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文/孙倩
生活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年代,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很多。老一辈人经常感叹:现在的生活吃穿不愁,真幸福!然而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经常看到的确是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和上演各种家庭悲剧:因为各种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因为心理障碍带来的自残行为;因为教育不当引起的家庭纷争,甚至上演儿子杀母、父亲弑女的惨剧……在形形色色的悲剧中,生命被轻视、被践踏、被蹂躏!给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巨大的伤痛!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家庭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
为什么现代的孩子对生命如此的蔑视,作为已为人父人母的孩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不但应从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中寻找原因,也应该审视作为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如何引导孩子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给自己的家庭加上安全防护网?
一、了解生命,使孩子学会学会感恩父母
记得儿子3岁多的时候,在我的肚子上发现了我生产他时留下的刀痕,当时我就毫无思索的把自己生产他的过程讲给了孩子听。儿子边听,边抚摸着刀痕,问我痛不痛?我也如实的告诉了他我当时的感受,并告诉儿子“因为你是妈妈、爸爸相爱的结晶,是妈妈爸爸的最爱,所以生下你,痛也是快乐的”。同时把他刚出生的照片和录像给他看。随后不久,幼儿园的一次社会参访活动的内容是去妇产医院,从参观孕妇产前检查的B超开始到在手术室外看母亲如果生产婴儿的过程。儿子回到家后跟我说“妈妈感谢你生了我,你生我时很痛苦。”这其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白他的生命史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他,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平时在于孩子聊天时,父母可以经常会谈起他刚出生到现在所发生的事情, 让孩子自己悟懂他从小到大需要经历多少的事情,父母要付出多少的艰辛才能有他的成长。
二、珍惜生命,关注生命安全知识及技能的传授,提高孩子自护意识
日本的孩子住宾馆进大厦,首先关注的是逃生示意图。这一举动说明了在日本防患于未燃的安全自护意识已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温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关注孩子的学业,对孩子必要的自护意识及相关技能的培养和传授却很不够。单就交通安全来讲,每年因为不遵守交通法规和缺乏自护意识带来的人员伤亡数字更是令人心惊胆颤。
为此,家长首先应加强对孩子自护教育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必要的生活技能和防护知识:
1、尽可能创设机会使孩子学会游泳等必要的求生技能;
2、正确使用电器、燃煤气,注意家庭防火;
3、提醒孩子遇到陌生人不随便开门,不一人在家洗热水澡,不私自到江河塘海等危险水域游泳,不到工地水坑等危险场所玩耍;
4、中小学生出游以安全就近原则为宜,要有大人带领,不随意允许孩子外出留宿;
5、教给孩子必要的自护技能,例碰到浓烟知道捂住口鼻、低姿行走的对策,带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常见的交通法规等等。
三、尊重生命,关注孩子的心理疏导,使孩子平安渡过心里阴暗期
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尊重生命需要家长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既要关爱,更要满足孩子的独立与个性需求。
在现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成才,把教育孩子的目光完全集中在孩子的学习身上,忽略了孩子的情商的发展。家长的期望过高,如果不作出适当调整,有可能造成悲剧。
心理学、神经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清楚的明白了为什么各个行业都有出色的人才?除了他们的刻苦专研和不屈毅力,多元智能学说揭开了谜底,八项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些智能不可能同时的发挥到一个人的身上,智慧有别,不分高低上下;家长只要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这也验证了一个道理: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道路,蠢才就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金华一名高中生因为母亲管理过严,竟杀害母亲后将尸体储存在柜子内,直至尸体腐烂才东窗事发,引起众人哗然;不肖子(陈浊言)因向母亲索要现金购买毒品吸食遭到怒斥和拒绝,竟突起杀心残忍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而马加爵连杀四人的惨案更是震惊全国。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这些命案和惨案的发生,都向我们发出警示: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荒漠化!调查显示,孩子中存在的焦虑、孤僻、妒忌、烦恼、自卑、恐惧、厌学、忧郁等心理问题困扰着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有的因此心灵扭曲,走向极端,上演了种种悲剧。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不断思考,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如何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对此提示家长:
1、对孩子不溺爱、不娇宠,以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
2、经常与孩子谈心,加强心灵的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和困惑,进行相应的疏导。
3、关注青春期教育,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少批评指责孩子,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回避性教育,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生理心理的危险期。
4、不以分数论英雄,关注孩子不同的职能发展,鼓励、支持孩子的兴趣趋向,客观地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
5、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开导,帮助引导孩子把内心的不平发泄出来。
四、热爱生命,良好的家庭氛围榜样诱导,使孩子心胸豁达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一种集中体现,需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豁达的心境和坚强的性格作铺垫。有关资料表明,79%的儿童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错位引发的,而每一个孩子成功成才的背后,都与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孩子的生活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自身影响与家庭的氛围。而在中国的家庭中,由于父母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很多:家庭暴力带来的对生命的轻视;长期紧张抑郁的家庭氛围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家长自身性格缺陷及对家教知识的匮乏引发的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等等。因此,珍视生命是一个涵盖很多领域的大问题,它首先对身为父母的人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问题: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你做到了吗?你能做到吗?确实,身为父母的人们都首先面临的是自己设的关卡,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只有从家长自身做起,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自身性格中的弱点,完善自我,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才能引导孩子以豁达的胸怀学会包容、学会感恩、学会生活,才能尽情地享受生命的精彩!
