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课堂讲稿 2009.4.19
一:导入:
请我们一起看一下下面几组镜头,同时也请大家思考“现在的孩子教育仅仅靠在学校学习,靠老师教,行不行?
镜头1:一名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字迹潦草,几次作业都被老师要求在学校重新完成,作业还是完成不好,最后请其家长到校协助教育,家长对其孩子曰:“你听到老师说的没有,我是不管的,我把你交到学校,就应该老师管,你听到没有!”
镜头2:英语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回去读英语,背诵英语单词,为了保证学生能完成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证明,一名同学没有签字,老师就问其原因,学生说:“爸爸说我不会读,不签。”老师说:“那你回家后先听录音机跟着读,再读,再背”。第二天主动把签字给老师看说:“爸爸要我给你看。”书上写着:“…………请老师在学校抓紧些,………。”老师很无奈,初中学生几乎每天都上英语课,如果学生回家不读不看不记,单靠老师上课时间抓紧,能行吗?
镜头3:一名学生因长期不能按时全部完成作业,请其家长到学校询问在家学习情况。此生逃学,老师亲自将其找回,他的父亲生气的教训他的儿子道:“以后不许再逃学,你不见了,老师要负责任的。”
参考案例:某校一名学生吸烟被老师发现,老师提醒他学校不允许吸烟,它不仅说自己没有吸烟,而且对老师很不礼貌。老师将他父亲请到学校,这位父亲见到老师气势汹汹地对老师说:“你有没有证据?不要随便冤枉人。”
这位家长把自己、孩子与学校老师对立起来,不明白老师和他是一个目的地——帮助、教育学生使他成为一位符合社会规范的公民。这位家长的行为助长了孩子的不良品行的形成,发展成为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古代论语就有“教诲尔子”的说法。但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家长中普遍存在着“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有些家长与学校的教育观念、要求与方法不一致,甚至相背离,这在不同程度上抵消了学校的教育效果,乃至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如何使家校共同谱写和谐的教育篇章,引起了每一个教育者包括我们各位家长的思考。
这几件事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教育不仅仅只依靠教师,家长的配合也必不可少。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就会像跛足的孩子蹒跚前行。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的学习才能有一个好的效益和质量。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统一的重要意义。
1、 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这种连续 ,不仅表现在时间(即纵向)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即横向)的连续上。按照现代理论——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
2、教育对象多样化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会造成教育的不完整,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误。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但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问题即在于此,我们知道,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 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而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进行“个性教育”,特点是“个性化”。让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他充分享受着亲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个性发展。由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确,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因材施教,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性,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家庭的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结合的根基。不仅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得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就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教育的目标一致性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希望学校能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学校则应义不容辞地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基础。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两个最主要外因。
3、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供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
四、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即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在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在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 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四大类,然后将这四类再进行分解。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校的情况,以卫生健体习惯作为养成教育的突破口。
1、中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2、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3、中学生良好行为道德习惯的养成。(自尊自爱、遵守纪律、勤劳简朴、严于律己等习惯)
4、中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附:目前初中学生应该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
1、学生的零花钱问题(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零花钱,避免学生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2、仪表仪态问题(周一—周五穿校服,不允许戴饰物,不允许烫发,男生不允许留长发)。
3、双休日作业质量问题。(配合好学校保质保量让学生完成好家庭作业)。
4、学校的作息时间问题。(不提倡过早到校,走读生……,住校生……)。
5、学生外出活动,和小朋友们玩耍的监控问题。
四、针对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家长应该如何配合。
1、要重视孩子初中阶段的家教
观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是托儿所的家长强于小学的家长,小学的家长强于初中的家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初中,年龄大了,知道学习了,不用操心了。多年来,我遇到许多家长,当孩子在学习、行为方面出了问题时,讲“我交着学费,教育孩子就是你学校的事情,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由学校来负责”。这不是简单的责任推卸,而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了问题。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我国古代有很多典籍记载,当子女长大成人甚至为官一方后,父母仍坚持对子女教育、引导的责任,如东晋陶侃做了太守,当其利用职权派人将官家鱼塘的鱼送给家中的老母时,老母生气之余,将鱼原封不动退回,并写信给以严厉地批评;“梁朝王僧辨,‘年逾四十,为三千人将’,其母魏夫人还是严加管教,‘稍不如意,犹锤挞之’”。初中阶段是孩子学习打基础,是非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责任更重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加强。
