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了解孩子 等待成长(张海燕)

14年前 [04-24 10:09 周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今晚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学习所得,我交流的题目是《了解孩子 等待成长》。我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分享故事《郭橐驼种树》

古时候,有个名叫郭橐驼种树高手。他种的树成活率高,树木长得又快又好,果实结得又早又多。长安城里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一些富人和种树卖果的人都争着雇佣郭橐驼。看到郭橐驼那么抢手,很多人也在暗中模仿,悄悄学他,可是很奇怪,谁也比不上他。

有人去问郭橐驼,为什么能把树种的那么好,他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我只是顺应了树木的天性,不妨害树的生长。种树的时候:舒展树根,培土均匀,给树筑土要紧密。种好之后,就不再去动它,也很少担心它。这样,就保全了树的天性,它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别人种树却不这样,种树的时候根没理直,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过松。他们还有一点跟我不同,那就是对树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瞧瞧,晚上去看看,离开了舍不得又回头去望望——更过分的做法是,他们居然掐破树皮来观察树的死活,摇动树干来察验土的松紧。这样做表面上是爱它,担心它,实际上是害它。结果,树就一天天地与它的天性相背离,当然长不好了。

朋友们,听到这里,郭橐驼种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请大家把您的理解打字告诉我。

    郭橐驼了解树木生长的需要,顺应了树生长的天性,给树木科学的照管,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和郭橐驼种树有着相似之处呢?

   郭橐驼种树,和我们教育孩子,还真是有相通的地方。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出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憧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我们做到了解孩子?遵循规律?耐心等待了吗?

孩子在我们的期盼中,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唱歌,学会了很多很多。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也体验着为人父母的喜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长大似乎也给很多家长带来了许多难题:孩子最近怎么老爱顶嘴?孩子为什么那么胆小?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些问题,估计大多数朋友都遇到过。可为什么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父母对孩子都充满了无限希望,他们有怎样的希望呢?

 

  家长们美好的心愿

1、          希望孩子是全才。

随着社会的转型,知识的更新,人才的竞争,许多家长认识到没知识、没文化、没专长的人,在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还有就是做很多父母,为了补偿自己以前未了的心愿,把自己的梦想延续到孩子身上,想通过孩子来实现他没能实现的理想。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独苗”身上,对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倾入全部感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全才全能的人。

2、希望孩子长得快。

现在家长的压力真不小,不少家长生怕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从孩子零岁开始进行教育。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社会盲目攀比的风气,学校的考试排名,老师对优等生的偏爱,使家长不敢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长得快,担心孩子落后,竞争不过别人。以至于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提早让孩子在第一时间内接受最好的信息,确保孩子发展得又早又好又快。

3希望孩子学得好。

为了让孩子从小就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不仅要求孩子样样会,还要要求孩子样样好。作家长的,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陪着孩子学习,希望在孩子身上创造教育的奇迹。

心愿是美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光有愿望是不行的。在这些愿望的驱使下,家长们开始了教育大比拼。纷纷加大教育投资,为孩子提供优越的条件,尽力把孩子送到了最好的学校,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有的家长走的并不轻松。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家长们的一些做法

1、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我们先来看这个事例:

父母花1.5万元为5岁女孩王怡报了12个兴趣班, 结果导致孩子崩溃:经常用头、手撞墙。,父母不得不带她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3岁前,王怡生活的很快乐。父母从不逼小怡做任何事。3岁时,王怡上幼儿园,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父母发现很多孩子会讲故事、会说英文字母,甚至会说英语短句,20以内的加减法也算得很快,而这一切女儿都不会,自己的女儿只会从1数到20。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开始对王怡进行了魔鬼般的强化训练。去年暑假,更是一口气给她报了12个兴趣班:幼儿英语、幼儿心算、跆拳道、游泳、钢琴、亲子班、国际象棋、舞蹈、画画、书法等。从放假第一天起,王怡天天在各个班之间连轴转,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玩耍的时间。开学以后,每个周末也要上兴趣班。王怡受不了父母这样的厚爱,用手、头撞墙,父母心疼得厉害,赶紧带其到医院精神心理科治疗。
  王怡的妈妈怎么也想不通,只是想发掘女儿的最大特长,为她好,她怎么会这样厌恶上兴趣班?要知道,那个暑假,花在孩子身上的投资超过1.5万元。

