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小学提早上学利弊谈

16年前 [10-20 11:01 周一]

小学提早上学利弊谈

 

摘要:现在有很多家长出于各种考虑,让孩子提前进入小学,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不少提前上学的孩子出现了让人遗憾的状况。本文着重从提早上学的现状;让孩子提早上学的原因分析;提早上学的利;提早上学的弊;对已提早上学的应对措施:慎重对待孩子小学提前上学等几个封面进行阐述。帮助家长认识提前上学的利于弊,使家长做出正确选择,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

关键词:提早上学;非智力因素;集体;责任

一、现状调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笔者所在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兴起一股提高上学热潮:家长们希望通过提前入学,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同龄孩子提前接受教育。以笔者所带的两批孩子为例:200234名学生中,未达到入学年龄(提前上学)的孩子就有4名,占全班人数的11.76%2008年所带的第二批孩子共有27名,其中提前上学孩子有12名,占全班人数的44.44%。与六年前相比,提前上学学生人数的比重上升了32.68%。而且,提前上学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了。2002年,笔者班上最小的孩子是616日出生,而2008年提前上学的孩子出生日期最晚是1111日。从以上数据分析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提前上学的趋势是愈演愈烈了。

二、原因分析:

家长决定让孩子提前上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笔者走访和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错误的“成才观”——希望孩子早起步,早成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美好的愿望,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深怕孩子起步晚于同龄孩子,甚至个别家长还盼望自己的孩子不仅在班级同龄孩子中出类拔萃,还能在学校、社区甚至是自己单位里造成一定有利舆论,使他人认为自己的教育很成功,给自己一个成功的镜像。

2、从众心理,随波逐流。

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早上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有这些想法的家长没有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宜提前上学,结果就是一味地揠苗助长通常使他们收获到与自身愿望相左的苦果。

3、不懂教育心理,急于求成。

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很聪明,能识字上千,会背唐诗百首,提前上一定跑在别人的前面”,可是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却训练不够,导致数学等学科跟不上同学的进度,被甩在了后面。

在笔者以前所带班级有一个学生在20024月刚满6岁时做了一个中型手术,这个孩子的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因此恢复起来更加困难,可是他的父母仍然决定让孩子升入小学。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我发现他在思维及记忆方面的能力明显逊于几位和他一样提前上学的学生。而且孩子对学习和娱乐概念混淆不清,对学习的责任是能推委就推委。遗憾的是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业务能力不是很高,和家长交流不得要领。这名学生继续跟大家一起升级,小学毕业考核成绩十分不理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教育时机没有把握好耽误的就不只是一时、一年了。

4、一本糊涂的经济帐。

笔者所在地区物价比较高,幼儿园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光是每个月孩子的伙食费就有200300元,还不一定能保证饮食的营养搭配。可是,小学一个学期的收费不超过200元,现在国家对义务教育又有了更为优惠的政策,相信以后的收费会更少甚至是完全不收费。一些家长从经济方面考虑,会将孩子早一点送入小学,这种现象在新市民中尤为普遍。(新市民:一段时间内从内地迁来本地已获得户口的人员,他们的收入与本地市民相比差距较大。)

5、急于转嫁教育责任。

这是最为普遍的想法了,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至于学习那就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反正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了就是老师水平次,教得不好。

抱有这样想法的家长认为:早上学就可以把孩子的部分教育权早些转到学校,这样父母会少一些负担和责任。甚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早点上学可以早些开发智力,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可是家长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

三、提前上学的有利因素

现在有很多父母决定将还不到上学年龄的孩子送入学校,我们知道,早上学最大的好处就是比同龄孩子早一点完成上学的阶段,早一点独立,早一点成材,这是父母所期待的。

四、提前上学的不利因素

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通常的上学年龄是6.5岁——7岁。从身体发育方面看,67岁的孩子身高、体重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使他们能够承受学习活动和由此而来的压力;从认知发展来看,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也使其具备了接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思维的灵活性、抽象性和创造性的提高,更有益于儿童知识的学习;从其社会性发展来看,儿童经过幼儿园阶段,已经能够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幼儿园里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伙伴关系,使孩子初步懂得怎样与他人友好相处,怎样成为受伙伴欢迎的一员。

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儿童已经掌握了学习的基本要求,也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要完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等,这些为上学做好了准备。因而我国的教育政策规定7岁左右为上学的年龄。

