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个案指导技巧

15年前 [11-23 20:04 周一]

 

 

对于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来说,个案指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子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和家庭教育讲座不同,个案指导更有针对性,它可以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可行性很强,因此,也很受家长们喜欢。

如果你将来想在社会中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必定离不开个案指导,而且对于我们家庭教育执导师来说,个案指导和讲座不同,它更能检验一个指导师的水平,如果是做讲座,你可以提前搜集资料、精心准备,甚至可以反复练习,个案指导却不同,你要和家长或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而且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准备的时间,需要即刻反应,特别能检验一个指导师指导水平。因此,增强个案指导的能力对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来说非常重要。

我在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做志愿者,有很多心理咨询师朋友。因为我在做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我经常会提起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一个朋友说:我也接触过做家庭教育的,我觉得做家庭教育的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好为人师,特愿意给人支招。说实话,因为我在做家庭教育,我听了这位朋友的话,当时很有些不舒服。但我记得这样一句话,叫“良好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位朋友的话深深留在我的心里。后来,我在接触我们的指导师朋友,看大家在qq群里给家长做指导的时候,真的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每当一个家长带着种种困惑问我们该怎么做的时候,我们大家充满的热情,毫无保留、毫不吝啬,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掏给对方:你可以这样,你可以那样。当然了,这种热情和爱心非常可贵,这种做法也没有错,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做什么?不就是要把自己掌握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教给家长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我们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个案指导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还是让家长接受你的理念和建议?我相信我们的指导师特别有爱心,特别想帮助家长,既然我们是想让家长接受正确的教子方法,那我们就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指导,家长能接受多少?有没有实际的作用?

我丝毫不怀疑我们的指导师们,我相信你给家长的指导都是科学的、先进的、可行的,因为我们都受过正规的学习和训练,但是,你的好东西,家长能不能接受,这是另一回事。就像你的手里全是诱人的美食,它们秀色可餐、营养丰富,但是,如果这个人没有食欲, 你再怎么努力,对方也是吃不下的。我们指导师首先需要做的是调动起对方的食欲,当他饥饿难耐的时候,不用你送,他自然就来吃了,而且,肯定比你送过去的东西吃得香。

所以,对于指导师来说,怎样让家长心悦诚服地、主动的接受你的好东西、好建议,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除了需要我们指导师具有丰富的、先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个案咨询的技巧和需要主意的几个问题。

一、无条件接纳对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记得在心理咨询课上,老师告诉我们,一个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个成功的咨询。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和心理咨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双方心灵的沟通,如果没有彼此信任和包容放松的环境,指导是很难有效的。一个家长满怀对你的尊敬和信任来向你咨询,结果一接触,对你产生了种种看法,或者产生阻抗,你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1、首先要接纳对方的情绪。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情绪,情绪分正面和负面,正面的情绪包括:高兴、幸福、兴奋、满意、享受、快乐等,负面的情绪包括:失望、失落、无奈、忧伤、忧郁、痛苦、焦虑、愤恨等等。我们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家长来咨询问题都是带着情绪的,而且多是负面的情绪。每个家长都想做一个好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它们来你这里咨询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努力,许多问题让他们焦虑、无奈,甚至痛苦,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来求助与你,肯定有很强的情绪在里面。

虽然从表面看来,家长都是在寻求方法,比如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厌学,初中刚上了一年,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顶用,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我的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成绩差,老师,你说该怎么办啊?”我们看,家长是不是在寻求方法?是。如果你觉得,你要的是方法,我就给你方法吧,你可以这样,你可以那样,等等,对方可能会怎样?你说的方法他可能都试过了,他心里可能会想:这些方法我都知道,原来你也就这几下。当对方从心理对你有了抵触和看法 ,你手中的东西再好吃,他也没有吃的欲望了。他会觉得,你不懂他。

