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闹翻脸”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原创)

15年前 [03-21 14:48 周六]

“闹翻脸”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

 

随着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带着美好的憧憬步入初中的校园,课间的校园变得充满了生机:有了开心的追逐打闹,有了响亮无忧的笑声......在学生逐渐熟悉彼此的过程中小的矛盾火花也悄悄碰撞出来。

事件背景:

课间班长匆匆跑到办公室汇报说:班中的AB打架了。听到消息我急忙跑下楼,其他同学已经把他们拉倒了各自的座位上。B表现的较为平静低着头坐在座位上,而A紧闭着嘴但仍可以让人一眼就看到他的牙齿正用力交错相咬,拧着脖子一脸不甘心的样子站在座位旁。我轻声的问:AB你们关系很好呀,这次这是怎么了?我这一问大家可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从大家的话语中我初步了解了情况。原来课间AB追赶着玩,B在后面猛推了A一下,可能把A碰疼了。于是A转过身就给了B一拳,B说我和你闹着玩呢,可是A依旧不解气继续推搡着B,B极力想挣脱A,可是A竟然用双手用力掐住了B的脖子。我拉开B的衣领,两条清晰的手印愕然呈现在我眼前。我在诧异A小小年纪下手这么“狠”的同时,前两天A和另外一个同学闹翻脸的事也浮上我的脑海,上次虽未像这次这么严重,但依旧是打架惊动了我,经过说服教育两个学生各自承认错误,握手言和也就过去了。没想到事隔几天,这样“闹翻脸”的事再次发生,而且愈加严重,我意识到了A存在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小气爱翻脸,禁不住闹的问题。随后我和A深入的交流了一次。

交流再现:                                                                     

  我:你和B原来有矛盾吗?

   A:没有.(脖子依然拧向一旁,不和我做眼神上的交流)

  我:你现在想想觉得B当时从背后推你是在故意欺负你吗?(沉默。。。。。)

   A:现在想想不是。

  我:听你这么说老师知道其实你是一个很明白是非的孩子。老师都奇怪你当时是怎么了?(我微笑着看着他)现在想想若让你回到刚才打闹的时候,你还会那么做吗?

  A:不会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就那样了。(他的头低着)

:你觉得这件事谁的问题大些呢?

  A:我的。(上次翻脸后他也能认识到主要是自己的问题)

我:A你抬起头看着老师的眼睛告诉老师,(我的目光中带着鼓励的微笑)你小学时的朋友多吗?你和他们也闹翻脸吗?

(一阵沉默。。。)

  A:不多,翻过脸。(望着我的那双眼睛有泪水在闪动)

我:翻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有时闹着玩他们用力了,我就打他们;有时我觉得他们在说(议论)我,我就不理他们了。

  我:那你事后还想和他们玩吗?

    A:想。(他的眼睛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看的让你心酸。)

  我:那你回家后有人和你玩吗?

   A:没有。

  我:你带同学到家里玩过吗?

  A:没有。

  我:那你放学后或星期日到同学家里玩过吗?

  A:没有。

 我:晚饭后你爸爸、妈妈带你到外面散步吗?

  A:不去。

。。。。。。

在围绕孩子家庭生活的问题展开后,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孩子今天的状况与家庭教育中的欠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于是和孩子的母亲做了一次细致的交流,从而了解到了较为全面的信息,为教育孩子提供了依据。

A的家庭情况:

A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核心家庭:爸爸自己经营生意,妈妈在其它工厂打工,两人平时都很忙,希望利用年轻的机会多赚些钱从而为孩子以后创造好的条件,所以自小孩子就由老人带,可是在孩子五、六岁时奶奶、爷爷相继去世,此后孩子除了上幼儿园和学校外,就被家长锁在家里面,自己在家玩耍,看电视。渐渐孩子成大了,也适应了这种生活,而家长看到一些邻里孩子因结交不良朋友荒废学业,也怕孩子会受到坏朋友的影响,所以一直不鼓励孩子带同学家里来玩。另外家长对孩子学习很关注,放学后要求孩子在家学习不能外出,尤其孩子爸爸一般晚上回家很晚,回来后特别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看到不满意就大声训斥,甚至动手打骂,而孩子妈妈感觉孩子自小没得到父母的很好照顾,心里上总觉得亏欠孩子,每到这时夫妻之间就会因为孩子争吵爆发家庭矛盾,孩子此时就胆怯的躲到自己屋里不再出来。孩子在家很任性,不爱说话,等到家长问其问题时也常常紧绷着嘴一声不哼,让人觉得又急又气。至于孩子和同学打闹爱翻脸的事他们也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希望孩子和伙伴们好好相处,不要太小脸子,不要出手打人,并反复告诫孩子若常翻脸会没人和他玩。

分析家庭教育对A的影响:

1家长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家长错误的观念导致亲职教育缺失,为孩子成长埋下隐患。科学研究表明学前期不仅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期,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形成期,这一阶段孩子情商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小只要有人看管有吃有穿就行,先给孩子赚足的优越的物质条件,等孩子大了再自己好好教育,这使家长走入了教子的误区,错失了最佳教育期。 

