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爱迪生的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爱迪生上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且是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然而他怎么成长为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了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母亲南希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南希没有高深的文化背景,在当时也没有什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但是南希是怎样对爱迪生进行教育的呢?
爱迪生退学的原因,是因为爱迪生上课不好好听讲,给老师捣乱,经常问老师讲课无关的问题。有一次,上数学课时,爱迪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加一是二?”老师说“爱迪生,你拿一支铅笔再加一只铅笔,不就变成两支铅笔了吗?”
“可是老师,拿两只杯子里的水放到另一只杯子里,水就集中在一个杯子里了呀,一加一怎么会是二呢?”老师不知如何回答了。“老师,两块泥巴粘在一起就是一块,为什么一加一是二,也许一加一是一。”这时老师发火了:“真烦!你自己去想去吧。”于是老师又继续上课。
爱迪生又举手了,“什么事,爱迪生?”老师强压住火气问。“老师,为什么会起风?”“老师,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老师说:“那是因为母鸡给鸡蛋加温了。”“老师,为什么给鸡蛋加温就能孵出小鸡?”爱迪生又问了许多为什么,什么“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的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将他狠狠地骂了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
爱迪生哭着回家了。妈妈听了儿子的诉说,拉着爱迪生的手到学校找到老师,质问了老师:“你是不是说我儿子是傻瓜笨蛋,读书也是白读?”老师无言以对。 “我明白了,儿子由我自己来教育,不用麻烦老师了,再见。”拉着儿子的手回家了。南希一边走一边想“恩格尔老师强迫孩子把教科书的完整地默记下来,儿子觉的反感,两人才陷入僵局的。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默记教科书的内容,见鬼去吧!默记教科书长大一点用都没有,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吗?”南希暗暗发誓:“要给儿子尝试绝不输给其他孩子的教育”。从此开始了对爱迪生的家庭教育。
这个学校是妈妈和儿子两个人的学校,母亲教他学习算数、英语、文学、理科、社会……什么都在一起学。但母亲从不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注意身边发生的事。爱迪生孵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而且有很多种说法。在我收集的资料里妈妈是这样做的。妈妈说:“爱迪生,昨天鸡蛋孵出小鸡来了。”爱迪生好奇地就问:“妈妈,鸡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鸡来?”妈妈说:“是因为鸡妈妈抱着鸡蛋加温的呀。”爱迪生又问:“为什么给鸡蛋加温就能孵出小鸡来?”妈妈说“是啊,为什么呢?”“我试试也许就明白了。”妈妈高兴地说“好啊,你去试试吧。”于是,爱迪生就把鸡蛋抱在怀里孵蛋了,结果孵了两天也没有动静。儿子大失所望,妈妈温和地对他说:“很遗憾吧,爱迪生。”“是啊,妈妈,我也给鸡蛋加温了,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呢?”“是啊,你去查查百科全书吧。”于是,母子两一起查百科全书,爱迪生查蛋项,妈妈查鸟项。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爱迪生却学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
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学校学不到的有关风、花、鱼等许许多多的知识。南希从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对学科感到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以知识渊博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的起点就在和妈妈一起学习的百科全书里。
每天晚上,妈妈就睡在儿子的旁边,把名著一本一本地读给他听,以此代替儿歌。后来,读书这个习惯对爱迪生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爱迪生的爱读书和快读是著称于世界的。
爱迪生9岁的时候,妈妈拿到一本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书《自然哲学的学校》,是高中生用的书,里面介绍了许多实验方法,爱迪生不知不觉地迷上化学这个神奇的世界。爱迪生就说服父母在地窖里开设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接着,爱迪生又要买实验的材料,家里没有钱,儿子就去找妈妈商量:“妈妈,我想买实验的材料,怎么才能攒够钱呢?”妈妈说“看看咱家有没有什么卖的?”爱迪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回来说“我看咱家后院种的菜可以拿到镇上去卖。”妈妈说:“好主意,我们试试看。”.第二天一早,爱迪生就拉了一车菜到镇上去了。到了傍晚,妈妈看到精疲力竭的爱迪生拉着一车菜回来了,他只卖掉10个西红柿。据说还是一个老奶奶可怜他才买的,一共才5分钱。
