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撒谎怎么办?

15年前 [10-31 12:21 周六]
     在孩子幼小时,我们看着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心底洋溢着幸福,但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天真的孩子居然会骗你了,当时我们有些人会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居然;也有些父母感觉很愤怒,认为孩子染上了恶习。
    诚然,撒谎是最让父母生气的原因之一。有的孩子撒谎是偶尔为主,而有的孩子撒谎则成了习惯,令很多父母大伤脑筋。从表面看,孩子不知道撒谎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所以才随便说谎。其实,这种看法是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想象与现实混淆。年龄较小的儿童,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易把想象与现实相混,常把自己想象中的事情当成事实说出来,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撒谎”,没有明确的撒谎目的,也不会觉得不安或羞愧。 
二、由于模仿而撒谎。年龄小的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如果父母或其他成人、小朋友在孩子面前出现撒谎行为,孩子就极有可能因为好奇而进行模仿。 
三、由于父母要求过高而撒谎。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即使孩子付出努力也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就易用说谎来暂时解决问题。 
四、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而撒谎。如果父母过于严厉,甚至常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孩子为了逃避惩罚或获取父母的欢心也易撒谎。如果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孩子就会更频繁地用撒谎来解决问题;如果撒谎失败,父母进行了不适当的严厉惩罚,孩子就会更不敢讲真话了。 
五、由于父母的不信任而撒谎。如果孩子由于年龄小,不能很好地区分现实与想像,或偶尔撒一次谎,父母就认定孩子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即使说了真话也不相信。这种情况易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继续撒谎,并易产生逆反心理。 
六、虚荣心作祟。很多孩子为了在学习或在游戏中取胜,或者显示自己家的经济能力,如果现实达不到,就会以撒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七、获取自由。孩子在外面跟孩子正玩得起劲,你问他作业做好了吗,他可能顺口就说写好了,否则你就不会让他玩下去了。
八、引起对自己的关注。有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或者大人对孩子关注的方式不当,比如,平常不太关心孩子,一旦孩子生病或者表现害怕等情况下会表现出过度的关注,这时,孩子可能会出现以说谎来引起来人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孩子说“爸爸,我肚子疼”可能只是想和爸爸亲近。
为什么有些孩子好说谎呢?孩子对诚实的理解以及道德规范的认识发展程度有先有后,需逐渐完善,所以有时难免出现说谎现象。但是,当孩子说谎成为一种恶习时,一定要及时找出原因,在分析之后,帮助孩子矫正这一不良习惯。


儿童的不诚实与成人的区别
   儿童出现不诚实问题与成人有很大区别。要准确理解,选择恰当的办法。
第一个区别:儿童第一次出现不诚实问题往往不是道德问题。我曾经在一个学校进行过“关于小学生诚实品质”的调查,发现小学生第一次出现不诚实表现的高峰是在七八岁(小学二、三年级,多数的原因是一心想得到好处(如得了坏分数想避免挨打,或者是想得到好吃好玩的东西),但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二个区别:儿童第一次出现不诚实问题后,往往比较害怕(尤其是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但是害怕的原因不是受到道德的谴责。而是担心被发现后受皮肉之苦。
  第三个区别:多次未被发现,容易养成习惯。以后万一偶然被发观,也只是从提高欺骗技术角度去想,而不是从行为对错的角度去反思。如果问题总得不到解决,随着年龄增大,就会逐渐成为道德问题了。
撒谎伎俩1——否定事实 
  目的:逃避责骂 
  武珞路中学七年级18班曦曦(化名) 
  曦曦说,她知道说谎话不好,但有时也会欺骗妈妈。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她没有考好,未能达到及格线,猜想一向对她要求很严格的妈妈肯定无法接受,一顿臭骂是躲不掉的,说不定还会制定一些新规定,自己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所以,当妈妈问起时,她告诉妈妈“马马虎虎”,妈妈向她要试卷看,她说“老师没发下来”。事实上,试卷一般都要交给家长过目并签字,而她那次是让爸爸签的字。爸爸脾气比较和蔼,答应帮她保守这个秘密,只要求她下次要努力。 
撒谎伎俩2——移花接木 
  目的:满足父母不能满足的需求 
  粮道街中学初二(3)班静静(化名) 
  每天爸妈会给静静10元的零花钱,主要用于早餐、午餐及喝水,除此之外,他们很少再给额外的零花钱。而静静很喜欢“超女”李宇春,近来一直在收集有关的一些小玩艺,比如:贴纸画、锁扣等,其实在学校有很多同学都有此爱好。 
  爸妈不赞成她搞这些,认为这是乱花钱,当然也不可能满足她,“没办法我只有挪用餐费。”妈妈看见她书包上挂的一些个性的钥匙扣免不了多问两句,她就用“同学送的”搪塞妈妈。 
撒谎伎俩3——无中生有 
  目的:减轻惩罚 
  粮道街中学初一(1)班飞飞(化名) 
  上六年级时,他故意逗班上的一个女孩儿玩,当着同学的面叫人家“肥婆”。那女孩盛怒之下揪住他的耳朵,他觉得很没面子,便给了那女生两拳,结果被班主任撞见。 
  班主任将两人请进办公室,那女生说他骂人,他就一口咬定是那女生先碰掉了他的东西。飞飞坦言,事实上是没有的事,他冤枉了那女生,当时只是希望老师弱化对他的惩罚。 

