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原创 《父亲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郝姝静

16年前 [07-29 10:23 周二]

“父亲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濮阳市油田第十小学   郝姝静

(开场白)

 案例:在一栋正装修的房子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叔叔,抱抱我好吗?” 房主6岁的女儿妞妞竟然向家里的装修师傅提出如此要求,妈妈感到万分惊诧:“妞妞平时一向不和陌生人说话的。”

    妈妈问妞妞为什么如此亲近那位装修师傅,妞妞可怜巴巴地说:“我觉得他长得像爸爸。”原来,妞妞的爸爸两年前跟随井队出国工作,其间只在过年时回过家,孩子特别想念爸爸。----小心孩子“父爱饥渴”!

    案例分析:

    有研究表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并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

    专家指出,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就是:父亲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从男性与女性的不同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家庭教育应“宜粗不宜细”,分清“主干与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父亲胆大,有利于维护孩子的探求欲与好奇心;母亲相对胆小,所以显得安全。“这是一对矛盾,但都是需要的。过多的安全使孩子他们不能冒险,也不敢冒险,也就缺少创造,所以母亲的过度补偿会让孩子出现问题。”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外部环境。

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有助于人生观的建立;

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游戏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人生观教育。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遭遇挫折时,我能很快寻找到积极力量振作起来,我发现父亲的人生观在早期教育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和塑造了我的人生观。我能走出脆弱,充满勇气地面对生活,因为有一个支撑点:父母无条件的爱,其中来自于父亲的力量是我这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

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的性别认同感没有建立。”父母应树立孩子的性别模板,我们将来能否在社会中建立起身份的认同,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起性别认同感。显然,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4、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并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父亲的知识传授与母亲不同。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一般是讲大灰娘、小白兔之类的。孩子在母亲那里听的故事一般是给人一种同情的感觉,弱者的感觉,孩子听到这个故事后总是带着压抑和悲哀,小白兔最后是不是被大灰狼吃掉了?久而久之他就会留下同情这样一种感觉;父亲给孩子讲故事一般是讲挑衅和攻击,故事中都包含着主动出击、攻击、挑衅,或者说打打杀杀。这两种知识对孩子来讲都是需要的,对弱者要同情,但是又要自力自强,奋发进取。

我们看到很少有父亲象母亲那样详细地把结果告诉给孩子。可能稍微讲几句就有些不耐烦,

把问题扔给孩子,看起来父亲是很粗糙的,但是却推动孩子动脑筋,这样的知识传授能发展孩子的智力。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

5平衡作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这无疑将增进夫妻感情,丰富夫妻生活,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稳定,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在母亲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致得了“儿童成才焦虑症”的家庭里,父亲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母亲暴风雨般的指责后,父亲的一个微笑、一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母亲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缓缓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6心理作用: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

【案例】我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子,他给人的印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语气不坚定,不自信。这个孩子6岁时父亲死于一场意外事故。父亲去世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母亲没能继续给他一个温暖的家的环境,而是给了他飘零感和无助感,使他从小就形成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父亲去世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他的自我认知中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缺少父亲关心和教育的中小学生,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将影响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与上级领导的沟通障碍。”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得出一个结论,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强。但是可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优势,很多特点,比如说勇气、发展、风险,甚至于马虎。

父亲有很多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父亲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

二、父亲的困惑

(一)孩子谈“我的父亲”(三个孩子谈自己心目中的父亲)。

几个孩子接受家庭教育问题调查中的咨询,向调查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父亲:

“印象中我的父亲只是个赚钱的机器,对我们的感情很淡薄。”

“我从小对父亲是较少表露情感的。事实上,父亲很疼我,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表达情感。这是我始终感到遗憾的地方。”

会“妈妈负责我的生活、学习问题。爸爸只会管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情。如果我犯了很大的错误,爸爸就会严厉地处罚我。平时,爸爸对我的事情多半是不理不睬。”

孩子是这么说的,那么家庭中的另一位成员是不是买账呢?

(二)父亲的行为也引起母亲的极大抱怨。

“他什么事都不管,回到家还会指责我没把孩子带好,因为我使孩子哭闹。晚上,孩子哭得厉害,他干脆就跑到隔壁房间睡觉,我觉得好累!”父亲的行为引起母亲的极大抱怨。

其实,如何当父亲的问题,始终是个谜。一般人对父亲角色内容的了解,并不很清楚。

社会学家布雷顿指出父亲角色的模糊特性:爸爸若作为孩子的搭档,将损及权威形象;若作为感情与抚育的角色,却被认为像母亲而不像父亲。他若严格执行纪律,会被孩子称为“怪物”;但若不能适当地训练孩子,约束孩子行为,则被认为软弱;若给孩子太丰富的物质享受,会被批评让孩子养尊处优,不能吃苦;但是他若有钱,却对孩子寒酸,则被批评为“吝啬爸爸”。

爸爸们普遍被这种现象给搞迷糊了,不知所措,常常陷入迷茫,感到深深的困惑。当今的社会,父亲的教育方式似乎尚未存在理想的父亲模式。当父亲,好像比起当母亲,要困难多了!

