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陪读》,讲述陪读父母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不惜辞去优越的工作住进陪读大院的故事。当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孩子读书,是孩子的事,父母有必要全职陪同吗?
儿子上初中后,进了本地一所州级重点中学,招生范围是全州招考选优就读,我因为是本校教师,双向选择工作岗位,也想体验初中的教学生活,所以从高中部下来初中部。一是陪同儿子一起成长,二为探究初高中学生有效衔接的指导方法。我顺理成章成了陪读父母中特殊的一员。
鹏的妈妈是一名下岗工人,爸爸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家庭条件还算富裕,所以当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学校,由外县到学校报道时,也就看到了鹏妈妈随同儿子注册、租房,日复一日的接送过程。鹏是个妈妈和老师眼中的听话孩子,每天的生活也就是二点一线,往返于家——学校之间。
治的妈妈是本学期才下定决心到学校租了一小间宿舍,就为一日三餐能够做饭给儿子吃。治的家只是距离学校稍远了点,骑自行车太累,所以治总是找各种理由留在学校吃饭,结果成绩直线下降。治妈妈放心不下,只有自己受累一点,下班后不回家了,和儿子一起以校为家,目的只为给孩子多一些学习、娱乐、锻炼的时间。
慧的父母是事业上比较成功的一类,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应酬多,为了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想方设法托关系也要从大老远的外地送过来就读。女儿从小有专人照顾,但进入初中后,或许是因为发现亲子关系有些紧张,孩子与爸妈不亲近,醒悟过来想做些补救。租了套3室2厅的单元房,装修一番后,由外婆常住陪伴慧,慧妈妈一周至少3天在家陪女儿,慧爸爸半个月回来聚一聚。
我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可以安心地陪同孩子,还可以方便自己的教育研究,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可谓一举多得。
在1年多的观察体验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陪读家长们爱子心切的情绪,与进入叛逆期和独立期的这些个半大小人们不可避免的种种冲突。一半是家长们柔情似水,关爱有加;一半是孩子们要挣脱束缚暴逆如火焰,一点就燃。
在这个敏感愁人的关键时期,父母及时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我是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这句名话成了我现在和学生家长交流孩子教育方法时高频使用的口头禅。因为陪儿子读书,我有缘进入中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行列,有幸让自己的教子心态转成良性,进而指导我的行动是正确的,当然结果一定会是好的。
|
|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