                 发现孩子撒谎时,家长该怎么办?


帮助孩子矫正撒谎的劣习,家长必须对症下药,在教育孩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孩子偶尔说一次谎,家长们不要上纲上线,不能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给孩子扣上“爱撒谎”的帽子,只要问清楚具体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的习惯,就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2、问清原因 
     发现孩子撒谎,重要的不是大发雷霆,而是先仔细地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说真话,孩子心中的想法到底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注意不要轻易地发火,也暂时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先尽可能地让孩子把事情讲得详细些,尽量多地了解一些问题。当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了解了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正面教育 
      有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撒谎之后,常常忍不住火冒三丈,不假思索地把孩子教训一顿,甚至采取“暴风骤雨”般的责罚,但却忽略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这样虽然有可能使孩子因为怕承担谎言被拆穿的后果而有所收敛,但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如果时间长了,孩子觉得“反正是要挨打挨骂的,说什么都一样”,那就更加谈不上什么效果了。所以,当家长们在批评孩子“撒谎不对”的时候,还要同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指导,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给孩子指出一个努力的方向和改正的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孩子感觉到“不可以撒谎”,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从什么地方做起”。对撒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明确告诉他们撒谎的的害处和所要因此付出的代价,使孩子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  适度责罚 
      孩子故意撒谎,是一定要受到谴责和惩罚的,但是责罚的形式、内容、程度都要实事求是。责罚可以是舆论的批评、自我的谴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重新完成自己的任务、兑现以往的约定等等,责罚也是“结果教育”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帮助孩子进行体验和感悟、学会承担责任。如果孩子撒了谎而没有承担任何的后果,那等于是在默许孩子撒谎,纵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助长撒谎的习惯;如果责罚得过了头,孩子心中觉得委屈、不公或者更多的恐惧,就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和教育,甚至产生逆反。因此,家长要站在就事论事的立场上面对孩子的撒谎问题,不从容包庇,也不把问题扩大,既不要让孩子觉得“撒谎没什么大不了”,也不要因为责罚过重 而引起其他的负面影响。 
5、进行家庭教育的反思 
       造成孩子撒谎的原因有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家长过于严厉的管教,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当孩子不能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选择撒谎来逃避矛盾冲突。家长在孩子撒谎的时候,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反思一下:自己有时候的要求是否苛刻?有没有对孩子施加过压力?对孩子问题的处理是不是合乎孩子的年龄特点?平时注意关心孩子的日常表现了吗?遇到问题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吗?经常结合具体问题跟孩子讲道理吗?家里的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一致吗?等等。如果这些问题意识到了,家长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减少诱发孩子撒谎的因素,更有效地帮助孩子。 
6、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父母和家庭中的成员都应该注意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不撒谎,家长自己首先应该做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尤其是部队孩子撒谎,心胸坦荡、诚实做人,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诚信的观念,懂得分辨是非,并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做到这一点。 

上面讲了孩子撒谎的原因、特点和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讲一些典型的撒谎案例

案例一: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并且撒谎怎么办?

