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课程 | ip | 评论时间 | |
---|---|---|---|---|
1 |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中的小事,小事不小,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张老师真正的抓住了家庭教育的真谛!学习了。 | 276182 | 123.8.127.44 | 2016-01-13 12:49:32 |
2 | 时时处处是家庭教育,我虽然也观看了《芈月传》,但没有钱老师的体会之深,更没有钱老师的文笔之美,读钱老师的文章让我又一次得到一次洗礼与升华。谢谢! | 278147 | 123.8.127.44 | 2016-01-13 11:53:04 |
3 | 拥抱就是用肢体语言表达爱的方式,它比语言沟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清晰的可以感到,原始的情感表达方式-拥抱,抚摸,亲吻等几乎在孩子上学后,就很少使用了,亲子沟通的方式只剩下干巴巴的语言表达,于是,“说教”就成了家教的主要手段。由于父母的表情和动作受到理性的严格限制,传递信息的渠道又如此单一,家庭教育由此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生命原有的色彩与温度。回归自然,找回爱,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 248404 | 123.8.125.243 | 2014-02-02 15:14:57 |
4 | 选择无所谓对与错,无可厚非,因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的一生贯穿一个“情”字,我们的人生就有幸福。 | 239430 | 115.53.23.166 | 2013-09-20 19:42:20 |
5 | 孩子在玩的时候,最好家长不要参与,最重要的是引导。因为孩子都有自我教育的成长经历,千万不能影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说得真好,因为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谢老师很智慧,学以致用,并影响更多的家长学习家庭教育。赞一个!!! | 239040 | 1.193.0.190 | 2013-09-15 11:38:39 |
6 | 越来越能体会到顾晓鸣老师说的:“教育最低保本不死人,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看是很低的标准,实际是最高的标准,因为生命是一切,没有生命,什么都是免谈的。” | 228650 | 123.8.112.16 | 2013-04-18 09:58:15 |
7 | 做为父母的孩子,我们常回家看看了嘛?做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有时间陪伴孩子吗?!赡养老人和养育孩子都不能用金钱来代替,给老人与孩子最大的礼物是多陪伴,多沟通。世上最珍贵的、最朴素的是什么?是亲情。人们为了那些过眼云烟,而把亲情丢失,真是太悲哀了!!!以下为gxmgxm回复我想当我们解决了家庭教育素养这个大问题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是自然的事。 | 192710 | None | 2011-09-05 12:57:43 |
8 | 不同时期的关系变化 亲子关系也是社会关系。至于亲子之间究竟怎么互动,一段时间里的互动模式怎么样,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一对亲子之间,互动模式也经常在变化。孩子在儿童时期,父母和儿童之间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到了青少年时期,和父母形成了既依赖又反抗的关系。最后到成年,亲子之间建立起平等独立的关系。 原则上讲,父母一方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在互动模式将要发生变化时,父母应该主导这种变化。但现实中,父母却总是亲子关系改变的被动方,孩子成了主动方。 知道亲子之间互动模式必然会改变的规律,就要求家长能够提前一步,让自己成为互动模式的主动改变者。 总之,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他们的变化比我们成年人要大得多、快得多,我们要适应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现象,我们必须接受。接受老师代替我们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接受孩子的同龄人代替我们成为他们更亲密的伙伴。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地“退后”,但是不要“退出”。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是他的好“参谋”,当孩子沮丧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 162513 | None | 2011-08-19 10:24:06 |
9 | 我们把问题归结到了孩子的身上,没有考虑到制造问题的我们家长和父母自己。反正有问题都是孩子的原因,是孩子的问题。所以,当父母求助也好,咨询也好,带的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家孩子……”“怎样让孩子……”没有人说,“我的孩子有不好的习惯,我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家孩子不喜欢学习,我哪里没有处理好?” 无论如何都是孩子的错。这也正是上面说的父母永远正确的假设。 试想,如果问错了问题,答案可能正确吗?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孩子出现了问题,解决了一个,又出现了一个,并且更难解决的问题所在。孩子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因为问题找错了方向,没有去寻找答案。于是,父母继续制造问题给孩子来承受,孩子也继续发展父母制造的问题。父母怪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怪孩子笨、不争气……孩子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却不能也不敢更不会怪罪到父母的身上。 这样,当孩子继续成长,开始反思家庭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问题的原因,他仍然不会跟父母交流、也不怪罪于父母,但他开始反抗。有意的却是无言的给父母制造麻烦。于是,问题被孩子分开了。即便这样孩子也继续承受家庭的问题,父母也继续承受孩子的问题。 | 162515 | None | 2011-08-18 15:52:02 |
10 |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 1、爱的需要 一些孩子行为的变化,都源自于生命对爱的强烈需求。当父母给孩子爱的滋养不够,孩子“安全的需求”从小没有得到满足时,他成人以后,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弥补“安全感”的不足。例如,他可能需要不断通过“拥有房子”“拥有汽车”“拥有金钱”等等,来获得“安全感”。 2、独立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希望永远活在父母们的保护当中,他们渴望能够独立地做一些事情,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 这种独立性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和青春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两个时期被称为孩子的“断乳期”,前者为生理断乳期,后者为心理断乳期。 3、自尊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尊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需要也存在。孩子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隐私,等等。 4、平等需要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总希望父母能够把他们当成大人一样来看待。而许多父母总是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往往是对孩子要求这样,对自己要求那样。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天天看电视、打麻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与自己是不平等的。 5、成就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同样有这种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也是孩子的最高需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种认可和表扬,往往能够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快乐。当孩子的这种成就欲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类的共同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成就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 162514 | None | 2011-08-18 09:53:51 |
11 | 美国心理学家约塞森将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化阶段,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父母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因此而质疑他人多年来指导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 第二阶段:青少年会过分高估自己,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拒绝别人的建议和忠告。 第三阶段:亲子关系处于和谐状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父母的指导采取了尊重性的选择态度。 第四阶段:自我巩固阶段。青少年己经懂得,作为自主的个体,必须而对生活作出选择,同时也意识到,听取忠告的重要性。 可见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尤其是在第一、第二阶段使得亲子关系而临着最为艰难的时期。 这个时期,跟父母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表现出既依恋父母又想摆脱父母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父母的理解与帮助,另一方面又希望处处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像成人一样被尊重。所以,它需要家长对原有的亲子沟通方式作出新的调整,以适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 2、家长方面的因素 原因1:父母的不当认知 父母怎样认知、解释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沟通。 很多父母没有把孩子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认知他的行为表现。总是跟邻家的孩子过分攀比。其实,即使同一年龄的孩子,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个孩子,本身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原因2:父母的自我状况不好 这些自我状况,包括你的自我价值、你从小成长的环境、你的婚姻状况、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别是你当时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 原因3:成年人之间的沟通状况不好 尤其是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一般来说,孩子跟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的潜移默化影响。无声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 原因4:父母的不当沟通方式 父母总是用不良的沟通方式和孩子说话,伤害着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 162514 | None | 2011-08-18 09:43:04 |
12 | 一、填空题 1.习惯是一种(自动化了) 的动作或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经形成,就(无法) 改变。 2.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上,要使孩子明确(学习) 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要养成有(计划) 、有(规律) 的学习习惯。 3.升学和就业指导是(家庭教育的) 主要内容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简答题 如何进行青春期的教育? 青春期教育的方法:1.自学自省法, 2.小说感染法, 3.观念渗透法, 4.防微杜渐法, 5.兴趣转移法, 6.目标模糊法, 7.日记疏导法, 8.书面谈话法。 三、思考题 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请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学习兴趣对孩子成才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直观形象法。孩子的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发展的特点,要引导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要借助一些形象直观的物品,把抽象的无形的知识变成具体可见的形象,让知识形象第进人大脑。 第二,情感感染法。孩子对富有情感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家长应该通过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事物来感染孩子,从情感上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第三,成功激励法。帮助孩子对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其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满足,这样也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四,实践操作法。让孩子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科学小试验、种植、采集、制作玩具、养殖动物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做家务,既能让她体会父母的不易,也能锻炼她们的吃苦精神。 第五,目标指示法。目标越具体。动机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浓厚。 第六,娱乐吸引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不仅可以活跃家庭生活,也可以发展孩子的才能和智慧,使孩子精神饱满、心情舒畅第投入学习。孩子想玩就让他玩,玩够了,心情好了,才能专注地去学习。 第七,情景法。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创设生动情景或利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 162348 | None | 2011-03-08 16:52:59 |
13 | 青春期教育八法: 答:1.自学自省法。买一本或借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读物,让孩子自己看,开开窍,启启蒙。孩子自己阅读自己琢磨,比成人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学多了。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书的选择定要适当;二是不一定当面交给孩子,可以好像是无意放在桌上,不必叮咛,他自己会拿去阅读。 2.小说感染法。一部好的长篇小说,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是生活教科书,它给予孩子感情的震撼不是一般家长的说教所能比拟的。让孩子从容步入小说展开的社会环境,在追随主人公的坎坷人生中颠簸,一起品尝欢乐和痛苦,以纯真的心去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孩子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终生崇拜的偶像。名人传记,对孩子不仅有这种教育效果,而且有更大的真实性。这个建议,寒暑假实施最好。 3.观念渗透法。例如看电视,一位姑娘轻率地许身于人,一家人叹息一番,议论一番,还可以假设姑娘婉言谢绝的情节来续编后面的故事;再例如看报纸,在 “金色盾牌”“警戒线”等栏目中发表的一些案例,那些受骗的少女、误入歧途的少年,都可以作为家人谈话的话题。在议论中,表明我们成年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意识。这显然比叮嘱孩子、耳提面命要有更好的接受效果。 4.防微杜渐法。孩子人际交往的变化,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微变到巨变,渐变到突变。家长要立足于预防,及早地疏导、教育,把工作做在孩子陷入早恋泥潭之前。首先要从关怀和理解入手,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取得孩子的主动配合,以达到对真实情况的了解,然后才是与孩子共商对策。 5.兴趣转移法。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活动能量很大,不要以为让他们整天学习就可以拴住他们的心。每逢周末,可安排一些全家参与的趣味活动,让孩子盼望着周末的到来。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习摄影、绘画、弹琴、集邮、登山、游泳等。家庭活动的丰富,课余爱好的坚持,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兴奋点转移,为他们充沛的精力找到用武之地。 6.目标模糊法。初中学生的爱慕对象比较朦胧,常常是某一类型的理想化人物或是生活中的近似人物。家长往回拉一拉,就可以拉回到友谊上来;推一推,就可能推向早恋。我们将爱慕对象模糊化、群体化,是有效果的。 7.日记疏导法。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秘密了,有些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喜欢写日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日记中展现。其实,允许孩子在日记中编写一些幻想的情节,创造一些子乌虚有的“艳遇”,在日记里浪漫一番,是孩子的一种心理宣泄,可以起到疏导作用,特别有利于性格内向的孩子的心理调适。 8.书面谈话法。书面谈话有特殊效果,家长可以防止面谈时的冲动、鲁莽、急躁,理智地斟酌语句,掌握教育的分寸。书面评议还会给孩子留下反复体味的人生哲理,供孩子思考、记忆。同时,书面谈话常常成为面谈的补充、修正,也可以增加当面难以启齿的内容。 | 162524 | None | 2011-03-08 16:13:59 |
