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王宝祥文稿(6)

16年前 [03-19 18:42 周三]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法律形式,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做了明确规定,在《保护法》中提出了“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做家长的,有责任让孩子懂得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在这些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建议家长首先认真学习《保护法》,法律中规定家庭应做的事情,依法做好;然后跟孩子一起学习《保护法》,对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所享有的权利逐条逐项弄明白。这样做,能使孩子和家长共同提高法律意识,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

  除了保护合法权益之外,青少年儿童还有自我身心保护的问题,有的不是法律方面的问题,而是现实生活中必须重视的,家长也应进行认真细致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意外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孩子因意外伤害事故死于非命。这是惊人的惨痛的事实。有些事故,如乘车、坐船出事故,房屋倒塌,公共场所突然灾害等应由社会有关部门、学校努力预防,有些事故则应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在家里的自我保护如下:

  孩子常常自己一人在家,家长要教给他常发事故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着火:
  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能随便玩火。火柴、打火机不能点着玩儿。用炉火或煤气灶要按操作规程使用,具体方法一步一步教给孩子。热饭、烧水要及时去看,怕忘记最好上闹钟。家里应预备一些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粉,教孩子如何使用。告诉孩子,一旦发现火情如何用正确方法灭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同时打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如家里或近处有电话,应迅速拨119报警。
  告诉孩子哪些是贵重物品,发生火灾时先搬出屋外。

  跑水:
  家里跑水也会造成损失。家里跑水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水龙头损坏,一是水管破裂。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能用坚硬的东西砸管子,以防破裂。
  告诉孩子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一旦发生跑水情况,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要赶快请邻居帮忙。等家长回来再找人修理。
  对于中学生,家长应教给他们简单修理水龙头的方法,家中预备修理工具和小配件,这对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有好处。修不好就不要再修,关闭总开关,等家长回来处理。

  煤气:
  炉火、液化气和管道煤气使用不当或管道泄漏都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每年各地都有惨剧发生,必须高度警惕。
  要教给孩子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特别要教给孩子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冬天也不例外。一个人在家感到不舒服时,赶快开门开窗,检查炉火、煤气灶有什么问题。及时请邻居帮助查看,给家长打电话。

  防盗:
  孩子一人在家,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钥匙放在固定位置。
  如果有人叫门,不能轻易开门,先问清是谁。是至亲好友,再开门迎进来。是陌生人或仅仅似曾相识的人,不能开防盗门,应委婉拒绝:“实在对不起,父母不在,请您晚上再来,什么事情,我可以转告。”若来人借口非要进来不可,也不能开门。可以这样说:“我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请他马上回来,麻烦您在外边等一会儿。”看看来人的反应,居心不良的人会离开。如果来人强行进门,则应大声呼救。

  在外边的自我保护如下:

  一、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抢行,不闯红灯,不骑快车,不与同学比赛,不拉手搭肩,经常检查车闸灵不灵,不骑车带人。要以实际事例说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二、教育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要按老师要求,做好准备活动,进行单杠、双杠、高低杠、木马、吊环等运动,一定要有人保护,不能单独做有危险的动作。掷铅球、手榴弹躲开危险区域。游泳时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学会游泳再进深水。跳水要有人指导,不能盲目胡来。

  三、教育孩子在劳动中注意安全。有些劳动使用各种工具,最易出事故。教育孩子听清指导者的说明,按操作要领干活,不可蛮干。有些化学制品会有毒性,不能乱动。许多劳动现场,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听从指挥,按要求去做。

  四、教育孩子上学放学、外出办事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如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

  五、教育孩子如在外发现火灾、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会游泳,不会救护,千万不能下水救人。

  六、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孩子受骗上当:
  教育孩子在精神领域学会保护自己。现在社会上乌七八糟的东西很多,报纸、图书、杂志、电影、录像、录音,都有不健康的东西腐蚀青少年儿童。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讨论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有毒害的,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有人诱惑,要勇敢拒绝。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良好言行保护孩子的纯洁心灵。

  教育孩子识别骗子的骗术,不受骗上当。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骗孩子的钱,甚至诱惑孩子走歪门邪道。有的骗子诱惑孩子赌博,有的以赊帐的方式卖给孩子吃的东西和玩具,有的用讲故事的方法散布封建迷信或淫乱思想,有的组织孩子去捡废品挣钱,有的向孩子兜售摇头丸、迷幻药等毒品……家长要给孩子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告诉他这些坏人、骗子的真实面目,遇到这类事,一定动脑子想一想,绝不盲从。回家以后要跟家长说清楚,还要跟老师汇报。

