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自杀不是儿戏 (涓子)

16年前 [08-29 16:21 周五]

 

孩子啊,自杀不是儿戏
——对处于青春期有自杀倾向Z的个案指导
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龚嫒娟

         指导时间:2008年7月3日
        指导对象:Z

        一、案由
        高一学生Z某日因为无法接受女友作出和他分手的决定,在校园里持刀恐吓女友,女友报警后,学校劝其停课回家反思,期间又因其无法忍受母亲的唠叨多次扬言要自杀,拒绝和所有家人说话……

        二、经过回放
        家庭基本情况:
        隔代家庭和核心家庭相结合的家庭结构,父母都是高中文化,个体经营者,家境优越。孩子出生后不久,夫妻因忙于商海奋斗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教养(长大后,父母事业有成,有了较安定的环境,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因感觉亏欠孩子导致两代人对孩子放纵骄惯,生活上对Z百依百顺,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视之为掌上明珠。
        Z的情况:
        小时候的Z聪明活泼令爷爷奶奶、父母骄傲。自上小学回到父母身边起,随着孩子日渐长大,Z的脾气也日显任性和暴戾,尤其从初中起,在寄宿学校经常因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处理,为此曾多次转学。生活中,Z特别痛恨大人们以及社会的虚伪,常因为所见所闻某些阴暗面而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叛逆心态,悲观、失望、冲动的矛盾心绪困绕着他,令其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即脾气发作,被父母施之于打骂后离家出走,有时还用自杀要挟父母。有两次自杀经历,第一次,和一同窗哥们双双留下遗书,离家出走(后依据详述了解,是他同学要自杀,Z的目的:首先是出于义气想劝其放弃自杀,如果劝告不成,就陪他一起自杀,其中也包含Z自身的悲观情绪),后被家人出动警力找回来;第二次,还是和那同学在公园各人喝了一瓶农药不省人事后被人救起,送往医院,一个星期出院,往后生活虽然继续着,但和父母很少有交流,依然经常用自杀表达自己的心境,父母因此心力交瘁,痛不欲生。
        亲戚眼里的Z:
        认为Z父母平时过于溺爱孩子,更多的是指责孩子如此和家长作对太不懂事,哀叹孩子变坏了。
        亲人、老师以外人眼里的Z:
        几乎所有和Z有过接触的人都评价Z是个聪明、懂事、友善、有礼貌的孩子……

        三、指导方法:面询系统指导
        1.给Z父母开出改变传统教子观念、纠正不当教育方法的“菜单”—— “家长每日必读”。
        1) 父母双方统一教育观念和方法(父亲以民主的教育方式为主)。
        2)评价孩子尽量多用肯定、鼓励的语言。
        3)不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
        4)尊重孩子交友、娱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隐私。
        5)客观评价孩子身边的老师。
        6)家长要以身作则,为人处世力求正派,做孩子的榜样。
        7)关心孩子青春期心理变化。
        8)有原则地爱护孩子。
        9)尊重、理解孩子的独立意识。
        10)给予孩子做家务的机会。
        2.要求教育方法严重错误的母亲记“家教日记”,盘点自己当日生活、教子两方面的优缺点,以调整、化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对孩子影响极坏)。
        3.在Z的共同参与下,签订家庭教育契约,不定期地跟进指导,及时修正双方行为。
        4.利用QQ空间、短信和Z交流,了解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帮助孩子走出颓废、自杀阴影,走向光明。

