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小蜗牛
小蜗牛: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有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它却不用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能保护它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姐姐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它为什么也不背这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啊,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小蜗牛:所以我们要有壳呀!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点评:在世界上,什么也靠不住,只有自己靠得住。
222、人要善于克制自己
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在家里发脾气,摔摔打打,任性霸道。爸爸为了教育他,就把他拉到家后院里的篱笆旁边,说:“儿子,你以后每跟家人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过一段时间,你看看共发了多少脾气,好不好?”小男孩子想了想,那怕什么,钉就钉。于是,小男孩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几天下来,自己一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定了一堆钉子了。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这时爸爸又来到篱笆旁边,说:“你要学会克制自己。”小男孩急切地问爸爸:“真么克制呢?”爸爸拍着孩子的肩膀说:“你要是一整天不发一次脾气,你就把原来钉上去的钉子拔下来一个。”小男孩一想,发一次脾气钉一根,一天不发脾气才拔一根,多难啊!可是为了让篱笆上的钉子减少,他只能克制自己。
开始时,小男孩感到真难呀,但是等到他把篱笆上的钉子拔光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学会了克制。他非常高兴地告诉爸爸说:“爸爸你快去看看吧,篱笆上的钉子我都拔光了,我现在也不乱发脾气了。”爸爸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了克制自己,尊重别人。
点评:爸爸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是循序渐进的,这是好的教育方法。
223、要有自己的长处
川端朴树是日本镰仓时代最有名的武士。年轻时,他曾跟从师父学习武道。由于技能、经验、和心理尚欠火候,他常常败在师兄剑下。他试图依靠诡计来反败为胜,但终究无济于事。
有一天,师傅将他唤进屋,用剑在他的面前画了一条直线,“朴树,怎样才能让条线变短?”朴树沉思了好久,也没悟出答案。日薄西山时,师傅又进来问他:“朴树,你想出来了没?”朴树老老实地说:“没有,师傅。”他的师父没有说什么,只是提剑在旁边划了一条更长的线——以前的那条线顿时短了许多。
点评:前面的线是人家的,只有把自己的线变长才能比过人家线,这里告诉我们不要嫉妒别人的长处,要发展自己的长处。
224、脚印
有一个人,每次上工之时总上路旁边酒店先饮一杯酒,习以为常。一天早晨,路上满了积雪,他照常前往上工,每走一步,即留脚印一个。他忽然听到后面有细微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他七岁的儿子踩着他的脚印而行。父亲就说:“儿子,你跟来要做什么?”儿子回答:“我喜欢在你的脚印中行。”父亲随后就想:“我每晚醉酒回家,随便骂人,我爱我的儿子,他也爱我,他要跟随我的脚步,但是我的脚步乃是引他下到地狱。”于是他双膝跪下,接受耶稣基督做他的救主,并立志做儿子的榜样,引导他步入永生。
点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
225、“庄家”的名字叫美德
一位智者教授的弟子个个满腹经论。智者意识到自己去日无多,但对弟子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在露天讲坛上最后一堂课。
“你们看在田野上长着些什么?”
“杂草。”众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告诉我,你们怎样把它们除掉?”
弟子愕然:这问题太简单了。
甲先开口说:“我只要一把锄头就可以了。”
乙说:“还不如用火烧。”
丙反驳:“要想不让它重生,只有深挖才行。”
弟子们讲完了,智者站起来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自己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在这里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来了。他们很苦恼,因为用什么方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杂草反而更多了,弟子们急着要向老师请教。
然而智者已经不在了,只给弟子留下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短话:“你们的方法是不能把草除净的,因为杂草的生命力是很强的。除掉杂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种上庄家,想过没有,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庄家。”
点评:田野里能生长很多植物,这比喻每个人心里的有各种欲望,有好欲望,就是庄家,也有很多坏欲望就是杂草。只有很多的好欲望才能把心灵占领,才把坏的欲望排挤掉。
226、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了婚,婚后太太在生育中因难产而死,撇下一个孩子。丈夫又忙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他看孩子,他就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狗可以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这个人在外地遇大雪,当天不能回来。第二天他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他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他抱起孩子。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那狗身子,腿上的肉没有了,可是回头一看,旁边有一只死了的狼,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他明白了,是这条狗咬死了狼,救了小主人。可是这条狗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误会。
点评:有些误会,往往是人在不了解情况、又无理智的情况下发生的。误会一开始,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没有全面的调查研究。人对狗会发生误会,如果对人发生误会会有什么结果呢?