  现在还有许多拐卖儿童的不法分子,他们常常在孩子单独行动时,以认识孩子父母或亲友、带孩子出去玩儿等为由拐骗孩子。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能跟陌生人到任何地方去,如果是认识的人也表示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有人强制干什么就大声呼救。

  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很多,家长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要多给孩子讲实例,加深孩子印象。讲自我保护方法要简明、具体,有操作性。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绝不是小事一桩。一旦出事,后悔就晚了。   

教孩子学会文明礼仪
               ——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还是那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些家长认识片面,对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不够重视。一些家长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这些家长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事业有成的人有几个不懂文明礼仪?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家长不会愿意孩子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一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长大了就懂得文明礼仪了,这也是误解。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想一想,现在有些孩子说话没大没小,家里来客人不懂礼貌,饭桌上挑挑拣拣旁若无人,浑身汗味不洗,指甲老长不剪……这些孩子如果不教育、不矫正,会在某一天早上突然变个样吗?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培养文明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小学、中学都有《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有的地区,例如北京,还专门制订了《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这些是我们家长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依据和参照。

  这里,就最重要的文明礼仪做些说明。

  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从仪容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嗽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 字型,忌讳无精打采、控脖、耸肩、塌腰;正式场合不能叉腰或双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不能沉默无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交谈人多,不可只跟一人谈话而冷落其他的人。从着方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在影剧院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体态、姿式之外,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如见到熟人需要交谈,应靠边儿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行人互相礼让,青年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请再问问别人。”到商店购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礼貌语言,忌讳用“喂”、“咳”等字眼,购物之后也应说“谢谢”。在影剧院里,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乱扔纸屑、果皮;尽量提前一点儿到场、入座,如果迟到,入座时走姿要低,速度要快;看真人演出,要尊重演员,适时礼貌鼓掌;演员谢幕时,不能提前退场。乘坐公共电、汽车、火车,人多拥挤,要照顾老人、小孩和残疾人;人与人之间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保持车上卫生环境,不乱扔东西;学生上车不要抢座。

  待客与作客礼仪:
  家中来客人,要事先有所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中小学生也要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进屋,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问客人喝什么饮料,主动送上。要双手呈、接物品。要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说“您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离,说“再见”、“欢迎您再来”。

  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重要。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要谈吐文明。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时的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品;要请长辈先坐下,长辈动筷后再动筷子,双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饭后,坐好略陪大家一会儿,或者说:“我用好了,请慢慢用。”然后再离座去别的房间休息。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以上我们介绍了生活中一些基本礼仪,难免挂一漏万。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如果自身不重视礼仪,就无法教育培养孩子。礼仪就表现在生活之中,只要家长重视,以身作则,随时说明要求,按要求去坚持训练,发现孩子有不讲文明礼仪的行为,及时指出并当时改正,这样就能逐步培养起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

  我们希望所有的家长、所有的孩子都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孩子成了“电视迷”怎么办?
         ——让电视成为家庭教育的好帮手
 

    
  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成了“电视迷”,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先打开电视,一看就没完没了。家长为了电视问题,跟孩子矛盾很大,孩子开,家长关。有的家庭约法三章,谁也不许看电视。有的家长对我说:“急得我连砸了电视的心都有!”这样的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外国也有。看电视过度,的确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

  家长们采取禁的方法太简单化了,电视节目极有吸引力,你根本不让看,孩子心里痒得像长了草似的,能踏实下来去学习吗?

  电视的功用有两重性,一是娱乐性,二是教育性。家长们往往只看到它娱乐性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性。许多专门为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录制的节目,对开阔孩子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是非判断能力非常有教育意义。而在培养孩子由电视的奴隶成为电视的主人的过程中,电视是家庭教育的帮手,不是对立面。

  有些家长,在孩子没上学的时候,用电视当“保姆”,让孩子老老实实在电视前呆着,自己去干别的事情,把孩子惯成了“电视迷”。说不定,小学生、中学生中的“电视迷”从那时就种下了根儿。

  解决“电视迷”问题,有以下方法。

  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羊”。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帮助孩子选择不同的节目让他们看。家长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允许看,有选择,有节制,最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每周的电视节目报让孩子去买,买回来之后,让孩子在电视报上圈出3-4次最想看的节目。周一至周五1-2次,双休日稍多。每一次看电视的时间以0.5-1 小时为宜。小学中年级的孩子要开始培养看新闻节目的习惯,每天晚饭后或晚饭前,一起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在孩子没有养成有节制地看电视的习惯之前,家长看电视的次数一定要比孩子少,免得孩子有不公平感,淡化自我控制意识。

