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李洁萍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晚上好。我叫李洁萍,是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也是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指导师培训第一期网络班的学员。也是一位母亲,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机缘巧合的认识了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华家庭教育指导师网,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在这里认识了许多的老师和同学,在老师们的帮助和同学们的支持下,一路走来,有许多的感慨。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就我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分享、交流。
大家从视频里能看到我吗?如果我告诉大家,我现在是坐在一间40多人的教室里,那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么请大家再想一下,我其实是坐在容纳千人的礼堂里,又会是什么情景?如果我还问您,孩子的成长需要多大的空间?大家还能想像多少?也许想像不出来。有的说:"不就是让孩子自由,少管他们啦"。谢谢大家的合作!
空间可分为哲学空间和数学空间:哲学空间是三维的,具有容纳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属性,也就是动态的.数学空间是多维的,从点的零维到面的多维,也就是多方位的。孩子的成长为什么需要空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又有哪些误区?我们怎样给孩子创造成长空间?我做为一位母亲,在教育孩子的经历中的一些体会,就这三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好,请把您的想像和疑问暂时放下,我们一起来听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心声:“每天早晨妈妈都往我书包里塞好多好吃的东西,每天分手时都千叮咛万嘱咐,每天都要打上几遍电话询问我的饥渴,每天晚上都要亲自接我回家。在妈妈眼里,我只是笼中的一只小鸟,栏里的一只小羊,我何时才能飞翔,何时才能驰骋呢?说心里话,我实在有些讨厌她的这种关心和爱护”。
过度保护、过分关爱,孩子没有一点自主和思考的空间,一切都被父母操控着。不论生活还是学习,不论身体还是精神,总之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唠叨、溺爱。紧抓不放,害怕孩子磕了碰了,就禁固、限制孩子。扼掉了孩子探索、求知,好奇的天性,变的胆小、懦弱、没有自信,缺乏情趣,不懂得关心他人,也对他人的关心麻木不仁。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批白鼠分成两组,一组白鼠每天都被喂得饱饱的,它们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再吃;另一组白鼠每天只喂半饱,因为吃不饱,这组白鼠只能到处找吃的,东奔西跑。半年后,科学家看到的是:每天吃得饱饱的白鼠不是得病了,就是死了,而那些到处找吃的的白鼠却活蹦乱跳,很精神。原因很简单,没有吃饱的白鼠在找吃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自己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免疫力,所以拥有用健康和活力。
很多做父母的人,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喂饱的白鼠。现在的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除了会读书以外一无所能。一旦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就完全不知所措,变得茫然而无助。很多父母完全不明白对于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为孩子把一切都准备好: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接送上学,甚至帮着孩子把铅笔都削好了,就是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的人,把孩子锻炼成一个今后在社会上能够勇敢地打拼并取得成功的人。
第二个故事,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事情。读一年级的乐乐从学校回来,高高兴兴的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今天数学考了99分,是班里的第二名"。妈妈高兴的:嗯,不错麻"."小小考了98.5分,排在我后面(小小是乐乐的邻居,两人同班)。”“哦,你以为你考的很好呀?人家小小可是生病住院一个星期没上学,才比你低0.5分。这次是比以前考的好点,可还得继续努力才行!”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后,传来孩子沮丧的回答:“知道了,妈妈”。
攀比不满足,比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盯着自己孩子的缺点,期望过高。很多家长数落、训斥、比对,甚至动武,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始终达不到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在攀比中养成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妒忌、虚荣、脆弱,不能承受挫折,害怕面对失败。