14 | 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计划。有计划地学习,不但可以克服忙乱现象,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课前预习。做好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提高听课水平,并有利于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抓好上课这一关键环节。高年级学生家长可以指导学生做好听课记录,回家后检查孩子的听课记录,指导孩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分类。 4.及时复习。课后复习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起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的作用。 5.独立完成作业。 6.系统小结。系统小结可以使孩子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7.课外阅读。 体会: 当孩子努力学习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并鼓励其继续勤奋学习,获得更大的成功;当学习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引导作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而是更加努力直至成功。家长在强化孩子作努力归因的同时,还要强调努力带来的成功同时也是能力的体现。其次,只作努力归因是不够的,尤其当孩子已经十分努力但无法成功时,努力归因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很可能把失败再次归因于能力缺乏而对自己产生更大的失望感。另外,过分强调持续的刻苦努力对于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也会使孩子认为他难以达到目标,从而导致放弃努力。所以除了引导孩子分析努力因素外,还要引导孩子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就”,并尽量指出解决. | 162526 | None | 2011-03-08 15:46:51 |
15 | 1、家长怎样才能引导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第一,要使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国历代都把“立志”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人只有立下远大的志向,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该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结合社会现状及发展,帮助孩子尽早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目标,以便激发孩子逐步形成长远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家长在教育孩子立志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如何及时地把孩子从兴趣出发的学习导入到在远大理想推动下的学习。当孩子对学习兴趣不浓或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使他们逐步地树立起雄心,在远大理想与抱负的推动下产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动力。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在孩子明确某一学习活动的总目标的同时,还应要求孩子明确为了达到这一总目标的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在给他们规定目标时,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第二,养成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个合理学习计划,是一种使孩子合理地使用时间、保证学习目标实现的较好形式。在制定计划时,要符合孩子的实际。如果把学习计划订得过高,超过实际能达到的水平,就难以实行,并且还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和产生自卑感;反之,计划订得过低,学习起来会感到乏味,这也不能帮助孩子达到预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还要全盘考虑,内容尽量详尽具体。最好把每学期、每周、每天的学习要点和进度情况都列出来,便于家长检查和落实。 第三,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监督。孩子的自我克制力较差,而学习又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劳动,如果没有成年人的监督,便无法使他们养成坚持到底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应正确、适当地监督和提醒孩子不断地勤奋学习。 第四,在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上多动脑筋。 对已养成的孩子的坏习惯,要改起来不是这么容易。需要想办法去纠正,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当一种办法无效时,就要放弃,多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法试试。 2、家长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呢?一般说来有以下七种方法: 第一,直观形象法。孩子的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发展特点,要引导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要借助一些形象直观的物品,把抽象的无形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可见的形象,让知识形象地进入大脑。 第二,情感感染法。孩子对富有情感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家长应该通过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事物来感染孩子,从情感上引起孩子对学习的需要。 第三,成功激励法。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其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满足,这样也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孩子有微小的进步时,就予以肯定,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实践操作法。让孩子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科学小实验、种植、采集、制作玩具、养殖动物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五,目标指示法。当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学习缺乏直接兴趣时,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教育,使孩子出于对学习的责任感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这种为某种目的而产生的间接兴趣,经过不断努力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目标越具体,动机越强烈,学习兴趣就越浓厚。 第六,娱乐吸引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在游戏中,孩子的大脑皮层会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较好地感知,记忆扎实。家长还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玩,不仅可以活跃家庭生活,也可以发展孩子的才能和智慧,使孩子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 第七,情景法。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创设生动情景或利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兴趣,既要注意发展兴趣的广泛性,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又要注意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建立自己的中心兴趣,以保持兴趣的持久性,让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坚持不懈地进行钻研,为今后获得系统而深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心理准备。 | 162527 | None | 2011-03-08 15:02:18 |
16 | 习题: 一、填空题 1.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家庭的 (身心健康 ) 教育、家庭的 (情感) 教育、家庭的 (智能) 教育、家庭中的 (人生指导) 等四个方面。 2.个人职业选择的四个阶段是:幻想 期, 试验期, 现实期和 具体化 阶段。 3.心理健康是教育的 目的 ,心理卫生保健是教育的手段 。就家庭教育来说,加强对子女的(生理)和(心理) 工作,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教育内容。 二、简答题 简述家庭心理健康的作用。1.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团结,有利于美满家庭的建立。 3.关系着子女的命运和前途,子女身心的成长。 三、思考题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基本原则?谈谈您对“理性施爱原则”和“教育一致原则”的亲身感受。 答:家庭心理健康的原则是:正确导向原则、理性施爱原则、要求适度原则、教育一致性原则。 我对“理性施 爱原则”的理解是:爱孩子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针对子女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教育,既不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也不听之任 之,任其自流,这才是科学的育人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但要以无私的亲情热爱子女,更需要情感与理智相结合,坚持科学的教育。家长热爱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针对子女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教育,既不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也不听之任之,任其自流,这种爱是理智的爱。 家庭教育的理性施爱原则,要求家长既要有身为父母、热爱子女的亲情,又要有师长教育学生的师情,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教育有度。家庭教育应将来自各方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家庭成员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要求和手段、方法一致起来,前后贯通,从而保证子女的个性品质按照正确的培养方向发展。我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与隔辈家长在教育要求、态度和方式上不一致,我们教育过严,隔辈家长教育过宽,导致孩子出现两面性性格;还有对孩子的教育时松时紧,断断续续,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通过学习,知道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间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要一致,认真遵循基本原则,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教育有度,才能收到科学育人的成效。 | 162528 | None | 2011-03-08 14:54:46 |
17 | 家庭中的人生指导: (一)人生观指导 家庭应该教会子女面对人生,作出各种正确的选择。中国教育家杨贤江主张对青少年实施“全人生指导”,着重提出了育人过程中培养“勤勉、执着、奋斗”三种人生品质。首先是勤勉。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注意培养子女勤勉精神。勤勉精神源于劳动,在人生观指导中,家长应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家长要教育子女懂得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体验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同时,还应教育子女懂得劳动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社会,否则个人价值无从体现。只有在劳动中,孩子经过实践,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我中心观念逐步得到克服,理解个人、集体、社会的正常关系,从而学会调节和结束自己的行为,服从集体和社会的需要。 (二)学习指导 一是要帮助子女在学习中掌握疲劳度。疲劳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疲劳达到一定程度,学习效率就会下降。为此,家长要引导子女学会分配时间,掌握劳逸,使他们的大脑能够积极紧张又有弹性地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要帮助子女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不可一味追求数量,不顾质量,因负担过重而厌学;注意学习内容的少而精,并引导子女发展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三是家长指导子女学习方法要多样,运用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要为子女创造整洁、安静、有条理的学习环境,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学空间与时间。 (三)职业指导 (四)交友指导 家长对子女的交友指导,应着重做好下述几方面工作:教育子女正确认识交往中的角色关系,使子女理解不同的交往关系具有不同的行为准则,交往中分寸适度;教育子女在交往中做到自尊、自重、自爱和关心他人,使交往关系协调正常;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青少年阶段的异性交往问题,引导子女正确处理友谊、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爱情与道德的关系,预防早恋,尊重社会习俗。 | 162529 | None | 2011-03-08 14:31:12 |
18 | 家庭智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家庭智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子女扩大知识领域,发展智力才能,培养技能技巧等方面。要做足做强,尽量给孩子创造条件. 1、投进大自然怀抱,扩大知识领域。儿童智力才能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实现的。从古至今,周围世界,大自然,大社会是人类智慧取之不尽的源泉。而好奇心则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途径。因此,家长要重视以生活为扩展知识的教材,以培养好奇、求知的愿望为手段,对子女进行启迪智慧的教育。 2、发展智力才能,培养智力品质。培养子女全面、正确、深入、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专心致志、精神集中、稳定持久的注意力,及时、准确、敏捷、巩固的记忆力,广阔、深刻、独立、灵活、逻辑、创新的思维能力,丰富联想、自由创造的想像力,都是发展其智力才能的必要品质。其中,创造力的培养是智力才能发展的核心因素。 家长在发展子女的智力才能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疑问性、好奇性、创新性、目的性、坚持性、自制性和兴趣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 3、培养必要的技能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创造条件,使子女有既动脑又动手的机会,并督促子女加强练习,使之在心智与动作的协调下,逐步形成迅速、准确、自动化的熟练动作。 因此,在家庭的智能教育中,应该同时加强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才能,技能技巧的掌握,不仅依靠左脑,更重要的要依靠右脑的积极活动。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判断力、创造力、自主力及社会适应力,则需要重视对儿童右脑潜能的开发,真正做到人体潜能的全面发挥。 | 162530 | None | 2011-03-08 14:29:17 |
19 |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家庭不单是两代人身体的住所,更是两代人心灵的住所。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家长做到:一是要有目的地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是要创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气氛; 三是要做到与孩子心理换位。 作用有三个方面:1.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否有目的地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直接利益,也关系到父母们的幸福欢乐和子女们的健康成长。有目的地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今日的孩提,成为明日的国家栋梁。 2.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团结,有利于美满家庭的建立。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更是心灵的住所。凡幸福和谐的家庭,都有着父母对子女有目的、有计划的良好的家庭教育。 3.关系着子女的命运和前途,子女身心的成长。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最早期的教育。儿女从出生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第一次学说话,第一次学走路,懂得第一个道理,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子女在父母身边接受的最初教育,好比在纸上画画,第一笔怎么画,涂什么颜色,对今后能否画出美丽的人生画卷,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事实证明,良好的有目的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无目的的家庭教育则相反,甚至使子女走上邪路。 | 162349 | None | 2011-03-08 14:25:47 |
20 | 1、请反省您自己生活中的育子经历,有没有走入家庭教育误区,如有,则有哪些误区. 答: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灌输道理,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生活上包办代替,没有给孩子生存的空间;学习上让儿子和别人比,不能达到因材施教;期望值过高,挫伤孩子的自信…… | 162350 | None | 2011-03-04 18:47:20 |
