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讲座:为孩子构建人生的幸福大厦(林高龙)

15年前 [03-10 14:36 周二]

讲座:为孩子构建人生的幸福大厦(林高龙)

 

 

家是什么?在我们中国的汉字里面“家”上面是一个宝盖头,代表家人们在一起生活的那间温馨的房子。事实上,在你们刚结婚的时候,你和另一半生活在一起的房子就代表了你们自己的家。这个代表家的房子里面,承载着你们的许多幸福和快乐,你只要一想到某个小区某幢楼某个门牌号,就充满了期待,只要一打开这扇门就充满了温馨,因为这是你自己的家。

直到某一天,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哭声,你们对于家开始有了新的定义,因为你有了孩子,你成了孩子的爸爸或妈妈。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于家的符号,你可能不会再想到某个小区某幢楼的某个门牌号,你能想到的孩子那张天使一样的脸。你一想到他(她)内心就会充满温暖和感动。而且你在那个时候就开始许下一个愿望,我要让我的孩子过的幸福快乐。

但是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你可能会渐渐感觉,要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甚至会沮丧地发现,为什么那个曾经抱个手上,贴在怀里,心里默默想说,我爱他(她)千遍万遍也不厌倦的天使宝贝怎么不见了。

于是,很多家长就会充满困惑和不解,有的家长会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的调皮捣蛋、为什么孩子会这样的胆怯内向……为什么为什么,总之在每个家长心里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号,期待能够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而我今天在这里,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讲座,让家长朋友们对于孩子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重新认识孩子的基础,对如何为孩子构建人生的幸福大厦能有积极的帮助。

 

其实,每个家庭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家庭来说,有两件事情都是必经的,一个是买房子,另一个是养孩子,而且房子和孩子可能是伴随一个家庭最为长久的事物。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可能就会发现在这两件事情中间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

比如,我们先说买房子。

在买房子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房子所在的地段,这个地段的交通方不方便,附近的生活设施(比如超市、商场)、文化设施(比如学校等)、卫生设施(比如医院等)近不近,方便不方便,所以北京的四环外与二环内的房价有很大的差别,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宁愿多掏钱要买在二环以内呢?因为地段好嘛。

在买房子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房子楼层高不高,它到底是五层、十层还是五十层。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楼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向往一览众山小的风景,所以掏更多的钱,住到五十层以上,四十九层以下的都坚决不买。而有的人,可能天性保守一些,会考虑说要是电梯停电怎么办,所以还是住在三楼比较保险,四楼以上不予考虑。

对于一个房子来说,要想卖得好,地段很重要、楼层很重要。但是不是这两个条件只要都具备了,就能卖个好价钱了。不是的,还要一个必须考虑的,什么呢?房子的结构,有没有人愿望去掏钱买这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它的卫生间40平米、它的厨房30平米、它的客厅20平米,它的卧室却只有10平米。同样的地段,同样的楼层,同样的100平米,我想如果是客厅40平米、卧室30平米、厨房20平米、卫生间10平米,这样的房子的结构肯定会好卖的多。

讲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对一个好的房子。可以形成以下三个基本的共识:

一是要地段适宜。

二是要楼层适当。

三是要结构适合。

 

 

其实,对于孩子的那幢人生的幸福大厦,你如果期望它在未来的社会这个楼市当中成为高品质、受欢迎的楼层,您要实现的是那三个目标呢?同样的,一是地段适宜、二是楼层适当、三是结构适合,对不对?

好的,我们现在目标明确了,那么开始探讨下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家长到底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为孩子建构真正属于他(她)的人生的幸福大厦呢?

因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清楚明了一个道理,虽然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在足够的条件时候,就可以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地段、想要的楼层、想要的结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她)将人生最初也是最大的希望,是完全寄托在家长的身上,虽然属于他的人生的幸福大厦最终是属于他,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

因为你们给他什么的家庭环境,就决定了他的大厦所处的地段;你们给他什么样的遗传基因,就决定了地质,决定它所能建造的楼层高度;而你们给他什么样的早期教育,就像帮他挖好的地基一样,最终决定了它所能形成的房子结构。

那么,作为每位深爱孩子的家长,你们期望孩子有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并也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孩子建构一幢属于他自己人生的幸福大厦。但是,我们必须要问一下自己,在我手上,有没有这样一个事关孩子未来的人生蓝图。

通过这样一个蓝图,我准确无误地知道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我清楚明了地知道孩子身上的遗传基因,并且我能根据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孩子的遗传基因,施以正确的早期教育,并最终为孩子建构起地段适宜、楼层适当、结构适合这样一个高品质、受欢迎的幸福大厦呢?

