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让孩子享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现在的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什么好东西就自己先占有,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如今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带好吃的来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可以让小朋友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体验分享的快乐!这是孩子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是其社会化发展的萌芽,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如今的很多孩子处在被关爱、被满足的小天地中,根本没有分享这方面的意识。作为教师我会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机会,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让孩子亲自把带来的食品分发给同伴吃。分发时,我会先向小朋友介绍这是军军带来的,请大家一起谢谢他,然后再表扬这个孩子的分享行为,有了好吃的东西能和别人一起吃,并奖励一朵大红花。这样分享的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下次他还会大方地把东西分给同伴。老师做出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和学习,从而养成‘有了好东西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的好习惯、好品质。
2、鼓励家长做出榜样,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具体的做法有:利用幼儿园报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直接交流“帮助孩子学会分享”,使家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召开“专题家长会”,给家长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使教育更具亲和力、说服力。
3、给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设立“玩具分享日”——让幼儿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与别人分享;举办“生日会”——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蛋糕、饮料、糖果等小朋友共同分享“盛会”;每天提供“一分钟”分享时段——在这一时间段,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开辟宠物“分享角”——开辟出一个小小的角落来饲养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小动物。
要使“分享”成为习惯,变成其自身的行为方式,需要幼儿充分的实践、操作的机会,这不仅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同时更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持之以恒,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岳义娟 2008年3月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