21 | 一、简答题 当家长发现孩子确实有早恋行为时,家长该如何做? 答:1、不要用“堵”和“打压”的方法来对待。不要一味地指责、讥讽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并说一些伤孩子自尊的话。不要采取跟踪、盘问、调查的方式,去找学校、找对方父母,或向邻里诉苦,弄得满城风雨。这会令孩子很反感,激起孩子强烈的逆反。 2、不要惊慌失措,先冷静下来,多想想,作为家长,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以调整教育方法,并想想能让孩子接受的对策。 3、保持平和心态,平静面对问题。这个年龄,孩子对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行为,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以朋友的身份进行平等的交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让孩子看到早恋可能带来的危害,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帮孩子在学习和恋爱之间,权衡利弊,处理好二者关系。如若能做到这样,孩子也会很冷静、客观地看待这段关系,或者至少不会越陷越深。有的孩子也可能从这段关系中吸取到有益的部分,或把这种关系化作学习的动力。 4、讲究沟通方式,倾听理解孩子。比如开始家长不要急着讲早恋如何不好,可以先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他,他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如果孩子足够信任你,他会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并引导他们说出心理话或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使感情有个宣泄的途径,以减轻内心的心理压力。另外,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爱好广泛了,视野开阔了,也许“早恋”的情感会适当减弱和转移。 5、旁敲侧击,传达正确观念。当孩子有早恋时倾向时,家长不妨讲拿自己说故事,谈谈当年的恋爱史,自己的恋爱观,有时有必要杜撰一下,把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意识、恋爱观等传达给孩子。还可以找一些自己从电视上、书刊上看来、听来的早恋故事,通过和孩子谈新闻、聊天的方式,讲给孩子听。如果在身边有现成的事例就更好,因为生活中的事例更具体生动性,真实性。比如某校学生、亲戚邻里或朋友的孩子有早恋现象,也可以旁敲侧击地讲给孩子听,从反面来教育孩子。 二、思考题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孩子特别爱照镜子,很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这说明孩子进入青春期了,那么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事? 答:这是正常的心理过程,首先家长的心态要平和,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适时加以引导,方法要适当。 | 162351 | None | 2011-03-04 18:37:13 |
22 | 一、论述题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1、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关系的确定性、稳定性告诉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断不了的,不论以什么形式存在,不论关系好与坏,都客观存在着。既然客观存在于家庭环境中,就会给孩子带来不是正面的就是负面的影响。在教育孩子上,亲子关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因素,亲子关系的质量远远比某一具体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在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中,亲子关系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 2、亲子关系中,父母大都处于主导地位,其家庭教育素养高低、以身作则示范作用强弱、教育态度的好坏不仅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而且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 3、良性的亲子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权威的、理智的、富于情感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彼此信任、理解、尊重和欣赏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良性的亲子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权威的、理智的、富于情感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彼此信任、理解、尊重和欣赏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孙云晓说:“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什么时候和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 162352 | None | 2011-03-04 18:31:18 |
23 | 在营造和谐家庭,改善亲子关系上,在在缓解亲子冲突、改进亲子关系方面,我们应做到: 答:1、变管制为尊重 青春期是中学生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渴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如独立自主权、隐私权,发言权等。寻找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因此,家长要把这种心理需求看成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尽量少管制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家长的角色应从指导者变为辅助者。 2、变说教为身教 说教容易变成教训,因为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当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给孩子听。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做给孩子看。 3、变命令为商量 专制型的家长喜欢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作为行动的方向。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与孩子商量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可以缓和亲子冲突,会有建设性的良好亲子关系。 4、从台前到幕后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领着孩子走;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随着孩子,看着孩子走,只需关键的时候扶一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指挥”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大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移到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生活。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心理空间,自主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5、学会沟通,学做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说话可能很“冲”,无缘无故和你对抗,这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特征。所以家长要学会包容孩子,放下架子,放下家长意识。和孩子做朋友,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正如教育专家董进宇所说:“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像朋友那样彼此知心、互相关心,把人性、尊严、平等放在至高的位置。”如果一时做不到,转换不了角色,可以试着想象:正站在你面前的孩子你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的同事。这样一想,你就会减少怒气和不满,就会做到尊重孩子,由此良好的沟通才能进行下去。 | 162353 | None | 2011-03-04 18:24:18 |
24 | 在营造和谐家庭,改善亲子关系上,在在缓解亲子冲突、改进亲子关系方面,我们应做到: 1、变管制为尊重 青春期是中学生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渴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如独立自主权、隐私权,发言权等。寻找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因此,家长要把这种心理需求看成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尽量少管制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家长的角色应从指导者变为辅助者。 2、变说教为身教 说教容易变成教训,因为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当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给孩子听。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说教的课堂,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做给孩子看。 3、变命令为商量 专制型的家长喜欢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作为行动的方向。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与孩子商量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可以缓和亲子冲突,会有建设性的良好亲子关系。 4、从台前到幕后 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心理空间,自主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5、学会沟通,学做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说话可能很“冲”,无缘无故和你对抗,这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特征。所以家长要学会包容孩子,放下架子,放下家长意识。和孩子做朋友,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 解决亲子冲突妙招: 第1步——分析确定冲突是什么;第2步——分析判断冲突的实质是什么;第3步—— 找出解决这一冲突的各种办法;第4步——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第5步——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第6步——实践并检验、调整双方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 162353 | None | 2011-02-23 20:10:47 |
25 |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二、亲子关系的特点: 1、确定性。亲子关系是在人出生时就确定的,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孩子不能随意选择父母。与其他关系有着显著不同的是,不论孩子是否满意都必须接受这种不可选择的确定的关系。 2、不平等性。这表现在家长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孩子处于被支配、被主导地位。由于孩子年龄小,判断力不强,自我意识不明确,于成人来说,孩子处于弱势,孩子需要被教育,因此亲子关系是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 3、稳定性。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的,从人一出生就存在,并延续一生。这种关系不可能被人为地终结,只要亲子双方存在,就不可回避。它对人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稳定的。 4、变化性。亲子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即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由父母主导,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又反过来影响亲子关系,任何家长都不可能用同一种方式来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 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改变教育的态度 3、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4、父母要有意识地去沟通 5、给孩子情感发泄的机会 6、双方进行角色互换 | 162354 | None | 2011-02-23 18:32:07 |
26 | 1.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是其(家风) 的具体体现。 2.在家庭的三角形中短缺了(一边) 或(两边) ,导致的家庭中 (不健全) 的关系既是孩子不良行为,也是孩子高级心理功能畸形发展的首要原因。 二、简答题 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1、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能够正确地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是文化活动的前提。要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应该从提高学生辨析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入手,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入手学会做人,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2、目的要明确。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参加其它文化娱乐活动,都要有一个端正的、明确的目的:增长知识,放松情绪,培养情操,健全人格。 3、内容上要有选择。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参加娱乐活动,不应该仅凭兴趣,而应该在明确的目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进行 4、时间上要有限制。学生应该以学为主,但要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因此,即使是再好的节目和活动,也应该科学地安排好时间,适可而止。 5、要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健康的文化活动会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可以勇敢地拿起话筒唱一唱,可以增强自信心。郊游等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 三、思考题 和谐家庭的成员之间无所不谈,可以随意地倾吐表露自己的想法。如果赶上爸爸今天心情不好,孩子就可以坦率地说:“嘿,老爸,你今晚可不太对劲哦。”他不会担心爸爸教训他说:“你怎么敢这样和我说话?”爸爸会坦诚地说:“我确实心情不太好,今天实在是太糟糕了。”请根据《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这段话,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和谐的情境吗? 这样的情景经常出现,这是亲子关系和谐的表现。 | 162355 | None | 2011-02-14 17:27:37 |
27 | 一、填空题 1. 赏识要以尊重孩子的(人格) 和维护孩子的 (自尊) 为前提,要用(信任) 的态度,有策略的激励,去真正地赏识孩子。 2.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称为(亲子) 沟通,即家长通过(谈话 、游戏 )等方式与孩子进行相互了解、双方情感的交流过程。 3. 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三过”:(过分关注) ,(过分担心) , (过分保护) 。 二、简答题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会出现溺爱孩子的行为,这些行为有哪些? 答::(一)当面袒护。(二)过分关注。(三)过分担心。(四)过度保护。(五)包办代替。(六)不当满足。(七)姑息迁就。 (八)许愿哄骗。(九)特殊待遇。(十)生活懒散。(十一)祈求央告。(十二)剥夺独立。 三、思考题 请您检查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使用过哪些负面的语言?并一一列出。 我家庭教育中,使用的负面语言有:没有计划,不向优秀的孩子学习、做作业不认真等负面的语言,孩子传达了负面的情绪,贴了标签,伤了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我认识到了负面语言的危害,这些教育观点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现在我多鼓励孩子,欣赏孩子,接纳孩子的缺点,做错事是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 162356 | None | 2011-02-14 17:19:03 |
28 | 什么是正向的教育?所谓的正向教育,也就是用正向的观念、正向的思维、正向的手段来教育孩子,简言之就是从正面的角度看问题,用积极的态度看问题,从正面的方向来实施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人格的健康发展。 采用正向的教育方式: (一)运用正强化改变不良行为 所谓“正强化”,就是当孩子出现一个行为,尤其是不良行为之后,父母或老师能从正面、积极的角度给予某种刺激,从而使孩子淡化不良行为,使良好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在强化优点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被引向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不知不觉中,就会摒弃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 (二)运用正向的语言改正缺点 当孩子出现不一些小缺点小毛病时,如果用打骂、嘲笑、讽刺等高压政策对待孩子的缺点,迫使他改正,并非良策,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即使孩子一时改正了,由于不是出于自愿和觉悟,往往也维持不了多久,最后将缺点变为屡犯不改的顽固毛病。如果家长采用温和的态度,正面的语言来教育孩子,效果就一样。因为“良言一句三冬暖”,谁也愿意听好话。 (三)运用积极的、正面的暗示 暗示是采用不明确表示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行为、间接的方式使人领会意图的方法。积极的、正面的暗示,就是通过间接的、含蓄的方式,运用夸奖、表扬、鼓励、期待等正向的教育手段,使孩子朝着成人指明的、需要作出努力的方向发展,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我能行”的信心和“我要行”的动力。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易受暗示的。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使儿童自然而然地接受父母的教诲,而且不会伤孩子的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儿童在受教育中的主动性。……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有消极的命令。” | 162357 | None | 2011-02-14 17:03:55 |