  家长与孩子都必须坚持事先的约定,谁也不能随便破坏,破坏者要罚一周或者两周不许看电视。真能这样坚持两三个月,可以治好无节制看电视的毛病。

  参与孩子看电视,帮助孩子理解电视内容。

  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这一点越重要。跟孩子一起看电视有许多好处。首先是帮孩子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好地受到教育。孩子一边看,一边会提出各种问题,家长给孩子解答,跟孩子讨论;家长也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家长给孩子解答,跟孩子讨论;家长也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其次,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和对事物的看法,为教育孩子提供依据。第三,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看节目的时间,免得孩子失去控制。这样做,电视机的教育助手作用就能较好地体现了。

  培养孩子自主看电视的能力。

  自主看电视的能力,就是孩子不但能自己选择节目内容,自己控制时间、次数,而且能自觉地吸收有利自身成长的信息。从小学中年级就要开始培养这种能力。有些节目,可以引导孩子以日记、周记或观后感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鼓励孩子在写作文或在班会发言时运用这些信息。

  许多电视专题节目与孩子的学习有关,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有关,比如学科知识讲座、科技专题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应引导孩子选择、收看这些节目,更好地与学校教育配合。

  一般地说,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就能形成自主看电视的能力,有的孩子延迟到初中,教育引导得法,6-8个月也能培养起自主能力。

  教育孩子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为了不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可电视应有以下要求:

  一、看电视时,距电视机1.5-2米,或相当于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4-5倍。
  二、不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电视食品”是不好的习惯,对儿童少年来说尤其影响健康。
  三、看完电视后,要认真洗手洗脸。

  总之,要想使“电视迷”转变,必须变“禁”为“导”,让孩子由被动控制变主动控制。家长先认真思考一番,有个计划步骤,从简单化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孩子偷拿家里钱怎么办?
       ——辨析原因,以正确方法引导孩子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有的家长往往等到最后向专家咨询孩子偷拿家里钱的问题。这些家长很着急,又不好意思,觉得不光彩,因为这个问题不像谈孩子其他缺点错误,可以理直气壮一些。其实,家长出于道德判断,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只要我们认识清楚,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这个毛病并不难。

  我们先建议家长,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原因有三:其一,年龄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只觉得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不好,但花钱的需要占了上风,就去拿着花;其二,有的孩子认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去做,爸爸妈妈可以自主花钱,我要钱,家长不给我或给的太少,拿家里钱花是应该的;其三,孩子本来是家里的一个平等成员,因其小,不经过家长同意拿钱花固然是不对的,但毕竟花的是家里的钱。所以,家长不宜用“偷”字来表达孩子的行为,应该用“拿”,这样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孩子拿家里钱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比如买喜欢的文具、玩具,买喜欢吃的东西,玩游戏机或参与其他娱乐活动等。他们要满足这些需要,以正当方式跟家长要钱往往通不过,于是采取私自去拿的办法。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第二,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孩子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根本不给是不妥当的。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第三,在家里专门准备一个抽屉或匣子,放上十几元或几十元钱,急需时取用。钱最好是一元一张的,还可有些零钱,里边放一个本做记录用。明确告诉孩子,这里的钱在急需时可以拿去花,不过拿多少,找回多少,买什么东西要记下来,还要写明时间。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家长信任我,反而不会乱花钱。如果孩子花钱不当,要及时讨论、引导,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第四,教孩子学会存钱。压岁钱和剩余的零花钱给孩子储存起来,开一个活期存折,陆续存入,真正需要时,用多少取多少。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积累资金的能力,而且培养量入为出的好习惯。

  总之,改变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理智,要有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用反复的教育去解决反复的问题。   

孩子的“两面”行为能转变                   ——怎样进行诚实教育
       人们都喜欢诚实的人,讨厌有两面派行为的人。现在,有一些孩子表现出两面行为,说的是一个样,做的是另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是另一个样。家长对孩子的两面行为,既生气又着急,于是加大训斥、管教力度,结果有些孩子的两面行为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巧妙”、更“高级”了。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真正解决两面行为,使孩子变得诚实起来呢?

