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28日 11:21北京日报——火爆“校园游”折射名校崇拜症 家长狂热孩子冷漠
每年假期,北大、清华的校园成了火爆的旅游景点,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仅仅是家长的意图,孩子们并不喜欢。
有的家长是带着自己的梦想来的,说当年自己上学那会靠推荐,无缘北大、清华,言外之意今天领小辈们过来旅游,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有的家长是带着自己的期盼来的,说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到这里读书,孩子们不想,说这里太“热”。
有的家长主要想培养孩子的名校观念,以为多来几次,孩子就有这个概念了,以为孩子就会有了冲击名牌的动力。可孩子说,第一次来的时候,还觉着这里的景点不错,来了几次就麻木了。
有个别学生想到这里读书,说这里的学生很牛,好就业。孩子说的很现实。
名校门口卖的最火的还是香山红叶和奥运火炬模型,名校的校徽却无人问津。
我的点评:
家长带孩子参观名校,总的感觉是“剃头刀子一头热”,家长问起孩子,你愿不愿考这所学校,孩子反而摇了摇头,显然孩子的想法与家长的想法大不相同。我以为家长此行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给孩子徒增了许多压力,让孩子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家长以为孩子多来几次就会有名校概念,就会有冲击名校的动力,可孩子似乎麻木了,甚至孩子们会反感起名校来,但他们不说,这是他们明智的选择,说了只能会给自己找麻烦。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呢?
简单地说,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到北大、清华学校来,只是家长自己的想法,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到了名校,亲身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围和环境,孩子就会有“想法”,多数孩子不仅没了想法,有的只是压力。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虽自己不一定能来上名校,但对名校还是存有好奇和崇拜,但家长的明显的说教和引导,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另外,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知道自己的学业能力,能够清楚自己能否考上名校,所以孩子们也不会听家长在那瞎忽悠。家长以为孩子不争气,没有上进心,孩子以为家长很可笑,跟着感觉走。
温馨提示:
1、家长要摆正心态
现在的家庭条件好了,孩子少了,家长的心气普遍高了,有的家长引导孩子非重点不上,非名牌不上。家长给予孩子过高的压力,反而适得其反。
2、家长要降低要求
就像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考第一一样,可第一往往只有一个,我国每年有多少考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有几人?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降低要求,只是让孩子到北京旅游的时候,“顺便”感受一下名校的文化氛围,话不多说,让孩子自己体验名校的“好”,孩子的学习动力才会出现与提高,孩子才不会让家长失望。
3、家长要理解孩子
每位家长都想让孩子好,可这种好最后只是成了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不少家长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要理解自己的孩子,最起码要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吧,如果孩子提出你为什么没当总统,人家美国总统和你年龄一样大,你是否也很难回答呢?也许有的家长在事业上很成功,对孩子的要求相应也会更高,孩子能否按你的路走,这也很难说,孩子也许有自己的想法和努力方向。
4、家长要帮助孩子
要想让孩子上进、成才,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教育很有必要,未成年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但家长对孩子能不能帮是一方面,会不会帮又是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只要辛苦付出就是对孩子的帮助,有的家长认为只要花钱,孩子就能受到好的教育。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欠缺的,对孩子的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然后积极引导,让孩子接受自我教育,自我努力。外力只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内力,是孩子自身。希望家长能够助孩子一臂之力,而不是为孩子徒增压力。u/6317/archives/2010/20107299648.html晓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