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到远在四川的姐姐电话,询问如何给5个月的侄儿增加辅食的问题。我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她,并建议她看一些有关婴幼儿喂养的书籍。回答是,看了书但是不放心,需要一些直接的经验。
昨天在幼儿群里跟朋友们谈论起有关孩子教育的事情,家长们读书很用心,都很有见解,说出来的理论很专业。对于蒙氏教育,我女儿是直接受益者,我接受她的理念,但是我不会全盘接受一切。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优秀的一面,也会有不完善的一面,我们要辨证地来看。读书也是一样,我们喜欢某个作家,某本书,读了以后还得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有困惑,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解决。但是读书要辨证地来读,都怀疑不对,都接受也不对。最好是自己能从书本里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才是读书真正的目的。用心去读书,去品书,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有个家长曾经跟我交流过“老师,有本书叫《千万不要管孩子》,孩子不管能行吗?”我们读书,需要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他的理念是什么?他的观点是什么?你读了后能结合自己的教育做哪些反思和改进?如果不考虑这些,照搬书本的教条,不切实际地加于运用,必然会出大问题。因为,这个方法是作者的,不是你的。有的家长也有过这样的疑问“周宏的赏识教育怎么在我女儿身上不起作用呢?”我们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情况,只是学到周宏老师“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进步真大!”类似的话,是无法做到真正赏识和教育孩子的,那只会是一种形式,一种教条。
古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读书,更要思考,离开思考的读书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读书,更要变通,没有变通的读书是低效的;我们要读书,更要实践,脱离实践的读书是空洞的。一个教育专家曾说过“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们读书学习,为的是给孩子找到一双合适的鞋子,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孩子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要通过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那种脱离孩子,照搬现用的做法必定会碰壁。
我们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呢?还是要多读书。我们只有通过读书和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我们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思考角度,才会去接受更多的东西知识,才会去接受更多的作者的思想。读书就是平时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的时候,自己就会形成更好地认识。就像我们跟只有一朵花的人谈插花艺术,但是她只有一朵花,无法达到要求,要是这个人有很多花,也许不用建议,她自己也会插出漂亮的花来。读书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要想教育好孩子,多学习是没错的。
有困惑,读书吧!要改变,读书吧!要进步,思考吧!user_index.asp?url=user_post.asp晓岩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