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濮阳市油田第十小学 郝姝静
(开场白)
案例:在一栋正装修的房子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叔叔,抱抱我好吗?” 房主6岁的女儿妞妞竟然向家里的装修师傅提出如此要求,妈妈感到万分惊诧:“妞妞平时一向不和陌生人说话的。”
妈妈问妞妞为什么如此亲近那位装修师傅,妞妞可怜巴巴地说:“我觉得他长得像爸爸。”原来,妞妞的爸爸两年前出国工作,其间只在过年时回过家,孩子特别想念爸爸。
2003年3月湖南省的一个6岁男孩儿通过一则《征父启事》表达了他渴望爸爸的呼声。他说:“我想有个爸爸!我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星期天有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去公园”;“爸爸能像别人家的爸爸一样,帮妈妈的忙,对妈妈好,对我好!”这件事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
许多调查和研究也已证实,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情感或行为问题都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比如,较少接触爸爸的婴儿,许多技能发展都比较迟缓,长大后情绪变化激烈、易冲动,自我控制较差,缺乏自尊心,人际关系紧张,反社会行为较多等等。人们把这些表现称为“父爱缺乏综合症”的典型症状。不论是大学生自杀还是暴力行为,甚至硫酸泼熊事件,都反映了父性教育的缺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关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就是:父亲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从男性与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父亲的幽默、粗犷和力量会给孩子的游戏生活带来无限乐趣。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进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遭遇挫折时,我能很快寻找到积极力量振作起来,我发现父亲的人生观在早期教育中影响着我和塑造了我的人生观。我能走出脆弱,充满勇气地面对生活,因为有一个支撑点:父母无条件的爱,其中来自于父亲的力量是我这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
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 “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由妈妈抚养长大,她的性别认同感没有建立。”显然,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4、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孩子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向父亲请教问题,很少有父亲象母亲那样详细地把结果告诉给孩子。可能稍微讲几句就有些不耐烦,把问题扔给孩子,看起来父亲是很粗糙的,但是这样做却推动孩子动脑筋,这样的知识传授能发展孩子的智力。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
5、平衡作用:母亲带孩子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在母亲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致得了“儿童成才焦虑症”的家庭里,父亲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母亲暴风雨般的指责后,父亲的一个微笑、一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母亲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缓缓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再就是一个出气阀的作用。妈妈气量大的也有,但多数好象是爸爸气量比较大,能起到宣泄作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6、心理作用: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
我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子,他给人的印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自卑,说话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被欺负了也不敢说,这个孩子5岁时父亲死于一场意外事故。“缺少父亲关心和教育的中小学生,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将影响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进入工作环境后与上级领导的沟通障碍。”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得出一个结论,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强。但是可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优势,很多特点,比如说勇气、发展、风险,甚至于马虎。
父亲有很多教育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父亲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
父亲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程度的现状调查
(一)听听孩子和母亲谈眼中的父亲形象
当局者迷,我想让女士们先来发表看法:你所接触或了解到的父亲他们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
听听孩子谈“我的父亲”
几个孩子接受家庭教育问题调查中的咨询,向调查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父亲:
“印象中我的父亲只是个赚钱的机器,对我们的感情很淡薄。”
“我从小对父亲是较少表露情感的。事实上,父亲很疼我,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表达情感。这是我始终感到遗憾的地方。”
“妈妈负责我的生活、学习问题。爸爸只会管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情。如果我犯了很大的错误,爸爸就会严厉地处罚我。平时,爸爸对我的事情多半是不理不睬。”
(二)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程度低
再来看一个数据显示
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您家里负责孩子教育问题的人是 |
父亲 |
母亲 |
父母共同承担 |
15% |
60% |
25% |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传统观念的父亲还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在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更有优势。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其实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在学校里,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 参加家长会的85%是母亲)。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每天和父亲相处的平均时间不到15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询问式,即警告或斥责孩子的过错。一项调查显示:父亲在家的业余时间安排中,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看报、看电视和做家务。
父亲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性格与人格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心灵的扭曲与心理的异变,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等等。
综上种种,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父亲似乎正在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三、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
(一)、父亲角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耐性不足,忽冷忽热。