我们在石家庄未成年心里维护中心经常上督导课,督导课上有一个内容就是现场模拟咨询,一个人做咨询师,一个人做来访者,然后大家点评、交流。记得刚加入不久的一次督导课,我做来访者。我讲了令自己困惑很久的一个问题,当时很激动,边讲边哭。那个咨询师就是一直在帮我找问题的根源,给我建议,我觉得他根本就没有读懂我。后来在分享时我说:你说的办法我都试过。我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就是没有效果,心里特别委屈和无助,那时候,我多么希望有人说:你是一个好妈妈,你已经做的够多了,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如果有人当时给我说这些话,我一定会像遇见亲人一样嚎啕大哭。那个时候,我真切体会到,我需要的并不是他给我说的种种办法,而是他的理解和支持。

那我们该怎样做?那就是首先要接纳对方的情绪。如果是面询,你会观察到或者听到对方的情绪,如果是网络qq,你也会从文字里读到他的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你观察到的对方的情绪说出来,告诉他,比如说“你说,你的孩子厌学,我感觉到你对这件事很焦虑,很希望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是吗?”“你说孩子写作业磨蹭,你很着急,是吗?”或者说:“我很理解你此时无助的感觉。”等等,当一个人的情绪被对方和读懂和接纳后,会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有的时候甚至会悲喜交加。当对方有这种感觉时,你就已经开始同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只有有了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对方才有可能把更详细、更具体、更真实的细节告诉你,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对方充分信任你,你的种种建议才可能奏效。

记得有一次在qq上,有一个家长咨询,说她上初中的孩子,做事拖拉,没有上进心。这个妈妈做了很多很多,很尽心、很尽力,差不多是包办了,就连上厕所的时间长短都要管。这个妈妈很焦虑。作为指导师,作为第三者,可以说,我们把问题看的很清楚,正是因为这个妈妈的包办才导致了这个孩子的拖拉。那有的指导师就说:“你是不是管的太多了?”我们仔细考虑一下这句话,表面看来很温婉,其实里面带着指责,家长会怎样想?我不管行吗?那是我的孩子!你当然不着急。我们看看,指导师和家长是不是处在了心理对立的立场?一旦你和来访者成了对立的关系,你的咨询可以说不会成功。我对这个妈妈说“你为孩子做了很多,你太不容易了,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个家长立刻说;“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做”。我马上给她发过去一个鼓励的图标“一个可敬的母亲”,然后顺着她的话说:“你说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做,想必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你也是愿意做的,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想必你也是愿意做的,是吗?”我想,我给这位家长的建议,不比别的指导师高明多少,但家长很容易接受。后来,那个家长说:“老师,我是在流着泪和你交流的。”我想,她之所以这样激动,一定是感受到了我的接纳、理解和支持。有人说,我的咨询和别人不太一样,我想,大概是因为我给了对方接纳和鼓励。

所以,我们指导师在接触个案咨询时,不要太急于给家长出主意、想办法,你要做的,首先是接纳家长的情绪,让家长感觉到你的理解和温暖,建立一个良好的咨访关系,这样,你的咨询就成功了一半。

2、无条件接纳对方,不做价值评判。对于这一条,可能有的人有想法,无条件?难道家长的种种错误观念和做法也要接纳吗?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接纳,接纳就是允许对方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不等于赞同。来向我们做咨询的家长是各种各样的,什么样的性格、观念和处事方式的都有,你要想充分理解对方,走进对方的心里,必须走出自己的价值参考框架,用对方的参考框架来解读对方,你才能真正理解他,才能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你才能知道从哪里入手帮他。

另一个,对方感觉到你的接纳和理解,才会放心地对你敞开心扉,你才能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你的指导才会奏效。

不做价值评判就是不直接对对方的做法和观点做对与否的评判,当然,不做评判也不意味着同意他的观点,许多家长的观念和做法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怎么办?指导师的任务是,你要用你的技术让家长自己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不是你告诉他错了。试想一下,如果你和一个人交流,对方总说:你错了,你怎么这样?你这样做不好等,你会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能感受到对方的理解吗?你愿意和他说心里话吗?

