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夏至锄禾日当午——家庭劳动教育

15年前 [10-18 10:27 周日]
    每年6月22日前后为夏至,北半球这一天白昼最长。由于杂草、病虫迅速滋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农谚:“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

夏天,农民在辛勤劳动,同样,小学生也应该参加一定的劳动。笔者还是个小学生时,每年参加三夏田间劳动。甲骨文里,“家”字上面是一个大屋顶,下面是猪,指的是家里面养猪。可见古人造字的时候就突出家务劳动,这一点到今天也应该这样。现在学校劳动教育弱化了,所以,进行家庭劳动教育就更有必要,从小参加劳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在本篇中我们说说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劳动实践有哪些。

 

1、         为什么家庭要进行劳动教育?

小刚在家里不怎么干活,我们要求他吃完饭后洗碗,可是他总是忘记,或推脱不做。博士先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劳动观念不如以前的孩子了?

 

您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和一些家长的溺爱孩子直接相关。另外,就是一些家长还不了解劳动对孩子发展的重大意义。

1990年代,有一项研究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做家务的时间进行调查统计:美国1小时10分;韩国40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日本24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10年过去了,到了21世纪,我国独生子女参加劳动的情况又如何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10—15岁的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劳动的时间只有11分钟半!

有一天是立新小学的大扫除日,学校门口出现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一些小学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手里拿着抹布、扫帚、水盆,走进教室,原来他们是来代替孩子做值日的。老师对家长们说,还是让学生们自己劳动的好。家长说:“小孩子扫不干净的。”

又过了些日子,就到了植树节。立新小学在校园里种树。家长们又来了。他们对老师说:“我们来种,可不敢让孩子去种树。那些孩子哪里种得好树。种树是百年大计,可得认真!”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才真正是百年大计呢!

人类在劳动中既创造了丰裕的物质世界,也创造了壮丽的精神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文明。没有劳动,世界就是一片原始洪荒。人们都渴望得到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幸福既不能靠别人恩赐,也不能靠投机取巧,更不能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幸福只能靠劳动得来。劳动的人,才可能是幸福的人。

  著名的哈佛大学对波士顿456名男孩进行了跟踪调查,到他们中年时,发现不论这些人的智力、家境、种族、受教育程度有多大差别,凡是小时候养成劳动习惯的人,即便是在简单家务劳动中锻炼过的人,生活要比从小没有劳动习惯的人充实、美满。总之,孩子从小参加劳动十分必要。

 

2、         劳动实践有哪些?

我的孩子小玲写了一篇作文:

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之旅》的节目。记者叔叔借给我一些钱,我批发到了20张晚报沿街叫卖。一开始,我还真叫不出声来。可是我不吆喝,人们就不知道我是在卖报,我卖不出晚报,就完不成任务。所以我还是出声了,我会推销了。一次我的钱掉在地上,幸亏一个好心人告诉了我。好不容易啊,我把20张晚报卖完了。我把钱交给记者叔叔。他说:“其中的2元钱是你的劳动所得。”这样我才懂,卖一张报我就赚一角钱。两个小时我挣了2元。这可是我的劳动所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通过这个活动我体会到:自己去挣钱,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今后我花钱的时候一定是三思而后行。

博士先生,小学生能参加哪些劳动实践呢?

 

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和劳动创造。只有在劳动中,儿童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成果得来不易,理解自己的父辈养育我们的艰难,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锻炼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所以,孩子从小要做勤劳的人。勤劳的表现是: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在家主动帮助家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集体劳动中不怕累,不怕脏。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劳动机会增多了。他们参加学校中的劳动;也参加一定的社会劳动。他们参加公益劳动;也可以在节假日勤工俭学。家长应要求孩子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在家务劳动中,有生活知识的传授;有脑手的配合练习;有体力体质的锻炼;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亲子感情的交流;有对生活苦乐的体验;有意志的锤炼;有技能的培养。

  劳动可以在许多场合进行。不能认为只有搬铁块、割麦子才是劳动,修车、编程、设计、做饭就不是劳动。劳动不仅包括创造物质产品,而且包括创造精神产品。家长要指导孩子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能文能武,全面发展。

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不仅生产是劳动,而且服务性工作、公益活动、家务事也是劳动。小学生除了自我服务劳动之外,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烹饪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学会安全使用炉具等)、公益劳动(如绿化美化环境、帮助军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做一些事情等)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例如:叠被子,洗袜子,扫地,洗碗,整理书架,收拾房间。坚持下去,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艰苦奋斗过时了吗?

我们过去生活条件比较差,现在孩子赶上了好时代。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对一些学校搞的什么挫折教育很有意见。博士先生,您的意见呢?

