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是处到闪闪发光
高三理科女生李馨馨一脸沮丧地对我说:“张老师,我这个人一无是处。”
随后她又问:“看小说着迷对人生设计也有用吗?”接下来,她带着期待的眼神告诉我,“我非常喜欢刘若英写的书。”
看过电视剧《新结婚时代》的观众都会对台湾影视明星刘若英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一则明星简介所述:“不算标准美女的刘若英,就像杯温暖的奶茶,虽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喜欢刘若英的人,欣赏刘若英的人,都是被奶茶内在的丰富滋味所吸引。”
当李馨馨得知我也喜欢刘若英时,她期盼的眼神几乎化为激动:“张老师,我觉得写东西挺有意思的,我将来想当作家!”
“可是……”李馨馨话锋突然一转,“可是我妈坚决不让我学文科。”
后来李馨馨在叙述中说道:“我喜欢小说,经常上‘榕树下’网站、新浪网读书频道,要是能在这样的网站当编辑可就太好了!”说完最后这句话,被内心渴望所唤醒的李馨馨双眼闪闪发光。
在半个多小时里,李馨馨在“自我盘点”式的叙述中进行了自我勘探和挖掘,并很好地与现实社会职业体系进行了有效接轨。
从李馨馨一开始的一无是处,到咨询过后的闪闪发光,这是李馨馨自我发现的慧眼在发光,这更是李馨馨身上被勘探到的“金矿”在发光。
别忽视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在信息时代,“每个孩子都是待挖掘的金矿”绝非简单的所谓励志式宣言!互联网、电视、广播、图书、杂志等媒体资讯服务高度发达的今天,孩子所接触的信息量,与过去比绝非“翻番”可以形容,几何倍数也难以比拟。海量信息,以及信息获得渠道的便利性和多样性,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窗,孩子们可以在更广的世界里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金矿”。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初中以上的学生,他们的“金矿”大都已初露端倪,关键就在于勘探与开采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就看父母是不是伯乐;每个孩子都是“金矿”,就看父母有没有勘探“金矿”的“慧眼”。
当15岁的初中三年级女生艾迪,对笔者说她想做珠宝设计师时,笔者感到有些吃惊,因为一般人很少能直接接触到关于珠宝设计的信息,而她并不是珠宝世家出身,那她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
“我特喜欢林志颖,我是在他主演的时装剧《放羊的星星》里了解到珠宝设计的。”
笔者确实没有看过这个电视剧,通过艾迪的介绍,笔者了解到:《放羊的星星》一剧以珠宝设计为故事核心,林志颖饰演某珠宝集团二少爷仲天骐。就是这样的故事,让艾迪迷上了珠宝设计。
艾迪从小喜欢画画,15岁的她,画龄已有10年,素描已达到七级水平(最高九级),母亲一直支持她学画。但艾迪第一次跟母亲说自己非常想当画家时,母亲毫不客气地抛出了让女儿感到索然寡味的话——“画画不能当饭吃”,并且坚决反对她考美院附中的想法。但当笔者向艾迪的母亲介绍说艾迪想当珠宝设计师,并告诉她现在国内已有高校开设珠宝设计专业时,艾迪的母亲很快转变了态度,表示支持女儿的决定。因为母亲“画画不能当饭吃”的“咒语”,艾迪想当珠宝设计师的想法从未跟母亲提过。
“别忽视放错了地方的宝贝”,父母们千万别犯前面提到的李馨馨的父母的错误:把价值连城的金矿当作一无是处。
兴趣勘探“八方扫描”
欣赏你的孩子,是与他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有了这个基础你才可能展开教育。在看似负面的信息里赞赏里面的正面信息,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利用孩子的兴趣,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1.和孩子一起探讨三种他非常向往的职业,了解这些职业中哪些特质最吸引他?
2.和孩子一起回忆三个快乐的经历,并细微刻画这三个画面,从中看到了哪些共同点?
3.和孩子一起探讨他所崇拜(或欣赏)的偶像(人)是谁?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他最像这个人的是什么特质?最不像的是什么特质?
4.和孩子一起查看家里订的杂志,孩子最喜欢的是哪类?如果家里没订,那么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到图书大厦或新华书店去,让他随便选几本书,他会选哪些书?这类书是哪些特色吸引着孩子?
5.和孩子一起探讨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是什么?节目中是什么吸引着他?
6.和孩子一起浏览他最喜欢的网站,他常看的网站类别是什么?是什么吸引着他?
7.和孩子一起休闲,观察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这里面什么最吸引他?
8.和孩子一起探讨他最喜欢的学科,那里面什么让他最喜欢?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