 

一、             家庭环境——看地段

对于房子所处的地段适宜与否,我们可能通过自己肉眼去观察就能得出一些基本的结

论,这个地方好不好。但是对于孩子所处的“地段”——家庭环境适宜与否,家长可能并不是非常明确,而且有的家长并不明白自己所给予家庭环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案例】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中,有两个家族的命运被美国人所津津乐道。在美国的康乃狄克州,有一个叫嘉纳塞·爱德华的人,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哲学家,自他开始的八代子孙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有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20多位上下两院议员、13位大学院长、14位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18位报社、杂志社的主编或负责人、80多位文学家,100多位牧师……。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竟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而同时代,同样在美国,居住在纽约州的一个叫马克斯·朱克的人,他是一个无知粗暴的酒鬼,自他开始的八代子孙中却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个酒鬼……

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历史背后,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人生命运的不同影响。生在嘉纳塞·爱德华家族的人,从小就接触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里面,所有的人都追求人生的真善美、所有的人都追求人生的真理、所以,所有的人也都成就了自己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而生在马克斯·朱克家族的人,从小就被一个充满不安的恶劣家庭环境所影响,在这个家里面,充斥太多的罪恶和危险,他们从一开始就目睹酒鬼、乞丐、盗窃犯甚至杀人犯的点点滴滴,并将这些点点滴滴慢慢变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所以,所有的人都在这种罪恶和轮回中沉沦。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是这个故事的中国版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本身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有一次我在山东做讲座,有个幼儿园的园长告诉我说,在她的幼儿园有一个小男孩

5岁,是幼儿园的小霸王,整天就知道欺负其他小朋友,打驾、说谎、偷藏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这些就是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当中最大的乐趣。幼儿园的老师说他也不听。而且这个小男孩,有时候被说急了,还会说这样一句话:“你再说我,我叫我爸找人教训你。”,让老师感到十分无奈。

老师虽然多次跟孩子的家长沟通过,就是没有任何的效果。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

个孩子的爸爸就是他们当地的“大霸王”,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地皮流氓小混混。当然,无论什么样的爸爸,对于孩子都有自己的期望,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比自己好。所以这个爸爸一听说孩子又闯祸时,通常的做法是一顿痛打,边打边警告说:“你下次又是再敢闯祸,信不信老子打死你。”这个爸爸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得以改变。但是,这样的打骂的最终效果是,这个孩子平常打架时的口头禅就是:“信不信老子打死你。”

这个幼儿园的园长是非常尽责的一个人,虽然这个孩子之前被不少幼儿园开除,而且她们幼儿园也完全有理由把这个孩子开除,但是她一直不忍心,她说孩子这么小,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社会都不去接纳他,那他以后怎么办?于是她来问我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孩子去改变呢?

我给这位园长讲了一个故事,希望能够让她在合适的时机把这个故事转述给孩子的爸爸。

有两只非常有思想的老鼠结婚了,他们非常痛恨自己整天躲躲藏藏,被人类穷追猛打的命运。于是它们结婚在那一天起就发誓说,等自己以后有了孩子以后,一定不让孩子延续自己这样的命运。等有一天,它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它们每天都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偷食物回来给孩子们吃。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它们告诉孩子说,你们每天都在家里呆着,你们要改变被小偷的命运,你们要光明正大的活着,这是我们对你的最大要求和期望。于是,这对老鼠夫妇早出晚归整天忙碌不停,去不断地偷食物,然后储存起来,想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去改变天生当小偷的命运。

