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程立海:我国单亲家庭教育策略探究

16年前 [09-03 00:16 周三]

我国单亲家庭孩子特点、表现

及其家庭教育策略探究

程立海

(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上海市闵行区;邮编:201100

摘要: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由于这类家庭有着许多与健全家庭不同的特点,因而带来了孩子在生活、学习、心理、个性、品行诸方面成长的不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学校、社会能够探索出适切的教育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方法与手段,给予必要而及时的引导、帮助和教育,促使单亲家庭教育走向合理、恰当、有效,并由此助推孩子走向成功。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进行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单亲家庭  孩子教育  策略 探究

 

1、 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和比率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我校现在的九年级(1)班,就有一半的家庭属于这样的情况,经过之前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他班级、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类现状。据北京某报记者在海淀区永定路中学采访了解到,这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

 前段时间在《现代家庭报》上看到一个报道说,A校德育处最近对该校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较全面的调查。A校在校学生2300人,其中父母离异者13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3%

实际上,单亲家庭在国外也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单亲家庭孩子占孩子总数的20.6%;在英国,1/3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

可见,单亲家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比率居高不下,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由此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

2.1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我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

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呵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常常会产生暴力倾向,出现激情暴力。

2.2单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往往酿成暴力事件。

正是上述情况,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在老师的眼中,大致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

上面提到的A校,通过对这133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之中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55人,占总数的41.9%;在校表现可以、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34人,占25%;其余44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

同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教育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太溺爱,一种是完全忽略了孩子。

3、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

毋庸讳言,单亲家庭的家长们在生活、情感、心灵、舆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远比健全家庭的家长大得多。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带来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巨大创伤,加之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远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这种情况常常伴随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无辜”情况的发生——孩子的“遭罪”。

于是,就直接出现了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误区与分析:

3.1过度呵护。这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所替代。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的过分依赖心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同时,这样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小皇帝”,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还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古人说“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犯罪的温床。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制造者、培植者。

3.2谁也不管。这种教育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就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教育孩子的职责,谁也不管子女,或者委托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自己却没有尽到义务,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对孩子的一切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的结果是,在其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原始”印象。如果对孩子不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孩子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错误直觉。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孩子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了条件。这样,孩子有的就钻进网吧、娱乐场所;有的与社会上不法分子一起为非作歹,致使孩子成绩急速下降,甚至误入歧途,坠入犯罪深渊。

3.3孤注一掷:因为失去了配偶,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在学业上。于是,不少单亲家长将孩子作为自己的全部而孤注一掷——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在这样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一旦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适得其反,其结果反而更令人痛心疾首。如学生张某,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初的两个月还正常上学,但是两个月后却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原因就是其母亲非要她每次考试保持年级前三名造成的“逃避”结果。

3.4粗暴教育。 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实施的是粗暴教育。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这种教育大约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粗暴教育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归宿”“温暖”与“快乐”,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发生这种教育的原因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婚姻破裂,与老人之间关系不是很好,经济上又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老人和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

有的家长或因修养欠缺,或是生性就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不满、怨恨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侵害式报复”,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这对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这种教育环境,无异于雪上加霜,严重地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极大地阻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3.5能力不济。就是指离异的一方想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但在方法、精力等上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是好。特别是一些农村家庭和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

3.6花钱无度。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贫困,有的还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则称得上是“财大气粗”了。有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千万元不算宝,百万元满地跑,十万元知多少,万元像根草。”形象地说明了当前人们的经济状况,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孩子向家长要几个零花钱并不是什么难事。相反,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为了让孩子适应周围的“金钱”环境,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钞票塞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在用钱方面的需要,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以前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单亲学生,其父亲是个体老板,资产在千万以上。孩子上中学时,便将存有数千元的信用卡交给孩子,共其日常用度。结果,不到一个月就用得一干二净了。实际上,父亲的这种行为,使孩子无形中就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学生挥金如土,用钱如流水。进馆子、住宾馆一月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这就严重地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父(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举不胜举。

3.7忙于生计。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经济拮据,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教子女。他们忙于生产劳动、生意、工作等,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3.8惩罚教育。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经常要承担着各种家务劳动。离婚后的父(母)亲,由于长时间生活孤独、苦闷、烦恼,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情绪不好,大发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表现为让孩子从事更多的家务劳动,有时就是变相惩罚。另外,因为以前是父母共同承担的家庭经济支出,现在完全由一个人来担负,经济出现了极度紧张,无法雇佣保姆或佣人,孩子自然充当了这种角色,本来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就缺少一种父(母)爱,精神上难以承受感情上的贫乏,身体上更加承担不了繁重的体力付出。很多学生因此放学后或放假后不愿回家,在社会上游荡。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学生,其身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摧残,有碍孩子健康的成长。