        四、指导经过
        1.第一次面询
        人物:我,小Z父母。
        时间:08年7月2日。
        地点:公共场所。
        通过三个小时的交谈,详细了解了Z的近况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他们隐瞒了孩子第二次自杀的经历),针对孩子的一些表现、家长的一些做法,我给予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批评了家长教育孩子中一贯的错误做法,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问题正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在明确了家长积极、强烈的求助意愿的前提下,决定第二天与孩子、家长三方见面。
        指出家长的教育误区:
        1)孩子早期的隔代教养方式致使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基本的规矩,父母偶尔的探望、给予孩子物质上过度的满足、忽略对孩子心灵关爱等使年幼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造成孩子焦虑、任性的性格特征。
        2)转变为核心家庭结构后,由于父母长期和孩子的分离以致于不了解孩子,当对孩子的期望与实际产生偏差时,家长恨铁不成钢,常常使用暴力妄图矫正孩子,“爱”子心切之下仅靠物质利诱维系家庭亲子关系。
        3)强势母亲的不良情绪,压抑、关闭了孩子与大人交流的欲望和渠道,母亲不思悔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占据的主导地位抢夺了父亲较为民主的教育地位,溺爱与暴力并存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
        2.第二次面询
        人物:我,Z,Z父母。
        时间:08年7月3日。
        地点:公共场所。
        先由家长讲述Z的情况以及家长的一些做法(继续隐瞒孩子第二次自杀的经历),再由Z谈了自己和父母的情况,针对双方的叙述,我分别就他们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并加以复述,得到双方的肯定后,开除诊断菜单如下:
        1)Z没有父母描述的那么失败和可怕,因此,不管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绝望。
        2)肯定了小Z的优势:善良、正直、极富同情心;讲义气、正义感强;聪明、有思想、情商很高……
        3)指出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忽略了对孩子从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加上对青春期(第二断乳期)孩子的心理异常没有认识,对Z缺乏了解,故不能在其困惑、迷茫、冲动时给予必要的理解和排解,不尊重孩子的情绪变化,关闭了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心门,致使孩子逃离父母和家庭,陷入悲观、困境中不能自拔,对生活、前途失去信心。
        4)指出Z自小没有规矩的约束,缺乏耐挫力,不自律自爱等自身问题。
        5)在Z和父母的共同参与下签订了家庭教育“契约”。
        ①母亲要少发脾气,要尽量克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唠叨。
        ②有节制地给予孩子物质的满足。
        ③不阻止孩子必要的交友,尊重孩子的隐私。
        ④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向孩子学习。
        以上由孩子监督。
        ①利用暑假,和父母结伴旅游,在旅游中获取智慧,缓解现有不良的家庭氛围。
        ②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上美术培训班。
        ③每天上网不超过四个小时。
        ④每天坚持文化学习两个小时,其余时间由孩子自己合理分配:看书,画画,运动、休闲等。
        ⑤每天整理父母和自己的房间,扔垃圾,陪父母做饭菜。
        以上由父母监督。
        这次面询后,我和孩子经常利用QQ空间、手机短信互相留言,从孩子的留言中看出,孩子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复杂,各种矛盾堆积,对家长的“爱”与“恨”、对老师和社会的敌视、对爱情的曲解等等,典型的青春期孩子心理异常表现,通过交流,我逐渐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针对他这些负面情绪发生的具体事例,给予开导,最终使之消除了自杀念头,走出了悲观情绪,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现把与之交流的内容总结如下:
        1)肯定了孩子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缘于孩子纯洁、善良、正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等心理特点的正面因素,
        2)让孩子明白这是青春期孩子正常的心理反应
        3)让孩子明白家长找老师求助的积极心理,希望孩子能理解家长在教育孩子观念和方法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在原谅中督促家长的学习。
        4)理解老师的偏见、社会环境等负面因素带给孩子的伤害,例举身边许多的事例肯定社会积极、光明的一面,并以自己正在关心他的切身感受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帮助其重见光明,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
        5)帮助孩子重新理解友爱、情爱、友情、爱情的含义,区别和处理现实中的男女情感,给予分寸和技巧把握的指导。
        6)要求孩子针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困惑和焦虑视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和必然,告戒孩子遇到心理障碍要及时寻求帮助(老师始终关心着他),以化解心结,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自我调整,最终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第三次面询:
        人物:我,Z,Z的同学。
        时间:08年8月3日
        地点:公共场所
        Z主动打我电话,要求单独见我,和我聊聊,并请我吃饭,在约定时间快到时,Z又打我电话,他一同学也想见我,征得我的同意后,两个孩子出现了。
        孩子的来意主要是:暑假结束了,明天起就要正式投入高二的学习,他们想利用上学的前夕和我作一次深谈,以彻底解开心头之结,准备以良好的心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那天,我们的谈话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了三个小时,内容涉及到孩子学习、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第二次自杀的经历),我都一一给予解答和释义,看着孩子释怀的满足,我很感动,从我们会心的笑声中,我知道,我已成为孩子的知己,我们之间形成的信任一定能使孩子重塑健康人生,临别时,我提出了如下要求:
        1)经常联系沟通,寒假我们再见面,我要听到他们进步的消息。
        2)有理想,考本科仅表现在言语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行动,而且要马上动起来。
        3)要加强自身意志力的培养,做任何事必须激发自身的动力(孩子很想学习好,但是不知动力来自哪里?),依赖别人永远不能成人成事(孩子自杀情结的打开是孩子自己的内心认识,别人是看不住的),鉴于他们长期以来疏于自我管理形成的学习困难的现状,要求他们树立信心,寻找一切有利于鼓励自己进步的积极因素,以每天进步一点点激发欣赏自己,要坚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定有收获,一定有成效(只是收获、成效多少的问题)!

