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平凡的母亲用她们的智慧和爱心母亲教育的大胆尝试

15年前 [12-30 20:01 周二]

一群平凡的母亲用她们的智慧和爱心,开始了对母亲教育的大胆尝试。母亲们组成的教育协会,让大山里的妈妈们摆脱贫困,让失学的孩子重拾学业,让失去信念的母亲重拾希望……五常母亲教育协会“星火燎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1:28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张巍

  “五一”长假,哈尔滨市和五常市的3个初中生离开父母,在广东顺德的3户人家里过了节。这不是“一帮一”助学工程,而是五常母亲教育协会搞的一次主题活动。像这样的主题活动五常母亲教育协会一年要搞几十次,这个协会是由一些不甘心丢失家庭教育的母亲们创办和组成的。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自然母亲”(凭着感觉、本能和在生

活中自己积累的经验来教育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教育误区。)成为“合格母亲”。她们从2003年开始了对母亲教育的大胆尝试,成立了全国首个母亲教育协会。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协会已发展五常会员200多名、哈市会员100多名,北京会员160余名。在五常母亲教育协会的带动下,目前全国16个省23个城市都在孕育成立母亲教育协会。

  成功母亲投身研究母亲教育

  说起五常母亲教育协会就不得不说协会的组织者王艳华。她的女儿在2003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这与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她,非常注重女儿的早期教育,女儿四岁半开始学钢琴,6岁就通过钢琴四级考试,并开始了最初的音乐创作。上小学前,女儿就能够独立阅读。因为钢琴练习和作曲需要大量时间,一上小学,王艳华就和班主任协调,决定尽可能少地让女儿到学校上课。为了让女儿从小有玩伴,能够多参加实践课,她为女儿选择了体育课、班会、大队部活动、学校班级实践活动等必修课程,到五年级,女儿的课外阅读量已达400多万字,钢琴通过九级,多次获省和国家级奖。许多人向王艳华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她觉得应将自己的经验与母亲们分享。

  谈及创办母亲教育协会,王艳华说:“我是学师范的,经济条件也过得去,我教育孩子时还缺少资料,面对很多教育难题,没地方咨询,想提高自己又没有母亲学校。那么那些条件不如我,没受过专业教育,忙碌于家务和工作的母亲们将是如何孤独无助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得有多少满怀教育孩子的热情的妈妈,是在自以为是的随意的教育着我们的未来?”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她投身母亲教育研究中,并被聘为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12月12日,王艳华在五常发起并组建了全国第一个母亲教育协会,并独自承担建会注册基金,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价值26000元的教育图书和音像资料捐赠给协会资料室,让更多的母亲从中吸取营养。就这样,五常母亲教育协会走进了众多母亲的生活,成为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指导组织。

  “家长批斗会”查找母亲教育问题

  协会把母亲们按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职业,子女年龄等条件,分成小组以每组六到八人,每月进行三次例会的形式开展协会工作。

  问题孩子是由问题家长产生的,妈妈是需要帮助的。在协会的帮助下,会员们的观念素质和家庭教育效果变化惊人。会员赵万芬一直奉行“不打不成材”,在协会组织孩子举办的“家长批斗会”上,她的孩子对她竟是咬牙切齿,这深深震憾了赵万芬。在会员们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赵万芬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现在母女形影不离,孩子的坏习惯也都改了;会员孙英辉由于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导致女儿患上自闭症。孙英辉说:“我老觉得自己是母亲,有权力管教她所有的事,让她按我的意思做,没想到却害了她。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很多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孩子的性格开朗多了,经常给我写诗歌,这是我想不到的。”

  会员马志云教育孩子时非常唠叨,单是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就得15遍以上,孩子上课不听讲调皮捣蛋,她一直看着孩子写作业,但孩子的作业从来完不成。无奈下,马志云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难题拿到小组例会上讨论,会员们指出了她的教育错误。组长杨丽丽是五常三中英语老师,她提出英语不是教出来的,应该激发孩子在家庭中学出来。为此她以自己的三岁女儿王菲儿的英语教学为示范,带动小组六位热心英语家教的母亲开始了这个小组的特殊例会,她们订立监督机制,约定鼓励孩子每天相互打电话问候,并通报当天学到的英语词句,还开展了为“迎2008北京奥运会全家说英语”活动,仅4个月时间,组内6位母亲已经掌握了为孩子创建英语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已形成习惯。会员们就是这样,在母亲教育实践中,从个体的问题和经验中感悟,妈妈们通过互相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着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探索科学的、现代的教育方式。

  救助远山母亲

  天下母亲的心是相通的,偏僻贫穷的山村里的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着更多的困难和无奈。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艳华得知,由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河山林场陷入二次贫困。原来有300多户的山村现在只有100来户,村里人很少与外界接触,为了孩子的教育,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最近也要100多公里外的学校寄读。村里的学校只有2个老师6个学生,学校马上要停办。由于无法支付每年4000元的高额寄读费,这6个不到10岁的孩子面临失学。还有的孩子从上学前班就寄读在外,离开了孩子的母亲们痛苦不堪,幼小的孩子也缺少与母亲的沟通。五常母亲协会的7位负责人共同商议,这么小的孩子不能失去母亲的教育。于是协会就在大河山林场建一个“远山母亲教育基地”,帮助大山里的的母亲,给她们送去大量有关孩子教育的书籍,让她们定期开展学习,还为这个基地配备了3台电脑。协会将山里的母亲接到五常学习电脑,培训她们使用网络,让这些母亲通过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并可以通过网上与孩子进行交流,对远在外地的孩子进行定期教育。

  对于贫困的母亲,母亲协会立足帮她们自食其力,改变她们的生活现状。得知山里有20多种纯天然的山野菜无人收,每年都白白浪费,母亲协会就将五常市一家速冻山野菜厂家带到这里。现在大河山林场的母亲们从山上采摘的山野菜不但有人来收,还有厂家准备在这里建一个山野菜加工厂,这将使山里的母亲彻底脱贫。山里母亲张玉红2002年办起了家庭旅馆,但缺少客源,不成规模。通过远山母亲教育工程这个平台,张玉红的生意越做越火,她的小店能同时接待40人,去年挣了三四万元,今年她还要扩建客房。她说:“我现在富了,但是我还要提高自身素质,帮助更多的母亲致富。”

  在大河山林场有一个盲人母亲刘锡平两次被丈夫抛弃,和8岁的儿子相依为命,没有收入,儿子面临辍学。王艳华得知后,立即找到五常市残联,并联系省残联,去年9月14日,终于将这个孤独无助的盲人母亲送到省残联培训中心的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学成后在一家盲人按摩诊所工作。现在刘锡平靠自己的努力,将儿子接到哈尔滨上小学。

  仅2005年,在母亲教育协会的会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有16位贫困和面临困境的母亲得到了帮助。五常母亲教育协会进行的以救助教育偏远山区贫困母亲为题的“远山母亲教育工程项目”,今年3月入围2006年度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候选项目名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