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教训
16年前 [12-09 11:51 周二]医院的最后一晚,女儿坚持不让她的爸爸陪护,她要体验一个人留下来的感觉。尽管我们不赞成,一方面觉得这里面没什么值得体验的东西,另外也担心万一出什么事,晚节不保,到头来追悔莫及。但最终拗不过她,夫妻俩只得不放心地离去。
第二天早上赶到医院,走道里已是热闹的景象,病人们忙着吃早餐,医生正准备查房,护士在交接班……女儿却蜷缩在被子里,睡得很香。我看没什么异常,一颗心也落了地。
醒过来时,女儿第一个举动便是伸手摸向枕头底,这才发现手机不见了。我们翻遍了整张床,连棉絮也掀开看了,仍是一无所获。我沮丧地意识到,到底还是出了问题!
女儿伤心又绝望。关于手机的安全,我们提醒过她好几次,每次她都会说,放心吧,我注意得很咧。前一夜她直到两点多钟才睡去,原意就是想守护手机,证明她的管理能力,只可惜残酷的现实粉碎了她。她躺倒在床上,眼神很无辜地看着我,听着我的分析。
在意识到手机被偷的一瞬间,我几乎同时锁定了偷盗者:一个病房护工,并立刻想起当我行色匆匆地在走道上碰上他时,他对我开玩笑说女儿尿了床的情景。我当时没有理他,只感觉几分奇怪,因为我从没和这个人说过一句话。现在知道,原来是做贼心虚,画蛇添足。
一定是这个人无疑!房间以及走道上的病人,不是缺胳膊就是断腿,不可能;病人家属,同是天涯沦落人,也不可能;值班医护人员更不可能。剩下就是三名护工了:老黄,不可能,他在骨二科干了十几年,是那种很懂行规的人,知道要做得长久,贪小利、侥幸心理是绝对不能有的;小刘,也不像,外表老实巴交的,照顾病人非常认真负责;只有那个小马,形象猥琐,贼眉鼠眼,一看就是个小人。
女儿把事情告诉了给她打针的护士,不一会儿,护士长来了,了解了情况之后对我们说,这个小马,曾有过好几次偷窃的嫌疑。女儿看了我一眼,看来我的判断是对的。不过判断归判断,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自认倒霉了。
女儿受伤不轻。小时候她就喜欢看《神探柯南》、《小虎队冒险记》,大一些的时候更是迷上了希区柯克以及日本侦探小说,还常常对我分析案情,向我展示她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偶尔会给她泼泼冷水,说现实中的案子可不像一场游戏,她不以为然。这回总算领教了,当一个成人要对付一个孩子的时候,后者是绝对的弱者,《小鬼当家》中那种孩子把大人玩得团团转的景象是永远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
我没有一点责怪她的意思,只是在很委婉地告诫她。她听得出奇地温顺,我感到手机的丢失确实刺痛了她的某根神经,她虚心地打开了自己,愿意接纳经过验证之后正确的东西。这不单是一种悔过的表现,而是在真诚地向生活中的道理靠拢。这一点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事实的教育力量如此之大,平时给她一点建议,她不是不耐烦,就是不以为意,甚至倒行逆施,很多时候我总感到束手无策——这下我发现损失、挫折倒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它用切肤之痛鲜活地教育了她,她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平日里所言不虚,如此,丢一部手机反倒是一种收获了。
孩子的成长中会有很多挫折,有时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有时是肉体或精神上的。我们总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直截了当地告诉她,让她少走弯路,少些损失。但是人生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都得自己独立去完成,哪怕是很明显的经验,也不可能通过几句话就简单地传递过去,让她毫发无伤地跳过那些沟沟坎坎。占尽先机,方方面面都在父辈的肩膀之上展开,那样的人生是不可思议的。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为了行路,人在路上,人在行进中,该经历的还得去亲身经历,有了痛和伤,才会被锤炼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