五、体验生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锻炼孩子挫折的承受力
要让孩子去体验生命。在实际体验中,孩子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人的成长都是在犯错、反思、学习、成长这几个过程中体验生命的过程的。如果家长抱着怕孩子做错、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受委屈等等心态凡事包办代替,那么孩子就像生活在真空中,一旦遇到阴雨风雪天气,就会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所击倒,没有一点反击能力。因此,生命教育切忌运用独裁、专制、说教、控制等手段。平时参加一些旅游休闲活动,参观自然生态,认识自然,或安排种植花木,照顾养护动物,从中体会生命的奥妙与可爱,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孩子自己的问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孩子多一种选择足以,使孩子自己感悟生命的过程。
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通过进行挫折教育帮孩子构筑安全防线。在这个问题上,为人父母者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是引导孩子认识到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逃避的;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磨练生命要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危机教育、死亡教育,通过不断增强生命意识,引导孩子逐步地感悟生命,并学会使用生命和升华生命。要告诉孩子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苦难。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残缺的人生。没有面对苦难的挑战,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从中让孩子自己体验出与人相处,的法则:对人关爱、对人尊重、对人宽容、相互合作、良好沟通、平等待人等人格的魅力。
六、放飞生命,引导孩子励志,体现生命的价值
励志: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对任何一件事都不会满足于现状,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取得一定成绩后,总有更上一层的决心和气魄。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在引导孩子立志的同时,父母自己也要立志。并且要把培养孩子成才看成是自己人生事业的一部份,官当的再大钱挣得再多,孩子没培养好这辈子还是输家!这个励志过程是要不间断的。
我们经常听到从一个小孩子的嘴里说出:“活着真没意思、人为什么活着?”的话,其原因就在于孩子没有志向,大部分的成因在于家长是教育理念,‘学习、学习、学习,孩子的全部生活就应该是学习’这个观念贯穿于家长的头脑,使孩子缺少了业余生活,失去了兴趣,没有了追求。有些家长会问了,我们的儿时生活不也是这样渡过吗?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童年,那时有现代的应试教育的压力吗?那时的社会有现在的丰富多彩,充满诱惑吗?现在的孩子有那时我们放学回家和同伴的追逐打闹、戏耍、过家家吗?没有,因为时代的不同,背景的不同,孩子的思想也不同。而家长的教育理念还沉积在旧的思想中,就无法了解、理解现在孩子的需求,与他们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
现代的孩子追求个性的张扬,追求个性化的理想是没有错误的,我们做家长的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孩子的正当的心理需求,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志向。同时我们家长还要有自己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多与孩子谈论国家大事,国际大事,多与孩子共同阅读名人传记,感悟他们的人格志向的伟大与不屈执着的精神,引导孩子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志向,享受生命的过程,体现生命的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生命更是如此,在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它匆匆的过客,感悟生活、珍爱生命,让生命绽放光华、让心灵碰撞精彩,是每个人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
总之,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的生命质量。让我们共同关注家庭的生命教育,在心灵的审视中期待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