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七天戒掉两岁宝宝的电视“瘾”(罗俊)

16年前 [05-09 23:01 周五]

七天戒掉两岁宝宝的电视“瘾”

罗俊

两月前,年轻的母亲A对笔者讲述了她刚两岁的儿子因“迷恋”《天线宝宝》到上瘾程度闹得家里“天翻地覆”的情况,希望能为她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笔者详细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对A进行了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一周后,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的家庭也出现了比孩子“上瘾”前更为和谐的状况。为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此类困惑,拥有同样令人欣喜的改变,现把指导的具体过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学习。

案情介绍:平时A对宝宝呵护有加,经常陪着儿子看《天线宝宝》;因工作忙碌,她十分珍惜下班后跟儿子一起的机会,自述“很宠孩子”,几乎会答应所有“她认为合理”的要求。可是儿子两岁以后,却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比如目前对《天线宝宝》的渴求,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甚至过了平时的睡觉时间还坚持要求观看,遭到拒绝后,用地上打滚、哭闹不休等方式让全家人无法休息,作为母亲的A更加不知所措。

 

案情调查:A求助时,情绪颇为激动。孩子前段时间的生病、自己心情的烦躁、加之工作的繁忙,快要让这位善良诚实的母亲不堪重负了。于是,首先请她到小房间坐下,放松心情,在平静中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孩子121刚满两岁4天,在之前由于成都今冬的异常寒冷,足足感冒了一个月。中药西药打针输液,搞得孩子非常难受。A心痛孩子,因孩子喜欢看《天线宝宝》,便每日下班后和孩子一起陶醉在天真烂漫美丽的动画世界里,可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特别,她忘记提醒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不宜太久,等她醒悟过来,发现孩子已经离不开《天线宝宝》的陪伴,孩子见到她的第一声叫的是“宝宝”,而不再是向妈妈问候;晚上吃晚饭,盼的也是《宝宝》,该睡觉了,嘴里还要《宝宝》。A非常担心,孩子是不是上瘾了?

 

案情分析:家庭教育的秘诀在于家长自身的醒悟和成长。A能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寻求帮助,说明她醒悟了,已经意识到作为母亲需要解决和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所以首先肯定了A 的积极态度,加强了 A的自信,同时提醒她造成目前的状况肯定是家长的原因,“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家长愿意改变,孩子的什么“瘾”都是可以治愈的。给了A足够鼓励后,帮助她分析并查找原因。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应该认识到,这个时候的“自我”是成长过程中质的飞跃,孩子能够大胆提出要求,是自我意识的具体呈现,在这个层面,A应该为孩子自豪。但看电视时间过长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不良影响,A对孩子目前状况的及时反省和重视也是得当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冷静理智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制定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经仔细回忆和反复询问,孩子的“上瘾”症结应该有如下几处:

 

《天线宝宝》是为两岁左右宝宝量身定做的多媒体节目,容易吸引孩子,但家长在向孩子推荐此有益的节目时,并未向孩子确定许可的观看时间。

 

当孩子出现观看此节目超出家长承受的时间后,因孩子生病不适,家长并未重视并及时调整。

 

三、孩子出现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家长通常运用“哄”的方式解决其哭闹,导致孩子误解哭闹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四、孩子生病期间,外出较少,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有趣的《天线宝宝》上。

 

五、孩子两岁后开始进入“第一叛逆期”,他对自己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后的反抗意识比两岁前激烈。

 

指导建议:

 

一、小小闹钟,当“警卫员”。

为保障两岁宝宝的身心健康,每日电视节目应不超过半个小时。建议给宝宝买个漂亮的小闹钟,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妈妈请来小闹钟当他的“警卫员”,来保卫他的眼睛,悦耳铃声和清晰的钟面幅度给孩子崭新的印象。这样孩子较容易接受并配合。且规矩一旦定下,全家应共同遵守。

 

二、少看电视,引向大自然。

在重视孩子自然生命成长的华德福教育和其他的先进教育理论中,学龄前儿童是应该避免接触电视的,应尽量让孩子在自然、天然的环境中寻找其他的乐趣,更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请A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选择执行。

 

三、问清原因,理性沟通。

宝宝出现哭闹的情况时,要问清原因,尽量和宝宝理性交流。若宝宝不愿遵守规则,要表情认真、语气严肃地跟宝宝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初级阶段,也许不能完全懂家长话里的道理,但通常他们是欢迎章法的。

 