王怡的父母对孩子有过高期望值,高投入,低产出,以发挥孩子特长的名义,导致孩子受到伤害。这样的家长,做得确实过火了一些,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些影子。根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学前阶段,半数以上家庭的教育投资每月超过500元,其中月均支出超过1000元的超过25%;随着年龄增长,进入中小学后,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支出还将逐年递增。其中,近四成家庭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月均开支在千元以上,5001000元的占到26%,只有13%的家庭每月报辅导班的支出不足200元以下。

  家长们对孩子寄予厚望,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把自己的焦虑、愿望全部放在孩子的身上。在生活上,事事关心,让孩子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在学习上,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必然带来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调试不好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医院的周晓宁医生说,任何学习都不值得以牺牲童年的快乐为代价。所谓的兴趣班实际上可以说是家长们的兴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06岁前不应过早地进行认字、算术等认知性学习,以后容易使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这些话,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

2、          对孩子缺乏了解

现在有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特点,盲目地跟风,过度地关注,使孩子失去了本性。他们凭着自己的想发,武断地为孩子安排生活:别人的孩子在学钢琴,我的孩子就学小提琴,别人的孩子在学跳舞,我的孩子就学唱歌。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了解孩子的特点,纷纷把孩子送进各种辅导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心态, “英语学习班”、“奥数辅导班”、“电脑培训班”、“音乐考级班”、“绘画强化班” 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如雨后春笋,深受家长喜爱。本来在学校就被折腾得够累的孩子,不得不放弃休息时间,穿梭于大街小巷,去上自己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去圆家长精心设计的“成才梦”。 “管你喜欢不喜欢,”在父母“爱”在高压下,孩子变得麻木,变得退缩,变得没有个性。

3.片面的人才观

不知从什么时候期,“分数”这个东西的,对家长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分数”成了判定孩子优劣的尺子。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面对家长,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有位同学苦恼地说:“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家长满意,每次考试都让我害怕。考了80分,家长会说怎么连90分都考不上?考了90分,家长又会说就差这么一点,为什么就不考个满分?有时考100分,家长又会警告说可不许骄傲啊!”为了保证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家庭变成了“第二课堂”,父母变成了义务的老师。整天苦口婆心,严格管教,心里就是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好。当家长的付出,没有在孩子身上出效果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就可想而之了。盲目地进行智力开发,过度关注课业成绩,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使孩子损失开放、热情、灵活、想像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素质。而这些,是孩子成长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这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做法是导致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

懂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是件奇怪的事情,并不是你投入多少就回报多少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是金钱和汗水可以换来的。家长们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把对孩子的教育,过多地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忘记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理解、引导、感染、教育孩子。

让我们试着走进孩子,你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辛苦。每天要面对很多事情,就算上课吧,连续坐78个小时,估计大人也会觉得很累。除了上课,还有许多作业,每天的时间都被成人安排的满满的。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自己思考的方向。我想如果是让我过这样的日子,我肯定会非常被动,甚至很痛苦。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我们要理解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从容面对生活,处理好学习,要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教育孩子,确实是件考验人的事情。家长在社会上经历了各种纷争之后,越来越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是自己的希望,不想输,也输不起。父母过多的压力无形中就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本该充满自由与欢乐的生活被父母安排的井井有条。看着一个个孩子,在父母的培养下,失去了玩耍的时间,在父母的教育下,失去了美好的童年。就在我们收获孩子进步的同时,孩子也发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抗。做家长的,也在内心的焦虑与孩子的成长矛盾中挣扎。反思这一切,我们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我们爱孩子,就像郭橐驼爱树一样。我们都不愿以牺牲孩子的幸福和快乐来达到我们的心愿。那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偏差,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学习一下郭橐驼的智慧,调整自己,修正错误。我们要了解孩子的特点,顺应孩子的天性,科学地教育孩子,这才是培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郭橐驼带给我们的智慧。

    故事给我们的智慧

智慧之一——理性地爱孩子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在和孩子的交往中,要把爱传递给孩子。理智地爱孩子,您就不会在生活上处处关心,事事代办,理智地爱孩子,您就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帮助。充满爱的家庭,孩子一定是健康活泼快乐的。而我们有的家长,却打着爱的旗子,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令人心痛的例子:今年329日下午,一个3岁的小女孩,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爱是她离开的理由。妈妈教她念 “床前明月光”,可她怎么也接不上下一句,为“长记性”她被妈妈拍打头部致死。她的妈妈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很爱她,希望她将来出人头地,于是对她进行教育,希望她够多学一些东西。可惜3岁的她,又怎么能体会妈妈的爱呢?她还没来得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被妈妈的爱给送到了天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朗上口的小诗,却成了一个幼小生命被剥夺的“理由”。

