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陪读,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

15年前 [12-21 18:42 周日]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陪读就是这样一种最可怕的礼物,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
         陪读是近几年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中国,36.8%的家庭存在陪读现象。陪伴学龄前儿童乃至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的“陪读族”越来越多,家长陪读的形式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临陪、半陪、暗陪、文培、武陪、请陪、全陪。
         临陪:主要表现家长在双休日或业余时间陪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电子琴、书法、绘画、体育等专业特长;为即将忠考、高考的孩子集中精力“冲刺”,在学校附近临时租房,父母下班后给孩子做饭做伴。 这些情况多在城镇、重点中学周围比较普遍。
         半陪:这种现象出现初三、高三等关键学习阶段,孩子在家中食宿的,晚上学到几点,家长就熬到几点。住校的孩子,家长一星期去学校三、四趟甚至天天去看也不在少数。
         暗陪:家长表面上看是干自己的事,实则是在陪孩子读书。孩子朗读课文或背诵英语音单词的声音停止后,家长不是及时提醒就是借故进屋看究竟,有时孩子写作业,也要进去观察观察。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身上。
         文培:父母有空就和孩子谈心,无非讲某某家孩子有出息,考大学、做博士、挣大钱,然后就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教训、开导孩子。每日絮絮叨叨,翻来覆去。这种形式用于学习成绩不上不下的孩子。
         武陪:主要针对学习有问题的孩子,老师对其束手无策,直挠头,家长也是迈万分焦急。于是,下班后守候在孩子身旁,督促学习检查作业,如有差错便拳脚相加,大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

请陪:父母总认为孩子不够优秀,请家教进行补课,辅导,更有甚者将孩子不顾一切的送到课任教师家补课,家长并为此忙得不亦乐乎。请家教陪读越来越受家长青睐,尤其直接去老师家。无论家境好与坏,父母们都十分乐意掏腰包让孩子去。
         全陪:家长就是以陪读为目的,将主要精力或全部身心用于“陪”孩子读书,在偏远地区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学,便有一人请长假或停薪留职或下岗或提前退休,进城租房陪孩子读书。在一些重点中学比比皆是,且愈演愈烈。
         家长陪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更扎实的学到知识,尽管陪读的方法不同,效果有差异,但其中体现的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妇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可怜天下父母心”。从这个意义上讲,陪读可以说是一种投入,一种可贵的责任心。虽然陪读确实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和帮助,但副作用远远大于下面影响,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我们不提倡陪读。原因有五:
         一、陪读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孩子的自己心是在学习、劳动、与同学交往、亲自动手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获得的,这种自信心的加强,又促进更多更大的成功获得。家长陪读却是恰恰把孩子亲自体验这一环节省略了,没有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乐趣,于是把自己桎梏于周而复始的学习中、特长中、家长制定的目标中,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对其自信心造成伤害。没有家长在身旁,孩子犹如丢了拐杖,走路便飘忽走来,注定要摔跟头。
        另外,家长陪读每日厮守在孩子的身旁,大人的眼中孩子的缺点居多,时间长了,家长便 把缺点挂在嘴边,责备、强令、训斥……孩子的反感便会“与时俱进”,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产生其他行为,结果陪读的效果适得其反。
二、陪读不利于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
         每天早晨的太阳是不同的,孩子每天的环境也是不同的,必须培养孩子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家长陪读,每天重复一个故事,让孩子生活在千篇一律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劳动不用做,造成一个学习机器,适应什么环境了,谈什么创造能力,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家长从小就该放开手脚,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中。
         三、陪读不得利于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
         孩子间的不同,决定于孩子的自律能力。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息时间,该玩时就玩,该学时就学,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家长陪读实则是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包办,使孩子的学习自学性和自律意识受到严重挫伤,在孩子的心理,一切的一切父母都安排好了,无需自己去想去做,只要听从父母一声召唤,便开始父母的学习了,假如有一天离开父母,就会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四、陪读不利于孩子集体主义的培养
         学校的集体生活不仅要让孩子学到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所必需的宽容、理解和忍让,培养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家长陪读减少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有意无意拒绝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泼冷水;对孩子的朋友态度冷淡,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是偏袒,就是不掌握方法等,影响孩子的交往素质和交往能力。
         五、陪读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家长陪读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会使孩子产生惰性,思考能力下降,尤其是把“宝”压在“请陪”上。陪读使孩子本来就紧张的学习生活越来越紧张,造成过度疲劳。同时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上课不注意听讲,做作业遇到难题也不再思考,有陪读和家教可以询问,更有甚者,父母请来的家教是孩子的作业工具,他们的包办给孩子造成短时的舒服,留下永久的痛楚。
         陪读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需要陪读就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一定要陪读的家长,要遵循以下原则:
         A、平等合作。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为了帮助你,陪伴你,而不是监督
         B、鼓励独立。家长陪读时,要鼓励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进而发展智力,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
         C、适时退出。开始时,启发、诱导孩子思考,待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和自学学习习惯后,家长便可适时退出。

来源:http://www.nmghsdy.com/consult/jtjy/ccrs/20051021151408.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