29 |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 (一)真爱是理智的爱 出于本能,家长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要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是纯粹的、科学的、理智的爱。 (二)真爱是理解和宽容 每个人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都不相同,没有理解就不可能进行语言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更不能达到情感上的融洽。这就需要家长用宽容的、理解的心看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 (三)真爱是尊重和信任 孩子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理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人格和权利的表现。应该把孩子当作家庭的主人,给他民主的、平等的权利。尊重体现了平等、自由和快乐。尊重让孩子懂得了责任。 (四)真爱需要勇气 爱孩子就要割舍亲情,忍受分离;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真爱需要勇气去面对分离,也需要克制自己过度关怀的欲望,从小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迈向成熟,让孩子真正成长起来。 (五)真爱是不图回报的付出 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事;付出耐心来等待孩子成长,而不苛求孩子;付出宽容和理解、无私的不含功利、不含附加成分的爱。 (六)真爱是无条件接纳 要接纳孩子,就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全部地接纳孩子,要做到这两点是极不容易的。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基石,只有先从内心完全无条件地接纳了孩子,才谈得上教育。这也是衡量是否是真爱的一个标准。 | 162358 | None | 2011-02-14 17:02:11 |
30 | 倾听的艺术: 1、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认真听孩子说。调动你的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以及声调,全方位地向孩子开放,让他感受到你正在对他所说的一切发生强烈的兴趣,向他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在关注你!这正是在表达你的关怀。 2、家长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要去思考你应该说什么,而要尽可能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孩子的谈话内容以及感受上,尽可能的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所发生的事情,不要对孩子的感受作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3、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要等到时机成熟时,也就是在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之后再说出来。要注意孩子说话的声调、谈话中的停顿、动作、语速、面部表情以及声调的变化。有时候,孩子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完全不同于他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这时家长要领悟隐藏在孩子话语背后的潜台词。 4、家长最关键的态度是保持中立,即对孩子表达的一切既不反对,也不赞同。用心倾听是一种包容的修养,暂时把个人成见与欲望放在一边,尽可能体会说话者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说话者也会对这种接纳产生感应,变得更加坦诚而开放。 5、在回应孩子时,注意要用简洁扼要的语言,把对方的主要观点和对它们的理解,简要、概括地复述出来,目的是让孩子加深对自己语言的印象,让孩子感到他是被接纳的,没有被评价、被指导、被说教、被误解,从而增加对你的信任。 | 162359 | None | 2011-02-14 16:59:57 |
31 | 1.表扬和赏识的区别 答:表扬是外显的,赏识是内在的;表扬是单一的手段,赏识有丰富的内涵;表扬是对孩子已有的东西的肯定,而赏识则更多地包含了对孩子在今后发展中的期待。 赏识要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维护孩子的自尊为前提,要用信任孩子的态度,有策略的激励,去真正地赏识孩子。真正要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真正地爱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以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孩子可以变好。 2、谈谈表扬中要注意的问题 答: (1)表扬要随年龄的增长渐渐减少。儿童心理学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表扬,而且效果比较好。 (2)要根据事态进展渐渐减少表扬。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需要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要根据事情的进展来渐渐减少表扬次数。 (3)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来表扬。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心理特点也不一样。因此,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内心需要和心理状态进行表扬、鼓励。 (4)表扬要指向孩子行为的过程。 (5)挖掘不明显的优点来表扬。 (6)表扬要指向具体细节。表扬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保持自信,鼓励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水平。但家长首先要先肯定孩子已取得的进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给孩子一个继续努前进的动力。 | 162360 | None | 2011-02-14 16:58:08 |
32 | 一、填空题 1、重智育轻全面发展对孩子成长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现是:一是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 ) 和 (理想 ) ,适应能力差。二是理想破灭后的 (失落 ) 和 (焦虑 ) 。 2、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港湾,家长不要忽视了孩子的( 心理健康 ) 需要。 二、简答题 重成绩轻全面发展的负面效应是什么? 答:1、缺乏理想和责任感。 2、适应能力差。 3、理想破灭后的失落和焦虑。 三、思考题 “有的家长看到社会的复杂现象,特别是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担心孩子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就限制孩子的正常交往,限制孩子按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活动。”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 现在是一个多远化的社会,纷繁复杂的显现层出不穷。人是社会的产物,不能与社会脱节,否者孩子就不会成熟。所以我们家长有多引导孩子要明辨是非,要输不能堵。首先我们家长要了解社会,对社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再者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 162361 | None | 2011-02-14 16:16:31 |
33 | 一、填空题 1、期望过高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 (不利) ,有时甚至是造成家庭教育(悲剧) 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的 (不一致) 是导致孩子成长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简答题 请分析一下父母期望过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父母过高期望的原因:1、竞争带来的压力。 2独生子女时代的危机感。 3、补偿心理的作用。 4、对孩子的实力缺乏客观了解和评价。 5、片面的人才观。 6、虚荣的面子心理。 7、对孩子的依赖。 三、思考题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一致对孩子的心理的负面影响是:一是孩子容易形成两面性人格;二是容易形成对父母的不理解到怨恨的心理;三是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形成消极的影响。”您在家里是怎样做的? 答:我们是主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基本是一致的。即使有分歧的想法,我们夫妻要私下沟通,达成共识,不会在孩子面前争论,让孩子感到无所是从。再者有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要听一下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不能强加自己的意愿。 | 162362 | None | 2011-02-14 15:42:37 |
34 | 家长产生过高期望的原因 “望子成龙,盼女为凤”是有责任心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正常心态。然而,很多家长却不考虑孩子的综合实力和志趣爱好,盲目地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很难达到的“高指标”。因此我们来分析家长过高期望的原因。 1、竞争带来的压力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社会的转型变革,知识的迅速翻新,人才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家长从切身的体验中,迫切感到知识与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认识到没知识、没文化、没专长的人在21世纪很难立足。 2、独生子女时代的危机感 当代中学生已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能否成才,不仅是个人的前途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着父系与母系两个家庭的荣辱和未来。很多家长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独苗”身上,对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倾入全部感情。3、补偿心理的作用 人的一生总会有些许遗憾,做了父母的人,为了补偿自己从前未了的心愿,便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到孩子身上,期待儿女来为他实现人生理想,并名曰“为孩子好”。 4、对孩子的实力缺乏客观了解和评价。 5、片面的人才观 持有这种片面人才观的不仅仅是家长,也有社会上用人机构,他们在招聘人才时总是瞄准高学历。虚荣的面子心理 6、中国人爱面子,当父母的也把面子也看得很重。如果孩子学习好,自己就有面子,可以光宗耀祖;孩子学习不好,自己也丢尽颜面。说到底这是虚荣心在作怪。无形中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攀比,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心里上就不平衡,产生失落感。为了维护这种虚假的自尊,脆弱的面子,父母势必不允许孩子给自己脸上抹黑。于是,对孩子的期望就抬高了。 7、对孩子的依赖 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认为孩子生来就是属于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人格的延续,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私有”观念,所以才会你我不分,没有界限,在精神上依赖孩子,把自我投进孩子的生活中。 | 162364 | None | 2011-02-10 17:36:14 |
35 | 如何避免社会不良现象对孩子产生影响? 答:家长保护孩子不受社会坏影响,有两大措施:一是净化孩子家庭生活环境,对中小学生来讲,家庭影响大于社会影响,这是第一防线。二是提高孩子自身的抵御能力,任何坏影响都要通过孩子的弱点才能起作用,家长要以坚决的态度反复讲明不良现象的危害,让孩子从观念上筑起警戒线,鼓励孩子勤奋向上,不讲吃穿,不虚荣,以追求享乐为耻。 第三、 家长保护孩子还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父母或监护人应当……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几十年赌博、吸毒、卖淫”等。 此外,来自文化评价的不良刺激对孩子的影响也相当大,社会文化评价的力量几乎可以左右孩子的自我评价,处理不好就影响孩子身心发育。需要提醒的是,我们都为人父母,谁也不敢担保自己的孩子不遇到什么事,所以自己的孩子符合社会文化标准,健康漂亮,不要得意而失态,更要忌讳去挑剔别人孩子的不足,包括要收敛自己挑剔的眼神。做父母要有爱护所有幼小的广博爱心,尤其是母亲更应该富于深沉博大的母爱。 | 162449 | None | 2011-02-10 17:01:44 |
36 | 一、简答题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答:1.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家长是配角,孩子才是主角,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是适当的“指点”而不是全程的“指导”。 2.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指点孩子学习不给老给孩子当拐杖,要让孩子自己走路。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自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注意指点学习过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先帮助、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下工夫,把细节决定成功的思想从小就灌输给孩子,并变成他的财富。 4.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感觉学习和动作学习。 5.指导孩子学习避免信息过多。信息过多会直接损害孩子的独立思想和判断。 二、思考题 1. “家长不可能是全才,即是全才,也要培养孩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家长角色过了,孩子的能力一定就会弱了。”谈您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如果家长以全才的标准要求孩子,会引起他对自己无端的困惑和自责。孩子会缺乏自学能力、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勤于独立思考的惰性、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导致了孩子自学意识滞后等问题。孩子的自我学习、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2.“把‘细节决定成功’的思想从小就灌输给孩子,并变成他自己的财富。我们要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得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平时是否认真去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在考试时你是否认真阅读每一题的题意等等。”针对这个问题您是怎么做的?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这个理念做的很不好,甚至是不懂得这些。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分数的提高,结果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造成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到初中课业负担的增加,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可见学习过程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 162451 | None | 2011-02-10 16:15:33 |
37 | 学习感悟: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先从帮助、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很下功夫,把细节决定成功的思想从小就灌输给孩子,并变成他自己的财富。我们要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得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平时是否认真去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在考试时你是否认真阅读每一题的题意等等。 | 162452 | None | 2011-02-10 15:50:43 |