  孩子的两面行为不是天生的,是由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小时候有一次孩子胃不舒服,家长知道了,给孩子买了好吃又好消化的蛋糕、巧克力;下次又是如此。孩子觉得很好吃,而平常又不买。那么,他为了吃到蛋糕、巧克力,就可能在胃没毛病时,说胃疼、胃难受等。孩子在上学以后,出现不诚实的两面行为,常常是为了满足受表扬、受奖励,不受训斥打骂、不受惩罚的需要。而具体表现多反映在学习、花钱、玩耍上。

  在学习上,老师留了作业,说没有留作业;作业没做完,说做完了;考试成绩不好,说卷子没发;分数低、改成高分数……

  在花钱上,需要买什么东西,报价高一些;学校没让交钱,却跟家长说要交钱;明明买了喜欢的东西或吃的,却说买了别的东西或说钱丢了……

  在玩耍上,几个孩子去玩儿,却说班上搞活动;明明玩儿了很长时间,却说只玩儿了一小会儿;趁家长没回家先玩儿,估计家长快回来了赶快念书做作业……

  不难看出,凡是对家长隐瞒的一面,都是可能受批评、训斥甚至惩罚的内容。两面行为的形成是成人(家长、老师)教育不当的结果。孩子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必然自己寻求满足需要的办法。然而两面行为是会发展的,一旦需要不断扩张,就可能走向邪道。家长应该怎么办?

  第一,分析孩子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和玩耍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不要完全以成人的想法去套孩子。当孩子讲出来之后,跟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哪些是以后可以满足的。按照商定的内容去做,无需说谎、造假,言行是诚实的。有的家长不善于判断孩子需要合理与否,建议您请教老师,或选读一些书籍、文章,避免盲目性。

  第二,学会肯定、鼓励孩子,不要主观、武断地滥施批评、训斥、惩罚。本书中专门谈了表扬、批评、惩罚的问题,请家长再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许多家长的做法让孩子害怕,而不是心服口服,被逼出两面行为来。因此,家长应该反思,调整自己的施教言行。

  第三,对孩子进行诚实品质的教育。要用举实例、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诚实的品质对人的发展多么重要,做人不诚实会带来什么恶果。对社会上那种“诚实吃亏”的错误论调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人是社会的蛀虫,必将受到惩罚。而诚实的品质必须从小时候培养,从小做一个诚实的人,自己有缺点、错误要勇敢承认,接受批评,自我批评,决不应该隐瞒、造假。这样,长大了才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做人。

  第四,家长要给孩子做诚实的榜样。诚实,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家长要以诚实培养诚实,有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如果在家庭里能就诚实问题开讨论会,同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那效果可能很明显。当然,属于成年人的隐私问题不能公开,生活中个别善意的谎言(如暂时隐瞒某人病情)不在不诚实之列。

  第五,适度、合理的惩罚。在家长认真耐心的教育之后,孩子出现说谎等两面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著名作家冰心曾让用肥皂洗嘴的办法惩罚孩子说谎。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朗诵一个讲诚实的故事,抄写一段论诚实的名人名言,写一篇讨论诚实问题的日记或文章,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的安排等……文/王宝祥
 
 
                           孩子不遵守纪律怎么办
                                            ——提高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不遵守纪律,让老师伤脑筋,也让家长伤脑筋。特别是老师向家长告状之后,家长总是着急得不得了,说孩子,不管用,又不能到学校看着他,简直无计可施。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需要花大力气,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不可能一说就灵,一下子就解决问题。孩子不遵守纪律,基本原因是意志品质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入手。希望您认真阅读本书中关于培养意志品质的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教育。下面就孩子不遵守纪律的一些具体原因和教育措施做些分析说明,供您参考。

  缺乏良好习惯,导致不遵守纪律。

  有些孩子有学前阶段(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学前班)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按家长、老师要求做事的习惯,导致入学后纪律不好,甚至一直不遵守纪律。

  人的各种习惯是互相关联的,好习惯如此,不良习惯亦如此。一个孩子,如果玩具乱扔,文具乱放,不按时起居,不正经吃饭,想干什么干什么,不想干家长让干也不干,生活没有规律,肯定不会有很好的纪律性。教育这样的孩子,必须从立规矩,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要求要简明、合理,坚持下去不动摇,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跟老师配合,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家长能不能坚持;二是跟老师是否主动配合。这两点做不到,解决问题就难了。

  孩子与老师关系不好,导致不遵守纪律。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由于老师工作方法简单或工作不慎,对某些孩子批评责备过多,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公正,不能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感情疏远,甚至反感、对立,往往在纪律性上表现出来。

  解决这样的纪律问题,必须从建立师生感情入手。首先,家长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面说长论短,应以理解的态度对待老师。其次,要给孩子耐心讲尊师道理,讲“程门立雪”等尊师故事,说服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再次,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适当时机以委婉的方式跟老师交换意见。还可以主动带着孩子找老师,跟老师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要求孩子支持老师工作,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一旦师生之间隔阂化解,孩子的纪律情况会越来越好。

