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必要“陪伴”孩子全程学习么
16年前 [12-01 21:23 周一]专家点评
本期专家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晓春老师
很佩服这位家长的敬业精神(做母亲是伟大的事业),佩服她的知识面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更值得钦佩的是她的反思精神和预防意识。她能及时发现问题,这太重要了。经验告诉我们,起点领先的学生多数到终点是不能领先的,所以“赢在起点”的口号弊大于利。愚以为“赢在起点”是一个浮躁的口号,甚至是一个商业口号。学校的功课她基本不管,我以为是对的,课外学习她采用游戏方式,我以为也是对的。方法很合乎儿童性格,效果很好。那么,这位家长失误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不必全程陪伴。用游戏方式陪伴孩子学习,当然是好办法。问题是不可以陪她陪到离不开您的程度。从一开头,就应该找各种借口离开。开始只离开一分钟,后来逐渐增加时间,同时告诉她一个人也可以扮演教师学生两种角色,这样时间长了,她就可以自己学了,您就可以脱身了。要陪着她,她会形成“陪伴中毒” ,离开家长的“陪伴”就不学不玩了。
第二、不要放弃权威。家长千万不要害怕孩子不学,因而乞求孩子学习。经验告诉我们,那样越往后,孩子学习积极性越低,因为她会发现自己可以用退步换来很多好处。
第三、缺乏后续技巧。其实您完全可以用一些计策。比如,您为什么不可以互换角色,让孩子扮演老师呢?那也一样有学习效果,然而您就可以以“学生”的身份给她出难题了。
再说,您演教师的角色,也可以主动进攻的。
第四、您的空间占领是否太多了。孩子需要游戏。不但需要与学习有关的游戏,而且需要与学习不直接相关的游戏;不但需要家长陪伴的游戏,而且需要独立的游戏和同龄人的游戏;不但需要家长认可的游戏,而且需要家长不大赞成的(当然不是有害的)的游戏。如果家长像包办婚姻那样包办孩子的游戏,那就等于占领她的所有游戏空间,这对于她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不利。所以我劝这位家长逐渐给孩子一些独立支配的时间,而不要管她干什么(当然,不能干坏事)。学校里搞“快乐教育”(这种提法是否正确姑且不论)道理也是这样。我们同时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搞主观主义的指挥和控制,另一个极端是跟在学生屁股后面当尾巴。这两极端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引导。我们的教育必须从从孩子出发,又不能迁就孩子。掌握这个分寸,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和家长。找适当时机,家长可以向孩子建议取消“家课”,如果她不同意,也可以再保留一段时间。这种课,越往后恐怕家长越被动,因为这不属于家长的本职工作,只是自己的“自选动作”,没有必要来“陪伴”孩子的学习全程。家长的本职工作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格和良好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