38 | 一、家长不能自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自制能力,即自我控制、自我克制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家长的自制力差,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缺乏理智冲动失控,但自制力差的原因却比较复杂:遗传的原因,童年经验的影响,社会挫折,自卑,疲劳,缺乏方法等都可以导致家长缺乏自制。我们要善于查找家自身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自我矫正。 (一)家长童年经验的畸形影响 1.家长在童年时期缺乏爱的满足,尤其缺乏母爱,容易形成一系列消极心理:冷漠、孤僻、苦闷、冲动、脆弱,而且一直延续到了成年。 2.家长在童年时期由于父母专制、家庭缺乏民主气氛,各种精神需要受到压抑,也可能成为成年以后情绪容易失控的基础。由于父母过于严厉使得成长过程中的心态和认识混乱,情绪不稳定、攻击心理强、缺乏责任感、缺乏谅解。成年以后遇到问题,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孩子也就成了攻击对象,情绪爆发的对象。 3.家长的父母本身就缺乏自制,直接提供了随意发泄情绪的表率。比如,小时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做了父母以后,好多都“依样画葫芦”,并不认为打骂孩子是家长缺乏自制,缺乏民主的行为。动不动就被父母作为出气筒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很可能也习惯用孩子来发泄怒气。 (二)无能为力 家长生孩子的气,有时也是因为感到无能为力、教子无方所致。这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往往比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更令人难受。常言道:人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发火。我们家长拿孩子没办法的时候,往往就发火。(三)学会控制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的情绪,反而使它们在内心深处沉积下来。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好脾气"的人,有时会突然发火,做出一些使人吃惊,或者让他自己也后悔的事来,这往往就是平时压抑的结果。同时压抑还会造成更深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二、“问题孩子的出自问题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我们大人的问题。” 谈谈您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熏陶,耳濡目染的隐形持续性的教育。家长的言行、家庭氛围、环境等都给孩子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环境造就人。如果家长不懂得家庭教育,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很容易在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出轨”,长此以往,问题孩子就在问题家长的不良家庭教育下产生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寻找问题产生的源头,从家庭教育的源头抓起。因此,要使孩子健康成长,首先要改变我们的家长。家长只有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 162453 | None | 2011-02-10 15:34:10 |
39 | 学习感悟: 家长是否能克制自己,不随意向孩子发怒,是衡量家长人格是否成熟的标志。成人就是成人,成人的特点就是具有独立应付生活中困难的能力,成人既为成人,不能因自己人生不幸就迁怒于孩子。家长都是成年人,我们要会控制自己,不随意向孩子发脾气。 | 162454 | None | 2011-02-10 15:11:36 |
40 | 家长如何协调好亲子关系? 答: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两代人之间要求与被要求的冲突、评价与被评价的冲突,观念、信仰、习俗、见解,甚至习惯的冲突,伴随着家庭的整个历程,使家长和子女的冲突频繁地发生。亲子间有冲突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化解,而且要化解得及时、有效。 1.父母子女相处的时间相当长,如果家庭关系没有相当的宽容和松弛度,亲子关系冲突必然频繁,因而家长要给孩子时间、空间和自由,自己作主处理事由。 2.家庭教育定有规约,可以减少冲突的频繁。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有一些共同制定的约定和规定,孩子做到,父母也做到。 3、家长提高协调能力,还应力求提高自己的表达艺术,表达希望,表达失望,表达异议,尤其需要如此。 4、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协调“不同阶段”指孩子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调节,各具不同的特点。5、另外,一定要注意选择说话的时间,常言道“言贵时”就是强调应在恰当的时候说话,孩子年少气盛,容易冲动,因此待心境平静再谈,效果才好。6、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对伙伴的重视。 二、思考题:反思您在教育孩子时,是否有过过激话语。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激话语。说了以后就感到不对,替孩子难受,我就会真诚的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谅解父母,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记住父母永远是爱你的。 | 162366 | None | 2011-02-10 13:14:40 |
41 | 学习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男孩有了重新的认识。学的男孩子一般少不了如下缺点:坐不住、不专心、贪玩、粗心、马虎、不自觉等。男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比同龄女孩子困难,这是一个事实。造成这种男女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差异,不止一个原因,首先从生理发育来看,男孩子的认知发展的特点,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一般比女孩子晚两年,但入学年龄是统一划齐的,因此一进校门,男孩子实际比女孩子“小”一两岁,也就幼稚得多。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占主体位置的识字、拼音、造句、看图说话、叙述、复述、回答问题等,都得靠语言来完成,男孩子比不上小女孩伶牙俐齿,学习成绩自然有可能差掉一截,再加上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加贪玩、好动,自然学习不及女孩得心应手,从容自如。而女孩子一般温顺、服从、依赖、害怕冲突,害怕被否定,不喜欢冒险,因而专心、用功、认真、服从、听话,因而学习自然优于男生,很容易获得肯定。如果我能够早早的学习这些内容,就不会出现我在培养孩子的失误,总感到儿子比女儿同龄时小,让儿子向女儿学习,造成儿子有很强的自卑感和妒忌心理。 | 162367 | None | 2011-02-10 13:03:14 |
42 | 家长如何协调好亲子关系? 答: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两代人之间要求与被要求的冲突、评价与被评价的冲突,观念、信仰、习俗、见解,甚至习惯的冲突,伴随着家庭的整个历程,使家长和子女的冲突频繁地发生。亲子间有冲突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化解,而且要化解得及时、有效。 1.父母子女相处的时间相当长,如果家庭关系没有相当的宽容和松弛度,亲子关系冲突必然频繁,因而家长要给孩子时间、空间和自由,自己作主处理事由。 2.家庭教育定有规约,可以减少冲突的频繁。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有一些共同制定的约定和规定,孩子做到,父母也做到。 3、家长提高协调能力,还应力求提高自己的表达艺术,表达希望,表达失望,表达异议,尤其需要如此。 4、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协调“不同阶段”指孩子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调节,各具不同的特点。5、另外,一定要注意选择说话的时间,常言道“言贵时”就是强调应在恰当的时候说话,孩子年少气盛,容易冲动,因此待心境平静再谈,效果才好。6、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对伙伴的重视。 | 162368 | None | 2011-02-10 10:52:43 |
43 | 一、如何正确评价孩子?谈谈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答:正确评价孩子要做到以下六点:(一)、评价要有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二)评价要有依据,不能随心所欲。(三)切忌贬低性的评价。(四)避免感情色彩过重的评价。(五)避免错误归因评价。(六)不要总是评价孩子,很多时候孩子不需要被评价。 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表现在:家长通过评价对孩子进行各种具体的指导,通过评价去促进孩子的发展,促进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而孩子也是通过家长的评价逐渐学会适应各种社会要求,发展成长。 二、思考题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目的应是最终让孩子不用 辅导,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如果家长只顾投入,不明目的,那么家长投入精力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越不能独立学习。”观察您的周围是否有这样教育孩子的失败案例。 答:有很多家长反映我们的孩子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不错,到了初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些都是孩子没有具备学习能力的结果。孩子在小学,老师、家长看的紧,课程又少,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提上去,这是被动的学习。有很强的依赖性。到了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小学的守班,家长也放手了,辅导能力跟不上,课程也比较多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了,自然而然就造成孩子的学习下降。我本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就有很深的教训,女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强,学习能力也很强。儿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差,独立学习的能力就差,通过学习家庭教育后才懂得,是家长包办的结果。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才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三、分析案例 利用所学家庭教育指导知识,分析林先生教子失败原因。林先生教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本人的家庭教育素养没有跟上。孩子出现了问题,林先生不知该怎么办,说明林先生缺少家庭教育的知识。 林先生没有冷静的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孩子,所谓“不诚实”的背后有什么原因,林先生没有去想过,无形中给孩子下了一个贬低性的评价,对孩子的心理起了一个消极的暗示作用。 儿子不写作业,肯定有原因,儿子很聪明,不怎么听就能考前几名,说明儿子学起来很轻松,这些知识很可能满足不了他,儿子也许觉得都会了,不用写作业,写作业会浪费时间,没有用等等,这需要林先生与儿子进行沟通与协调,林先生没有做到,儿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每个孩子都不同,有的孩子回到家就会很自觉的写作业,有的孩子会觉得在学校太累,太紧张,有压力,回会家想放松一下,想休息一下,就会先玩一会,先看一会电视,然后才去写作业。林先先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如果这些知识满足不了孩子,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先慢慢的往下学,或者按排其他的事,给孩子一个让他感觉在点挑战的任务呢?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被理解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独立的需要,自由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当孩子的正常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显然,林先生的儿子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的情绪没有被接纳,就会出现不听话。 小孩子一生下来是不会撒谎的,有教育专家不是说过吗,小孩子撒谎都是大人逼出来的。这话是有道理的,小孩子撒谎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孩子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的情绪没有被正确接纳;另一种,就是现实与自己想象的愿望混淆了。在这一点上,林先生没有反思,没有经过分析,认定儿子是撒谎,给了孩子一个不公正的评价。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态度、方法,好孩子也会教育成为“问题孩子”。 | 162369 | None | 2011-02-10 10:20:05 |
44 | 如何正确评价孩子?谈谈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答:做为家长,学会评价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在评价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评价要有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 教育评价首先得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这样才不会偏离评价的方向。 (二)评价要有依据,不能随心所欲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说出来并非搁在那儿对孩子没作用,而是一种指导和暗示。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当然地评价孩子。 (三)切忌贬低性的评价 贬低性的评价会使孩子受到很沉重的打击,所以,家长评价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几句话就“上纲上线”,考试失败了就评价考试本身,不能扯到“没出息”“笨”与“不笨”的问题。 另外,有一点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对孩子性意识发展的评价,也切忌贬低性的词语。孩子到一定年龄对异性产生兴趣,这个时候,家长因该给予孩子科学的引导,不能以“低级趣味”“下贱”“不正经”来评价孩子,这样会阻挡孩子性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四)避免感情色彩过重的评价 人的情感带有巨大的能量,亲子之情更带有强烈的内驱力。因此,家长评价孩子是容易带上感情色彩的,它容易使家长偏离客观,评价孩子“走样”。 (五)避免错误归因评价 正确的归因评价是指导孩子找到一种正确的努力方向,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经常从主动的、内部的方向去找原因,使孩子的不足成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不足。千万不能在归因评价时将孩子置于无能为力的境地。 (六)不要总是评价孩子家长 正确评价孩子的重要性:家长通过评价,对孩子进行各种具体的指导,孩子通过家长的评价逐渐学会适应各种社会要求,发展成长。如果评价孩子缺乏现代家庭教育基础知识,缺乏依据,感情用事,或贬低性评价,或过高地评价,或过于繁杂无序的评价,都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家长学会正确评价孩子是很重要的。家长对孩子正确的评价,可以促使孩子逐渐学会适应各种社会要求,促进其发展、成长,促使孩子进一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增添自信心,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勇敢的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迎接任何挑战。 | 162371 | None | 2011-02-08 10:14:26 |
45 | 如何正确评价孩子?谈谈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答:正确评价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身体素质情况,了解孩子的养成习惯,了解孩子的兴趣倾向和兴趣特点,了解孩子的情绪特点,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情况。正确评价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要有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家长评价孩子正确与否,效果如何,首先依赖于家长掌握家教知识多少。(二)评价要有依据,不能随心所欲。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说出来并非搁在那儿对孩子没作用,而是一种指导和暗示。(三)切忌贬低性的评价。“切忌”对孩子使用贬低性的评价,就是家长一定要禁止自己在总体上对孩子进行贬低和否定。(四)避免感情色彩过重的评价。 人的情感带有巨大的能量,亲子之情更带有强烈的内驱力。(五)避免错误归因评价。“归因”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用语,意思是把一件事或态度行为归为某个原因。(六)不要总是评价孩子。评价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关注,是孩子的一种需要,但这并不等于评价愈多愈好,而且很多时候孩子不需要被评价。 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的重要性:家长的评价能力主要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价,以及对与教育孩子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的能力。家长通过评价,对孩子进行各种具体的指导,孩子通过家长的评价逐渐学会适应各种社会要求,发展成长。如果评价孩子缺乏现代家庭教育基础知识,缺乏依据,感情用事,或贬低性评价,或过高地评价,或过于繁杂无序的评价,都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家长学会评价孩子是很重要的。家长对孩子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孩子建构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孩子得到更多的各方面的发展,能够促进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所以家长评价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 162462 | None | 2011-02-07 18:18:40 |