227、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他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点评: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矛盾,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宽容别人,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228、且慢下手
人们都很兴奋,因为单位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这是是一个能人,是上司专门派来整顿业务的。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他每天在办公室里什么也不干。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家伙,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不行,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个月过去了,就在大家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除,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了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讲一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旧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来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一杯,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点评:这是一个懂管理的人。
229、学会尊重
“巨象集团”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是一幢七十多层楼高的大厦。环绕大厦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绿地。这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领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走进这个花园中,坐在长椅上。妇人好像很生气的样子,不停地和男孩说着什么。距他们两人不远处,一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一把大剪子在园中剪枝。这时,妇人突然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把手巾纸揉成一团,一甩手扔出去,正落在老人刚剪过的灌木枝上。白花花的一团手巾纸在翠绿的灌木上十分显眼。老人看了看妇人,妇人满不在乎地也看着他。老人没有说话,拿起那团纸扔到不远处盛放剪下枝条的一个筐子里。老人拿起剪刀继续剪枝,不料妇人又将一团纸扔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男孩奇怪地问妇人,妇人摆手示意他不要作声。老人过去将这团纸也拿起来,依然扔到筐子里,刚拾起剪刀,妇人扔过来的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树顶上。就这样,老人不厌其烦地拾了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始终没有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看到了吧!”妇人指了指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现在不好好上学,以后就跟面前的这个老园工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低贱的下等工作!”原来男孩学习成绩不好,妈妈生气地在教训他,面前剪枝的老人成了“活教材”。老人也听到了妇人的话,就放下剪刀走过来:“夫人,这是集团的私家花园,好像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大厦里工作!”妇人高傲地说着,拿出一张证明卡冲老人一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突然问。妇人不情愿地递给老人自己的手机,一边仍不忘借机教导儿子:“你瞧这些穷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连只手机也没有。你今后可要长出息哟!” 老人打完一个电话后将手机还给妇人。不一会儿,有一个人急匆匆走过来,拱手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他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 “是,我马上按您吩咐的去办!”那人连声应道。妇人大吃一惊,她认识来的这个人,正是“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高层人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工那么毕恭毕敬呢?”她惊诧莫名,拉住他的手问道。 “什么?老园工?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 夫人颓然坐到椅子上。老人走过来抚了抚那男孩的头,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点评:家长一定要教育子女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尊重你。
