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感悟师生关系
反思自己幼儿园从教十几年的教学点滴,如今才醒悟自己属于“仁慈专断型”的教师。我曾经陶醉于领导的高度赞扬、家长的慕名钦佩、孩子的盲目崇拜……我也一度自豪于自己的师生关系属于“民主型”,有一段时间接踵而至的荣誉光环让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到了极致……
我走上教育岗位的最初,曾经如饥似渴地阅读国内外教育专著《卡尔.维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教育在美国》、《赏识你的孩子》、《做人与做事》、《告诉世界,我能行》等等,其中让我震惊、曾一度占据我的心灵的是介绍北京李圣珍老师的《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这本书!也正是我在工作之初就拥有了如此多的教育宝藏,促使我过早的就征服了家长的心,虽然我年轻稚嫩的面庞曾引起家长对我的教育能力的怀疑,但很快我就用事实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我忙于教学、亲近孩子的同时,大量的业余时间被家长的电话交流、面对面的倾诉、沟通、咨询所占据,值得庆幸的是我总能从广博的教育书籍中找到答案,并满足家长的答疑解惑。
如今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同时,我不仅回首起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往事历历在目,事事入心……我喜欢孩子,并始终相信自己的教育是正确的,我经常表扬孩子、与他们同欢喜、同悲痛的同时,我一直引以为豪的是我能善待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但阅读了“师生关系的深刻性”这一节,我才发现我十几年的教育万变不离其中的一点就是;我始终强调了孩子对我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服从,因为我的仁慈,孩子很喜欢我,家长和幼儿都没有觉察到我的专断。
我不仅反复阅读体味起“师生关系的深刻性”这节内容:
【师生关系不是一般所说的“关系好”或是“不好”,而是指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品行、智力以及独立意识等重要心理素质的影响。一般来说,师生关系可以分为专断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类。其中,专断型又可分为强硬专断型和仁慈专断型(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邵瑞珍编)。“强硬专断型”的教师对学生监视很严,强硬而苛刻,很少表扬,学生表现为屈从、厌恶,师生关系比较紧张。“仁慈专断型”的教师喜欢学生,并相信自己正确,经常表扬学生,但强调服从,因为仁慈,学生很喜欢他们,家长和学生不易感觉其专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孩子开朗畅快,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倾向,教师富于智慧、富于爱心、富于激情,能容纳不同的情绪和价值观,往往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每一次阅读过后,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十一讲
一、填空题:
1.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长一定要首先做到。
2.家长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用辞要委婉,不能专横,更不能恶语伤人。
3.人际交往的全部美好之处,成功之处在于真诚和委婉。
二、简答题:家长如何协调好亲子关系?
答:(一)设法使矛盾少积而多解。
1.让孩子具有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更妥当。
2、家庭教育定有规约,可以减少冲突的频繁。
(二)寻找艺术的表达形式。
1.委婉表达诚意。
2.表达希望,要充满爱意和风趣,一定要避免生硬,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3.表达失望,要用幽默,使孩子领会了父母的善意和爱护,也加深了孩子对父母的信赖。
4.表达异议,家长首先应允许孩子持有不同看法。其次,家长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用词要委婉,不能专横,更不能恶语伤人。再次,话不要说尽,要留有余地,不要逼出灾难性的后果。另外,一定要注意选择说话的时间,待心境平静再谈,效果才好。
5.缓和亲子关系紧张,力求尽快恢复正常气氛,不能让孩子老是处于冲突的紧张体验之中。不能随心所欲总使孩子紧张。
6.威信的获得。家长既要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又必须要有威信。这实际上是做人,主要依靠人格力量、社会能力,家长的人格力量往往持续影响孩子的一生。
7.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协调。要懂得孩子在不同阶段具有的心理特点。注意亲子之间保持适当距离,这是亲子协调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孩子在青春期家长不可以侵权放肆地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等,避免强烈的对立和敌意。
三、思考题: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其它孩子的关系。“一般说来,家长爱子之‘诚’无可挑剔,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子如命,岂能不诚?然而家长爱之至诚,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委婉’,好多时候家庭教育效果不佳,不是因为家长缺乏爱,而是因为家长缺乏艺术的表达形式。因此,家长应该把‘怎样表达诚意’作为教育艺术来追求。”反思您在教育孩子时,是否有过过激话语。
答:在集体中面对孩子时,我都会潜意识的提醒自己:要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多宽容、多等待,多表扬、多鼓励,基本上可以做到较为艺术的表达。但在家庭教育中,面对熟悉的面孔,我就抛开了伪装,暴露出了完全真实的自我,工作的压力、生活的打理、身边关系的处理,都会干扰我原本宁静的心理,有时会因自身的不良情绪没有及时的化解,而会简单、粗暴、甚至专制的对待孩子,此时正在烦躁情绪中的我就会轻易否定孩子、大声喊叫、拒绝他的正当要求,对孩子的过失会进行直接的批评,甚至“翻旧账”,不大顾忌孩子的情绪,此刻消极否定的语言就深深地伤害了孩子,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次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本职专业能力的出色表现并不代表家庭教育水平高,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师,更容易自认为自己懂得了很多教育孩子的知识,有了一定出色的教育水平,家庭教育水平还能差到哪去!殊不知,家庭教育这个浩瀚的海洋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去潜心研究的。
家庭教育修养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不断丰富家庭教育知识的基础上,我愿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良好家庭氛围。
第十二讲
也说孩子撒谎
孩子成长面临众多人生课题和数不清的困难,常常会有过失,有失败,在孩子遭到失败的关口最能见出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气度,孩子也只能在失败中才能磨练出坚强和韧性,磨练出所谓“心理承受能力”“抗挫能力”,所谓“大将风度”。
我们成人追求人生,付出努力,获得成功,都是从失败中踏行而来,为什么就不能原谅孩子的过失呢?反躬自问,我认为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品质形成至关重要。俗话说“3岁看大,6岁看老”说得就是这方面。我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坚守一个原则:孩子探索生活、观察自然、户外游戏、培养学习的基本能力和技巧等等方面,我都是以欣赏的目光和平和的心态对待,并宽容的对待失误和不足,因势利导地积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的。但面对最基础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品质形成的关口,我的做法是:不放纵任何行为。如:当孩子吃东西霸道,只考虑自己时,我一定会批评、并强制要求孩子与家人共享;当孩子玩玩具自私,不予小朋友友好相处时,我一定会说教,要求他要懂得于小伙伴分享;当孩子迷恋电视时间过长时,我一定会强制离开;当孩子吃饭磨蹭、耍赖、自己不独立穿脱衣服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取消户外游戏或出外旅行等……
作为一名懂得幼儿教育的家长,我自认为各种育子做法还是不错,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孩子仅仅才4岁,就已经出现了【撒谎】的苗头,做错了事,推卸责任、找理由遮掩,我多次引导孩子做错了事要学会承担,错了没有关系,只要改掉下次注意就好。孩子好像有时明白、有时糊涂。做错了事,有时很快就承认错误,有时就死活不承认。
反省自己,我自认为没有“不放过任何错误”,也没有让孩子面临恐惧,可是为什么孩子还会出现【撒谎】的苗头呢?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