        五、指导效果
        家长和孩子都找到了自身的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双方解开了心结。暑假里,Z愉快地上了美术培训班,几乎每天在空间里写下感悟。Z表示,要在我的帮助下,利用暑假里好好调整自己,争取有个好的状态投入下学期高二的学习,争取考上本科。
        孩子QQ空间里的文章《重获新生》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
        发表于:2008年7月15日 19时7分47秒阅读(33)评论(8)
http://user.qzone.qq.com/826379553/blog/1216120067
 
 
重获新生  
   今天是我重获新生的第一天,我要重新开始,不管我以前怎样
今天,对!就今天,我要重新开始,不管以前我多么失败,悲伤,难过。
    但从今天起我要重新开始,记住是重新开始,开始认识生活和生命。
    第一,
    我要忘记过去失败的自己,
    忘记过去的悲伤和不愉快。
    第二,
    重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家庭,朋友……
    我原来是有那么多值得珍惜,值得留恋。
    第三,
    已经无法弥补的统统的重新来过,
    没什么大不了的,一笑而过。

    只要醒悟了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
    我的天天天蓝。
    我们一起奋斗!!! 

涓的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3楼  2008年7月15日 20时30分11秒
 
祝贺你,尧尧,其实,生活原本就是这样,换种心情,换种态度,换种角度就是另一翻风景,只要我们的人生观是积极的,乐观的,我们的明天就是光明的。其实,做个自食其力的平凡人也很幸福快乐的。另外,对于我们身边的一些“虚伪”的人,我们要宽容些,理解些,他们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出于生存的压力和无奈,没有一个人天生想要虚伪邪恶的。不管我们身边的人是否爱你,对你的态度如何,你都不要放弃自己,要爱自己.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对于任何人都很痛苦的,包括你,包括所有爱你和你爱的人。尧尧 ,老师很欣赏你的,真的。你有很多优势,也很有思想,你将来的前途不仅仅是考上本科,凭你的情商和智商,老师坚信,只要你坚持拥有理想,只要你稳定持久地拥有乐观的心态,你一定有一翻作为的! 

        六、指导体会
        感受着Z的转变,欣喜和慰籍令我几天夜不能眠。是呀,我们的孩子原本就是一潭清水,却又是那么的易被感染,可怜可恨的父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往里倾倒着垃圾和秽物使之变得污浊不堪,还被指责为什么如此肮脏?可叹我们的孩子忍受着爱的煎熬,渴望着清洁和养护,他们只须我们父母点滴的用心就足能唤回心中的那片绿洲,面对这些无助无奈的孩子,我怎么能不心疼,怎么能不感慨呢。
        Z的父母那次面询后就没有和我联系过,他们一定体会到孩子的转变(孩子自杀警报的解除足使他们感到满足),一定以为教育孩子不过如此。尽管我很想和他们联系,想持续帮助他们及时修正,但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特点让我停止了这样的想法,那就是除非家长主动求助,否则,你的热情一定被冷冻。好在,我和Z的交流持续而频繁,能帮助Z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帮孩子重新点燃学习、生活的心灵之火,我的心中依然欣慰和满足。
        我体会到了无怨无悔的现代家庭教育情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