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师培训四期班学员 石贞华
我先给大家讲一讲现在的孩子对家长有些什么要求,孩子的心声是什么?
1、有的孩子说:“我最害怕的是爸妈吵架,是爸爸妈妈闹离婚,这会使我没有安全感,我渴望父母恩爱和睦,让我有一个温暖的家。”
2、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不要把我们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越比我们越没有信心。”
3、“爸爸妈妈天天盯着我们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我们的其他优点他们却视而不见,使我们产生逆反心理。”
4、“我们最讨厌的是爸爸妈妈在吃饭的时候,唠唠叨叨,这也不行,那也不中,害得我们没有胃口吃饭。”
5、“请求父母给我们一个独立的空间,求求爸妈不要在家里打牌,更不要通宵地打牌,害得我们无法读书学习。”
6、“我们有缺点、过失,爸爸妈妈应去了解,实事求是地帮助我们,不要随意地打骂我们,不要随便地骂我们:‘笨蛋’、‘傻瓜’、‘没有用的家伙’。”
7、“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要只看我们的分数,应看我们有没有尽力。”
8、“爸妈把圆大学的梦压在我们身上。要我们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我们每门课都考90分以上,我们的基础没有打好,怎么能做到呢?他们越压,我们心理压力就越大,精神就越紧张,成绩就越差。”
9、“希望爸妈不要在客人面前、同学朋友面前,数落我们的缺点,揭我们的短处,要给我们留点面子,留点自尊。”
10、“同学们来我们家做客,爸妈应热情招待,给我们点面子。”
11、“父母要放手让我们做家务,不要自己包办一切,我们需要锻炼,需要自立、自理。”
12、“放了学或周末,要让我们看一会电视,不要老把我们关在家里学习。”
13、一些学生说:“希望父母不要偷看我们的日记,不要偷听我们的电话,不要偷看我们的信,不要疑神疑鬼的。”
14、“爸爸妈妈对我们的要求要一致,不要各唱各的调,弄得我们无所适从。”
15、留守的孩子们哭着说:“爸妈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我们多么想念爸爸妈妈啊!希望爸妈每周与我们通一次电话,请求爸妈不要同时外出打工,留一个在家里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16、“我们不愿意听家长说‘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坏孩子’的话,这样太不公平”。……现在的孩子要求自己的母亲应该是现代的母亲。他们提出了下面一些要求:懂一点电脑,化一点淡妆,少一点说教,露一点微笑,给一点空间,少一点干涉,多给点鼓励,多给点帮助。他们希望他们的母亲有一点气质,有一点风度,多一点修养,多一点学习,既是我们的母亲,又是我们的朋友。
以上这段话,反映了当前我们的孩子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由此看来,今天的父母不好当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竞争社会的到来,孩子们对家长的要求比过去高多了,这就逼着年轻的家长必须接受教育,必须不断提升自己,不然的话,就做不好家长,就不能胜任教育孩子的任务。
一对年轻人,一旦结了婚,一两年内就会当爸爸妈妈,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的家长。而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孩子的终生老师。是老师就应该有任职资格,就是说,要把子女培养成才,家长应该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1、家长的人格,影响孩子的人格。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人格,就是“人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德品质,另一个是个性品质。一个好的人格,必须具备很多高贵品质,同时又有好的气质和性格。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人格、好性格、好习惯和各方面的能力。对一个人来讲,人格会决定他的事业和命运。少年儿童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是人格培养的最佳时期。家长的品德,家长的修养,家长的作风,家长的为人,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平常我们常说“父慈子孝”,“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等,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北京有人做过调查,家长人格修养好,家庭氛围好的家庭的孩子97%成为三好学生;而调查57户家长人格不良,受过刑法处罚的家庭,其家庭中的孩子有54人出现了罪错行为。可见,家长的人格修养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有人格缺陷的家长,应该在孩子能理解的前提下,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过错,并加以分析,吸取教训让孩子明辨是非,受到教育。现在有人提出一个人才公式:人格+知识+能力+健康=人才=贡献+财富。在这个公式中,人格是核心。
2、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教育孩子,家长首先受教育。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家长对孩子期望高,而家长又能力差。有人调查说,80%的家长希望孩子考大学,上研究生,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里面有很多学问,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如果不学习,单凭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是无法把孩子培养成才的。比如说,培养孩子成才的规律是什么?家庭教育的规律是什么?什么是正常的亲子关系?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等等,不学习就是门外汉,就是外行,一个不合格的家长怎么把孩子培养好呢?
3、家长对培养孩子成才,不仅要有满腔热情,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给孩子许多具体的帮助。有的家长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自己却不愿下大功夫。我见过很多年轻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认为孩子学的好坏全在于老师,自己没有责任。他们把精力用在买衣服、烫发化妆上,不读书,不看报,更不学习家教理论,像芦苇那样,头重脚轻腹中空;有的不能具体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诸如此类的问题存在,怎么把孩子培养好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孩子上小学后的前三年至关重要,这三年,如果孩子的好习惯培养起来了,孩子的学习基础打好了,孩子的自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起来了,以后基本就不用管了,他后来的学习必然是自觉积极,学习成绩自然是名列前茅。孩子的早期教育搞好了,事半功倍,早期家长不下功夫,到升学时再抓,肯定是事倍功半,后悔莫及,这样的例子,
4、家长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也见得太多了。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好办,搞好软环境就比较难了。软环境,就是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学习气氛,家庭的精神生活。一个充满爱心、互相体贴、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使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家庭的学习气氛浓,精神生活健康丰富,能促进孩子渴望求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的家庭“战争”不断,人际关系恶化,孩子由恐惧走向厌烦,怨恨。孩子处于这样的家庭,心灵受到创伤,无心向上,无心学习。有的父母天天闹离婚,孩子哪能安心学习,有的家长天天打麻将,不及时给孩子做饭。理智的家长,就应该给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5、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要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孩子再小,也有独立人格。家长要和孩子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要尊重孩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对孩子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种教育方法就无法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很难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论在遗传因素上,在智力能力上,在兴趣爱好上,在行为习惯上,在学习基础上,在学习方法上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也应各不相同,教育不能“从众”,也不能盲目攀比。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孩子,研究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研究孩子的智力状况,研究孩子的行为习惯,一切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积极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一位留学美国的博士说,她的母亲从小就对她说:“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上学以后,拿出70%的精力认真学习,学出个样来;拿出30%的精力好好玩,玩出个水平来。你就是一个好学生。”这位母亲是多么了解孩子的需要啊!
6、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地与学校配合,不断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了解老师的要求,和学校紧密配合。家长要和班主任,各任课老师经常交流沟通,按时参加家长会,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切忌在孩子面前不要贬低学校,贬低老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和老师对立是没有好处的。家长也要指导孩子正确地对待上网,有选择地看电视,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黑暗面,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另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等等。
把孩子教育成才,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蹴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应该抓牢抓实,不能一劳永逸。总的说来,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教育孩子就有了希望。
范红娥采编 2008.7.30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