3.9性别缺失。没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庭中性别缺失不容忽视,否则,由此产生的问题就会十分突出,也要引起高度关注。

3.10禁锢教育。指的是家长害怕孩子出现什么意外,而把孩子活动的场所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或断绝与周围人的交往、接触。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更何况人呢。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视其宝中之宝,非常担心其安全,常常把学生限制在家中或规定的圈子内。有的单亲家庭干脆把孩子长期关在家里,不允许孩子与社区的同伴和同学交往,更不允许与已离异的父(母)亲来往。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父(母)爱,心中积淀着许多痛苦,需要与同伴交流、沟通,但却不能如愿。

美国著名学者奥托提醒我们:“把一个人与世隔绝,是现在能够采用的最严厉的刑法”,对孩子实行禁锢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应有权利的剥夺,是家庭最不仁不义的表现。

同时,人都是社会的人,孩子也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这样做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宽阔视界都是非常有害的。

美国有位科学家曾经做过“感觉隔离试验”。这种试验就是把一个人放在完全与外界信息隔离的房间里,经过几个小时,便发现此人会产生幻觉。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发现此人神经失常,精神崩溃。这个例子告诉人们,人需要与外界接触,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从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4单亲家庭教育的矫正与对策

有关专家通过研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幸福指数,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面对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出现的问题和犯罪率越来越高的现实,针对上述单亲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我们必须找出“药方” ,加以疗治。

4.1教给单亲家长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大量单亲家庭教育的误区来看,不少都是因为教育的思想、理念、方法的缺失。因此,可以动员这些家长参加诸如“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班”“家庭教育函授学校”的学习;参加相关的公益的与收费不高的讲座、报告会;订阅《家庭教育函授大学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必读》《家庭教育指导报》等报刊;加入单亲家庭教育的相关沙龙、俱乐部、联谊会,等等。以此来学习、补充这方面的思想、知识、观念、做法与育人技巧,矫正、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弊端、困惑与难题。

4.2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 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方案,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这些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先生说,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学校教育非常关键。

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爱心和上进心。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同时,社区、村民小组、亲朋好友等也要对这样的家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友好与温馨。让单亲家庭走出家庭缺损的阴影,重建融洽信任的两人世界,为孩子教育创造条件。   

4.3恰当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就是说,不能够无原则、一味地迁就孩子的过失与要求,也不能够把孩子当作个人财产而任意处置,一定要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4.4 补上性别缺失。家长要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5离异了,责任依旧在。就是作为离异双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也应该常常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在看望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议论攻击另一方。因为这会使孩子从小就无法辨别是非,或偏听、忌恨父母中的一方。

4.6教育孩子自立自强。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磨难是财富”这样的话,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舌头卷起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

4.7树立单亲家庭也幸福的信念。台北江翠中学有一位相当特别的男同学,他未满一岁时失去父亲,从小就在单亲家庭长大,毕业前夕,他自费出书,以感恩的心情,描述在单亲家庭长大的过程,献给妈妈两万多字的感动,母亲当场泪流满面。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由母亲培养出来的一位成功者。克林顿是个遗腹子,在他来到人间前3个月,他的父亲去世。正是母亲弗吉尼娅的始终如一的关爱和照料,温暖也激励着克林顿走向成功。自信满满的国语歌坛小天王周杰伦,没有人会想到他曾是一个自卑的单亲小孩。

还有梁朝伟、范晓萱、张柏芝、曾宝仪、孙俪,以及F4的言承旭、ASOS姊妹、于美人、邱泽……都是来自环境困苦的单亲家庭,却因为自己的奋斗,而闯出一片天。

4.8单身家长做出样子来。在生活、学习、工作上要为孩子作出表率。

4.9扩大活动面。就是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有益活动,从中感到社会的美好,人与人的和谐。

4.10培育平等与民主思想意识。尊重孩子,搞好亲自关系,想朋友一样相互关心,彼此关爱,享受亲情。

根据《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期刊》2002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明显地会有人际关系上和心理调适上的各种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地,很多单亲小孩长大后的表现十分杰出。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我们要以“发现幸福的奥秘,人生有许多缺口,并不减损幸福,只要用爱填补,日子依然圆满”的心态去作好这项工作,坚信,“缺口愈大,容纳愈多的爱,扩展更多的幸福感,成功感”。

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通过法律等途径来对他们加以保护。

但愿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明天更加美好。

虽然,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行走在路上,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就在前头。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函授大学教材》。

2.《“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人才资质培训讲义》,200701

3.《重庆晚报》,20071111,《中学生强迫同学吃屎一审获刑》。

4.中华家庭教育网·博客版,2007526

 5.《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07-6-15,来源:太平寺小。

6.《单亲家庭子女如何成长》,2007516,广州心理咨询网 

7.《单亲子女教育浅析》,中国家庭教育网,20051012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