  由于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不遵守纪律。

  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对感兴趣的学科,孩子上课就遵守纪律,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课就可能乱说乱动。意志品质好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强,表现不明显;意志品质差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弱,问题就大。

  解决这些孩子的纪律问题,应该从培养、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跟老师的感情疏密有关。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跟教这一学科老师的感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议家长从两方面去做工作,效果会更好。

  此外,有些孩子不遵守纪律,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也常有违纪现象。这涉及到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有偏差。家长应与班主任老师认真交谈,仔细研究,共同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提出改正措施。对这样的孩子,建议老师在班上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使他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信,提高威信,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总之,解决孩子的纪律问题,必须与老师密切配合,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纪律的最高境界是“自觉”,“自觉”是一步一步培养的,家长“自觉”十分重要。文/王宝祥 
                                                             
                             
                         孩子旷课、逃学怎么办?
                                      ——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孩子旷课、逃学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从品德方面说,是公开违犯校纪校规;从学习方面说,是放弃学生的重要职责——学习。孩子旷课、逃学是厌学、恐学的表现。旷课、逃学的孩子,多数学习吃力。上课如听天书,根本不懂;作业不会做,或者干脆不做,或者抄袭别人的;老师天天批评,有时还向家长告状;家长天天指责,甚至拳脚相加。这些孩子一听学习就头痛,旷课、逃学可以暂时躲避一时,心里轻松一阵儿。有的在街上闲逛,有的去玩感兴趣的东西(如游戏机等),有的可能离家出走,有的想放弃学习出去打工。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处境十分难受,既可气,又可怜。

  孩子学习跟不上,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大多是从小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得过且过,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都很差,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必须家校双方共同配合。

  从家长方面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解决措施:

  一、承认自己在教育上有失误,没有下功夫从小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教育态度、方法生硬。家长应该在自我反省基础上跟孩子倾心交谈两三次,检讨自己的缺点,听听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跟孩子一起下决心,一点一点赶上去。家长千万不能重复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也不能放弃教育的责任。家长的态度是孩子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向老师请教,跟孩子讨论,分析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要一科一科分析,学习最差的科目的学习态度、方法、学习具体内容仔细分析,问题找得越准越好。

  三、跟学习好的孩子“结对子”。要跟老师商量,选择与自己孩子有交往基础、能帮助人的学生做小老师。必要时,带孩子到对方家里去向对方的家长郑重作出表示。为了不给“对子”增添太多负担,对自己的孩子要有具体要求,如“自己先看,不懂再问”,“自己先做,哪里不会再问”,“课前预习,找出难点,上课专心听讲”等,孩子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光依赖别人肯定不行。

  四、请家庭教师。孩子有几科学不好,先突破一科、两科。跟老师商量,请一位家庭教师利用双休日给孩子补课。要请比较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师前,孩子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调整好孩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五、家长跟孩子共同学习。有的孩子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该转变思想认识,认真学点东西,学孩子的功课或者另外学习某一门知识。家长与孩子安排共同的学习时间,有互相监督检查的措施。

  六、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孩子出现旷课、逃学现象以后,要经常与班主任保持联系。一方面,根据孩子的特点,请老师在班上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孩子改变不利的角色地位;可以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由孩子、家长、老师共同写联系内容。建议以孩子写为主,像日记一样,老师和家长写些分析、表扬、建议的内容。小学生应天天写,中学生可以一周写二三次。

  七、如果有几个孩子群伙旷课、逃学,应几位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对策,跟班主任一起研究帮助措施。比如共同请家庭教师,订互相促进计划,共同进行文体活动,成立“争气小组”等,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当家长诚恳地多次找老师商讨对策时,老师也会在校内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进步。不过,应该想到,孩子的学习不是一下子能上去的,要有耐心,要不怕反复。家长如果信心不足,或者采取放弃态度,那孩子就有可能破罐破摔了。

  有一点应该强调,对厌学的孩子,切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以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厌学”变成“喜学”,旷课、逃学的问题就会解决。

  有时,学校为了严肃校纪,对屡次旷课、逃学的学生给以必要的处理,家长应配合学校,抓住机会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孩子下定决心,有一个新的开始。

  个别孩子旷课、逃学,是受不良分子引诱、胁迫所致。这种情况,应及时与校方、治安机构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家长不宜盲目行动,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文/王宝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