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小结:
家长在社会中奋斗,承担着种种责任,几十年风雨兼程,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好多家长训斥打骂孩子,并不因为孩子有什么过错,而是家长自己遇事不顺,憋着气回家,借题发挥拿孩子出气,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家长的自制能力实际是一种承受能力,只有成熟坚强的人,才能自制以保护孩子的心灵,把人生的艰辛嚼碎了自己吞下,支撑起孩子的世界。我们家长有必要具备这种精神力量,不允许自己放任消极心态,时常检点自己,少一些怨天尤人。因为我们是成人,更因为我们是家长,为了孩子,我们必须自制、严以律己,一个人注重严以律己,时间长了,也就修炼成就一种可贵的意志力。
那么家长如何针对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制办法呢?以下的一些方法值得借鉴:
1、有一位男士他知道自己发火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发火时批评孩子,就会越说越气,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他给自己规定:生气想训孩子时,就坚决走出家门去,任凭自己在外面乱转一通,或碰上熟人侃一气,或去商店“挥霍”一番,然后回家,火气也就没了,可以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孩子免遭一顿冤气。
2、有位母亲也是这样,知道自己情绪不够稳定,有时无缘无故突然烦躁起来,过一会儿又复归平静,于是她心绪坏时就不与孩子多谈什么,独自呆一会儿,找点事做就岔过去了。
3、还有家长情绪来得并不猛烈,但持续时间长,一点不满就唠叨不止,事隔几天甚至几年,还可以重新抖落出来指责孩子,那么这种家长应该给自己定下一条铁的规矩:批评孩子只在当时,绝不重提第二次,就可以有效地自制。
4、如果家长的情绪容易转移,不妨利用这个特点使自己多一点业余兴趣,多培养闲情逸致,有助于转移怨气。
5、近年兴起的热线电话,为我们在熟悉狭窄的小圈子之外,开辟了一个调节情绪的空间。拿起话筒与陌生而又热情真诚的声音聊一时半会儿,人多半会归于宁静。陌生的声音会带来一种新感觉,因而对驱散烦恼很有成效,对各种情绪特点的家长,这种方式都比较适用。
第十四讲
一、家长不能自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家长童年经验的畸形影响。
1、家长在童年时期缺乏爱的满足,尤其缺乏母爱,容易形成一系列消极心理:冷漠、孤僻、苦闷、冲动、脆弱,而且一直延续到了成年。
2、家长在童年时期由于父母专制、家庭缺乏民主气氛,各种精神需要受到压抑,也可能成为成年以后情绪容易失控的基础。
3、家长的父母本身就缺乏自制,直接提供了随意发泄情绪的表率。
(二)无能为力。
家长生孩子的气,感到无能为力、教子无方所;有些家长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模式发展,而孩子往往与父母不相同,产生的无能为力;也有的家长是自认为缺乏知识和学习时间,表现出无能力;还有些家长是每天上班家务身心疲劳,情绪差引起无能为力的心理。
(三)家长缺乏自制的方法。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家长缺乏自我控制的方法,缺乏自我克制的训练,情绪冲动起来自己拿自己也没办法,事后又悔之不及。
二、“问题孩子的出自问题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我们大人的问题。” 谈谈您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对于孩子而言,家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每天家长的情绪以及做事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从生下来起,接触最多、最密切的就是家长。家长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待人处世的态度,情绪和品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眼里,家长就是完美无缺的榜样,享有绝对的权威,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就是好模仿,可塑性强,分辨能力差,所以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就会对孩子起到相反的作用。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好的习惯、好的情感都是从小时候培养出来的。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稍加深究就会发现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说脏话的孩子大多因为周围的亲人就有说脏话的习惯;爱撒谎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家长的“高压政策”引起的;惹是生非、好斗的孩子也多是因为家庭中充满暴力倾向引起的……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大多反映出来的都是家长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所以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我们大人的问题。因此,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十五讲
小结:
1、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家长在教育艺术上可以是位“天才”,但不可能是一位“全才”,如果家长以全才的标准要求自己,会引起无端的困惑和自责。在指导孩子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家长角色过了,孩子的能力就一定会弱。
2、学习能力培养观。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要做到: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讲究方法,学会学习。有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好习惯就会自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依赖大人;有好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学会学习就是变“学会”为“会学”,这是我们培养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也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3、家长怎样指导孩子的学习。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应该明白孩子是学习的主角,家长只是配角,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善于引导.家长不应该注重在知识上给孩子帮助,,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的能力。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要注重孩子的学习结果。即使一个知识非常全面的家长,也不要指望包办孩子的学习,而应成为孩子精神的支柱。家长不要成为孩子的拐杖,而要指导孩子独立行走。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