四、加强学习,改变自己。

家长要加强学习,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成长变化,多阅读多见识。比如掌握更多的游戏和方法,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乐趣等。此外要学会尊重孩子,并在尊重的前提下,找到正确的、科学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五、保持冷静,学会思考。

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家长不要惊慌,要保持自信冷静,多思考,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请家里的其他成人一起来努力,保持统一的家庭教育原则。

 

六、主动跟踪,真情服务。

笔者承诺每天与A通话,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同时也请A主动反映孩子和自己的状况。此时更需要请A放心,笔者会自始自终支持她的正确行为,是和她一起面对困难的坚强后盾。

 

家长反馈:

第一天:孩子见到A跟她要《天线宝宝》,A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吃完饭,她邀请孩子下楼,孩子哭着要《宝宝》。她继续下楼,保证自己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孩子最终哭着下楼了,和她一起玩,停止哭泣变得开心起来。A的总结是:如果孩子打开了电脑或电视,而且她无法保证能否讲观看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内,就会选用更妥当的方法——全家都不看电视。

 

第二天:孩子依然要《天线宝宝》,并且哭得更厉害了,大有打滚的趋势。外婆已经开始批评A的变化:一会给孩子看一会不给,要干什么?A觉得自己快扛不住了。问她:你们家人今天开电视了吗?她说没。好,你们做得很好。孩子还在哭没有?她说,在玩别的,没哭了。很好。跟外婆好好说说议定的目标,她会理解你的。A坚持住了。

 

第三天:A主动发来这样的短信今晚是个好日子,我家宝宝到现在都没叫看《天线宝宝》,真高兴。看来我们的计划已初见成效。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四天:A的短信如下:今天总体说来还是较好的,不过中午孩子摔了一跤,大哭一场后,还边哭边喊看《天线宝宝》。我告诉他因为妈妈说过这段时间宝宝不能看,然后不再理他。一会儿孩子就不哭了,还跟我们一起玩呢。

 

第五天:给A打了电话,建议她用柔和的语气、认真的态度向孩子说明目前不能看《天线宝宝》的原因。A接受了。回复过来的短信是:今天孩子表现很好,谢谢,我要继续加油。两次的短信展示了A作为母亲的转变,非常令人欣慰。

 

第六天:因为前几日孩子的进步,在第五天也不跟妈妈闹了,A高兴地给孩子买了电动火车,这两天孩子忙着跟火车玩,根本不提《天线宝宝》。但还没敢让孩子见电脑,怕“睹物思情”。给出的建议是:可以让孩子见到电脑,同时说明电脑的功能是妈妈上班的工具。A回家了,反馈说孩子并没有因看到电脑要求要《天线宝宝》,他好像不在乎了。

 

第七天:成人们团结一致坚持了好几天没看电视,已经受不了呢,悄悄地把电视打开了,孩子却并不过来,只管玩自己的火车,发现没电了,还四处找电池安装呢。这帮成人面面相觑,发现自己的自控力竟不如两岁的孩子。更有甚者,以前偷偷摸摸拿进拿出的电脑,孩子竟自地把它拖到客厅中间,摊摊手,好像在说:我战胜了自己,我不看了。你用它去上班吧。

 

 

 

总结:七天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如果不在意,也只不过是匆匆的一瞬,可对于有心的父母,这点时间就可改变现状创造奇迹。

 

七天后的今日,A道出了由衷感激:真没想到,我们成功了,孩子不再迷恋《天线宝宝》,性情更好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分享着她的幸福,也提醒她作出以下收获的归纳:

 

一、  孩子不再迷恋《天线宝宝》的同时,发展了其它兴趣,提高了自己对

有益兴趣爱好的专注度,比如观察电动火车,并知道为它寻找替换电池并更换

 

二、   孩子不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了,选择用语言和动作和父母及其它成人

沟通,家庭气氛其乐融融。

 

三、A作为母亲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游戏内容,在互动的陪伴中,观察到孩

子的兴趣爱好:喜欢玩电动火车,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

 

四、   全家人不看电视的这几天,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彼此间的感情更融

洽了。

 

五、  从孩子戒掉“电视瘾“这件事上,成人们特别是作为母亲的A认识到孩子的力量有时甚至超过成人,萌发了向孩子学习的愿望,为以后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通过这件事,A愿意加强学习,要多一点掌握家庭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子能力,争取在不断的学习中成为合格的母亲。

 

最后,笔者向A推荐《中华家庭教育网》,希望她有机会在这里学习分享,同时推荐她阅读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为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敏感期提前做好准备!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