大部分男性做父亲后,在养育孩子方面明显不如做母亲的有耐性。高兴时哄得孩子欢天喜地,心烦时骂得孩子摸不着头脑,生气后打得孩子哭哭啼啼。一旦孩子有了错,父亲可能毫无顾忌,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通,对孩子抱有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得极不耐烦,往往是用“一边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话语把孩子支开等等。
2、借口多多,推卸责任。
有很多做父亲的对家庭教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
3、刚多柔少,宽严失度。
很多的父亲认为——男人嘛,就该像个说一不二的“男人”,把对孩子的柔情等同于“女子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吆三喝四,造成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然而,这种远离只代表沟通的失败,没有任何教养的魅力!其实,一个能展现母性力量的父亲,不但不会使他的雄性力量逊色,反而会因为其刚柔并济而使他的雄性力量更具有深度和智能。
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的水平,也不是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沟通是否顺畅。据统计,无论是严格的家教,还是宽松的家教,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
4、目标不一,教育失衡。
夫妻俩人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往往不一致,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各执一词。比如,一个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说孩子还小呢,我来帮他穿省事些;孩子犯了错误,一个不以为然,一个却非要孩子立马改正不可。俩人经常为这些生活或者学习的事情发生冲突,搞的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还老钻大人的空子。这样就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一种角色或一种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您可以对照刚才这几种表现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
(三)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我再以两个案例列举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的严重后果:
第一个案例:
一个妈妈无奈地向老师诉说:“我家斌斌太娇气了,今年都要读小学了,但是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哭,不让他喝汽水哭,被才1岁的表妹打了一下也哭,女孩子都没他爱哭。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爱哭?”老师在对徐女士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后,得出一个结论,斌斌的爱哭与爸爸在斌斌的家庭教育中缺失有很大关系。在斌斌的家里,妈妈暂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时间都用在照顾斌斌上,因此职业是司机的爸爸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为了让家里生活无忧,斌斌爸爸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工作,下班后回家只顾自己看电视,或找人下棋、聊天,很少与孩子交往,似乎孩子并不存在。为此,夫妻俩常吵架,怄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懦弱、胆小,没有创造性,爱哭的个性,爸爸在斌斌的教育中,可以说是缺席的。
在前面我们说过,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这些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曾做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而斌斌每天和爸爸相处的时间还不到30分钟,因此斌斌的性格更多地受妈妈影响,显得娇气和软弱。
第二个案例:网络成瘾者阿天, 16岁,3年前开始沉迷网络,经常不回家。初二辍学,已经一年多没有读书了。终日留恋网吧,甚至拿饭钱去上网。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拿去卖光。有小偷小摸行为,曾经到同学家里偷钱,家里为此赔偿了6000多元,多次被治安队教育,性格叛逆。那么他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呢?阿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很少和儿子交流,加上年龄上的差距,父子之间的代沟十分严重。自阿天出世以来,母亲基本包办了对儿子的家庭教育,父亲在整个教育环节里很少插手。
在孩子性格成型的过程中,来自父亲的教育对于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男孩子。父亲相对伟岸与粗旷的形象会令他们联想到男子气概,同时父亲往往是勇敢,坚强等性格的主要塑造者。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到对社会的适应性,树立自豪感、权威感和责任感。
阿天的母亲毫无疑问是一个慈爱的称职的母亲,但由于母亲的教导往往注重生活细节和谨慎性格的培养,显然不能代替父亲教育的作用。由于父子代沟和父亲工作繁忙的原因,阿天在缺少父亲影响而单凭母亲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社会适应能力低,辨别能力低,情商低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母亲还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一旦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交际圈的扩大,母亲对于孩子的管教越来越力不从心。阿天在和同学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接触到网络。由于本身的辨别能力不强,阿天受从众心理影响迷上了网络游戏,加上自小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所以走上了沉迷网络离家出走之路。
这两个案例都是父亲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性格产生缺陷的不良后果。
(讲了这么多父亲缺失的现象和严重后果,我想请父亲们谈谈看法和感受。)
四、明确父亲的角色----父亲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第一,承诺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缺席。父亲要和母亲共同分担教育职责,要亲历亲为。要亲职!并不是说要以时间来计算判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应该看他脑子里有没有这个意识,有没有对培养孩子的责任。
第二,确定孩子与自己的亲子关系。
“我是如何看待孩子与我的关系的?”这会影响你教养孩子的态度。很多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爱怎么教就怎么教”。这种观念并不理性。他们可能随意支配孩子的生命前程,可能放任自己的情绪。
对于亲子关系,哲学家纪伯伦说得好:“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经由你而来,却不是你创造的。跟随你却不属于你。你是弓的话,你的孩子就是弦上射出的飞箭。”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好爸爸要做家庭领导者和负责人。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精神支柱。你对于家中每一个成员的了解程度如何?你是否了解孩子的母亲现在到底有哪些担心与不安?孩子到底有哪些需求或不满?母子的关系如何?等等,必须要正确地掌握这些状况。
父亲可能因为忙碌而无法与母子进行密切的接触,但可利用电话与妻子交谈,或利用文字和孩子沟通。当孩子与妻子向你诉说心里话时,他们无疑在认为你是他们的指引者和领路人。把握好这艘航船,你的家庭必然会驶向幸福的彼岸!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更神圣的职责。”父亲必须意识到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并要慎重对待。
在我的讲座即将结束时,我给父亲们留个作业:请您经常问自己:我在这个家庭中承担起“责任”了吗?我面对孩子成长时有“风度”吗?我的“人格”影响到了孩子吗?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爸爸吗?
祝愿所有的家庭幸福,祝愿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健康、快乐,共同成长!
杨君录入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