实际情况怎样呢?我们都知道孩子年龄越小,年龄特征的差异越大。很难说明白一个17岁最后一天的孩子和一个18岁第一天的孩子在其行为表现上存在什么差别,可是一个5岁的孩子与一个67岁的孩子相比则不同。5岁的孩子无论是从身体、表情、运动能力、行为的自觉性、交往能力等方面,看上去都没有67岁孩子成熟。这样在同一个班级中,5岁的孩子会显出比较明显的弱势,在各方面的表现极有可能不如其他孩子。而学习上的弱势起初可能并不明显,因为小学低段所学的知识较为简单,进度也较慢,孩子在学前阶段就已经有些基础。但到了中高年级,知识的学习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高了,如果年纪小的孩子在抽象思维发展方面跟不上,则会出现学习上的退步。此外,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也有可能面临不被朝夕相处的同伴接纳的交际困难,这一点则会使孩子怀疑朋友间的真诚的友谊而产生自卑感。

通过笔者走访、调查、分析,梳理出提早入学的孩子的普遍问题:

1、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不能很快进入学生角色,不适应学校有纪律有组织的生活。

这样他们难免常常遭到老师批评,但这也使孩子更加不喜欢学校生活。

2、由于入学早,孩子学习、身体运动方面可能会跟不上,特别是学习上吃力。

孩子在完成任务时的速度和质量均不尽如人意,较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其他同学形成反差。如此反复,孩子会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失去信心,由此形成胆怯、自卑、厌学的心理。

3、从脑机能看,学龄前孩子的大脑兴奋和抑制机能还不够强,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律己困难。

六七岁的孩子有意注意集中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年龄更小一点的孩子,就更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完45分钟的一节课了,因而表现得坐不住,好动,做小动作。令老师头疼,反馈给家长后,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太贪玩,不听话,态度不端正,有的甚至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

4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

比如不会记作业,不会整理书包,不会打扫卫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等。不少活动由于年龄的局限他们更是无法参与,每天要应对超标学习任务的压力,长此以往,影响身体健康。

5、年龄较小,发育不完善。

这一点在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中十分突出。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够,手腕比较无力,影响握笔写字,且写字极易疲劳,造成孩子不愿多写,或写字慢,容易养成作业拖拉的习惯。

以上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可以说是“欲速则不达”。

五、提前上学者的家庭教育补救措施

1、父母的立场:

父母对孩子早上学这一现象的认同,也使他们开始认同孩子的小学生身份,按一个小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他:在学校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回到家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及父母安排的学习活动。但56岁的孩子仍是以玩为主的时期,他们需要的是在玩中学,一旦不能玩了,爱玩的天性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忙中偷闲玩一会,久而久之,玩和学混为一谈,直接表现就是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低,出现拖拉作业的现象。所以有不少家长会接到老师打来的告状电话:您的孩子又没有完成作业。于是等孩子一回到家免不了一顿“暴风骤雨”,这样下去孩子能不厌学吗?

2、老师的做法: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肯定会以小学生的一贯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表现好了受表扬,表现不好或是犯错误的话就会受到批评,即使是年纪小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常常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表现得有些胆小,受到表扬的机会往往比一般同学少,在班里不突出,很容易被老师忽略。他自己也会因为经常得不到重视而甘居中流,对批评表扬都无所谓,表现出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不强。

当然家长、老师的严格要求是没有错的,孩子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有时这种差异还十分明显。

这样看来,孩子早上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早一年独立生活,早一年考上大学,对家长和孩子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心态的不成熟会使早上学的孩子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面临困境。与其拔苗助长,不如让其自然成熟,和同年龄一起长大会使孩子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可是我们总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到时候我们也想将还不到上学年龄的孩子送入学校时应该怎样应对呢?

3、应对措施:

已经提前入学的孩子究竟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以便他们能跟上学习进度,甚至能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呢?

⑴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要只盯着考试分数。

现在有很多家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对提前上学的孩子已经进行了阶段性的学前教育,这使学校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育负担。

可为什么笔者还是要特别强调这点呢?就是因为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就是不停地给向孩子灌输学校里的一切,包括学校的评价制度,孩子们早在上学之前就明白了这两个符号所表达的内涵:“意味着胜利,而“X”则代表自身能力还有待提高,甚至更“残酷”的言语家长也向孩子们表达过。但家长朋友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上学年龄尚且不够的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些。

其实小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你对他露出笑容,他就认为你喜欢他;反之,只要眉头紧缩,他的心里会有很大的挫败感。如果只将着眼点放在“我的孩子究竟聪不聪明”、“他或她的成绩怎么下降得这么厉害”、“天呀!这个调皮、不愿做作业的小家伙是我们的孩子吗?”等类似的问题上,而不去查询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于事无补。孩子可能是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可能是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上遇到的很大的饿障碍,也可能是在学习时有些心不在焉……

这些原因有身体上的、学习能力上的、学习态度上的,不一而足。家长没有经过科学地分析就武断地得出结论,认为孩子太笨或是其他他们认为的原因而挖苦讽刺甚至是体罚,使得孩子对学习就更没信心了。即使是孩子坚强挺过了这一关,但心里的阴影始终存在,使得部分孩子的性格阴郁,严重的甚至人格都是扭曲、残缺的。现在经常有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这样的报道,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不仅都有教学的责任,还有教育的责任。