生活中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我上周接待了一位家长,焦虑万分的全职妈妈说她五岁的女儿胆小、怕事,连老师都不敢喊,什么也不敢做,无论做什么都是最后一个。一问便知,她全身心投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管教严格,什么事情都要求做好。她说了一句让我非常震憾和心痛的话:学游泳时,她是最后一个,不如比她小的孩子,竟然还不知道害羞。天哪,我真不想像不出,这位妈妈对五岁大的女儿恨铁不成钢的愤懑有多深!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种植的庄稼在苗长到一定的时侯就要锄地了。一是锄掉杂草,二是锄掉多余的苗,让留下的苗保持一定的间距,不然收成会很底。长期生活在高大茂盛植物下的植物始终长不大,因为生存的空间太小了。植物如此,何况人呢?有人会说:你言过了,这么可能呢,现在基本上就一个孩子,过去几个孩子的吃穿如今天就一个孩子享受着,空间已经足够大了,还想怎么样大?熟不想,物质的空间是比过去大了,可心灵的空间比过去的一个差那么远,孩子的压力大了数倍、百倍。要考名牌大学、要当全方位人才、要完美无缺,别人有的本事你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本事你更要有,等等。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可是爱的误区又是那么多,那么深。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他们的好心帮助,变成了伤害。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言而喻。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父母的过度爱抚,反而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
随便就可找个例证出来。有位家长心急火燎的家长在网上发了很多的求助贴子,后来在我们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在线交流室”接受了我的指导。家长说她读大二的女儿跟同学闹别扭了,无论怎么道歉同学都不原谅她。这一个月里每天打电话为此事跟她诉苦。她着急的就跟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不知道该怎么办?经过一番交流知道,原来这位母亲既对女儿管教严格,又为孩子扫清了学习以外的所有障碍,过度包办,一切都由当妈妈的帮着解决,一切都为学习让道,代替孩子的成长。孩子失去了很多成长中必须经历的失败和经验,变得依赖性强,缺乏主见,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性。好大学考上了,却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妈妈说她的女儿是外向型的性格,现在大学里想跟同学处好关系,又不知道说什么?做怎么?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的同学,在八个人的宿舍里被孤立了。母女俩都也十分痛苦,总想改善这种处境,却又不知道怎么做?我说孩子都读大二了,再有两年就要走上社会了,还不让她学会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将来你跟着她去工作,去处事为人啊?在我的指导下,家长表示不能再替女儿成长了,要她自己去面这些问题,想办法解决,当即就把我们的对话发给了女儿。
第三个故事,给大家读一点我们这里一家少年报的编辑发给我的一些孩子们的心声:
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我在学校对老师的不公平有些不满,回家后在妈妈面前抱怨了几句,结果她说我这不对那不对,我觉得很委屈,便哭了,可是她还是说我。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藕赞成全楼滴朋友们,你们说的事情偶都经历过,而且在偶有一次写日记的时候,藕妈居然来拖藕的日记,还说让藕给她看一下~藕不答应,可她又说她看完后不会打藕,藕拖不赢她,结果就还是被她看了~~藕上面写了好多秘密的东西,藕现在都一直伤心着呢!哎,没办法,藕是白羊座,藕妈是天蝎座,她天生是藕的克星!!气死藕了!下辈子投胎就不要做人了。(做为家长十月怀胎把孩子辛苦养大,结果却变成孩子的克星,有什么感想啊!)
哎~小学毕业考试完了,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第一是因为我粗心几道题没答上,第二因为爸爸说如果考不好就挨打.....你说我能开心得起来吗?
大人有的时候是很烦,我的绝招是,让他们管这管那,说东说西去吧,我绝对不说一句话,因为回敬他们一句话那绝对是会有灭顶之灾的!
唉呀,实在是太多了。看看孩子们这些声声句句的投诉,我们当家长的内心做何感受?
我们的孩子就这样在大人们的压迫下,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孩子们稚嫩的心灵被挤压着、摧残着。真正疼孩子就不要把孩子占有,还给原本属于他们的空间和时间,还给本该由他们自己去面对的困难和危险,还给本该由他们必须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我们做父母的只能在他们前进的路上,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绝对不能横加指责和干涉。我们一定要做个智慧的家长,绝对不能代替他们成长,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放下手中的刀片,让孩子自己挣扎着长大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空间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的泡泡空间里自由舒展。所以在这里我有6点建议给大家:
第1点是调整好做为父母的心态
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他生下来就是独立的大写的“人”,是呼吸空气、接受日照,在自然万物的润泽下生长。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在父母的“潜心培育”下成长,千万别用你那伟大的“爱”捏在手心里窒息了。如那些无微不至的唠叨,处处盯着孩子的妈妈们,别用振振有词的辩白:“我是为他好,现在就犯小错误,长大了就要犯大错误”来为自己的虚荣和功利找借口。孩子一生子的幸福是快乐的生活着,是能帮助别人而快乐着。