“为什么卖不掉啊?”他问妈妈。妈妈说:“你带去的都是什么菜啊?”“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玉米”妈妈说“这些菜不是每户人家种的有吗?”爱迪生说“是啊,人家都种有这些菜,当然不会再买了。”妈妈就问他“那怎么办?”爱迪生想想说“我明天到镇上去问问大家想要什么菜。”于是,爱迪生去镇上挨家挨户地询问想要什么样的蔬菜,结果得知甜瓜、西瓜、樱桃、莴苣、菠菜、卷心菜、洋葱很有市场。可爱迪生家没有这些菜,他又去找妈妈了。妈妈告诉他“不用担心,隔壁布朗家的甜瓜、樱桃丰收了,菠菜和莴苣杰索家里最多,卷心菜还不到季节,洋葱,还是道格拉斯家的最好,个大,听说多的快要烂掉了。”爱迪生立刻来了灵感:“这么说来,镇上人想要的菜,有的家里是多余的,我可以用低价收购,然后拿到镇上去卖掉。”就这样9岁的爱迪生独立地做起了蔬菜的上门配送生意。学到了许多他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14岁时,爱迪生在妈妈的鼓励下创办来《先驱周报》并广受欢迎。
爱迪生通过自己创业经历学到了市场调查和创造力,成了他日后成功的关键。爱迪生不仅是个发明家而且还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爱迪生一生中完成了1093件发明,而且大部分发明都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产品贡献给了社会。他为什么会向世界奉献如此之多的优秀发明呢?据他说,其秘密就在于正确洞察市场的需求,扩大新产品的手段上,也就是被称为“自然膨胀”的商业策略。这些和他早期的创业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南希对爱迪生性质恶劣的淘气,会毫不客气地加以训斥,比如说他在库房里玩火导至火灾时,还有就是再在他偷懒什么也不干时,还有就是刚刚开始就轻而易举地放弃的时候,他的屁股就会遭到妈妈的抽打。不过,对爱迪生经过努力之后出现的失败,妈妈总是一笑了之。儿子惨遭失败后感到沮丧的时候,妈妈就会紧紧地抱住儿子,给予他鼓励。从此,不怕失败的秉性就刻进了爱迪生的内心深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丝时,经历1万4千次的失败后而获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爱迪生12岁时,在火车上做水果、报纸、杂志的推销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他的耳朵失去了听力,望着精神萎靡的爱迪生,妈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对他说:“稍微有些听不清,没有关系呀!你还有健康的身体,长着漂亮的眼睛和鼻子。如果振作精神继续学习,前面的道路一定很开阔。你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啊!”后来,爱迪生在日记里留下这样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母亲为我支撑着,所以才会有我的今天。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有母亲体谅我任性。无论在多么痛苦的时候,我都能坚持下来,努力想让母亲高兴。这都是托母亲的福。”对爱迪生来说,南希即使妈妈,又是老师,也是朋友,与母亲的交流对爱迪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爱迪生得到了妈妈无尽的爱,在他的内心深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场合,他都能感到妈妈的宽容、温情和鼓励。根植在爱迪生内心深处的母爱,支撑着他一生的心灵。据爱迪生留下的日记记载:24岁失去母亲后,爱迪生的心灵深处还一直与母亲对话,快乐的时候,寂寞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爱迪生都会在心里与母亲交谈,抚慰自己的心灵,尤其是当研究走入绝境,接连遇到挫折而烦恼时,他就会怀念母亲的笑脸,在母亲的笑脸和无言的鼓励中得到安慰。在爱迪生发明灯丝失败了一万次的时候,助手们想放弃,投资人想撤走剩余资金,他陷入了绝境,他沮丧地快要挺不住了,就在这天晚上,他梦见了妈妈,听到妈妈的笑声,“妈妈”爱迪生扑上去,妈妈紧紧地将他抱在怀里,爱迪生像孩子似地哭个不停。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再试试看”。爱迪生又继续废寝忘食地投入实验,仍然是一次接一次的失败,一直到一万四千次实验时,他成功了,用钨制成的灯丝达到了理想中的一千小时。
以前,我听到过、看到过不少关于爱迪生的故事,我从没有多想过什么,认为爱迪生的本质就是好奇心重,喜欢问为什么,是天才的发明家,自从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后,我也开始问为什么了,开始思索,从爱迪生的家庭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父母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即使孩子满身缺点,也能够无条件地爱着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父母。爱迪生也是个有很多缺点的孩子,比如,他笨拙、任性、安静不下来等,但母亲南希的爱,没有以做个好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听父母的话为条件,而是认可接受儿子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退学还是耳聋,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南希都无条件地爱着爱迪生,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对儿子的爱永远不会变。当无条件的爱被植入孩子的心灵时,他的心中会滋生出勇气,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