(在此跟家长或学员老师们互动,让大家发表对父亲角色在家庭中如何定位的看法。)

三、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课件出示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您家里负责孩子教育问题的人是

父亲

母亲

父母共同承担

15%

60%

25%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传统观念的父亲还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在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有优势。

“父亲似乎正在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其实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家长往

往成为“妈妈聚会”( 参加学校家长会的85%是母亲)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每天和父亲相处的平均时间不到15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询问式,即警告或斥责孩子的过错。父亲在家的业余时间安排中,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看报、看电视和做家务。

专家认为,对子女教育的不均衡,会导致严重后果。专家指出:“它破坏了正常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关系慢慢变淡,就是因为母亲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管孩子’成为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使夫妻关系逐渐趋于平淡。家中出现一个很厉害的‘第三者’——孩子。这种情形使得家庭的等腰三角形遭到破坏,对家庭结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父亲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性格与人格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心灵的扭曲与心理的异变,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等等。

(二)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我们以两个案例列举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的严重后果:

第一个案例:

一个妈妈无奈地向老师诉说:“我家文文太娇气了,今年都要读小学了,但是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哭,不让他喝汽水哭,被才1岁的表妹打了一下也哭,女孩子都没他爱哭。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爱哭?”老师在对徐女士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后,得出一个结论,文文的爱哭与爸爸在文文的家庭教育中缺失不无关系。在文文的家里,妈妈暂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时间都用在照顾文文上,因此职业是司机的爸爸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为了让家里生活无忧,文文爸爸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工作,平时和文文没说两句话就出门或者睡觉,在文文的教育中,可以说是缺席的,而妈妈对于儿子宠爱比责备多。

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曾做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而文文每天和爸爸相处的时间还不到30分钟,因此文文性格更多地受妈妈影响,显得娇气和软弱。

第二个案例:网络成瘾者阿天,男,16岁,3年前开始沉迷网络,经常不回家。初二被开

除学籍,已经一年多没有读书了。终日留恋网吧,甚至拿饭钱去上网。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拿去卖光。有小偷小摸行为,曾经到同学家里偷钱,家里为此赔偿了6000多元,多次被治安队教育,性格叛逆。那么他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呢?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很少和儿子交流,由于年龄上的巨大差距,父子之间的代沟十分严重。自阿天出世以来,母亲基本包办了对儿子的家庭教育,父亲在整个教育环节里面很少插手。

在孩子性格成型的过程中,来自父亲的教育对于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男孩子。父亲相对伟岸与粗旷的形象会令他们联想到男子气概,同时父亲往往是勇敢,坚强等性格的主要塑造者。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到对社会的适应性,树立自豪感、权威感和责任感。

阿天的母亲毫无疑问是一个慈爱的称职的母亲,但由于母亲的教导往往注重生活细节和谨慎性格的培养,显然不能代替父亲教育的作用。由于父子代沟和父亲工作繁忙的原因,阿天在缺少父亲影响而单凭母亲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社会适应能力低,辨别能力低,情商低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母亲还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一旦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交际圈的扩大,母亲对于孩子的管教越来越力不从心。阿天在和同学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接触到网络。由于本身的辨别能力不强,阿天受从众心理影响迷上了网络游戏,加上自小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所以走上了沉迷网络离家出走之路。

父亲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性格产生缺陷。

(讲了这么多父亲缺失给孩子教育造成的后果,我想请父亲们谈谈看法和感受。)

(三)、父亲角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耐性不足,忽冷忽热。

大部分男性做父亲后,在养育孩子方面明显的不如做母亲的有耐性。高兴时哄得孩子欢天喜地,心烦时骂得孩子摸不着头脑,生气后打得孩子哭哭啼啼。一旦孩子有了错,父亲可能毫无顾忌的给与劈头盖脸的批评,对孩子抱有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得极不耐烦,往往是用“一边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话语把孩子支开等等。

2、借口多多,推卸责任。

有很多做父亲的对家庭教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

3、刚多柔少,宽严失度。

很多的父亲认为——男人嘛,就该像个说一不二的“男人”,把对孩子的柔情等同于“女子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吆三喝四,造成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然而,这种远离只代表沟通的失须意识到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并要慎重对待。

              郝姝静:濮阳班四期班学员

              范红娥 采编   2008.7.29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