还有很多家长容不得孩子犯一点错误,只要有点苗头就紧张过敏,要他立即检讨、改正。凡事要求他必须做好,要不就不做,典型的完美主义。有一朋友跟我诉苦,她的孩子什么也不会做,连碗都不会洗。我说孩子小时洗碗定是洗不好的,那是时你怎么做的?她说我就帮他洗了,要不他前头洗了,我后头收拾,成了清洁工了。我问她面孩子又怎么样?孩子干脆就不做民,因为不论怎么做都得达不到你的要求,干脆就不做了。各位家长,请问您刚接触一个新的工作,到一个新岗位,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做的很完美呢?你对任何一项工作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吗?就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几位找我咨询的家长,他们说:这是不可能的,还不是有个总结、摸索的过程!是啊,一个成熟有自制力,具备了很多生活经验和工作技能的成人尚且如此,为何对待自己年幼,还在成长和学习中的孩子就要抬高标准、严格要求呢?前面说的那个五岁女孩子的家长,就跟我讲,她用给孩子物资奖励的办法刺激孩子,结果还是不起作用。物质的刺激对孩子没有多大的诱惑力,而精神的快乐和愉悦可以激发他们无尽的想像和创造力。
第2点建议是让孩子自由舒展
早在60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大声疾呼: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这“五大解放”,就是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用头脑自己去思想;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干;让孩子自由提问和辩论;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作出结论;把孩子从过多的考试、沉重的课业重负下解放出来,使他们有一定时间、空间,去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知识。要实现这“五大解放”,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必须解放思想,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的心灵和梦想自由地翱翔。
国外的小朋友从小就接受一种尊重对方个人空间的教育,特别是在幼儿阶段的各种兴趣课程上。教育者把空间形象化了:伸出你的双手,伸展到最大限度,然后转一圈,以不触到别的小朋友的手为宜,双手上下左右移动再转一圈,感到自己在一个很舒服的泡泡里面,这就是你的个人空间,在做韵律游戏的时候,尽量保持不要打扰破坏对方的“泡泡空间”。
而我们的家长的普遍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们当然是亲密无间的,毫无“泡泡空间”的意识,占据了孩子成长中的一切空间。在生活上,不给孩子动手的空间。饮食起居,父母全包了。什么都不让孩子尝试,孩子长到六、七岁饭喂到嘴边也不知张口,非得喂饭人用勺子去碰嘴唇,端着饭碗到处追着、求着吃。吃,可是生物的本能啊,就这样被大人爱的退化了;在学习上,不给孩子动脑的空间。发明创造怎么能从动手动脑的生活实际中发现总结出来?
我的一位朋友跟我牢骚说:我对他真是倾其所用的尽够了责任,陪着他学习,给准备洗脸水,挤好了牙膏,给他削水果,好吃的好穿的,要什么尽量满足。可他就是不争气,学习一塌糊涂,拖拖拉拉,什么也不会做,我生病了,让他倒杯水都难。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养,真不知我们的父母养我们弟兄姊妹几个是怎么熬过来的?她霸占了孩子的空间,孩子去哪里思考?她把该孩子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孩子还需要做什么?她把孩子动手的机会都夺去了,孩子还能学会什么?她把孩子体味人生不易的经历都取代了,她还能指望孩子关心她什么?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无论别人怎么指出她的问题,她还是一个劲的埋怨和指责孩子的不可救药,根本不去想改变她自己。
第3点建议是呵护好孩子的心灵
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心灵比喻为心灵胚胎,她说:“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去完善这种精神生活,既然儿童是个谜,需要时间秘密地去完善他们自己,空间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蒙台梭利的教育法,一再强调成人不要压抑孩子,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给他们时间自己去观察、摸索,耐心地让他们去重复。说的就是有关于孩子成长空间的问题。
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身体到心理,要经受风霜雨雪的吹打,孩子的每个生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简单粗暴,一定要静下来,与他们沟通,给他们稚嫩而鲜活的心灵一个温暖的家。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的苦恼一个发泄的通道,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大家知道高大的骆驼是很温顺的动物,但它有时也会生气,突然发疯。牧民很有经验,看情况不对时,就把上衣扔给骆驼,让它践踏,让它噬咬得粉碎,等它把气出完,它便跟主人和好如初,又温温顺顺的了。聪明的家长们,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更应该给一件让孩子们噬咬发泄的衣服呢?特别是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试试吧,一定管用的。
第4点建议是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
日本电影《狐猩的故事》中的狐狸妈妈特别爱他的孩子,但为了让可爱的小狐狸能活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不管小狐狸怎么哀求,硬是把它赶出了家门。小狐狸在外面吃尽了苦头,上了很多的当,几次差点丢命,最终还是在险象丛生的森林里健康长大。真爱孩子就放手吧,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经历危险,在风雨中百炼成钢。
