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个案指导(陶道武)

14年前 [07-23 13:22 周五]
  网上或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少家长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寻求良方,指导师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如何进行个案指导,以下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思考:

    1、走近来访者

    人家找到你向你咨询,基于一种信任与期盼,我们不能一句话就让对方”死了心”,要重视人家提出的问题,要尊重来访者,有时需要先稳定对方的情绪。要理解对方,对方没有感到很困难的问题一般不会找人咨询的,大多是自己长期感到困惑或压抑,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接受指导,但我们指导师的每一句话要注意对方的感受,毕竟来访者的背后还有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2、不要急于指出错误

    指导师经过了专业化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但家庭教育本身是复杂的,是面向实践的,是充满个性与挑战的。我们的来访者即使满身问题,让你一眼就看穿了,指导师也不能随意揭穿对方,这样不利于进一步的指导。对方如果从情感上不能接受你,人家还让你指导吗?你的指导还能让人信服与接受吗?

    3、注意倾听,多方了解

    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出现的问题各异,我们指导师学习的教育理论往往是带有普遍性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别人的家庭,指导别人的孩子的时候,要努力“还原”对方的生活情境,越详细越好,了解的越细致越能为对方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不要就事论事

    我们指导师在给别人做指导的时候,有时容易急于行事,就事论事,要等待把整个问题或所有问题说完,你再表态,再作进一步的指导。否则,你的指导可能就是片面的,或抓不住指导的重点,不能为受指导者解决根本问题,让他感到很迷茫。

    5、注意问题背后的成因

    一听到来访者谈到的问题,发现其中的问题,就急于指出或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案,这不是好办法。问题出现后,要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很关键,不能只是指导师清楚问题所在。指导师与来访者共同剖析错误的根源之后,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便水到渠成。以“来访者”为指导主体或问题解决的主体,这里考量着一名指导师的指导水平。

    6、注重指导中的理念

    了解了来访者的情况和问题之后,你要为来访者“开药方”了,指导师开的药方或给予对方的指导要有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依托,不能人云亦云,要结合问题实际。不能凭自己的感觉做事,要努力做到有根有据,你看有些老师的指导,虽然他不说出来,我们仍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种育人理念在始终支撑着自己。

    7、指导者的策略

    在指导的过程中,指导师的指导策略应是十分重要的。如注意行为背后的“人”的分析与指导,有时需要直接了当;有时需要迂回进行;有时需要点到为止;有时需要重拳出击;有时需要以小见大;有时需要抓大放小;有时需要共情;有时需要视而不见;有时需要自己出面;更多的时候是把球踢给对方。这里的战略战术应有很多。

    8、让对方看到希望

    来访者身上的问题再多,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对方看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所犯的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对方看到希望,不然人家找你干嘛,不然就是我们的失职。即使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或指导师本人毫无办法,本着对人负责的态度,也不能说出让人“心死”的话来。

    9、标本兼治

    对待出现的问题,有的人喜欢针对问题本身,提出一些教育良策,家长往往就是带着这种想法过来咨询的。但这种“治标”的做法往往取不到什么成效或只是一时之效。如果让孩子或家长喝“中药”,家长往往认为见效慢,会感到很不耐烦,在指导中我们一般采取标本兼治的做法。

    10、不要“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是不少人的做法,特别是我们中年人,在学习了家庭教育专业课程之后,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敏感度大大增强,我们好为人师的心理是否也加强了呢?这对我们的指导是很不利的,咨询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你的指导再好,恐怕也要大打折扣了。u/6317/archives/2010/201072310285.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