突然有一天,这对老鼠爸妈奇怪的发现,怎么我们家的仓库里面东西好像不太对啊。有些食物不是我们偷回来的啊。它们心里就犯了滴沽,于是第二天他们假装一如往常出去偷东西,悄悄躲在屋子外的拐角暗暗地观察孩子们的动向。结果他们非常失望的发现,等它们前脚刚走,它们的孩子也溜出家门,去偷东西去了。这对爸妈怒不可遏,冲到孩子们的面前质问说:“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会这样子啊。我们这么拼命,就想让你们改变小偷的命运,可是,你们为什么还是要学我们当小偷啊!”孩子们告诉爸妈说:“因为我们每天在家里听到的,就是你们在商量怎么偷东西,我们每天在家里看到的,就是你们偷的东西。我们在你们身上学会的,也就是偷东西。”

这位幼儿园的园长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沉思了一会,告诉我说,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虽然这个寓言有些极端,但是这里面的道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换了地方、换了场景、却始终上演。

事实上,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带给给孩子不同的人格特性。比如说: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听的这里,很多家长会明白原来家庭环境这么重要,那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以后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实施就好了。就好比许多人在盖房子选地段时,突然看到一块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空地,大呼过瘾,于是马上决定掏钱买上,计划在这块地段建造一座摩天大楼,但是地段好的地方,是不是都能按照你的期望去盖一座幸福大厦。

 

二、           遗传基因——查地质

 

未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必须还要考虑一个基本因素,这块地段下面的地质到底怎么样?事实上,我们如果留心观察一下生活的场景,你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建筑物施工之前,必须要做的步骤是什么?要勘查地质,要在准备施工的这块地上面用很长的钻头钻到地里面,取出地里面关于地质的结构的样本。然后根据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决定整个建筑的布局、高度等等。

试想一下,在一块看似完美地段下面,有可能藏着地下河、甚至是一片沼泽,如果我们不了解地质,在决定开工的那一天起,事实上就已经隐藏了无数的危险。

比如在昨天,一位家长给我的QQ留言,这位母亲说:

“儿子小的时候,提倡赏识教育,到现在我儿子连父母都不怕了,作父母的一点威信都没有,现在喊都不听。林老师,我好困惑:昨天晚上,帮儿子检查数学作业,10道题竟然错了8题,好言好语喊他改怎么也不肯改,气得我火冒三丈,拿起衣架就打他,打后又心痛的掉眼泪,不断的反思,我这是怎么了,怎么可以这样教小孩,自己也很清楚小孩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可是当他犯错误时我根本无法端正自己的心态.....林老师,怎么做父母那么难啊

我告诉这位家长,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教育孩子的确很难,但是为什么同样的用心,甚至更多的用心并没有换来您所期许的答案呢?

也许是您并不了解孩子,也许是您并不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位母亲的困惑,也是天底下许多家长的共同困惑。比如说赏识教育,为什么用在隔壁家的孩子身上,是那么的见效,你看人家的孩子一赏识,就变得如此优秀,我们家的孩子所赏识教育吧,得出的结果是“连父母都不怕了,作父母的一点威信都没有,现在喊都不听。”

作为家长就开始着急了,一想起,老祖宗说过:“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乎改变方向,开始揍他,结果你会发现孩子越揍越逆反。所以家长也就越来越迷茫,往左也不对,往右也不对,谁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

其实,人生的许多道理是共通的。当我们整天会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中最常用的一句台词是:“百丈百楼平地起”。但我们可能都忽略了孩子到底是从那块平地上面起来的,这块平地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所以,我们要回归本原,重新去思考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寓意无穷的问题:“孩子是从那里来的?”

我是从那里来的,这是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成长,肯定都必经的一个考题,因为这是孩子对自己存在的一种探索,但是许多家长未必能够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一个精子和卵子的生命,就构成了一个爱的结晶。这个结晶在母亲的肚子里,从一个小小的细胞慢慢演绎成一个全新的生命奇迹。这就是孩子的由来,而且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也是必经的一段历程。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和孩子的生命怀着一份感激和敬意。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的全部,只是从一个那么一个肉眼都无法察觉的细胞开始,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传奇故事。

但是,我们许多家长本身作为生命传奇的见证者,同时作为另一个生命传奇的缔造者,也并未能够完全明了,那个在细胞内部演绎传奇故事的本原是基因。

所谓的基因,可以按照我们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就是基本因素,是决定一个生物物种的所有生命现象最基本的因子你看我们一个人,从小小的细胞,慢慢演化,形成头、内脏、四肢等等关于人体的一切,比如我们黄种人的头皮是黑色的、眼珠是黑色的、皮肤是黄色的,而白种人的头皮是黄色的、眼珠是蓝色的、皮肤是白色的,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而且基因,不仅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外在形态,比如容貌、肤色、身高等等,还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在组成,比如每个人的智力、性格、特长等等。而这些由基因决定的内在组成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孩子们的未来成功呢?