这样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多的警醒。我相信,这个妈妈是爱孩子的,但是,这样的爱,是孩子承受不起的。与其说是爱,其实是一种致命的伤害。爱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接收到。科学、理性地爱孩子,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智慧之二——遵循规律

树木有树木成长的规律,孩子也有自己成长的规律。我们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

1)          孩子的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的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每个阶段都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孩子的发展是处于动态发展,是呈螺旋形上升的。孩子能力的习得,是有条件和基础的。比如孩子,先是学会爬,然后站稳,之后走路,接下来跑,跳,这样的进步是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方向性的。他们成长的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教育要遵从孩子自身的身体发育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讲究顺序、程度和节奏来进行教育,孩子也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2)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顺序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份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我们来看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从三个月起提前进行早期教育,另一组不进行提前的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试一次。他们发现提前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这种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结论。因为有些拥有这种优势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四年级时,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另一组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能赶上来。

这个实验告诉,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来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否则将会欲速而不达,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可能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试想,如果在孩子还没上小学前就开始对学习产生排斥、厌恶心理,孩子的成绩还会好吗?

3)          孩子的成长存在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个体的差异,先天的遗传,后天的教育等等,造成孩子了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对音乐敏感,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有的孩子对跳舞、运动敏感,有的孩子对语言敏感,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适合别人的,未必自己。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特点,从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才能教育好孩子。试想,如果让姚明去下棋,让刘翔去射箭,那么,姚明就不是姚明,刘翔就不是刘翔了。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去塑造、去教育。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面团,我们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这是每个家长都要注意的问题,要不我们就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犯错误。

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那就要顺着它的“长势”,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只会伤害孩子,伤害自己。我们一定要避免。

智慧之三——科学管理孩子

    郭橐驼种树,我觉得他的心境和技巧很重要。栽树时保证树苗根直土紧,种好后不去过多地照看,该施肥就施肥,该浇水就浇水。他栽树,没有其他人累,但是树生长得很好。我想,关键就是在一个字上——“巧”。季老师曾经在呱呱教室里讲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用脑,少用口,多用鼓励,少用批评,要让孩子从我们身上得到启发。尽量做到以心育心,以己育人。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进行合适的教育,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耐心地去影响孩子。会让孩子学习轻松,效率倍增。就像郭橐驼一样,掌握科学的管理的方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了孩子,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轻松面对。

智慧之四——等待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可能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我们要有耐心,从容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同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有的孩子可能发展的快些,早早地锋芒毕露;有的孩子发展得慢些,可能属于大器晚成。成长过程中只有相对的,而没有绝对的快与慢,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孩子做事马虎,贪玩,调皮捣蛋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包容,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技能的娴熟,阅历的积累会逐渐克服。现在看来的小毛病也许过两年就不成为毛病了。当孩子存在错误,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妨用用我们以前用的很好的学步鼓励法——可能每一个家长都还记得娃娃学走路时的情况,孩子会独立站立了,家长很高兴,会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的孩子会站啦!后来的每一天,您都会扶着孩子,慢慢走,慢慢学。当孩子跌倒的时候,您给孩子的是鼓励:“乖乖,快起来,您真棒!”几个月过去了,孩子在您的鼓励中学会了走路。其实,和孩子学走路一样,他们要掌握一项技能,要学会一种知识,同样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会经历很多的迷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保持我们的鼓励,我们的赞赏,我们的热情,我们的耐心?

孩子就像是扎根在我们家庭中的小树苗。家长为孩子输送了怎么样的能量,孩子就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们在耐心等待的同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有一颗积极思考的大脑,多想一种办法,多设一种情境,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朝着你预设的目标进发。当一种方法不行时,再采用另一种方法。孩子需要我们鼓励的时候,我们不要吝啬,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不要回避,当孩子需要我们等待的时候,我们不要心急。用心去呵护,精心去引导,耐心去等待,把成长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我们只有把孩子当作孩子,把自己当作自己,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效。

最后,我想用一首儿歌来结束今天的讲座。

 妈妈等等我,我会洗漱穿衣,

 爸爸等等我,我会奔跑游戏,

 老师等等我,我会读书学习,

 大家等等我,我会快乐成长,

 你们等等我,我会健康向上!

让我们都来做智慧家长,深入了解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吧!

 
 
 
Re:了解孩子 等待成长(张海燕)
[ 2010-4-24 9:26:41 | By: xiaoqinglan ]
 
xiaoqinglan终于看到讲稿了,再好好学习,收藏了,谢谢海燕
 
u/8445/archives/2010/2010423162731.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