孩子对爱是特别敏感的。不要小看父母的一句评价和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情,孩子能敏锐地感受到你是否爱他。如果我们父母能够做到:快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欢笑,悲伤的时候聆听孩子的倾诉,高兴时紧紧地拥抱孩子,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绝对的爱,当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真爱时,心灵就会稳健而茁壮成长,即使犯了错误也会自己站起来。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有烦恼、悲伤、懊悔、寂寞、流泪不止的时候,父母如果能温暖孩子那颗受伤的心灵,孩子就会重新精神饱满地站起来,开始向前奔跑。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看许多到家长在孩子考试的分数高时,又是表扬又是物质奖励,要是考的不好轻的一顿训斥,重的挨一顿打。这是有条件的爱。2008年8月26日,央视12套播出了一个恶性案件,母亲戴文香,为了孩子学习的事,把自己6岁的女儿打死了。邻居证明,自从孩子上学后,每天听到她训斥孩子和打孩子的声音。她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时,医生发现孩子遍体鳞伤就报了案。她在法庭上一再说“我在吃穿上从没有亏待过孩子,只是想让她好好学习,将来能生活的比我们好。”
在群里交流的时候,广州的糖果老师说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一天晚上给妈妈留了一张纸条:“妈妈,你让我很失望。”然后就离家出走了。为什么呢?原来妈妈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到达95分以上。原本孩子是很自信的,但是每每妈妈考试前再三要求分数的时候,孩子就越来越变得对考试没信心,深怕不够95分,明明是可以拿到的,但是孩子就是不相信自己了,宁愿要个万无一失的办法,用作弊来换取分数。孩子觉得每一次的考试都像上绞刑架,孩子受不了这种心理的折磨,认为妈妈是爱分数,不是爱自己,所以愤然离家出走。
这样残酷的爱、畸形的爱,只能残害孩子的心灵和生命。只有父母能够无条件地爱孩子时,你才会不在意孩子的分数,你才会接受孩子的一切,你才能给孩子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成长环境,你才会积极寻找适合你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管孩子聪明还是愚笨,父母都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甚至比别的孩子发展的更好。如果父母有条件地爱孩子,孩子就会花很大的精力来分辨、处理什么是父母喜欢的,什么是父母不喜欢的,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成长和学习,孩子迟早会厌学的。如果我们家长无条件爱孩子,就能够用信任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的心中就会有幸福感,每天就会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学习,就会向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你才能培养出栋梁之才的孩子。
二、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每个孩子都是各不相同的,孩子是带着你的遗传基因来到这个世界的,你还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老拿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这是很不明知的。孩子对把自己和其他孩子做比较的敏感的程度超出了父母的想像,孩子的内心会萌发出不安紧张的情绪,做比较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有一个叫亮亮的男孩说:“我觉得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真正地做一回自己。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从记事起,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尤其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总说他们白生了我。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不是不想学好,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我不想再呆在家里了,我讨厌任何人。”
我们很多人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街头、角落里,大人正对着孩子,大声呵斥:“瞧你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你看谁谁,又听话,又聪明,人家考100分,你怎么不能呢?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呢。”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也许扮个鬼脸,或赌气不理会,可心理素质差点的孩子,心里就会有一种排斥或逆反心理,即使口中不说,可心理却十分痛恨。
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有一个孩子因为忍受不了妈妈一直拿他跟隔壁家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而心理失去了平衡,认为是隔壁的孩子衬托了他的缺点,由此产生妒忌和憎恨的心理,而失手将其误伤为植物人,而他的理由就是:“他让我变成了妈妈眼里的坏孩子。”看了以后,我感觉非常震惊,因为一个花季的孩子,有着多少梦想还未实现,人生的道路,才刚刚开始,但却是因为仇恨,而走向了错误的歧途。我们的父母是否应该为此,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和过错呢?