 

广大的少年儿童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在享受由父辈开创和建设的今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自觉地继承他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把这种精神财富作为青少年生活的支柱,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广大。只有这样,人才能有高尚的精神生活,生活才过得充实、健康、有意义。2003年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向全国的少先队员征文:“2020年小康生活的我”,结果收到10余万份稿件。一些少先队员说:“我开着宝马车回家,一按门铃,门就开了。”“我雇了三个保镖、两个保姆,还有一个机器人。”“我当了庄园主,还有许多外国仆人。”“我说10句话,就能挣一万多元。”“到那时我就什么都不用干了,不干活还能领工资,到处旅游。”“我成了公司大老板,有很多钱。我家住在9层别墅,顶层是人造海滨浴场,8层是……,1层是居室,仆人们都住在院子里。”这就是部分城市少年儿童对小康社会的想象。选择富有、荣誉、权力、玩乐享受、不劳而获的占绝大多数;而积极向上类的只占15%。大多数孩子对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创造小康生活,在实现宏伟蓝图中自己做些什么显得概念不清、观念错误、认识不足、准备不够。

分析原因,成人社会给了孩子不良的影响和引导。拜金主义、不劳而获代替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这种扭曲的价值取向不值得家长深思吗?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实践中,有丰富的精神遗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21世纪的少年儿童既要批判和抛弃其中封建的内容,也要对其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借鉴,并加入时代要求的新内容,使其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这个传统保证了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生活条件比我们好得多,但他们的家长仍然注意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值得我们家长深思。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没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劳动。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在家中都各有各的角色: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等等。至于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兼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据英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统计,全英国约有50万送报童。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美国大学生的学费如果全靠家里供给,会被同学看不起。

  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和劳动创造。只有在劳动中,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成果得来不易,理解父辈养育的艰难,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锻炼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孩子劳动要不要付酬?

有一次我让孩子去洗碗,小刚说,现在都是按劳取酬,您得给我洗碗的酬金。我很惊讶,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博士先生,您说孩子劳动要不要付酬?

 

科学家陈章良的成长过程,充分说明劳动是对人的智力、能力、体力和个性品质的综合锻炼。陈章良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劳动的重担很早就压在这个长子的身上,他6岁会带弟弟,7岁会喂猪,8岁会在街上叫卖自己捕捞的海产品。他9岁才上学。有时,他半夜离家,面对澎湃的大海捕鱼捉蟹,因此他必须懂得潮涨潮落、鱼蟹习性、用星星定方位。艰苦的劳动不仅培养了他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给了他聪明才智和健壮的身体,这些为他成才奠定了基础。我想,他绝对不会为此向家里要什么酬金。

现在,劳动报酬体现新的特点。义务劳动是不计报酬的自觉为公共利益所进行的劳动,小学生参加这种劳动可以意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和崇高目的,应当大力提倡和坚持。同时,为了使小学生体会到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与改善劳动者生活的密切关系,也可以适当参加勤工俭学的劳动。

从事家务劳动是小学生的义务,是对家庭负责的表现,当然不应该付酬。作为家长,还应该对孩子把这个道理说明白。

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与劳动人民同甘共苦的思想感情,才会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劳动果实。劳动果实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珍惜它们是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其具体表现就是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财物是写进宪法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让孩子体验劳动时和劳动后的愉快心情,既要看到劳动能带来物质利益,又要防止单纯为钱而干活的做法。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并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只有劳动,才能改变懒惰的习惯,劳动有利于培养勤劳美德。劳动还促进身体发展,能提高人的生命力和大脑的活力。小学生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肌肉、筋骨受到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增强体质和体力。非常重要的是,劳动促进智慧发展。孩子在劳动中,必然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提高学习文化科学的积极性;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创造性。适当劳动只会对学习有利。最后,劳动还促进美育。劳动能够接触美,劳动中能接触大自然的美,集体的美,产品的美,创新的美,劳动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5、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

孩子的学校布置孩子做一个风筝,我又帮助他画,又帮助他扎,风筝做得挺好,受到老师表扬。博士先生,您看,我对孩子还是挺负责的。

 

您这事做得有欠考虑。学校要求孩子做小制作,是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您全代劳了,他就得不到锻炼了,教育的目的落空。

在培养孩子劳动技能方面,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帮助孩子确立明确的劳动目标。劳动不单纯是为减少父母负担和学会干活,而是通过劳动,使得孩子参与家庭建设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劳动中孩子还可以学会与人交往。

其次,激发孩子劳动的欲望。设法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肯定。不要让孩子做力不从心的事,不好做的事,家长可以示范,不要对孩子劳动中的事物责备过多,同时克服物质刺激的负面影响。

再次,要指导孩子的劳动技能。由于孩子在体力和技巧方面和成人有差距,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劳动,家长应进行具体指导,传授一些“诀窍”,帮助孩子改进劳动技能。

最后,要为孩子参加劳动创造机会。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身体特征进行合适的安排,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去倒垃圾,不许孩子吃完饭后洗碗,是怕孩子打碎碗或把衣服弄湿弄脏,反而给自己添麻烦。所以,关键是家长舍得、放手。作者:杨忠健   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zyzx/xxjj/200805/98692.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