  案例一:赵萌是个H岁的小姑娘。她的父母都很忙,所以平时都是由她的姑姑照顾她,妈妈认为孩子还小,所以从来不给赵萌零花钱。赵萌看到别的同学总买零食,很羡慕,就开始偷偷地拿姑姑的钱。周末的时候,妈妈从赵萌的书包里发现了一些糖纸,就问孩子是怎么回事?赵萌就骗妈妈说是她在学校表现好,老师奖励的糖果。妈妈开始相信了,后来,觉得有些不对劲,她想:学校又不是幼儿园,老师怎么会奖励吃的东西呢?于是,她找机会问了问赵萌的同学,同学说: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会奖励小红花,如果够了一定数目的小红花,就可以换铅笔或橡皮,从来就没奖励过吃的东西。赵萌的妈妈这才明白,是赵萌撒谎骗她了,妈妈找了姑姑,姑姑承认是发现过家里丢钱的事情,但每次都丢的不多,也就是一、两元钱,所以她也就没当回事-姑姑担心赵萌被妈妈骂,所以就没有告诉赵萌的妈妈。赵萌的妈妈很担心:才8岁的孩子就开始拿家里的钱,而且还撒谎,如果以后长大了改不了这些坏习惯如何是好?
 赵萌的事情很典型,因为类似的情况在许多家庭都发生过。遗憾的是很多家庭没有处理好。有的是轻描淡写,不加理会,认为“孩子幼稚不懂事,长大就好了”。也有的是惊慌失措,愤怒急躁,认为“不得了,我们家出了个贼”。两种看法都会带来很坏的结果。因此,我总的看法是既要重视又要准确理解孩子的不诚实表现。

做为孩子的监护人,不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其他的什么人,对于孩子所犯的这方面的错误要及时发现。赵萌的妈妈做得就很好。她不但注意到一些蛛丝马迹,而且不轻易相信孩子的解释,顺藤摸瓜,直到把事情弄清楚。这样做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任。但是做的过程一定以事实为根据,不要怀疑一切。同时要尊重孩子,如果一时真假难分,那就宁肯相信孩子,也不要伤害孩子。
这里有几种做法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1、写封信给孩子。主要的意思是“我相信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种做法在有些人应用后觉得这种做法很好,孩子们再也没有出现这种事情。
  2.给孩子出主意,告诉孩子遇到类似问题应当怎么办。例如要教给孩子学会沟通,当自己有了羡慕别人能买零食的想法,告诉姑姑或父母,听听他们的意见。即使不同意,也得到了倾诉的机会,也许还会得到安慰,甚至得到有益的启示;或者主动和一些不爱买零食的同学在一起玩,不但远离诱惑,还能得到伙伴的精神支持。
  3.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个事例中,零花钱的问题应该解决。适当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他自己决定是买零食还是买书报,这样能够使孩子学会管理钱,使用钱。即使孩子安排买一些零食,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也应该认为是合理要求,给予理解。

 案例二:孩子为了逃避写作业而撒谎怎么办?

   李木7岁,上小学一年级。上学之前,他是一个不大合群的孩子,妈妈总是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上了小学之后,因为他住的地方离学校非常近,妈妈在接送他上下学一段时间后,就让他自己走了—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认为还不错,李木自己上下学,回家之后就先写作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发现李木开始撒谎了。如果老师留了三项作业,他回家只说留了一项。多出来的时间,他就是不停地玩,老师发现他总不按时完成作业,就告诉了李木的妈妈-李木的妈妈非常生气,狠狠训斥了孩子。但李木并没有改正这一错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在外边玩,他依旧编造谎言。李木的爸爸为此打了他好几次,但李木就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李木的妈妈有些无计可施了,不知道怎样做才好。胡华:在心理学上,自我控制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克服冲动、忍受挫折、抵制诱惑、遵守规则,学习时不分心,为了将来而牺牲眼前利益的一种能力和行为。对于儿童而言,自我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些品质的形成无法离开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如此看来,李木的行为应该是较为典型的自我控制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了。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木这种行为的成因。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模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与水平与父母的要求以及提要求的性质都有关系。具体到李木,在他入小学之前,妈妈认为他是一个不太合群的孩子,总是鼓励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那么,妈妈的判断是否准确呢?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全面平衡的过程,表现在儿童总是先用他已有的个性特征面对环境中的学习与交往。如果此时他遭遇了困难与障碍,他必然要主动地修正自己个性中使自己受挫的那部分东西,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李木妈妈主观的判断与“改造”极有可能使他丧失了改变的主动性与可能性。事实上,父母若以专断、限制的态度对儿童进行控制,那么他很有可能有情绪压抑或有盲目顺从的倾向。
让我们试着给李木的爸爸、妈妈一些建议吧!

  1.儿童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恐怕没什么用处。对待李木,打骂与训斥只会适得其反。

  2.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具体而言,孩子都喜欢游戏活动,我们不妨利用他喜欢的游戏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可以让他扮演自己崇拜的英雄的行为限制与规范自己。

  3.对待李木不喜欢写作业的行为,我们还应该认真地听一听他的想法。给他倾诉的机会,他就很可能会说出一些我们不了解的理由。如我不喜欢某个老师,我不喜欢上某些课等等。通常情况下,孩子对自己没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学习活动不那么感兴趣。

  4.对待儿童不爱学习的情况,父母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要“搭梯子”,进行适当的辅导,降低课堂中学习的难度。

  5.提供与同龄儿童交往的机会。我们不可小视儿童彼此之间的学习,在儿童彼此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他发现别的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校,那么他就会在心里认真地琢磨,我怎么和人家不一样呢?事实上,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还没有反省的时候就开始唠叨了。

  总之,当孩子为逃避写作业而撒谎时,父母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案例四:孩子撒谎说大话怎么办?

