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计划)11

14年前 [05-05 23:09 周三]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计划)11
[ 2010-4-12 20:48:00 | By: 习惯养成中心 ]
 

做事有计划
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延宕是偷光阴的贼。——狄更斯

要学会强迫自己天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今天丢弃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苏霍姆林斯基

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有本杂志上刊登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商人,在小镇上做了十几年的生意,到后来,他竟然失败了。当一位债主跑来向他要债的时候,这位可怜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败的原因。

商人问债主:“我为什么会失败呢?难道是我对顾客不热情、不客气吗?”

债主说:“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可怕,你不是还有许多资产吗?你完全可以再从头做起!”

“什么?再从头做起?”商人有些生气。

“是的,你应该把你目前经营的情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再从头做起。”债主好意劝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详细核算一下,列出一张表格吗?是要把门面、地板、桌椅、橱柜、窗户都重新洗刷、油漆一下,重新开张吗?”商人有些纳闷。

“是的,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按你的计划去办事。”债主坚定地说道。

“事实上,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没有去做。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商人喃喃自语道。后来,他确实按债主的主意去做了,在晚年的时候,他的生意成功了!

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绩。一个在商界颇有名气的经纪人把“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孩子都有早晨起床找不到袜子、学习用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现象,这便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坏习惯。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从而给一生带来麻烦。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而不会手忙脚乱。做事没有条理的人,他将无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很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做事没有条理、没有计划的孩子将会比其他人走得更辛苦。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什么,父母都要让孩子做得有条有理。例如,房间摆设井井有序,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以免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晚上睡觉之前,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有一位爸爸是这样教孩子有条理地做事的:

这位爸爸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发现自己的女儿做事非常没有条理,常常是乱放东西,用的时候又拼命地找。为了使女儿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位爸爸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爸爸对女儿说:“一个人如果爱好收藏,他就会感到很快乐。”

女儿有些怀疑地看着爸爸,说:“是吗?那应该收藏一些什么呢?”

爸爸说:“什么都可以,比如你喜欢画画,那就可以收藏各种美术作品。”

女儿说:“那很容易,我会收集好多好多画片的。”

谁知,爸爸却说:“‘收’容易,‘藏’就不容易了。”

女儿有些纳闷了:“怎么不容易?”

爸爸说:“‘藏’就是会分门别类,就是要学会条理化。”

然后,爸爸就给女儿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藏书条理化的“资料十进分类法”。这个分类法就是把所有的资料由粗到细分成类、纲、项、目四个层次,每一层次以0到9为记号分成10等份。于是,全部资料便可分为10类、100纲、1000项、10000目。

爸爸告诉女儿,“类”代表知识体系,“纲”代表专门知识,“项”代表专业,“目”代表形式。如,知识可分成10类:A.哲学;B.历史;C.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E.工程、技术;F.产业;G.艺术;H.语言学;I.文学;J.总类(即不包含在以上九类之内者)……

在爸爸的指导下,女儿把自己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下,而且把经常要使用的书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把暂时不看的书放在其他地方。这样,她就做到心中有数,在寻找图书的时候非常方便。

更重要的是,女儿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做事有条理,她开始注重自己安排事情,比如,书包整理得非常有条理,语文课本、数学课本都是按顺序摆放的,只要把手伸进书包摸到第几本书就知道是什么,再也不用拼命翻书包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做事一定要有条理、有计划。比如,家里要整理得井井有条,东西不要乱放,看完的书要放回原处,衣柜里的衣服要分类摆放等,这些细小的行为都可以影响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当然,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恒心,还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适时引导。

建议二:引导孩子向做事有条理的人学习。

许多孩子做事没有条理,当父母跟他强调需要有条理地做事时,他往往无法接受父母的意见。事实上,孩子需要身边的榜样来引导。

有一位妈妈正为女儿做事没条理而烦恼。她的女儿英英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却是经常东西乱放,自己的房间一团糟。

有一次,这位妈妈跟同事说起了这件事情。同事对这位妈妈说:“我女儿婉儿以前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家里来了个小客人,她做事非常有条理,每次都帮助我女儿整理东西,教她怎么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东西,结果,我女儿现在做事很有条理。要不,你带你女儿到我家住两天,让我女儿教教你女儿好了。”

