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因有事没上UC,
对教学课堂艺术的思考对我来说还未上升到这样的理论高度,听火
大大小小的讲座讲了大概有几十场了,大的有面对百十号人的家长讲座过,也曾只面对三、四名家长的讲座,对讲座来说,有一种感受,越讲越不敢讲了。每一次讲座感受都不相同,面对每一次讲座都有些“心慌意乱”。
记得刚开始讲座时,还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因为仗着自己有演讲的基础,大大小小也获得不少殊荣,觉得讲座跟演讲差不了多少,重要的是有一个好讲稿,然后背熟,激情发挥便是。
曾这样讲座一次,应该说自己还是很自信的,讲稿背得也很流畅,但讲完后,内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不对,不成功。我感觉缺少一种“场”,一种台上台下达成互动的流通,气氛很僵硬。刚上场时,看着台下黑压压的听众满怀期待、疑问等各种含义的眼神,刚开始讲时还很有神,慢慢地眼神开始游离了,眼光暗淡下去。你在台上很着急但抓不住,你要考虑讲稿的内容,你必须按步就般地讲下去,终于讲完了,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知道,那仅仅是礼貌的掌声,为你台上半天口若悬和的付出的肯定。但并没有达到心与心的共鸣,他只是听你认真地上了一堂课。
于是,我开始慢慢思考这个问题,并不断的总结。演讲与讲座有何不同,讲座如何能更好地抓住听众的心?
今天听了火花老师的课才更清楚,是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由外而内的注入,不授人知识而是让知识成为知识的“产婆”。
不是你的听众幼稚、无能、没有理解力,是你的教学艺术没有到位。如何让他的眼睛、他的心、他的耳朵跟着你走,是需要我们的讲师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声音语调,语言修辞及丰富的讲座内容共同打造的,这是一门课堂的艺术,是需要反复揣摩并训练的。
我又回想起曾经的一次讲座,那场讲座原本是请另一个老师讲得,
火
我的担心还有:我所讲的不是听众全部需要的,?我所讲的能解答他内心所有的困惑吗?我所讲能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吗?我所讲能激起他思想的火花吗?临时现场多问几个“为什么”会不会把自己逼到胡同里去了?
现在更清楚了,如果要准备一场讲座,必须先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将相关的问题能基本吃透,内化为自己的,了然于胸,才敢面对听众,当面对大家的诘难时,也能一、二、三说个清楚。所以称之谓真正的“专家”。而这样一个过程绝对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回过头来看火
我认为指导师是导演,是指挥家。课党的形式,氛围的营造,观众情绪的调动,包括培训师的手势、声音等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计、训练。这种设计不是娇柔造作的,摆几个姿势。否则这只是一个蹩脚的演员,他须发自于内心,真情感人,真实自然,以情动人。
最终,我希望自己能在讲座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已的课堂艺术的调谴能力,能做一名真正的培训师,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听众融合到一起。正如火
对话、提问、暗示、诘难、归纳这是一种课党艺术的手段,而这都需要内在有一份厚厚的沉淀。
拿到指导师证也是一个契约,证明你已经具备指导师的资格,而这必须要求自己有所进步和提升,能配得上这个荣誉和称号,这才是真正的名符其实呢。为了这个目标,我还需要前行!
---醉梅收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