  星期天,小明跟着妈妈到她的同事林阿姨家做客。林阿姨家有个比小明大一岁的男孩叫强强。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强强有很多拼插玩具,两个人在一起拼着各种不同的物体。每当小明发现一种他喜欢的模型,都会告诉强强:“这个我们家也有。”

  而且他还告诉强强,他们家还有最新出的“哈利。波特”的拼插玩具,强强非常羡慕。

  吃午饭的时候,强强忽然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去小明家玩好不好?我想看看他们家新的‘哈利。波特’玩具。”小明的妈妈说:“我们家没有这玩具呀!”小明的脸红了,他着急地说:“我是说爸爸要给我买:”  强强不乐意了:“你是说你们家有。”  小明则说“我没那么说。”两个妈妈赶紧平息了他们的争吵。

  回家的路上,小明的妈妈说:“小明,你怎么说大话呀?没有的东西为什么要说有呢?”小明回答不出,只好沉默了。小明的妈妈不明白:孩子是出于什么心理要撒这种谎?说大话这种情况在少年儿童当中并不罕见。当别人说自己拥有什么名牌产品的时候,自己明明没有,也要编出一个来吹吹牛;当别人说自己见过什么奇特的东西时,自己也不甘示弱,胡诌一个,以为这样能让自己脸上有光。

  不少家长问过和小明的妈妈同样的问题:“孩子出于什么心理要撒这种谎?”

  这种现象的确反映了孩子的复杂心理活动,家长千万不要简单地下结论,匆忙地生硬处理。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孩子发展中的一种心理需求——维护和发展
  自尊,也就是维护和发展自我价值。这种维护自尊的需求是合理的,家长不但应该支持,还应该不断地去激发。

  但是另一方面,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不会正确地实现自己的自尊需要,有时维护的不是真正的价值,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常常是还没有想好答案,就急忙举手,站起来之后张口结舌;有些调皮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竟然会采取恶作剧、破坏纪律等不恰当的方法。

  小明的说大话,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但是追求了错误的内容,采取了不当的手段。

  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既要维护和发展他的自尊心,又要引导他追求正确的内容,采取恰当的手段,切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我的具体建议是:1、.家长的榜样、引导作用,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难度比较大。因为小明维护自尊采取的是一种追求虚荣心的手段,;这种做法在成人那里也是司空见惯。所谓虚荣,就是追求表面的光彩。这是一种表面的、虚伪的自我价值。有一位经济困难的父亲,他的孩子不努力学习,而是好吃讲穿,他十分苦恼。但是交谈之后,我发现这个家长竟亲自给孩子买了鳄鱼皮带。别人好奇地问:“您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为什么还给孩子买这么昂贵的东西?”他回答道:“我不能让别人瞧不起我,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得有。”

  家长的虚荣心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孩子了。即使家长自己没有这种做法,当前的社会心理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攀比,讲排场,好面子等不良风气,实际影响着每个人的隐性认识。因此家长还应该经常针对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带头和孩子共同分析,从心灵深处提高认识。

  2.把“金字塔”心理改变为“盆景”心理。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宗法人伦的文化影响至深,尤其是讲究排序更是渗透到方方面面。
  过去皇帝下面一品官到九品官,等级森严,连粱山好汉造反了也要排座次,形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金宇塔”心理。什么事情,什么场合都要排个次序,讲究攀比。排在“金字塔”塔尖的洋洋得意,而更多的只能排在下边垂头丧气。这种社会心理怎能不对孩子产生影响呢?
  但是这种心理并不符合实际,而是极大地影响人的积极性。我们可以从多元智能理论受到启发,每个人属于不同的智能结构,很难说谁高谁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金字塔”心理改变为“盆景”心理?每个人如同一个“盆景”,你是一棵苍劲的松,我是一块玲珑的石,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势,不必攀比,只要各自发挥各自的潜力,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最好的自我价值。

  你的电子玩具固然好,我的自制玩具也很妙,怀着这种心态,小明就不会用说大话去追求虚荣的自我价值了。
http://tieba.baidu.com/f?kz=149163965【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