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生来访(陶道武)

14年前 [05-06 13:51 周四]
 我不敢放笔,不想写或无话可说的时候,做做点评总应该能做到吧,我这样提醒自己。做点评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资讯中心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绝不会让你无语,面对一个个真实的犹如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你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以是一己之见,可以是温馨的提示,也可以文笔犀利,直击时弊。做点评读的时候多,写的内容比较简短,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同样需要对事例进行梳理和概括,不能人云亦云。

    那天,正做点评的时候,我的一位学生来访。应该说,这是一位优秀生。当时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重点高中。我不是他们班的班主任,只是代他们数学课。好多学生一毕业就失去了联系,各人忙各人的。这个学生突然来访,不会有什么事吧?

    时隔多年, 我还能记得他的名字——伟,是一个不大说话,但思路清晰、成绩优异的学生。今天的伟同学已不是当年的他了,很健谈,也很自信。从谈话中得知,他走到这一步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历经坎坷。这一点我没想到,感到很吃惊:他说,自己上初中的时候,虽然成绩很好,但却很自卑,我若有所思,难道他拼命学习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老师眼中的优秀生都存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些“差生”又是怎么活过来的呢?我不敢想。

    伟上了高中以后,依然成绩不错,他说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我接受)。成绩很好的他,竟然三次高考都被专科学校录取!最后认可自己只有上专科的命。我想之所以这样,还是源于伟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心理压力太大,每天想到的只是学习,不注重与同学交流与沟通,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过于封闭自己,面对“高考”有可能不堪一击。

    我这样为学生的成长问题找理由。可我的常规性的思考,还是不能足以说明问题的根源。学生自己告诉我,他从小到大,母亲不懂,父亲从没对自己说过一句鼓励的话!考完试之后,如果考得不好,就会招致父亲的责怪、打骂。有一次高考不成功,父亲把自己撵出了家门。伟的压力越来越大,对“高考”的感觉就是望而升畏!

    直到大三(后来伟又专升本),伟才开始逐渐找到自己的感觉,前面那么多年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找到自己的感觉,开始积极面对自己,开始对自己的过去有些不服,以为自己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会有了“自己”的想法呢?我想顺藤摸瓜找到伟进步的理由。他说,自己看清自己,找回自信源于大三期间,俞敏洪老师的一次讲座,俞老师的有些话语至今仍激励着自己,不能忘却,比如他告诫自己“要做大树,不做小草等等”。当他看到俞老师当年的经历比自己还惨,可他今天却很成功的时候,伟看到了方向,有了为自己活一把的信心与勇气。尽管他等这一天等了许多年,但今天“自己”终于开窍了!

    后来,伟一发不可收拾,顺利考上军校研究生,解决了因家庭贫困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困扰问题,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现在,他一切很好。伟想研究心理学,做一个影响别人的人,为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走出心理困境。他说,这很重要,不然就会毁了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有多聪明,甚至多有才!我相信伟的明天会更好,祝福他!u/6317/archives/2010/20105695940.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