我孩子10岁那年,他的姨妈带他到我曾经生活过的内蒙古草原玩。到了呼和浩特后,姨妈因为有事要耽误两天,就将他一个人送上了到草原深处的客车,我的同学去车站接他时,非常的感动和惊讶。她说真佩服你们南方人,这么小的孩子就敢让到一个人到连语言都不通的陌生地方,而且他还一点不害怕。我说这跟南方北方没关系的,是他从小我就放得开,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不代劳,由他自己经历的事情我不代替。在他很小的时侯,只要不是故意恶劣的破坏东西,根本就不干涉他,只是教给他一些做事的技巧。4岁洗碗,打坏了东西。“乖乖,给妈妈卖了几只碗啊”?一句话消除了孩子的紧张,害怕,慢慢的做事胆子大了。读一年级,独自坐车去很远的少年宫学武术,在车上睡着了,坐过了站。怕坐错车,就凭印象走路到了往少年宫。我笑着问他,当时哭没有?他说边走边哭。我又问,如果不哭能不能走到少年宫呢?他笑了,当然可以啦。从此他独自坐车尽量不睡觉,实在想睡就委托售票员到站提醒他,遇到突发或意外事情再也没哭过,自己都想办法解决。很多年前手机还不太普遍,我家里的第一部手机就是孩子先掏鼓通了,我们再从他那里直接要方法。现在家里人遇到未知的新东西,都是沾孩子的光,省了很多看说明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也乐颠颠的愿意服务。现在读初二的儿子,是我们家的电工—换电泡,是我们修理工,打不燃的热水器很听他的话,当然是小毛病。是我们家的厨工,在他繁重的读书时间,我偶尔坐享其成,当然放假的时侯,我享受的时侯就多些啦。
第5点建议是不要用规则套孩子
孩子们的偶像周杰伦说:规则是用来让人容易决定一些事情的对错和费用的,可是我常常想,这个规则真的好吗?有时侯真的太让人伤脑筋了!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所以不应该去限制人心中想的,应该是什么,或不应该是什么。周伦杰就是没有按照常人的规则给自己套上枷锁:音乐考级是为了当什么家,喜欢打篮球就去当篮球明星。而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出让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音乐。他还说,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其实是你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我就是这样过自己的生活。人都有权利,我们都可以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是基本的生命准则,我们能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好好过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然后去创造出最适合自己、能够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所以,到目前为止,我最幸运的是,没有人强迫我去选择固定规则中一些固定答案,我们的路没有答错的压力。因此我快乐!因此,我自由!因此,我必须对世界上已有的规则和很成功的姿势说:很高兴,我没有完全遵守!
讲到这儿,我明白了,周杰伦为什么被慧眼识金的吴宗宪提供机会创造出来的作品会被知名大歌星拒唱,而他本人一唱就以任何人都没想到的迅猛气势红遍两岸三地。周杰伦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妈妈,为什么能写出编进台湾课本那首〈要听妈妈的话〉?因为妈妈没有像别人的妈妈,以自己的是非标准和功利目的,逼着他去学不喜欢东西,去干他不擅长的职业。如果我们都能像周杰伦的妈妈那样,扬孩子的所长,理解支持大人不喜欢的爱好,这个世上会有多少个周杰伦式的孩子啊,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的精彩啊!
第6点建议不要做“完美”的父母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孩子的一生有千万种姿势可选择,就有千万个潜能可供发掘。分数不是唯一的出路,读书好不见得前程无限风光,只能是有一个好的起点。再想想哪些读名牌大学,心理残缺的人。想想哪些身体残疾,却才华横溢的人。想想那些读书一般,在运动方面却很有天赋的人。
河南有个小伙子,初中毕业后到一家厨师学校学做白案,也就是做面食,然后在一家小店打工。他是一个做事喜欢动脑的人,平常就琢磨着各种面粉的特点,适合做什么样的东西,并经常搞些小创新。就被一油田建筑队请去做厨师,后来就跟着建筑队去了沙特阿拉伯,因而很多沙特当地人和其它的国家的人偿到了他做的美味,结果被世界顶级的酒店帆船酒店看中,去为世界各地顶级名人和富人做面食,年薪15万元。一年后,按照酒店一年满后必须解聘,一年以后可再续的规定,酒店已经提前跟他订好了下个一年的合同,这在帆船酒店的历史上是极少见的。我想起凤凰台名嘴窦文涛的话来:不论多么不起眼的小事,只要做到极致就是牛!
家庭教育的路程很长,需要我们家长不断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的育子能力;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复杂,只要我们愿意跟孩子沟通无限,找到科学的指导方法,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自身不完美,世上也没有完美,所以我们不要用王子找灰姑娘的水晶鞋的标准打造我们的孩子。古话不是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吗?
各位家长朋友,现在又回到前面的问题,孩子成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是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思维、思想的能力空间;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动手动脑的行动空间啊?只要我们放手让孩子去学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鼓励孩子去创造,也许显的很幼稚;只要我们不怕孩子去碰壁,尽管摔得鼻青脸肿;只要我们呵护好孩子的心灵,父母的胸怀是温暖港湾。
最后把我在厦门虎溪岩寺里看到的一段让我非常心动的话送给大家:我们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反而会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谢谢大家!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