2、要了解孩子初中阶段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家长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期间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家长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他们首先有一种新鲜感,他们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 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充满新的希望,他们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行为表现也不太好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从新开始。因此,对初一新生家长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当老师或同学的面揭原来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看。
孩子进入初中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与小学相比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顾此失彼,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在小学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从上课到辅导甚至做作业都跟的较紧,讲的很细,很明白;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老师盯的又没有小学那么紧,所以许多同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慢慢出现不够系统,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甚至出现不愿意做作业的现象,时间长了成绩就受到影响。三是知识特点上的困难,初中的知识较小学要抽象一些,如数学、地理,若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四是受中招考试的影响,初中的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考试的频率较大,有时学生感到心理有压力。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进入初中后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在中学起好步。
初二学段的学生既不像初一时那样有新鲜感、有理想、有激情,也不像初三那样面临毕业,思想和学业上感到有压力。所以,孩子在初二学段是最关键的时段。首先是学习上的分化。初二年级的知识承前启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适应了,有些同学感觉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学习有点吃劲,对这些同学来说,咬咬牙多用些精力学习就跟上了。反之,思想一松劲成绩上就变为差生,既原先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第二是思想上的变化。表现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行为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走向犯罪。第三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迅速生长,第二性特征出现。男生表现在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于是思想和行为上总想独立,但又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喝酒、吸烟、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而一般家长则认为这一阶段孩子已开始懂事了,可以放手不管了。但事实是“多事之秋”,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细心观察,耐心交流,同时与学校积极沟通、携手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
当孩子进入初三阶段,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少数基础差的同学,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好奇而渴望接触,甚至恋慕。因此,这一年段的家长,要多进行人生观、成绩观、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
3、要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初中各阶段的特点后,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光这些是不够的,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孩子个体差异千差万别,而良好的家教环境却有共性,并且家庭教育所特有的天然性、较强的针对性、伦理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都是共有的。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正直,奉公守法,积极进取。一个满口粗语,开口骂人的家长,孩子讲话肯定也不文明,只有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起到榜样的作用。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中作用,他说:“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榜样放在他们在眼前”,好的榜样可以催人上进,反面榜样可以将人托下水。如一个14岁的中学生在劳教所里谈到他失足的原因时,说:“平时爱看一些黄色的书刊,而这些书刊都是父母带回家的”。可见父母平时行为漫不经心的随意,都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影响。家长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尊重知识,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子女更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在语言、行为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2)家庭成员和睦,邻里友好相处 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每当她听到父母因一些小事而吵闹不休时,自己就像亲临一场战争,恨不得马上离家远走,再不愿进这个家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环境的不满,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和心理肯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3)注重家庭环境的育人氛围 家庭布置既要舒适,富于美感,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有条件的给孩子单独留出一个房间,作为其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引导孩子在房间内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 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在作息时间上照顾孩子,根据孩子上学的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如孩子在家学习时间尽量不要约朋友来家玩,看电视要控制音量,早上要早起且给孩子准备早餐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4,家长应该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
对学校近期对某年级、某一阶段的教育要求、重点要有所了解,在家庭中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孩子,使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要求一致起来,以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5,家长应该主动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6,家长应该主动配合学校工作。
7、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
8、参与家长接待日活动(开放日、开放周)
9、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统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详细学习了学校在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以及如何与学校配合,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统一的一些具体途径和方法。相信每一位家长已经有了明确的了解,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针对学校的一些要求和措施,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力争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