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学习吧》栏目推出的“孩子厌学怎么办”这一话题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关注。记者了解到,厌学现象多集中在初二、初三、高二年级,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重,但是面对孩子厌学、弃学,家长感觉很心急却无计可施。
学生个例
初二学生王峰(化名)从小受到家庭娇惯溺爱,爸爸在铁路部门工作,比较忙,很少陪孩子,妈妈对学习抓得紧,其他方面都顺从孩子。由于初中学习科目增加,王峰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渐渐对学习厌烦。他在情绪方面也比较浮躁,易发脾气,而在家庭中又得不到理解,和父母产生了极大矛盾,于是开始逃学。后来父母给他转学,但没过两个星期,他又从学校回来了,并坚持不去学校,说自己接受不了学校的严格要求。现在整天在家里睡觉、看电视,上网,虽然也感觉到很无聊,但是就是不想从家里走出去。
高二学生马莹(化名)初中一直是班级的一二名,高中考入某重点中学,班上同学学习都不错,而她上高中后成绩却提高不了,排名靠后。有一次考试后,因为成绩糟糕,她就不去学校了。
高中学生陈青从小就爱看哲学、历史、诗词等课外书,性格内向,和同学交往很少,觉得和其他同学缺乏共同语言,大家说的游戏、明星自己都不知道,也不感兴趣。从6月份到现在一直不去学校,就是自己在家看书。与家长也不交流,觉得与家长没有共同语言。
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厌学的孩子只有一部分是因为学习困难,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曾经是很优秀的,只是因为某个偶然因素才导致他们厌学。
全国中学生教育专家、西安交通大学韩建通教授认为,孩子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无趣、冷淡、怠慢、厌倦等消极情绪和行为方式,都是厌学的表现。当孩子出现厌学症状时,家长们一般采用的方式是要么用许诺“利诱”孩子读书,要么请来老师亲戚朋友轮番说服,要么气急动手打孩子,其结果必然造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发紧张。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通常只注意到爆发的质变,而没有注意到缓慢的量变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孩子生活或学习的周围环境,孩子结交了习惯或品行不良的伙伴,孩子所在学校片面抓升学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关心、方法不当或者父母关系不好等等都是让孩子产生厌学弃学情绪的不良因素。
孩子的问题,首先源于家庭教育,有些孩子从小在溺爱与娇惯中长大,所以,抗挫折力比较弱,很多时候总把一切怪罪于外部的环境,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加之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存在一定困难,于是缺乏信心,一遇到困难就逃避,最终就躲在家里,什么困难都不去面对。但厌学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轻度厌学表现为不喜欢或者不想学习,如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中度厌学表现为孩子逃课或者逃学,重度厌学发展为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厌学症,出现动机、品德、个性或躯体上的问题,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不能只一味的要求,要帮助孩子提高心里承受能力,同时在课程上要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
专家建议
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李豫成提出,学习压力、同学压力、家长压力等使学生长久压抑的消极情绪得不到宣泄,个别家长甚至都担心孩子的过激行为会伤害到自己。如果孩子经常受到讽刺、否定和挫折,学习兴趣就会减少,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宠,祖辈溺爱,独自面对挫折的机会很少,一旦遇到困难,往往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因而家长要适当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以磨炼和提高他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在意别人对他评价,所以帮孩子树立自信心是帮他克服厌学心理的一个关键,让他们在心理上不惧怕学习。比如可以为孩子选一门他最想学、最有把握学好的学科,多下功夫,首先突破,证明他具有学习的能力,并让他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建通教育的王瑜老师表示,如果孩子因为怕学习失败或对学校环境有畏惧情绪,就希望得到更多的外在帮助,家长要矫正孩子的这种懒散和懒惰习惯,逐步增加孩子的自理程度。如果孩子已经因厌学导致成绩落后,就与孩子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既包括学习成绩,还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每段时间进步一点,要坚持不懈,让孩子从厌学的阴影中逐步走出来。同时,当厌学情绪出现时,同学们千万不能自暴自弃,任由自己放弃在学习上的种种努力,应该强制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激起自己内心深处发奋进取的欲望。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