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分为: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种形式。幼儿园属于教育机构,归文部省管辖,而保育所则属于儿童的福利机构,归厚生省管辖。幼儿园只收三、四岁以上的幼儿,保育所则收一岁左右的孩子,甚至几个月的婴儿也可以入所。无论家庭状况如何,入幼儿园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保育所的收费则是根据家庭的不同收入来计算收费的,收入多的家庭就多交,收入少的就少交。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教育内容基本是相同的。日本的幼儿园还有国立、公立、私立之分,近些年来,日本的私立幼儿园发展较快,其规模比公立幼儿园要大得多。无论是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园,都由国家、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统一管辖,国家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设备标准、幼儿师资等等方面都制定了统一标准。那么,又如何看日本幼教的改革呢?
一、日本幼教改革的重大趋势是注重儿童心理,培养幼儿爱心,进行丰富多样的情感教育。从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日本幼教进一步强调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在这以前,他们也还是比较重视幼儿的感情教育的,比如,在幼儿新入园时,为了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们往往采用情感感染法,入园的头两周为适应保育期,头一天只送一小时,然后再依次递增,在这期间,教师尽可能用和蔼、亲切的态度接近新入园幼儿,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的情感,以克服孩子焦虑恐怖的心理。让先入园的幼儿举办欢迎会,把自己做的小礼物送给新入园的幼儿,增加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幼儿园还把幼儿情感的教育渗透到教学计划中去,在幼儿入园的头两周,教学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题, 帮助幼儿较快地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当前,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日本的幼儿教师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将情感教育融于在日常游戏中。通过饲养小动物及做日常清洁工作的游戏,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培养对自己勤劳的父母的爱;通过喂养小动物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热爱生命的情感;此外,通过幼儿喜欢的土、水、阳光玩的各种游戏,使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培养其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情,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为了加强情感的内化过程,教师还通过各种拟人化的故事和各种辅助教育,使日常活动情境化、趣味化,不是把道德标准直接灌输给幼儿,而是创造环境,让幼儿通过亲身体会和环境陶冶,来培养丰富的情感。
日本幼儿情感的教育除了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对各种事物感兴趣的积极的态度以外,还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意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是日本人民比较突出和优秀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养成,是从幼儿期就重视培养教育的结果。改革之前,日本社会也普遍存在着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儿童精神和品德的培养的现象,日本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井深大就此曾强烈呼吁应当把精神品德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应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力。一位从日本访问回来的专家就曾指出,在日本的幼儿园中,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孩子,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孩子,但一定是最努力向上的孩子。由此可见,他们在日常活动中就非常重视培养幼儿 从小养成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同日本比较,情感教育有自己的特点,我国一向寓情感教育于德育中,主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取得一些成效。但我们也存在着差距,一是我们的情感教育比较局限,还没有把它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方面去。二是我们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情感教育不能单从概念和口号出发,应从日常细微小事入手,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动向,逐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奋勇敢的良好情感;针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溺爱、娇贯,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等现象,适当设置一些困难情境,培养幼儿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他们面临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二、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日本幼教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早在1984年8月设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所提交的关于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中就始终强调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培养。报告中指出:“此次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破除迄今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弊端,即划一性、僵化性和非国际性;确立尊重个人、个性、自由、自律、自我责任感的原则,也就是确立重视个性的原则。”1990年4月,日本在实施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再一次着重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个性的原则。适应幼儿个别差异进行教育。这也是日本幼儿教育观念的一大改革,是对日本教育的过去进行深刻反省的结果,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而采取的积极对策。长期以来,是否重视儿童个性的培养一直是东西方教育的一大差别,美国著名人文学家路丝&S226;贝内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她对日本人的独到见解,在关于儿童教育方面,他讲了一句至今对日本儿童教育有很大启发的一句话,就是“给儿童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日本历来就是一个吸取先进经验,快速消化吸收的国家,重视儿童个性培养的原则就是日本吸收欧美教育经验的又一实践。传统的日本幼儿教育是极重视集体行动的一致性的,主张团结起来,共同进步,因而忽视个性的发展,新的《幼儿教育纲要》的颁布,对加强幼儿个性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前年,我国有一幼教代表团到日本参观访问,凭借他们对以往日本教育的印象,他们想象中的日本幼儿园对幼儿的约束一定很严格统一,然而,事实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幼儿园中幼儿的活动并不一致,在一部分幼儿进入活动室参加专题活动时,仍然有个别的幼儿在户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向参观团解释说,培养孩子的个性,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耐心地个别指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重视儿童个性培养的改革已深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了。