46 | 一、简答题 1、妨碍家长了解孩子的几种因素? 答:1.家长的主观随意性。对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做了解,妄下结论。 2.忽视沟通,拒绝沟通。摆家长的架子,不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3.轻信、胡猜。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话不用心倾听,不加分析,随便轻信,影响了对孩子应有的了解。 4.专制、侵权、不守信用。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控制就控制,想干涉就干涉。 5.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寻找原因。 思考题 2、“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分寸不可能用数量表示出来,文字表达也是有限的。所以,做家长的除了有教育孩子的良好愿望,还得逐渐学习掌握教育分寸,细心地琢磨,多做比较,使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际问题上,真正具备审时度势、宽严不误的能力。”对照您的教育方法是否做到了?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分寸不可能用数量表示出来,文字表达也是有限的。所以,做家长的除了有教育孩子的良好愿望,还得逐渐学习掌握教育分寸,细心地琢磨,多做比较,使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际问题上,真正具备审时度势、宽严不误的能力。”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分寸把我不准,细心的程度不够,不能很好的分析出孩子的心理,造成对孩子的引导不力。 3、案例分析: 这位妈妈不了解孩子情感表达和交往的需求,随意猜测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撒谎是妈妈的不信任造成的。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和孩子做有效沟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学习就会稳步提高。 | 162463 | None | 2011-02-07 13:39:45 |
47 | 2、“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分寸是家庭教育艺术的具体表现。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滥用‘赏识’”。您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掌握好了这个度。 答:表扬和批评是家庭教育常用的方法。家长用表扬或者批评表明自己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是鼓励赞同还是制止反对,即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缄默不语,都可以构成褒奖和贬罚的含义。 使用奖惩时要注意: 1、使用奖惩不能随心所欲。 2、 多使用表扬、鼓励。 3、家长的奖惩使用不能简单化,要力求用到点子上。 4、使用惩罚不能失去分寸。温和的惩罚对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很有效。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正确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度的问题很难把,对于表扬的运用有时是一种虚伪的感觉。对于批评的运用有时感到对孩子错误的行为剖析的不彻底。今天学了这一个讲座,让我有很大感触:要想把握好表扬与批评分寸,就要很好的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 162465 | None | 2011-02-07 11:12:30 |
48 | 指导孩子学会理财的主要方法有那些?谈谈让孩子学会理财的必要性。 答:第一,家长要明确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有益的。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要相对稳定,不能凭自己的情绪随意增减。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对零花钱支配的独立性和计划性。让孩子学会独立地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家长只要多听听孩子的安排并适时给予建议。提醒孩子“有钱不一定要花光”“节约是美德”,告诉孩子怎样花钱,怎样节约,怎样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第二,家长不能有负债心理,不能用多给零花钱来补偿某种缺失。比如有的家长自己太忙,没空陪孩子,没给孩子足够的照顾和关怀,就用多给钱来补偿自己的负疚感;有的则因夫妻离异,觉得对不起孩子,又没有别的办法弥补,因而对孩子有求必应,以求自己心里好受些。从情感上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的情感中常常包含了软弱的成分,放纵软弱的情感就会损害孩子的正常发展。补偿是可以的,但只能在一定的分寸之内,况且物质满足不能代替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需要,两者不能简单取代。 第三,家长要克服攀比心理。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根据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来决定。孩子花钱如流水,三天两头向父母要钱,有时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家里的经济收入情况,再加上父母有求必应,使孩子根本就不能体会计划花钱的必要。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家中的经济状况,让孩子懂得为家庭分忧。 第四,家长不能用金钱作为孩子学习考试的奖惩。因为零花钱包括了一部分学习生活的必须费用,应该无条件地保证。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很多,并不单纯靠钱的刺激就可以解决考试分数低的问题。孩子学习要好,始终是三个问题: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好,多少奖也是没用的。从这点讲,我们是不赞成考试与钱的奖惩挂钩的。 第五,家长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己管理的能力。家长要教会孩子在使用零花钱时要量入为出,学会储蓄。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节”。理财也是一样,先有财,后有理财需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几乎不需要理财知识,主要是通过勤俭节约把基本生活安顿好。也正因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原因,中国大部分成年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但如今的社会发展了,对于在经济社会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从小就要和钱打交道,财富将是他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主题之一,可以说,社会的发展“逼迫”他们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才能将生活调理得更精彩,这堂“人生必修课”从何时开始,也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财商轨迹。如果套用邓小平曾说过的一句话,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我们看到,有些人成年之后,能妥善处理和钱的关系,知道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怎么借钱,也知道要控制合理的负债比例。可有些人成年之后,且不要说突然给他(她)中个百万元大奖该如何是好如何分配,甚至稍微赚得多一点了之后,就茫然不知所措,不是一味挥霍就是一味节约。 同龄的年轻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差异,就是因为在他们从小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能够给予他们接触前、自主支配钱的机会和经验。所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很重要。 | 162466 | None | 2011-02-07 10:38:07 |
49 | 谈谈您对“不把握分寸的教育往往就是失败的开始”这句话的理解。 答:在家长的教育能力上,把握分寸的能力要显得更重要一些,因为把握分寸的能力是家长教育能力在具体教育事件中的综合体现。任何一个家长,只要涉及到教育孩子,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家庭恶性事件的发生,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度”或不注意分寸,这是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原因。所以,家长需要严格认真地把握家庭教育的分寸尺度,才能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不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育目标要适度。 2. 教育方法要适度。 3. 教育内容要适度。 4. 教育语言要适度。 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养过度摄入过多的超出身体需要的营养不但是浪费,而且对身体还会有害。 蛋白质和脂肪过多,除会影响消化功能外,还可造成肥胖症,影响身心健康。 2、过度亲昵 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懦弱的孩子,经常给予拥抱或抚摸头,让孩子感觉到家人的呵护和在意。但我们也要根据年龄特点。对较大的孩子过分亲呢,常常会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 3、过度关怀 对儿童的照顾应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过多的替代就是对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剥夺,促使孩子向退缩心理发展。 在赏识教育理论的引导下,不少家长总不忘记对孩子说些好听的话。殊不知,赏识多了,孩子的抗挫里会很弱。 4、适度教育 超出孩子能力范围、过多的学习内容占据了孩子休息游戏的时间,搞得孩子疲惫不堪,反而什么也学不好。 5、适当的期望值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多一些自由。”这是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从成功和失败的家教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对我们现有的家长应该会有所启迪。 家长是不能陪孩子一辈子的,也无法照顾他们一辈子。该让孩子独立去完成的事情,坚决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否则所培养的孩子只是永也长不大的嫩苗、幼苗,经不起风浪,经不住考验,又如何去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所以我们面对现状,要加强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享受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 162467 | None | 2011-02-07 10:05:36 |
50 | 正确的隔代家庭教育要注意几点? 答:首先——注重孩子个性培养:祖辈要克服对孙辈的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不能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以达到满足自己非分要求的目的。所以隔代养,要先订家规,这样既能帮助祖辈定向,又能充分发挥祖辈的教养优势,培养出拥有健康的个性和独立的能力的好孩子。 ——推动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祖辈不要对孙辈过分保护,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应当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加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反而产生了愤怒、不满的情绪。 其次是(一)提高祖辈家长自身素质。重视发展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儿能力。(二)父母教育职能不能空缺。父母重教,祖辈重养;父母的爱仍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对孩子应更加留意关心;平时多抽空陪孩子,并参与他的活动;和祖父母沟通好管教子女的方法,分工协作,提供正确的教养信息给祖父母;和孩子的老师保持良好而密切的联系;祖父母未能协助孩子课业的部分,及时请家教或者老师辅导。(三)两代情感维系更为紧密。上辈要为下辈作榜样示范。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回家、常给老人和孩子寄礼物。(四)三代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 162468 | None | 2011-02-03 13:45:45 |
51 | 对于单亲家庭教育指导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一)克服四个不利因素 1、心理压力大; 2、精力的不足; 3、财力的不足; 4、能力的不足; (二)发挥四个有利因素 1、教育更投入,爱的更彻底:往往,单亲孩子会相较于普通孩子更富有责任心、爱心和合作力,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2、教育更有效,形成一致性:单亲家庭,家长成员更少,家长对于子女的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更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 3、亲情更紧密,具有权威性。 4、能力更增强,富有实践力。 (三)关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成败的五个特有因素 1、家长是否有良好的心态。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子女进行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 2、是否首先考虑了子女教育。 3、是否善于处理好亲子关系。 4、是否重视和善于解决单亲家庭中缺少一方的缺陷。 5、是否正确对待子女与对方的联系。 (四)离异家庭具体指导 1、好的离异,好的教育。 2、离异父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流原则 (1)向孩子承认父母已决定分开。 (2)向孩子保证父母的离异绝对不是因他造成的。 (3)父母在谈话中,不可使用“坏”和“好”这样的字。 (4)最重要的一项,是向孩子保证,不管父亲与母亲差距有多大,他们俩仍会像从前那样爱他。 | 162373 | None | 2011-02-03 11:33:55 |
52 | 您谈谈正向引导法在孩子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正向引导法是家长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和需要,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感染孩子,给予孩子正向思维力,勇于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具备化危机为转机能力的方法。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于孩子直面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调动积极因素,让孩子形成正向的定势心理,激发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意志力和毅力,走向成功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正向引导法的重要性 (一)成长需要经受各种不同考验 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正如季节,会有春夏秋冬,也会有阳光风雨。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沐浴阳光,经历风雨,去经受各种不同的考验,从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太多的保护、太多的心疼、太多的替代、太多的担心和太多的限制,只想让孩子一路阳光的顺利成长。有心理学家发现:有着太幸福童年的人,往往长大后,会有不太幸福的人生。就是因为孩子自小缺少了应有的锻炼,从而缺少经历各种考验的体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于是一遇挫折,就沮丧、悲观、失望、逃避,甚至采取不当的绝对手段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下竞争社会,需要孩子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能力、综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不仅要传授给孩子文化知识教育,开智增慧,而且还需要不断提高孩子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不仅要给予孩子成功的喜悦和体验,而且也需要给予孩子失败的机会,反败为胜的经验,从而使孩子真正成为能够直面人生困难、朝气活泼、充满生命力的身心健康与时俱进的时代精英。 (二)成长需要直面的勇气和能力 人一生成长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坎坷和困难,这是成长中的必然和必须。而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更是让孩子过早、更多的是体验到学习的压力,而忽略了磨练心智和增进抗挫折的能力,因此让我们孩子的成长出现畸形现象,即成绩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能力越来越弱,心理抗挫力越来越小,生命重视越来越轻。 我们说,成长不是取得成绩有多顺利,而是获取成功付出的心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多大、成功的信念和毅力有多坚定和顽强。 (三)成长需要不断的激励和关怀 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是,应珍惜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渴望成功的欲望,使他们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与前进。同时积极的给孩子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孩子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让孩子在成功中不断加强成功的信念,增进成功的能力。 | 162374 | None | 2011-02-02 18:11:18 |