所以,请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孩子好,我们继续努力,孩子有缺点有错误,我们耐心帮助他慢慢改正。
另外,父母拿各自孩子做比较,更容易造成孩子之间的相互攀比或排斥,比如让孩子间产生相互的嘲笑,而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不是常说“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大人不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又何以忍心让孩子过早地体会这样的感受呢?孩子小,他们不会把不良情绪随意发泄出来,往往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把这些不快乐藏在心理,不肯说出来,长期以往,造成孩子性格的错位,而他们就错误的认为自己很差,而不去努力了,没有自信和勇气去挑战更多的困难,他们常常会沮丧的对自己说“我不行”。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于迫切,他们似乎不能容忍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情绪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我们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于心急,以一颗谦卑之心来感谢生活,学会多想想孩子的好处,感谢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老想他的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调整好我们的心情,少责骂批评孩子,多给予孩子赏识与鼓励,孩子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边的人生之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三、于其担心孩子的缺点不如发挥孩子的优点。南希就是充分发挥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培养了他的创造力,为人类培养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家长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家长盯着孩子的缺点,实际上是在强化孩子的缺点。在一点上我有深切的体会,比如说我儿子他的字写的不好,每天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对他说“你要认真写,把字写的好点。一会我检查,如果写的不好,我就让你重写。”有时候我看到他写的不好,就训斥他。到现在都要上四年级了,我儿子的字没有多大的进步。除了学业外,每个孩子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潜能和拓宽发展的领域。如果我们能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的缺点忽略不计,在孩子的特长上下功夫培养,使孩子的强项得到长足的发展,合格的人才就诞生在我们的家庭。
四、如何对待孩子的失败。从爱迪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历经无数次失败的孩子,但是,母亲从来没有责备过孩子,而是和他一起思考为什么失败。所以在爱迪生的眼睛里,失败是不存在的。如果坚持到成功,失败就是成功之母,所谓的失败就是什么也不做。如果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的失败,孩子就会退缩,是孩子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变的萎缩,其结果就是什么也不做,因为这是最安全的。养成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孩子虽然不会失败,但离成功却十分遥远。
我看看董进宇博士是怎样对待女儿的失败的。有一次他去女儿的班级开家长会,因为女儿的数学成绩全班78人考了58名,董进宇当众被班主任训斥“你是如何教育女儿的”而无地自容。但是他从来没有女儿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批评过女儿,也没有辅导过女儿的功课,每天回来就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和鼓励在里面,后来他的女儿三年级时进了前20名,四年级进前10名,五年级进前三名,六年级以0.5分之差屈居第二……就这样,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直到她考上了大学。
五、培养理性的好奇心。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够想南希那样注重以探索世间的神秘现象、不停地思考“为什么”为课题,我们的孩子对实际中面对的任何问题都会充满着灵性。这是我们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