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号高考查分开始,近几天的热线电话几乎都是围绕咨询孩子填志愿的问题展开。分析一下前后十几个家庭的咨询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记录下来以供来年让自己也能独立充当一回“专家”。
超级优秀生也烦恼。每年学校总会有极少数的同学可以考入清华或是北大,在我们小县城可是件非常荣耀的大事了,一般会受到同学和同学家长的赞扬与羡慕,老师也会满面春风,教到1个得意门生,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大家都以为这几位稳进中国顶尖级大学的超级优秀生开心都不不及,哪会有什么烦恼?可问及进了北大的同事家孩子当年填志愿时的感想,回答根本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是学校特招的,学习专业唯一,自己没得选。孩子和家长想法也简单,反正就是继续读书,在个好学校,生来就是读书的料,读什么都不是多大的问题。但同时,我也听到更多优秀孩子的心理话,如果能够让自己选择,我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读。可问题就出在,我们的一流学校就那么几家,你感兴趣的热门专业不是太多,全国考生千千万,你要选,别人也可能选,你喜欢,别你也同样喜欢,这就可能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同等优秀的考生可能因为填志愿时“撞车”被挤下,等于白考了个好分数。
压线考生最受煎熬。在一本线、二本线录取分数线上下徘徊的考生及其家长,是倍受煎熬的一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怎么自己临场发挥效果这么不理想,要是多考几分,甚至几十分,自己选择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不就更宽了吗?高考眼见已经结束,可家庭气氛好象还在继续焦虑,继续不安,希望找“高人”指点迷津,寄期望于用填个好志愿来弥补考试的失利。同时,这群孩子和家长又面临另一个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决择,是否要重新再读高四?复读一年是否会有转机?
线外考生看见大势已去,反而心安理得。学校的高考上线率在本地还算不错,每年的线外生也就20%左右。这群学生平时成绩也就这么回事,很少有因为意外考砸的,所以家长和孩子们也早有思想准备:首选,只要孩子愿意,就复读一年,来年再作定局;其次,选择一所交费上大学的学校,让孩子出去锻炼几年,见点世面,长点见识;最后,孩子早已厌倦学习,想找个工作去搞生活体验,让生活去教导这些孩子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这3种选择让家长省了不少心,这那些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反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不错!
咨询、交流、反馈、选择的过程重复着相似但又不一样的工作:填报志愿。听多了,想多了,看多了,多少有些想法,也不知恰当也否,只是因为自己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后,把一些感悟与理念结合了一下,分享给对我寄予厚望的家长朋友们,真的不敢怠慢。给家长们的真诚建议有如下几点:
尊重孩子的选择尤其重要。因为优秀学生进入大学,但发现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情况,更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上不去,特长没发挥,抱怨的心态没处理好,由优秀变消沉、甚至陨落、退学的情况每年都有发生,不要再让刚做完成人宣誓的大孩子们做他们不愿意的事,上他们不愿意上的学。填志愿时,有主见考生的选择才是最为重要的参考,父母当好旁听者。
良好的家庭气氛很重要。父母调整好心情,让考生在成长路上要决择自己的人生路时,有一个温馨的家,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取前进时的鼓励;抚平遭遇高考失败时的伤痛;家人的支持和信任,会让孩子们顺利并愉快地安全度过人生的关键期。
决择难定时考虑学会求助也不错。毕竟每个行业都有行家里手,我们没有经验,找有经验的专家咨询,也是一种能力。陪同家长拜访当地小有名气的填志愿资深专家。专家从考生志向、专长、学科特长、家庭背景、学校比较、专业选择的优劣等各方面对考生及家长进行了提问式的对话,引导考生和家长决定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并提出志愿填报顺序的最佳方案,但最后仍由家庭自行决定。佩服!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