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人才教育与成长基本原理作业三

16年前 [10-06 10:47 周一]

第十五讲作业

请简述一下小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

答:小学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又一个关键阶段。这一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呢?

1、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比较模糊。

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指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细致观察,帮助他们从复杂的现象中区分出主要与次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注意通过音乐、绘画、书写等活动发展他们的听觉、视觉等感知能力。

2、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采用新异的刺激和有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读书时也要把握好时间分寸。当然,教师和家长还应该积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因为这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

3、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让他们多读一点,多记一点,增进他们的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意义识记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大意,指导学生有效的识记方法。这对于发展学生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凡是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抽象逻辑思维还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形象化的语言和儿童已有的经验,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布置一些经过学生思考才能回答出来的作业,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这个时期的学生还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提“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并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十六讲作业

请简述一下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主要特点。

答: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

1、过渡性。中学以前是真正的幼稚期,儿童要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青年期是个体发展上的成熟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前期,刚好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2、闭锁性。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有时不愿对长辈说。研究表明,中学生容易对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挚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成为了解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3、社会性。比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都在中学阶段形成,并获得初步成熟。理想、动机、兴趣、世界观和品德等个体意识倾向性,是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社会性的重要方面,是中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系统。因此,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研究和探讨中学生心理的社会性,揭示其发展的规律,以利于更好地将年轻一代培养成才。

4、动荡性。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在政治生活中“打头阵”,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然而,中学生也好走另一个“极端”。不良品德往往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中学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很少有保守思想,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人生观,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喜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却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很热情,也重感情,但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

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因此,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整个人才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第十七讲作业

请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们对培养人才和中小学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归纳教学原则主要有:

1、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加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常常影响着一生的发展。许多人成为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或文学家,常常和他们的儿童、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学习基础直接相关。

全面发展是对培养人才统一的质量标淮,还必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因为人才发展还有多样性、特殊性的问题。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既能重点培养优秀学生,又能较快地提高差生,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正确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及早发现人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2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能,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根据教材内在的教育性和各科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做到管教又管导,教书又育人。

3、理论联系实际

中小学生是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运用书本使学生获得知识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也易于造成书本知识脱离现实生活的严重缺点。理论联系实际,既反映了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又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

贯彻这一原则,一定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同时要适当地通过实验、实习、观察、参观、练习、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知识,运用和验证书本知识,并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因此,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赞可夫提出“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意思就是要让学生留心应当怎样进行学习,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强调这一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注意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

5、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智能相统一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能。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长知识,又要使学生长智慧。教学与发展智能相统一,是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十八讲作业

请您简述一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答:1、观察力、记亿力、想象力显著发展

①观察力的主动性、精确性有了提高。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大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要求下,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观察的主动性、组织性、精确性和深刻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不但能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而且还能主动地选择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观察。

②记忆力达到高峰。青年期是个体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首先表现在他们记忆活动的容量上。其次,大学生的记忆活动在方法上有很大改进和提高。再次,大学生记忆活动的品质也有很大发展。学习活动,各种考试、考查的锻炼,使他们记忆活动在主动性和精确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③想象力丰富,富有理想。由于大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的发展,表象材料的积累,为在想象中形成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的形象准备了心理条件。

一个人理想的存在是以想象力的发展为前提的,大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使他们富有理想,而且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于内容。这与少年期理想的变幻不定和朦胧不清形成对照。大学生不愿老是回顾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最有魅力的是未来。

2、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大学生的思维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更多地运用理论思维。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也有了新的发展,不像少年思维有较多的受暗示性和依赖性。他们敢于独立思考,独立地去发现一些自己以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不愿沿用现成的方法,也不满足于依赖别人的思想,而是要求自己独立地去探索新的途径,获得新的结论。③出现了思维的独创性。由于大学生较之中学生有更多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思维的发展和思维独立性、批判性的增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由于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增强,又有强烈的革新和创作愿望,因此他们的思维出现了更多的创造性。

3、情感更加丰富而强烈。

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大学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有深刻体验的情感世界。

①情绪易激动、多变化,又带有内隐、曲折的性质。作为青年人,大学生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常易出现“急风暴雨”式的激情状态。这种激情状态,具有两重性:积极方面,他们热情奔放、豪情满怀、勇往直前,可能成为作出惊人业绩的巨大动力;消极方面,则表现为容易冲动、不冷静、盲目的狂热,因而可能导致作出一些蠢事和坏事。

②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心理学通常把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归结为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这些情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有出现,到了青年期则内容更为充实。

③注重友谊。青年人对友谊的需求是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不可比拟的。他们把友谊比作“阳光”“鲜花”“真善美的融合”“纯洁得像水晶一样,是通向心灵的桥梁”。大学生之所以这样注重友谊,是因为青年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引起了青年向别人吐露自己内心的体验,以及与别人倾心相谈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青年们渴望友谊。

4自我意识增强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表现如下:①对自己兴趣的增长,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并且注重自我教育。②自尊心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增长的表现之一是自尊心明显增强。自尊心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之一。

5、人生观初步形成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着人生的道路和人生的价值。人生观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它是人们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人生观的形成是青年期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要帮助他们掌握革命理论,引导他们树立革命的生死观。在工作中要善于调动学生自己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第十九讲作业

请您谈谈大学人才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它的重要性,正如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德国著名科学家伦琴所说:“大学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智力教育的园地,是培养师生们理想的地方。就这一点来说,大学的重大意义要比它的实际价值大得多。”

1、打好基础与扩大知识面相结合

处理好学习经典理论与最新成就的关系。②处理好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关系。③处理好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关系。

2、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当今我们大学教育,必须打破孔夫子“述而不作”的旧学风、旧传统,应该树立教育者本身必须是创造者的办学观点。这就要求搞教学的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搞科研的教师也必须从事教学。要造成一种学术研究的空气,把学生也吸收到进行科学研究的队列中来,在实践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

3、自学和导师指导相结合

自学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大学与中学不同,大学生丰富知识的获得主要靠自学。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就能更深、更广地吸收和运用前人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造。大学生除刻苦自学外,还必须有名师指导,也就是说要重视人才成长的师承效应。

什么是名师出高徒的内在原因呢?名师出高徒在某种意义上是严师出高徒,名师也是严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练好基本功。名师除了本身有渊博精深的学问可以传授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善教。学生学习名师,就要学习名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刻苦的攻关精神、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在名师的指导下,选准主攻方向,完善自己的智能结构。

4、继承与创造相结合

答:继承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创造是继承的目的和发展。大学生已经开始进入创造期,对大学生进行人才教育,就要大力开发大学生的智力,特别是要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创造力不能凭空产生,而是刻苦学习,继承前人丰富的知识成果的结晶。

 

第二十讲作业

   请结合我们本讲的最后三个小故事中的一个,来谈谈您的感想?

答:“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这是我上完这节课感受到老师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句话。可是为什么不完美的人也会成功呢?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自己的劣势,或是出身,或是身材,或是起跑,或是最开始的技不如人,通过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努力练习,他们都取得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成绩。

我猜测老师还想告诉我们:不论怎样,绝不能放弃。既然目标都已经明确无误,那么就请拿出实际行动努力吧!想到了我自己的经历。六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我经过招聘来到了学校,我没有想到不是科班出身的差别会这么大。但转念又一想,能在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人毕竟不多,于是就开始漫长的学徒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靠着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法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当然,还在不断改进中。领导和同事们也督促我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相较于六年前,我很有信心面对下一届新生。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