我国的幼儿教育近些年也比较重视幼儿个性的培养,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0条就明确提出了“注重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就要求幼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要尊重他们的个别兴趣和需要,利用他们的长处,发展其特有的能力。在加强集体管理的同时,不要事事强求一致,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依此来确定每个幼儿的教育发展目标, 确保每个幼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他们自主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什么是社会适应性呢?日本教育家松本喜一郎认为:当一个人步入社会时,自己的需求能得到满足、愉快的生活,并且不给其他共同生活的人增添麻烦,还能作出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劳动。良好的社会性的形成是有赖于教育和指导的,幼儿的社会性是从和周围的人们有了共同的生活才发展起来的。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社会性的社会环境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人际关系首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一个关系扩大的过程,幼儿从自己生活的小圈圈里第一次通过幼儿园这个幼儿集体向社会迈进了第一步。在这里,他们首次有了集体的意识,在与其他小伙伴的交往中,他们逐步开始了解人际关系,慢慢地学会将来社会所必需的方面。日本传统的幼儿教育与我国一样,都比较重视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但是,我国的集体性社会教育比较侧重于幼儿的集体生活观念的培养。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比较单一;而日本则不然,它强调的是集体中间幼儿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和交往,是通过集体来加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向幼儿传授人际关系经验时,首先要求他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在幼儿期就培养他们彼此之间的信赖关系,在与其他幼儿的共同生活和联系中,学会如何相互合作,如何解决纠 纷,让他们逐步体验到与人共鸣的愉快感觉。
此外,在适应社会方面,日本的幼儿园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小就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日本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又多台风、地震,所以社会教育中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占相当的比例。幼儿期的孩子身体各部分机能的发育尚未成熟,加之好奇心强,一旦对某件事物发生了兴趣而入了迷,则容易忽视对周围环境的注意,这样,极易造成对幼儿的不良伤害;因此,幼儿园就通过日常活动和教学,指导幼儿机敏地控制身体,适应各种场所和环境,灵活恰当地保护自己,教育他们珍惜和保护生命,养成保护生命所必要的习惯和态度。平时生活中,他们还进行防止灾难的训练,增强幼儿面对灾害的应变能力。此外,幼儿园还特别重视训练幼儿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熟悉常见的交通标志,积极遵守交通规则。
我国幼儿园活动中,增强幼儿适应社会能力的内容也逐渐增加,这不仅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成了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中心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交往是独生子女教育中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关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还是个薄弱环节,幼儿对危险的防范能力普遍较差,日本幼教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四、强调幼儿园教育要有自己的特点,反对过早地小学化。在日本,对幼儿园应不应教幼儿识字和计算,也是有争议的。但是,大多数的幼儿园主张不能以教幼儿识字和计算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要过早地把幼儿教育小学化。然而,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学历的国家,在中小学学业竞争是很激烈的,可是日本的大多数幼儿园却不重视知识的灌输和练习,这不与将来的学校教育的要求相背离吗?回答是否定的,幼儿园如此的教育方针恰恰是为了将来的激烈学历竞争做准备。因为,在日本的幼儿园,他们重视的是以后学习所最需要的心理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兴趣、意力、情感等,这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传统的日本幼儿教育也是比较侧重知识的传递和智力开发的,日本著名幼儿教育家井涤大先生为此也强调日本幼儿教育应放远目光,应服务于长远的教育目标。这次幼教改革,划清了幼儿园与小学的界限,为了避免过早小学化,他们把幼儿班级的划分也进行了革新,不要采用大、中、小班的这种学校体制的划分,而是用幼儿所熟悉的花的名子来划分班组,在教学方面,也进行改革,以开发幼儿的潜力为主,充分重视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培 养,为将来知识的输入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我国幼儿教育在这方面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为了迎合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入了许多小学化的文化和知识,实行课堂教学,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幼儿对学习的恐怖心理。等孩子入学后,发现学校教的东西自己在幼儿园已经学过,因而也就失去了兴趣,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掌握,就不再安心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更应该放远目光,幼儿园教育应办出幼儿教育的特色来,不应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教育中更重要的东西。
当今世界,信息社会,各国的教育科学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幼教的改革不仅促进了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无疑给我国幼教带来了良好的启示。当前,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再次把教育改革推向更新阶段,幼儿教育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也成了一个重大课题。首先,我们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学习世界各国幼教改革的先进经验,争取我国幼教的改革能取得可喜的成果。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