53 |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答:家庭环境主要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一、硬环境是指居住环境和家具环境。 二、软环境有一下四个方面。 1、要创建和谐型家庭。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包括家长精神风貌和友好态度。2、要创建学习型家庭。 A、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家长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拥有为国教子的意识,不断与时俱进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增进新能力。要学习借鉴“新思维和新法则的‘双向操作’”组合方法”。 B、家长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为了与孩子有较多的沟通话题,家长需要不断自我充电、与社会同步。 C、营造全家参与学习氛围。首先,父母要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其次,大家要经常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对于孩子思维力的提高,开放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3、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要使孩子学习进步,做人成功,家长要先自我学习成功,做好的榜样示范同时,搞好亲子关系。这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达到最大效能。4、给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具体方法是:给孩子一个物质的空间;给孩子一个心理的空间;给孩子一个交往的空间;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给孩子一个自我主张的空间。应注意事项: A、要尽力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重视以下行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粗俗的语言、暴躁的脾气、关系的不和、不良的习惯和不良的嗜好。 B、家人要和睦,邻里要关爱。 C、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 D、要注意美化家庭环境。 E、要讲究生活秩序。 | 162376 | None | 2011-02-01 12:39:11 |
54 | 谈谈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如何进行榜样示范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镜子,所以我们要个孩子树立榜样的作用。 1、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对人要有礼貌。 2、要有一个感恩的心,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告诉孩子,传递一种滴水之恩将涌泉当涌泉相报的思想意识。 3、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4、对生活充满热情,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 5、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培养孩子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增强孩子的自尊意识。 | 162377 | None | 2011-02-01 11:21:19 |
55 | 这节课给予您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答: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1、要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孩子 自我教育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认识、去评价、去行动。因此,家长的作用主要是指导,是当参谋,是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孩子。 孩子自我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家长把这个标准告诉孩子,使其在自我教育时有个独立思考的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有了这个标准,孩子才好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 2、要把自我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自我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贯穿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思想品德形成的每一个心理过程都离不开自我教育,而每一品德心理因素的形成又促进自我教育的实现。孩子在一定教育条件影响下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积极体验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以深化认识并指导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矫正都需要自我教育。因此,家长要注意把自我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3、要尽量发挥孩子自我教育的潜能 进行自我教育,是孩子的主体性的表现,自我教育水平的高低,自我教育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孩子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发挥得如何。孩子身上自我教育的“潜能”是很大的,这种“潜能”是否能充分发挥出来,要看家长能否以高超的教育艺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了。 所以,我们说现代孩子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家长必须研究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的能量向正确的方向释放出来。 4、家长要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说的自我教育,不是让孩子自己去随便摸索,不是放任。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青春期孩子比较叛逆,常常会做事出格。 5、要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孩子还小,完全靠自我教育还不行,应该把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道德评价,自我评价会有许多优点,但是只有自我评价还不够,还要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这就是家长评价,它可以对孩子起到督促作用。全家的评价是—种舆论,这种舆论既是对正确的、良好的行为的赞扬,也是对错误的、不良行为的谴责,它能督促孩子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 如果孩子自我评价了,到一定阶段家长再给以评价,给以奖励,那孩子的好思想就会得到更大的强化。如果和老师联系好,教师把孩子的评价给以肯定,发个小红旗贴在教室里以资鼓励,那孩子自我评价、自我要求的劲儿就会更足。这样做的结果,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真正做到有机结合了。 | 162378 | None | 2011-02-01 10:09:54 |
56 | 日常生活中,运用实际锻炼法必须注意哪些事项? 答:实际锻炼法亦称实践锻炼法,它是指家长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亲自参加实践,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能力的方法。 应注意(一)安全意识:家长要授予孩子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本领,比如防火、防电、防高攀、防人身受侵、防攻击性受伤等。 (二)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中国有句俗话“不吃苦长不大”,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摔几个跤怎能学会走路,不喝几口水怎能学会游泳。同样的道理,不吃苦学不到技能技巧,不吃苦练不出一身过硬的本领。 (三)要以日常生活的实践锻炼为主:孩子实践的主体是日常生活,如果日常生活中家长能注意锻炼学生,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有生活自理了,才能真正赢得自尊,做到自强。 (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让孩子负责家里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孩子塑造意志力和毅力品质。另外,要允许孩子有反复,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现象。当出现反复时,家长不能丧失信心,要冷静地分析产生反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培养孩子习惯不可能短期见效,特别是要改掉孩子在这方面已形成的坏习惯,进行重塑更不能急,欲速则不达。 (五)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少家长往往低估孩子的潜力,总认为他“还小”“不行”。舍不得或不愿让孩子去锻炼。事实上,孩子的潜力和潜能无限,他们很小就有了独立的要求和自理的愿望。所以,我们家长应该相信孩子,因势利导,创设条件,放手锻炼,让孩子到实践中闯一闯。 (六)要允许孩子出错: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学就学得特别好,一干就干得特别棒,任何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有个过程,由不会到会,由不熟到熟,这是个规律。 当孩子出了错误或问题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进行处理: ——先问孩子出什么问题了、什么原因。在听了诉说后才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如果孩子在客人面前出了错,家长一面向客人道歉,一面要把孩子叫到一旁悄声紧急处理一下,决不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 ——家长还可以采用在孩子房里留条子的方式,给孩子提建议、要求、安排家务活; ——家长不要以自己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去比,而是以他今天的进步同昨日的不足比,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信心。 (七)要尊重孩子的劳动和实践的成果:对于孩子劳动的成果、实践的收获,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也要倍加爱护。 (八)注意年龄特点,保护积极性要对孩子的实际锻炼要量力而行,交给孩子任务要难易得当。保护积极性要学会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加以正确引导。 | 162379 | None | 2011-01-28 17:13:18 |
57 | 客观评价法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常用评价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正强化,如赞许、表扬和奖赏。这是一种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可以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它的优点是,可以使孩子明确认识和肯定自己品德中的优点和长处,促使其更自觉地坚持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一)赞许 赞许是对孩子良好的品德的赞同和称赞。它可以用口头或评语表示,也可以用点头或微笑等表情动作表示。 (二)表扬 表扬是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好评,是比较正式地进行的。表扬有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两种。在家庭中常用的是口头表扬。 (三)奖赏 奖赏是对孩子较为突出的优良品德的奖励 另一种是负强化:如批评和惩罚,这是一种否定方式。它主要是让孩子从否定性评价中获得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内疚、悔恨,促使其吸取教训、痛改前非。 (一)批评,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大,所以平时家长在实际运用上要特别慎重,注意方式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气质、性格、思想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所犯错误的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 1、暗示式。2、商讨式。3、交换式。 4、自责式。 5、对比式。6、迂回式。7、爆炸式。 8、过渡式。 9、勉励式。 10、比喻式。 批评虽然谈的都不是优点,但运用好了也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二)惩罚 惩罚是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它属于强刺激,当孩子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误,或者错误屡教不改,不惩罚不足以起到教育作用时,家长可以运用这种手段。家长在运用惩罚手段时,特别要注意的是,惩罚不等于体罚。 还有一种是“自然后果惩罚法。 “自然后果惩罚”的理论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首创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让孩子在自作自受中体验到因自己的过失而受罪,强化痛苦体验,从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 162380 | None | 2011-01-28 13:27:51 |
58 | 谈谈您对于这节课的体会是什么? 我学习这节课的体会是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家长要给以孩子的指令必须是具体和清晰的内容,而不是抽象和模糊的概念。这些具体要求让家长在操作的时候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地图。孩子在实施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标准。 比方说: 要告诉孩子“见到老师说‘老师好’”,而不是笼统的要求孩子要尊敬老师; 要求孩子“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而不是笼统的对孩子说要好好地努力学习; 告诉孩子“上课老师提问时举手”,而不是笼统的要求孩子要勤思好问; 告诉孩子必须“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而不是笼统的要求孩子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要求孩子“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或者“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或者“考试不许作弊。”而不是笼统的对孩子说要遵守校规校纪; 告诉孩子“当要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而不是笼统的要求孩子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 | 162470 | None | 2011-01-25 16:43:35 |
59 | 您对于说服教育法这节课的体会是什么?为什么? 答: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精神是重视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从提高品德认识入手,以理服人,启发自觉,调动内在积极因素,引导他们不断进步。说服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讽刺、挖苦,要以理服人 家长要用积极和鼓励的语言和孩子交流,用肯定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成长中的孩子。不要用有色、怀疑和否定的眼睛也语气来对待成长中的孩子。 (二)切忌唠唠叨叨,要简练、深刻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随意性太强,张嘴就来,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句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关心孩子没有错,但过度了就变成唠叨了,唠叨将会使孩子的心理越来越变逆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所以家长必须提高教育水平,讲究语言艺术,做到简练、深刻。 (三)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更不能讲错话,要有情感性所以,家庭中的说服教育一定要真实可信,富有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四)切忌盲目性,要做到“事先备课”,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教育固然具有“遇物而诲”的特点,但是,那也需要家长每次在和孩子谈话前,要用心“备课”。所谓“备课”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前要先准备达到什么目的,选取什么事例,讲什么道理,特别是每次讲道理都要有水平,有新意,说到孩子的心坎上,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中产生震动,从而入耳入脑。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广泛,鉴赏能力大大增强,如果我们家长一直用“白开水式”的道白,孩子就不爱听了。所以,我们家长必须要提高语言水平,让我们的语言富有哲理性、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针对性和思想性,从而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家长要成为开启孩子的心灵的一把钥匙,而不是给孩子的心灵加上一道锁。 (五)切忌脱离实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要符合孩子的实际需要。 说服教育要特别注意研究孩子的心理,符合孩子的心理水平,才能产生共鸣。总之,我们在进行说服教育的时候,要采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低年级可以采用讲故事、讲寓言等方式;高年级可以采用讲典故,让学生自己读文艺作品等方式。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需求,因材施教,顺势利导才是最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 162471 | None | 2011-01-25 15:20:41 |
60 | 顾老师您好!认识您是我们的福气,加入这个团队是我们明智的选择,它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我们不在是孤军奋战。我们没有理由懈怠,没有理由退缩。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成长得更快! | 85 | None | 2011-01-23 10:22:42 |
