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依恋
今天,《心理访谈》讲述的是主持人阿果的故事,她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叫壮壮,从她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母亲的幸福真的是有光芒的。
不过,阿果有点担心。说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依恋母亲了。
因为有一次参加孩子在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时,孩子竟然不理老师,不理同学,只顾紧紧跟着妈妈,深怕妈妈离开。
专家仍旧是李子勋和李跃儿两位老师。关于孩子依恋母亲的问题,他们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值得收藏。
安全依恋与非安全的依恋: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属于是一种本能,这是属于安全依恋的范畴,但是这个依恋超过了一种度,以至于影响孩子正常的情感发展就是一种非安全依恋,作为家长就必须进行中断干预。
非安全依恋的中断干预:就是将孩子对母亲的非安全依恋,转移到其它家庭成员(父亲)身上。使母亲不再成为孩子唯一的情感焦点。这里面父亲就需要充当重要的角色。
父母分工:三岁之前照顾孩子的重心是在母亲这边,因此,孩子的情感焦点是在母亲身上。但是四岁以后,必须引导父亲进入孩子的情感视线。
父亲的定位:在孩子2岁以前的懵懂状态当中,父亲必须建立自己的情感形象。在孩子形成意识时,这样就不会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最迟不能超过5岁,越早越好。如若未在早期建立父子(父女)之间的亲密感,将对今后的沟通产生障碍。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是母亲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的重要一环。通过母乳喂养的孩子在情感上容易得到安全感,这对他今后的情感发展很有帮助。
西方与东方的情感方式:西方人在从小就注重孩子的独立性,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分房睡,跟母亲的接触相对较少,这样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不容易对母亲产生情感依恋。这是西方人个性和思想独立的一个成因。
东方人注重孩子与母亲的情感联系。孩子从小都是母亲抱大了,大部分到了3岁才自己分房睡,这样就容易产生对母亲的依恋。但是,这样的情感培养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孩子与母亲可以形成共情,孩子从小在与母亲的接触当中,可以学会感受母亲的情绪变化。这就可以使他在长大以后,同样可以感受身边人的情绪变化,使得他能够有很好的情绪和行为表达。
依恋的一个重要成因:有时候孩子依恋的产生,不是因为孩子离不开母亲,而是母亲离不开孩子,这就在间接上促进和培养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产生。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