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你活”,不叫生命教育
《现代教育导报》编者按 :“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你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这是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队会的题目。类似的题目还有: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如今很多学校都在为此补课。不仅小学在补,中学在补,连大学都在补。但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老师们不当的教育方式,结果却是南辕北辙。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针对杭州这所小学生命教育的主题,有专家指出,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都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生命教育绝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现代教育导报》)
“我死你活”,不叫生命教育
王新国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或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忽视爱心教育、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生命意识淡漠,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现象。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但靠假想让学生在生死关头作出抉择的“我死你活”式的“生命教育”,不叫生命教育,而是对学生幼小心灵(或者说幼小生命)的戕害。
对于孩子而言,生命教育决不是简单的谁死谁活的问题。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神圣的,都不得漠视甚至戕害。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创立者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珍爱生命,不仅珍惜、保护自己的生命,还应该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乃至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你活我死”式的“生命教育”,不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进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而恰恰是让学生感到生命的选择竟是如此的恐怖与可怕。这是对幼小心灵的极端伤害。
任何一种教育,都离不开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开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习惯和道德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生命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忽视这一点,学生心智的发展将会受到误导以致扭曲,必然导致学生人格的异化,都将是可怕的教育方式。
生活即教育,生活的空间有多大,教育的课堂就有多宽。因此,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生命教育,唤起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生命意识,而不能靠“假想”教育。
(发表于2007年11月19日《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