⑵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流,增强集体归属感。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马克思

很多小朋友,刚入园时不敢与别人主动打招呼,得不到同伴的接受是最痛苦的。在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自信,大胆表示自己的诚心,主动去跟小朋友玩耍,这样才能融入集体。孩子都喜欢与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因为在他们身上会有自己所没有的新东西,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就开始了。这种学习是孩子喜欢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掌握了这一心里特点,家长要有意识的给孩子介绍适合的小朋友跟他认识。只有融入集体,满足其归属感,增强集体荣誉感,才会消除孤独、寂寞的内心感受。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在孩子年龄和同班同学相比小太多的情况下肯定会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会被欺负?因为他(她)的力量不够大,在集会排队时会不会被推搡?平时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多不多?……所以经常有“告状”的情形发生:老师,XX排队时推我家孩子了、XX拿我家孩子铅笔不还、XX和我家孩子昨天吵架……

其实这些情况就算是真的发生也是正常的,家长正好可以向孩子传授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融入集体。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所谓集体归属感是指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渴望将自己归属到某个集体中去,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孩子正对这个全新的集体充满好奇准备融入却被家长越俎代庖,那么到底是谁在接受教育呢?

⑶启发孩子增强上进心,克服甘居中流的惰性思想。

因为年级小,各种出头露面的机会肯定不多,时间久了会使孩子产生甘于平庸的心理。在笔者委婉向乐乐表达他如果再努力点会有更大的进步时,总会听到类似“XXX还不如我呢”这样的辩解,而且脸上还有一种七个不平、八个不忿的表情,好像长辈对他的建议成了侮辱。这种思想会阻碍一个人的进步。这时需要家长采取一些小竞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些小竞赛不仅包括学习方面的,还可以是其他一些业余爱好方面的,鼓励他力争上游,提高上进心。

如果放在学校来说,老师应该为这样的孩子多提供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同学面前多一些成就感。另外一点可能属于老生常谈了,那就是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孩子就有了进步的动力,才能与比自己的大的同学展开有益竞争。

⑷培养孩子责任感,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我的调查发现有的年纪小的孩子各科功课在班里均不突出,极易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孩子刚进入一年级时,家长最常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爸爸/妈妈,这道题我不会!快来帮帮我!!!”这句话对家长来说都快成了孙悟空的紧箍咒了。没错,年级小的孩子受父母的监督比较多,是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的。你会觉得:以前在幼儿园成绩还算不错的孩子现在学习怎么这么缺乏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除此以外,还曾有家长给我讲过,每次轮到孩子洗碗、收拾桌椅时,她总会听到各种借口、理由推脱;要是到了学习时间,他又会借口要做家务活,以此逃避学习任务。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会适当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任务而非父母或是老师的任务。此时,家长的监督要从明处转移到暗处,比如说,限定孩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定期考察孩子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在处理家务活时,家长要注意从小事着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认真做事的习惯,帮家长摆桌椅,收拾碗筷、扫地等。刚开始他们肯定会遇到困难,这时家长再发挥引导作用。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帮自己拿办公用品、收作业等等。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使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⑸老师和家长在教育教学原则性问题上的态度一定要一致,要坚定,以免给孩子留下“有可趁之机”的印象。

当然,对这些年龄小的孩子教育教学手段一定要灵活,对症下药是关键。

六、慎重对待孩子提前上学

以上几点也只是笔者个人在当了一个即将入学的孩子“保姆”之后的一些体悟,在教育孩子时笔者也在反思自己的学校教育是否适宜。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决定是否让孩子提前上学这个问题上家长同志们请千万把好关。对孩子来说,以良好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他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一个并不适宜的上学时机会会让他们的童年时光变得短暂,很难说这样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对一个国家来说,夯实基础教育以此强盛国力并不是靠把孩子们早早圈进教室就能办到的,教育也提倡可持续发展;对家长来说,究竟是“瓜熟蒂落”好还是“强扭的瓜” 好答案也应不言而喻吧。因此,一定要避免强行让孩子提前入学这种现象,怎能让孩子过嫩的肩膀承担起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重担呢?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特例,十来岁的孩子成为大学生这样的新闻我们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从教育实践来看,提前入学的学生中确实有比较优秀的,但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切不可让虚荣心占了上风。

总之,家长在决定孩子是否早上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应该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别让自己轻率的决定耽误了孩子,造成一些本可以避免却又无法挽回的悲剧。

参考文献:

1《中国德育信息网》数据支持

2】《中华家庭教育网》数据支持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