230、七子皆成“千里马”
——陈鹤琴教授的家教观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年轻时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南京等地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25年,他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此书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再版近20次。陈鹤琴不只是家庭教育的理论家,也是家庭教育的实践家。他于1920年与俞雅琴女士结婚,共生育了7个子女(陈一鸣、陈一飞、陈一心、陈秀霞、陈秀瑛、陈秀云、陈秀兰)。7个子女在他的亲切教诲下,都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出色的国家干部。
(一)跌打滚爬率先示范,勇敢无畏细加引导。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要做一个现代中国人,第一条件是要有健全的身体。身体的好坏,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及其抱负都有极大的影响。”他从小到老一贯重视体育锻炼,并以自身为榜样来影响子女。二十世纪20年代末,陈鹤琴在南京鼓楼自家住宅办了一所鼓楼幼稚园。他的大儿一鸣、二儿一飞也在幼稚园就读。有一个星期天,爸爸叫两个儿子来到庭院,让孩子们观看自己的“拿手好戏”——爸爸把两臂伸开向左一转,两脚腾空飞起,身子与地面成平行,以轻轻落下。这叫“打翼子”。孩子们拍着手,高兴地叫嚷着:“爸爸,再来一个!”爸爸马上变换花样,他蹲下身子,用脚跟一前一后地跳跳歇歇,这叫“麻雀走路”。过了一会,爸爸又把两脚朝上,头微抬起,用两只大手掌按捺地面“走”起路来,这叫“打虎跳”。孩子们在爸爸的示范下,也学做这些动作。爸爸还点拨孩子如何掌握重心,维持平衡,以使姿势更优美。有一年暑假,陈鹤琴带一鸣、一飞去南京玄武湖打野鸭。父子三人携带一只狗,共乘一条小船,划动木桨,悄悄地在荷叶中穿行。小船划到一处停了下来。船上的人凝神注视,屏息以待。突然,湖中小岛的苇丛里“扑啦啦”飞出一只野鸭。“呯!”一声枪响,野鸭落地,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父子三人当即奋力划桨,使船移近小岛,那狗便蹿上岛去将野鸭衔来。陈鹤琴就此教孩子如何端枪,如何瞄准,如何扣放。打完野鸭后,陈鹤琴兴致未减,顺手把船拴在岛边小树根上,带两个孩子在草地上跌打滚爬,操拳练武,然后又带领孩子摸鱼虾、螺蛳、捡卵石。到了冬季,南京的天气很冷,有时雪下得尺把深。陈鹤琴在这一时节就带孩子们到庭院里去堆雪人。他还让几个孩子相互“打雪仗”。陈鹤琴是“踢键子”高手,他能踢“单、拐、踱、倒势、巴、盖、顺、连、扳托”等小式样,还能踢“偷、跳、笃、环、岔、簸、掼、撕挤、蹴”等大式样,还会踢“阎王打转”、“小鬼翻身”的绝招。几个孩子在爸爸的影响下,也都喜爱踢键子。陈秀霞的踢键子还参加过“国术表演比赛”,并得了名次。 陈鹤琴认为,不只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还应培养孩子勇敢的心理。他常对一鸣,一飞说:“堂堂男子汉,一身都是胆。”而在培养孩子勇敢的心理方面,他十分讲究教育的艺术,使孩子从胆小变得胆大。一鸣三四岁的时候,每逢炎热的夏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都使他有点儿害怕。这时,爸爸就带他到房间外的露台上,用手指着乌黑的云层对他说:“那一片乌云多么像一只狗呀,看得出么,前头是狗的脑袋,后头是狗的尾巴。”又指着闪电说:“这闪电像一条白带,雪亮的,多好看!”一鸣被逗乐了,他也伸着小手,对天空指指点点,从此渐渐对雷鸣电闪不怕了。陈鹤琴带一鸣到草地上玩耍。父子俩一道兴致勃勃观赏花草,识别昆虫。突然,一只大癞蛤蟆跳了出来,跳到了一鸣的跟前。一鸣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癞蛤蟆,害怕得双脚往后挪动。爸爸说:“一鸣,别怕。你看爸爸来逗它。”说着,爸爸从地上拾起一根细枝条,轻轻地去揿压那只癞蛤蟆,说:“癞蛤蟆兄弟,你好吗?你也来同我们一道游戏吧!”一鸣看见爸爸与它“对话”,感到新鲜有趣,便从爸爸手里接过细枝条,也去揿压把只癞蛤蟆。小一鸣原来恐惧的心理消除了。
