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对比,好好分析,我们的教育是用制造机器的流程来教育孩子。孩子本身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却要用统一的尺子去丈量孩子。孩子本身活泼可爱,但是我们却要用固定的标准去看待孩子。那么再优秀的孩子,也会在这把尺子下褪色,再可爱的孩子也会在这个标准下退缩。
今天在群里和一个家长交流,就说到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孩子,怎么办?4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他就像一株小树苗刚刚破土而出,谁就能预言他将来不能长成苍天大树。老师的评价让家长很焦虑,很着急。是呀,谁愿意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被别人贴上这样的标签呢?老师,你的话语决定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一定!
一直在想,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在人来人往的社会,我们该如何前进?在风云四起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生活?在教育浮躁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我们应该随时保持清醒。只有保持清醒,才能找准自己的航向,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很多人都有随大潮的心理,人云欲云,别人家的孩子做什么,我家的孩子也做什么。生怕自己的孩子有半点闪失,跟不上别人,不少孩子并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接受父母安排的教育。前几天我到广场去散步,看到整个广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哦,原来是数百名4、5岁的小神童在表演珠心算,场下,是孩子的“粉丝”,爸爸妈妈拿着相机,爷爷奶奶拿着水壶,围着孩子团团转,脸上的兴奋劲儿实在难于形容。再看那些小孩子,我觉得心里很难受,幼稚的笑脸上写着成熟,他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小学老师有逃离现场的感觉。这不是孩子,这是一群“计算机”。不由得想起去年招生时遇到过的一个小孩,5+4=?那个小孩手指一直在动,不是在扳着指头数数,听旁边的妈妈讲,是珠心算,一阵时间以后,终于告诉我们等于9。请问,这样的学习有何意义?不少学过心算孩子,进入小学后还不是成绩平平?我不是在攻击学习的意义,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特别在学前,习惯的培养重于知识的学习,关注孩子的身心的发展重于知识技能的发展。关注孩子本身重于孩子以外的其他东西。
教育目的是什么?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研究出来的“二八定律”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20%来自书本的知识,80%来自书本以外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去培养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人的知识是学习来的,人的能力是锻炼出的,人的品行是修炼出来的。”在知识、能力、品行中,谁轻谁重?大家都知道,我们缺少知识,可以在短期内学习提升,我们的缺少能力,可以锻炼提高,我们的品行,却不是那么好转变的。做人的教育重于学习的教育,做事的教育。我们常说的“先做人,后做事”,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抛开做人的教育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呢?
功利、面子,让很多人失去方向,失去目标,失去原则。孩子是纯真的,是可爱的,我们不能抹杀孩子的天性,人为地给孩子设计人生,让他们从小受到束缚,受到制约,受到规划,孩子的路在孩子的脚下,孩子的路要自己去走,我们家长永远代替不了孩子。爱孩子,就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放心让孩子去锻炼,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成长。
孩子们一个个少年老成,一个个目光呆滞,一个个不思进取,家长们在焦急无奈中,是否想过,是谁把孩子搞成这个样子?我们追求的,我们所做的,是孩子需要的吗?爱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就要给孩子需要的,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孩子,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孩子。孩子是孩子,给孩子需要的,才是我们做父母最该给孩子的。
可怜我们的孩子,可怜我们的家长,我们真的应该提升自己的认识,让每一个孩子都自由、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