不把学习当一回事,是你不把孩子的教育当一回事。
有个家长前来咨询,我问她:你觉得孩子和你亲近吗?你觉得你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吗?
她说:我要是说了他不顺心的,他会哭;他和我也不太亲近,也不谈他心里的想法。
我说:他想哭,说明他有痛心的事,你做为母亲却半点不知情,这是一种严重的失职!他不亲近你,说明他内心并不信任你,只是出于无法独立才屈从于你。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自己从头学起,别人帮不了你!
以前做得不好,没关系,有不是,去反省,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是,我们能允许犯第二同样的错吗?!正是因为为人父母者必能改过自新,我们才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