(二)把握三把黄金钥匙,善于合群乐于交往。陈鹤琴说:“可爱的孩子应当是有礼貌的。要使小孩有礼貌,必须教他把握三把黄金钥匙:当自己受到人家帮助或接受了别人的好意时,要学会说‘谢谢’;当自己对别人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或有碍于别人时,要说‘对不起’,而且打招呼要快;当有求于别人时要会说‘请’。把握这三把黄金钥匙,就会到处受人欢迎。”陈鹤琴还风趣的对孩子们说:“嘴巴甜,有人缘。”“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陈鹤琴认为现在取消了“晨省昏定”的繁文缛节,但孩子的早上见到父母仍应先喊早。陈鹤琴的几个子女都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天清晨,陈鹤琴的三女儿秀云见了爸爸不喊“爸爸早”。陈鹤琴就俯下身来对她说:“小妹妹,早!”秀云听了,赶紧招呼:“爸爸,早!”陈鹤琴就这件小事谈自己的看法,认为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家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材”。像上面这种情况,假如自己不说“小妹妹,早”,而是责备她“小妹妹,你为什么不说早”,她若是个“鬼灵精”,则会反问一句,爸爸,你为什么不说早”。那样一来,大人就会无言以对了。陈鹤琴还经常讲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孟子的名言“独乐乐,与民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多乐乐,孰乐?”讲《礼记》的名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陈鹤琴在分析古人名言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人向来是“好客”的,因此认为孩子也应学会“好客”,不管是“远客”还是“近客”,不管是“大客”还是“小客”,都应热情接待。陈鹤琴深谙“率子待客大有益”的道理,每当有客人来家时,总是让孩子亲切地招呼客人,并参与接待客人。陶行知先生是陈鹤琴家的常客。夏天的傍晚,陶行知常常戴着凉帽,穿着短衫,手执大蒲扇来到陈家纳凉、谈天。陈家孩子们一见陶伯伯,都欢呼雀跃地上前,为陶伯伯搬来椅子,送上茶水。陈鹤琴还常带孩子走上社会,扩大孩子们的交往范围。陈鹤琴曾经编《木兰从军》木偶剧,请南京艺人虞哲光制作木偶排成戏,送到一些小学校演出。陈鹤琴让一鸣、一飞、秀霞、秀瑛去参加木偶剧表演,以便让孩子们从中受到锻炼。有一次,《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举行报告会,陈鹤琴带一鸣去参加。一鸣向以绘画擅长,在爸爸的鼓励下,当场为斯诺先生画了一张速写像,待斯诺报告会结束,他将画像送给了斯诺作为纪念。(三)手足胼胝劳工神圣,泥工木工皆为良师。陈鹤琴幼时家境贫赛,6岁丧父,靠母亲帮人家洗涤缝补衣裳鞋袜维持生活,他也帮母亲干过很多零碎杂务。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习惯。1940年初,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县文江村大岑山上,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他亲自上山,四处勘察,划地340亩为校址。他常单独一人晚上进山,仰望月色,耳听松涛,吟诗道:“青山无垢尘,松涛响断魂。天上唯一月,此间唯一人。”他亲自带领师生开荒筑路,编帘搭屋,把荒山野岭变成了美丽的校园。第二年,他的妻子俞雅琴带着一飞、一心、秀霞、秀瑛4个孩子来到江西泰和县文江村,住进了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的一所砖木结构的新居。这所房子看上去倒也不错,只是房间墙壁的砖块裸露在外,既没有抹泥,也没有粉刷。再者,房间里堆放着一些木料,没有桌凳。正当大家感到奇怪时,陈鹤琴对11岁的一飞与9岁的一心说:“这是我特意给你们安排的第一课。”陈鹤琴请来一位泥工师傅,说“他就是你们兄弟俩的老师,你们兄弟俩要好好地向他讨教。”一飞、一心随即挽起袖子,在泥工师傅指导之下干起来了。弄好墙壁之后,陈鹤琴又请来一位木匠师傅,让木匠打造桌凳,让一飞、一心做木匠的下手。陈鹤琴又让秀霞、秀瑛拜当地老农为师,学习编草帘、打草鞋等杂活。四个子女很快适应了江西农村的生活环境,跟老农的孩子有说有笑,打成一片了。房间里里外外装修一新后,陈鹤琴特地用大号毛笔书写了一副对联“手足胼胝劳工神圣,泥工木工皆为良师”,并将它贴在大门上,然后解释给孩子们听。孩子们懂得,劳动人民长年累月干活,手上脚上长出了老茧,而他们的心地是纯朴、善良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新中国成立后,陈鹤琴先生担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儿子陈一鸣、陈一飞、陈一心,女儿陈秀霞、陈秀瑛、陈秀云都参加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最小的16岁的女儿陈秀兰,当时正中学读书,为响应党和政府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要求报名参加南京军事干校。陈鹤琴和其夫人俞雅琴全力支持。后来陈秀兰去了朝鲜,还立了军功。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