2疼爱孩子的老人相继去世,对孩子是一个打击,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父母此时又没有从言行各方面给予孩子疏导与关爱,而是经常把孩子自己锁在家里,孩子体会到的只有孤寂和冷漠,所以极易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这几点在A身上变现很明显:难得流露于脸上的笑容,经常紧绷的双唇,斜视着冷眼对人,经常猜疑别人议论自己等都反映出孩子内心的冷漠与孤寂。

3家长极端错误的“交友观”让孩子长期没有玩伴,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沟通,缺乏交往技巧,不能融入集体之中。孩子强烈的渴望与同龄人的交往,想有玩伴,因为他长期自己孤立安静较多,比如自己看电视,鼓捣玩具,所以当有机会玩耍时他就喜欢那种奔跑喊叫式的带有宣泄释放情绪的活动,而在活动中对于肢体之间的碰撞,语言表情等的把握上他又不能正确进行评判,加之长期形成的孤僻多疑性格,在他不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时情绪就极易冲动,从而导致失控行为的发生。

4对于孩子冲动型性格下形成的攻击性行为中也存在着家庭不当教育的影响。孩子长期自己在家于电视为伴,缺失父母对电视节目的正确选择孩子难免看一些暴力情节的内容长此以往那些激烈的打斗,那些影视剧中解决问题冲突的方法有些就成了孩子效仿的方式,在加上父亲的暴力打骂教育也内化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当孩子的情绪不能达到自我满足时,长期耳濡目染的攻击方式就被孩子自然而然的拿来应用。

5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极易使孩子产生双重性格和遇事不知如何是从的性格,这些问题在A的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在没有老师的自习课上大声说闲话,惹得四周围同学纷纷要求把他调离,这与A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的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从家长对孩子以前“闹翻脸”的教育看,家长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正确认识,仅仅停留在孩子小脸子的层面上,没能从深层次分析孩子的性格方面的原因以及造成孩子这些原因的家庭教育因素,而是一味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原因,这是非常偏颇的认识,而对孩子行为纠正上缺少正确方法指导,这是家庭教育滞后的直接表现。

给家长的建议:

1父母之间首先做好沟通取得一致的教育态度,协调好双方对孩子的培养目标,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情感投入。父亲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中,在学习上多引导与鼓励,耐心对待孩子的问题,给孩子成长的过程与机会;母亲要放弃溺爱,淡化对孩子的补偿愧疚心理,在生活学习上多关爱。当双方态度不一致时都要冷静克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可在背后继续商讨达到一致意见再有针对性教育。

2父母要多抽时间和孩子一块活动交流,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正是亲职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和父母之间未达成顺畅的沟通桥梁,错失了生活中情感的培养,才造成孩子的问题。只有找准了原因,提高了自己的教子水平才能理性认识孩子的问题,从根源上切入改变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以情怡情,以性养性,以爱播爱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融化心中的冷漠与孤寂。具体做法:共同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谈论剧情交流看法,传达自己的教育目的;多引导孩子谈论学校的奇闻趣事,让孩子谈谈自己的进步收获等;晚饭后一家三口去人多的地方散步,聊天交流同时鼓励孩子找同龄人玩耍,指导交往方式。

3改变错误偏颇的朋友观念,给孩子明确益友和恶友的区别,交给孩子明辨交友中的一些常见的正确和错误的言行方法,让孩子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多带朋友来家玩,从而通过观察孩子交友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和指导,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给孩子买些指导交往的书籍读物,提高孩子交际能力,从而最终使孩子在玩耍中避免攻击行为的产生,让孩子在和谐的朋友氛围中顺利生活学习。

4父母都要加强学习,从孩子身上寻找自己教育失误的问题,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体方法: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在中华家庭教育网、关爱孩子等家教房间听讲座;多向生活中其他教子有方的家长取经;多和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信息,听取老师的指导。

A进行的相关教育:

1每天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微笑,感受微笑的魅力,增强自信心。带着微笑和老师同学说话,打招呼,换取大家的微笑,这样会赢取同学和老师的好感,为自己和其他人的交往打下好的基础。

2每天都要想想:别人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学和我玩是喜欢我,没有人故意欺负我,他们碰到我这是正常的,我不会计较,若碰疼我了我就告诉他们以后小点劲。

3多做换位思考,遇事冷静处理。若自己情绪不好想冲动打人了,就想想冲动是魔鬼,如果自己无辜被打一顿是什么心情,然后还可以远离刚才的环境让自己冷静一下。

4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努力表现自己。(遇到班级发资料,劳动等都会鼓励A去为班级服务,然后对他进行表扬,树立自信,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常把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让他回答,感受成功的快乐;多派他给老师帮忙,如去老师办公室取资料练习胆量等)

5在家多和父母聊天,向家长说说班级中的新鲜事,介绍班级中的同学情况,谈谈自己的收获。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事向父母寻求帮助,使他明确父母是最爱自己的。通过体会亲情的温暖来改善自己的内心,丰富情感体验。

效果和反思:

通过以上一些指导方法的落实,A的家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家长注重起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双方意见趋于一致,基本形成了家庭教育合力。随之A的情况有了些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和同学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类似的攻击性冲突再未发生过。同时A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性格开朗了一些。在继续做好性格培养和行为指导的同时,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开始进一步加强,这让我有了隐隐的担忧:真希望家长能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才观,在正确评价孩子能力的基础上来挖掘开发孩子潜力,不要让自己的教育走上另一个误区。(晨云家教乐园)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