英国剑桥大学罗伯特.普洛明教授从大量单卵双生孪生子的遗传基因研究中发现:人们的成功32%-62%是由基因决定的,其他才由环境和个人后天因素所决定。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发表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科学》上,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基因是如此的重要,但我们了解孩子的基因吗?我们了解孩子基因所决定的独特个性吗?我们都知道盖房子之前肯定要勘查一下地质,但是我们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之前,是不是能够清楚明了地知道,我们也应该在了解孩子的基因特性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教育。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他在二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因材施教。

什么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材质进行适当合理的教育。虽然在那个时候,科技还没有发达到认识到基因这个层面,但是他老人家已经知道每个人天生的材质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去改变一个人的先天材质,我们只能去适应他的这种材质,然后根据他的独特性去进行适当合理的教育。

而且孔老师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论语》当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要行动吗?”

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何能不请示父兄马上行动呢?”

冉有说:“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要行动吗?”

孔子说:“听到了马上就行动。”

公西华问孔子说:“仲由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要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要行动吗?’,您却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这使我迷惑,所以大胆地问问为何回答不同。”

孔子说:‘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前进一步;仲由一个人能顶两个人,所以要抑制压缩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你看对于两个弟子同样的问题,孔老夫子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是因为他对于子路和冉有这两个弟子,天生的性格的了解和把握,对于退缩的冉求,孔子告诉他说,你就大胆去做吧,对于冒进的子路,他又告诉说,你有事要多商量。

但是,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在历史推进了两千多年以后,对着自己的看着长大的孩子,我们为什么有时候被活泼好动的小顽童搞得不胜其烦,心里暗暗滴咕,他又是像隔壁家那个文静可爱的小绅士多好,可是你可能并不知道,隔壁家的家长还在暗自发愁,我们家的这个小绅士,什么时候也能像对门的那个小侠客就好了。

这是两个房门背后不同的心情。但是,在房门的背后的家长其实并不完全理解,决定孩子这些表现的,并不是你的本意,也并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有个叫做基因的家伙在演绎的一出戏。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到。很多时候,决定孩子人生幸福大的高度和布局的,很多不是家庭环境所决定的地段,而是天赋基因所决定的地质状况。

 

三、早期教育——挖地基

我们前面说过了,要想为孩子构建一幢人生的幸福大厦,要选地形、要查地质,那么,

我们在这基础上面,是不是就可以盖大楼了。不是的,我们要做的第三步,不是向上发展砌砖头,而是向下深挖布结构。这就是孩子的幸福大厦的挖地基的工程——早期教育。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只是一句简单的老话吗?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案例】1920,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发现每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这两个“怪物”——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人们称大女孩为卡玛拉、小女孩为阿玛拉,并把她们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抚养。阿玛拉在一年后因病死去,卡玛拉活到17岁。

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耳朵却象狼一样的尖尖长长的,行为举止也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 虽然经过人们的调教和在人的社会中生活,使得卡玛拉去掉了一些狼的习性,逐渐学会了适应人的社会生活,如穿衣、直立行走,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数字和50个左右词汇,能讲一些简单的话,但经过智力测验,卡玛拉17岁时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3岁半的儿童,而且她的智力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正常的同龄人的水平了。

【案例】1970年,美国的社会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叫基妮的13岁半的小姑娘,被发现时她被狠心的父母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窖里,她除了会吃饭,其他什么也不会,甚至不会说话。经过6年的系统教育,到19岁时,她的语言能力只相当于一个正常的5岁儿童,而且她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完全正常水平了。

这两个案例说明,即使有正常的遗传基因,但如果错过了心理发展的某段时期,就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陷。也就是说,在孩子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期”。

人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幼儿时期,必须从0岁开始就进行适当的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成长中有着不同作用的重要时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忽视了某个,那么给宝贝带来的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