假如你是一个老师,一天,一个男生偷偷对你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说:“中学生可不能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学生会怎样?你的不接纳和价值评判会直接把对方的话堵回去,谁还会和你说心里话?一个咨询老师是这样做的:很惊喜地问:“真的?恭喜你长大了,那女孩长什么样?漂亮吗?”学生会和他讲很多,什么话都对他说,这个老师会很巧妙的告诉对方怎样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从接纳开始,建立信任的关系,因势利导,达到指导的目的。

对于家长也一样,比如一个家长来向你咨询女儿早恋问题,妈妈的观点是,学习好不如嫁的好,你不能接纳家长的观念,就对家长说:“你这种观点可不对,女人要学会自强自立”,家长心里会说你老冒,都什么年代了,心里自然会对你产生阻抗,这个时候,你再说什么家长也是听不进屋的。

因此,在个案咨询中,要避免说;“你这样做不对”、“你怎么这样?”“这事你凭什么那么肯定?”等评判性的话。

3、找到对方的积极面,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就是家长需要鼓励和支持。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不管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他们都在尽心尽力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将来有所成就。只是,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家长们很着急、很焦虑,很无助,有时也很委屈,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心理咨询技术中,有一种技术叫阳性强化法,就是对方表现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样和强化,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方法,把孩子的优点扩大再扩大,用正向激励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对家长也一样,我们要及时发现家长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鼓励和强化。一是可以让家长感到理解和支持,二是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好孩子的信心,这些对个案指导的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尤其是在咨询开始的阶段,家长一般要向你说一些问题和困惑,你可以适时的给予肯定,比如说:“你太不容易了”、“你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你已经很努力了”等待,你的理解和肯定会让家长感受到理解和温暖,甚至会百感交集。

这些都是有助于良好咨方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良好指导效果的基础。

二、分清咨询的对象,以来访者为中心。

关于咨询的对象,我们从群体上来分,大概可以分:家长、学生、老师这样三个群体,这是我们常接触的。我们在个案指导的时候,你首先要分清你的咨询对象是谁,弄清楚你在给谁咨询。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人觉得不以为然,难道我还不知道是家长还是孩子向我咨询吗?仔细分析一下,不一定。

比如: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你滔滔不绝,给对方很多如何培养良好习惯的建议,其中可能会谈到如何预习、听讲、复习等问题,谈到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我们仔细考虑一下,你说的这些方法都是孩子自己需要做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无法替代的。家长掌握了这些方法,你说有用吗?你说你是在给谁咨询?

所以,谁来向你咨询就解决谁的问题。家长来咨询孩子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你要告诉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只有分清了咨询对象,你的建议才能更有针对性。对于同一个问题,咨询对象不同,切入点和咨询的方向就不同。

比如:

于处理老师和孩子的矛盾问题。一个孩子在学校打架,老师没有搞清楚事件的真正原因,把孩子批评了一通,把家长叫到学校,希望家长严加管教。家长挨了老师的训,觉得很没面子,回家把孩子又训了一通。

如果家长来咨询,说自己很郁闷、很生气。要记住这一点,谁来咨询解决谁的问题,那你就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打架的事情,心平气和的弄清楚打架的原因,给孩子理解和接纳,指导孩子自己处理这些事情。如果你有能力,还可以帮家长分析没面子的心理原因,为什么忍不住打骂孩子。

如果孩子来咨询,说自己如何委屈。你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相信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真相,让他明白,虽然自己有理,但采取这样过激的办法是不妥的。老师冤枉了你,是老师的不对,但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之所以冤枉你,可能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你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向老师说明,等。

如果老师向你来诉苦,说自己多么生气,学生多么难管。你首先要接纳老师的委屈,理老师的不容易,然后引导老师意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不妥之处在哪里。

三、弄清楚对方真正需要什么

如果一个家长向你咨询说,我的孩子不爱学习,特贪玩,学习没有主动性,我怎么说都不行,老师,我该怎么办?我们看这样一个咨询,你觉得应该怎样回答?怎样帮助这个家长?从字面上看,“不爱学习,特贪玩,学习没有主动性,”一是说明孩子没有主动性,没有兴趣,二是可能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症下药,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我想,你心里可能会有很多方法教给家长,我们的中华家庭教育网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关于这个话题,甚至你可以办一场讲座。