61 |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会有局限性? 答:一、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 更多体现在教育教育者本身素养和能力,即家长的基本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关键。事实上,21世纪,更多的接班人竞争,而接班人更对的是取决于教育者的决策和执行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有效性。 如果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塑造,那么加之后期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孩子自然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接班人。相反如果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特别是重智力轻道德,重分数轻能力,重学习轻交际的话,那么孩子很容易成为高分低能,高分轻德,高分轻友的畸形儿。 二、家庭教育感性教育为主 教育者主观意识较强和突出。常常,家长多从自己立场和观点出发,不懂孩子成长规律,不了解孩子心理机制,无视孩子成长需求,喜欢“先兵后理”,事后拼捏碎玻璃。 三、家庭教育比较固化教条 封闭,沿用,多年不变的程式教育。家长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小时候的体验,自己父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同事朋友交流,学习咨询。所以,多的是零碎的经验,少的是系统知识和客观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少的是主观能动的承优除劣。 | 162472 | None | 2011-01-20 11:19:02 |
62 | 家长应具备哪些家庭素养? 答: (一)道德素质 1、积极进取,信仰目标 2、高尚品德,桃李不言。家长无时无处不在充当着孩子生活的导师,道德的教员。因此,家长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德育德”。 3、优良情操,潜移默化 (二)心理素质 家长应当具备如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1、正确的教育动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而不是无视孩子的成长需求和规律,盲目的从众心理,一味要求孩子读大学,搏名校。 2、稳定乐观的情绪:家长自己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工作出色,与人为善,交往和谐。不能将自己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压力随意的转嫁到孩子身上,性情不稳,或亢奋激进,或悲观自责。 3、坚强的意志品质:面对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和不如意,家长要有坦然之心,勇敢面对和接受挑战。不轻易放弃孩子的学业,也不要让孩子过起伏波动很大的生活。 4、广泛的兴趣爱好:父母要有高尚的情趣,爱好广泛的父母,相对来讲,视野开阔,为人热情,行事豁达,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素质 家长的文化素养,对于子女的智力启蒙、开发和辅导学习,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长自己要热爱学习,推崇学习,要起好的表率作用;其次对于孩子要用心、细心和耐心。 (四)育儿素养 1、观念领先: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当把培养孩子成人成材当做是一个职业,是履行一项公民义务和责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家长要亲职教育。 在孩子出生后,用正确的理念和人才观去教育孩子。事实上,很多伟人和成功人士,都是把塑造孩子成人当作第一要素的。 2、尊重孩子,激发兴趣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成为放大和成就孩子梦想的人。 | 162474 | None | 2011-01-19 21:09:36 |
63 | 举例说明,如何营造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 答: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极具影响力。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我们说: 1、孩子成长需要: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这是硬环境。人和环境是有机的整体,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够让普通人成为文明人,受人尊重和赞赏。2、孩子成长需要:有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是软环境。(1)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家庭应该成为孩子的潜能得以激发和实现的土壤和乐园,它要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滋养内在天赋的氛围。如果不当,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困惑和痛苦。 从这个事例中可见:孩子都是渴望学习进步的,他们希望自己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族不和,不利孩子身心健康、智能发展和品行塑造。 据了解家庭成员之间口角频繁,风波不断,孩子就会吃不香,睡不安,增加患病可能。 家庭关系不和睦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品德。某大学对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些由于考试成绩较好升入大学的学生中,家庭和睦的有55名,占67.9%,父母性格热情开朗的有70名,占87.3%。家庭良好的气氛促进了孩子的学习。 事实表明,家庭结构的合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关系和谐,这样的育人氛围最为恰当,最适宜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2)父母婚姻稳定恩爱:父母恩爱,婚姻关系稳定,能够让孩子获得好的亲密关系,可以让孩子相信爱,容易对人产生信任感,有安全感。长大后人际关系会比较好,情商比较高。 (3)拥有积极乐观家风: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由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构成的,家庭的生活方式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家长必须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风。 | 162475 | None | 2011-01-18 19:42:22 |
64 | 上述十项中基本做到。但有的做的不到位,例如,控制情绪方面,能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有时会在老公面前发脾气。“家长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这方面也要改善。 | 21081 | None | 2011-01-18 19:34:02 |
65 | 您认为家庭结构对于子女健康成长有着怎样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当前比较常见的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缺损家庭、重组家庭、流动家庭等等。我们以核心家为例来分析家庭结构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系。 核心家庭或称二代家庭是由父母与子女组成,这是目前我国家庭中的比例最高的家庭。它的特点是人口少,关系简单。 1、核心家庭对家庭教育的优势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子女组成的,父母与子女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关系非常密切。根本利益一致,子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父母的切身利益。所以,①家长愿意为子女投资教育,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 ②易于建立感情,在核心家庭里,通常家里最高的权威是父母,家长对孩子也是尽心尽职,所以孩子也特别信赖家长,亲子关系比较好。 ③矛盾少。便于协调和思想统一。 2、核心家庭对家庭教育的不足 ①核心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②父母对于孩子教育投入度不足,那么孩子容易被放任自流。③如果父母双方脾气不和经常发生争执的话,孩子性格容易出现偏差。 一位老乡,夫妻都是打工族,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平时家长上班,孩子上学,孩子孤独的表现还不明显。特别是节假日,家长要上班,没有时间陪孩子,就把孩子锁在家里,孩子自己在家看电视、玩积木。久而久之了,孩子害怕节假日,更可怕的是孩子的性格也变得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3、对核心家庭教育指导要点 ①角色责任化:父母角色不可缺失或者偏重,父母教育子女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配合默契。 ②管理制度化:照章办事,制定家庭守则是最明智的有效手段。③周末社会化:扩大交际圈。平时休息日多与亲朋好友来往,让孩子不感到孤独,学会人际交往。④培养能力化:勤劳勇敢。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对孩子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对孩子鉴别力、判断力、抵制力和信息筛选力的培养,以使孩子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 162381 | None | 2011-01-18 10:03:01 |
66 | 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一方面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各自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主要是为了挖掘和发现子女的天赋潜能,培养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而进行的个性化培育过程;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而进行的共性化培育过程;社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合格有用人才为目标的综合化培育过程。 另一方面,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三种教育协调发展,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孩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其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第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作用的互补,从而加强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与家庭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孩子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补偿性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孩子了解自然和社会,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培育健康的人格。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 162382 | None | 2011-01-17 16:52:28 |
67 |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对子女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终生奠基作用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终生奠基作用,是基于家庭,是孩子一生接受最初、最早教育的地方;家长,其中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 (一)启蒙教育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启蒙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印刻效应 这个发现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家庭教育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加以正确的实施和进行的话,那么就能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难以消失,成为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因此,父母要做好启蒙老师的工作。 2、血缘关系 由于父母和子女有天然的血统关系,同时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建立起的信赖依恋感情,使得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有威信。孩子愿意追随家长的脚步前进。“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因此,父母要利用自己有利的身份,当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用心施以家长的正面影响和教育,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工作。 (二)早期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奠基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生长发展的规律。早期教育也是孩子生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培养他们这个阶段应用的知识是必须的,人一旦错过了最佳教育期,将给人生铸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智力发展的规律。我们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智能开发早在进学校教育之前已经完成了重要的奠定基础,学校以及其他综合教育,更多的只是在原先学前基础上巩固、发展而已。如果缺失了早期必要的家庭教育,那么很多天才的禀赋容易被荒废和浪费;而如果父母能够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有效及时教育的话,那么普通孩子也可以成为佼佼者。 3、成长期发展规律。现在科学家还研究证实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有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有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能力和个性,一旦错过这些时期,儿童就会出现发展障碍,并且这种发展障碍在以后的生活中难以弥补。这就是所谓的儿童成长重要期,象关键期、敏感期、转折期、反抗期等。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 二、终生发展作用 (一)对子女身心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 1、基础教育决定着孩子发展的起点高度 人的一生发展过程是由近及远,由里到外。即每个人都是从观察、模仿身边开始,习得人类的品行、规则,并内植于心,成为今后自己人生行为的指南。所以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家庭教育深深的烙印,因为每个人都是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学校这个集体中,然后再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的。 我们现在幼儿园和学校的体制是4岁进幼儿园,7岁上学,所以,决定了孩子早期教育自然由家庭教育来担当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从案例中可见,有没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实施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是否能顺利的融入到园、校、社会这个集体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和发展。 2、完整教育决定着孩子综合发展的水平 我们说,每个教育都是有其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学校教育主要是求同,社会教育主要是求真,而家庭教育则是求善、求美。所以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教育来讲,不仅离不开家庭教育,相反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和发展的作用。 以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期——反抗期为例,我们知道,每个孩子3岁左右会因为乳牙长齐,而有生理断乳的需要,因此希望“宝宝来,宝宝做”的向父母要求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13岁左右的时候,因为身体发育成熟了,会有心理断乳的需要,这时希望自己能获得家人、同学、老师乃至更多人的肯定,得到人格的独立和尊严。而这两个反抗期就需要家长有科学的认识,高超的家庭教育艺术,从而引导孩子顺利过关。 同样的,家庭教育也是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所以对于人生成长非常重要的情爱教育当有家庭教育来担当,家长们平时恩爱、和睦的笑声加歌声的快乐幸福生活,无疑就是最好的情爱教育,孩子会从中感染和习得与人友善交往的能力和方法。 (二)对子女一生成长有终生的影响作用 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成才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无时不刻的在通过自己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行为,给予孩子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勿庸置疑,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无论向哪方面发展,发展的水平高低,与家庭教育都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说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奠基,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 162383 | None | 2011-01-17 16:14:17 |
68 | 个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目标。 | 162291 | None | 2011-01-17 10:04:17 |
69 | 1、什么是家庭教育? 答: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影响终生的一种的社会活动。 | 162384 | None | 2010-12-24 19:5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