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教育情形更多的是:只问今天,不问明天,在孩子的早期教育过程中,只是注重今天的灌输,不能念及到孩子明天还愿不愿意学;更多的父母或教师,面对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只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不管孩子今后还让不让你教育;更多的教育者只是看到孩子当下的利益与收获(其实,那能不能算得上收获都很难说),对孩子进行掠夺性开发,不管下一步是否会孩子的成长进程产生污染,致使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已不再可能。
教育的阶段性规律提醒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孩子成长的“下一步”,无论是对于孩子心理成长或学业进步都应如此。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孩子,都应考虑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效果,不能仅仅局限在问题的表面或暂时的现象,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
俗话说的好:“小时候胖不是胖——奶壮!”。我们家长不应只让孩子逞一时只能,而不能顾及孩子一生的发展。让孩子背书、识字、做题,练特长,一是要基于孩子的兴趣,二是即使孩子有兴趣,也不应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各有各的长处与不足,不能仅仅只是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棒,这样就会逼迫孩子做事,或孩子一旦做不好的时候,家长就会徒生许多负面情绪,影响了对孩子的正常培养,同样也影响了孩子的自然成长。
存在教师身上的最典型的问题是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大家是分工负责的,一个老师只管孩子的一段时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更多的老师只负责孩子一年的教学任务,至于今后和他无关。而教育本身的效果恰恰是滞后于教育行为的,也许幼儿教育的好坏只有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才能觉察或感悟得到,才能在被教育者身上真正体现与落实。大家各管一段是没办法的事,现在的问题是许多老师只会让自己教育孩子这一段不出问题,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心或来自方方面面的评价,而不计后果地把自己的教学结果尽力让孩子拿出来展示。这种必须让孩子尽快出结果的想法与做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抑制了孩子“下一步”的学习。
请看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的一段话: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地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班的老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要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知道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仅仅是小学老师的教学问题,其实其他年级的老师也应如此。不仅学校的老师要为孩子的下一步而思考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做家长的在对待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教育也是如此,必须顾及孩子的下一步。u/6317/archives/2010/2010420142553.html晓岩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