我就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那是我在心里维护中心接待的一个来访者。一天,一个家长过来,一开始就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我对每一位来咨询的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报着一种好奇的心态,首先心里想:“为什么家长会这样说?他有什么凭据?这个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些好奇让我继续追问下去。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淡,我才发现,完全不是他说的那样,这个孩子是家中的独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老爷,6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尤其是母亲,早年由于很多原因,没有上过大学,希望孩子完成她未尽的梦想。一直对孩子很严格,但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平平,母亲很着急。她听人说,小男孩到了初中才会突飞猛进。所以,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初中,对孩子管理得非常严,只要一看见孩子离开自己的房间就很焦虑,说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孩子喜欢踢球,希望星期天能有半天的时间去踢球,他只允许一个月玩一次。这个孩子几乎没有玩的时间,有事放学后偷偷地去玩会儿,回来晚了,被母亲发现,还会发生不愉快。

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这个案例从孩子学习不主动、自制力差开始的。她需要“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制力”的指导吗?如果,你不弄清楚她真正需要什么,你的咨询指导有作用吗?在这个案例中,指导师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个妈妈的焦虑心情,其次是让她明白“手抓沙子”的道理,引导她看清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观念和做法。

所以,我们作为指导师,要练就一双慧眼,能从咨询者的点点滴滴中发现事情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你的咨询才会有效,才会成功。

四、跳出圈外看事件,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我看到过很多我们指导师的咨询,有的时候心里会一直跳跃着两个字,那就是“纠缠”,包括我在心理咨询中心上督导课、谈论案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是我们刚刚开始做咨询的咨询师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太容易和来访者“纠缠”在一起,被来访者牵着鼻子走,陷入来访者的问题中,和来访者一起挣扎。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你和来访者纠缠在一起时,你就很难看清事情的真相。

我在未成年人心里维护中心做心理热线的接线员,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困扰了大家很长时间。

一个19岁的男孩,经常打电话来,诉说他和母亲的乱伦行为。由于热线接听员是经常换人的(简单介绍一下值班情况),开始,这个男孩打电话来,几乎每次都是不同的接线员,每个接线员都会问到他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这个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那时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你是什么感受等等问题。他会一遍一遍的说那个过程,有的时候,一边说会一边自慰。

因为我们的咨询情况都是要做记录的,大家发现,他每次说的情况大同小异,很多咨询师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说这个案例需要督导,后来,在一次督导课上专门就这个案例进行了督导。可惜我没有参加那次课,也不知道老师是怎样说的。后来,有一个资深的咨询师接他的电话,就揭穿了他的秘密,原来,他说的一切都是假的,是他靠想象编出来的,他和母亲之间根本就没有发生性关系,完全是他的幻想。而且,他每次向接线员叙述的过程,都是一个幻想的过程,享受的过程,接线员温柔的声音会激发他的兴奋,所以才会产生边叙述边自慰、频频打电话的事情。原来,我们都被他涮了!都陷入了他编的陷阱,被他牵着鼻子走,都和他的问题纠缠在了一起。当然,可以肯定一点,他的“圈套”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编一个故事来骚扰接线员,他确实有心理问题,他牵着别人的鼻子走也是无意识的。

你知道,当我们知道了这个真相后,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吗?这个孩子太有才了,编得和真的一样。后来,大家都在试图劝他到心里咨询中心做面询,因为这样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必须要有咨询师长期的陪伴和治疗。现在,这个男孩打电话很少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样了。我在这里讲到这个案例,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咨询者牵着鼻子走,会和对方纠缠在一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个咨询师也好,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也好,我们都要努力修炼自己,不管多么复杂的案例,只要你跳出圈外,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你才会看清庐山真面目。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的学员会说,那我怎样才能做到用第三只眼睛看问题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练就体察自己的能力,你能及时意识到在你的指导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已经被对方带到问题或情感的漩涡中了,这需要一个指导师长期的学习和修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再一个,就是案例督导,这是发现自己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就是把你做个案的整个过程写下来,拿到我们的团体里去督导。我在心理咨询中心做兼职,经常会有案例督导课,收获很大,我们说,旁观者清,你看不清的东西别人会帮你,慢慢的,你自我觉察的能力就会增强。目前,我们指导师队伍里可能还没有这个项目,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这样一个案例督导的机构,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得到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