于是,这位妈妈就把英英带到了同事家。两个女孩玩得很高兴,一起玩拼图、玩棋类游戏等。两人玩得差不多了,婉儿便很自觉地收拾东西,并放回了原来的地方。英英看着婉儿收拾,也帮忙收拾了。第二天,英英学会了主动去收拾东西。英英从婉儿家回来后,就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再也不会乱放东西了。

建议三:教孩子做计划。

要让孩子做事有计划,父母可以向孩子示范自己的计划。即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计划。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今天我想好好安排我们的生活,吃完早饭后,我们到公园去看花展,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你小睡一会,一点钟我们去少年宫学画画,三点我带你去海洋馆,回来后,你要写一篇一天的见闻,你觉得这样安排好不好?”

这种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他能够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计划提出了疑问或者孩子有了计划的意识后,那么,父母就可以让孩子来安排、计划一下了。

比如,一家人有老有小,在周末的时候去公园游玩,孩子往往会喜欢玩一些新奇刺激的活动,像碰碰车什么的。于是,可以让孩子将一些活动,如划船、拍照、玩碰碰车、钓鱼,按一次的次序和时间来安排,既要照顾大家,也要考虑个人的喜好。如果孩子安排得合理,就按照孩子的安排去做。如果安排得不合理,就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

这种实践性的锻炼最能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安排和计划,这样孩子能够更好地遵守自己的计划。

有一位聪明的妈妈,发现孩子在学习弹琴的时候总是没有计划,刚想弹琴,不一会又去看动画片了。有一天,妈妈对孩子说:“你每天得弹半小时的钢琴,刚回家的时候弹也行,吃完晚饭弹也行,但是,弹的时候你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弹足半小时。”孩子考虑了一下,因为晚饭前有一个他喜欢看的动画片要播放,于是他选择了吃完晚饭再弹。结果,他确定自己的计划后,居然一直执行得非常好。

建议四:让孩子按计划办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向孩子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并给孩子的各项行为制定一些计划。当然,这些计划的制定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与父母一起来制定计划。

当计划制定了以后,孩子必须按计划办事,不能半途而废。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讲,父母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对小学生来说,就要要求他们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写完以后才能去玩;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要求做事有责任心,自己把握做事的进度。

一位小学生做事非常磨蹭,本来没有多少作业,却非要拖到很晚,熬得妈妈又气又急。

有一次,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跟儿子约定,做作业的时间只有半小时。然后,妈妈把闹钟上好,同时,儿子开始做作业。半小时一到,闹钟就响起来,儿子还差两道题目没做完。儿子向妈妈投来求助的眼神,但是,妈妈毫不犹豫地说:“时间到了,你不要做了,睡觉吧。”

第二天,妈妈把儿子没做完作业的原因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支持妈妈的方法。这天晚上,妈妈又上好了闹钟,儿子一开始做作业就很抓紧时间,效率明显提高,居然顺利地在半小时内做完了作业。

从这以后,儿子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而且,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他都会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有计划地去做了。

建议五:教孩子按规律做事。

引导孩子计划周密,学会有条理、有理智地生活,都离不开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说,要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冲动蛮干乱计划。

威尔逊和同学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一些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威尔逊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在他出发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威尔逊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

威尔逊高兴地走了。过了两天。等他回来时,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下次如果你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不会的,因为佛罗里达很热。”

“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那手电筒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忙来忙去,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时列的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在妈妈和威尔逊的一问一答中,妈妈帮助威尔逊总结了计划不周的教训。其实,这位妈妈完全可以在事先提醒孩子,但她认为,经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因此,她没有提醒孩子,而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尝到自然惩罚的后果,从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一切事情。

另一位爸爸也用相似的方法使儿子改掉了做事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这位爸爸是这样说的:

“一次,我发现儿子又忘戴红领巾了,为了让孩子尝尝丢三落四的后果,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次,我没有给他送红领巾。儿子放学回来沮丧地说,因为他没戴红领巾,他们班被扣了1分,同学们都责怪他。于是,我趁热打铁说:‘以后你一定要把该带的东西整理好!’儿子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从这以后,儿子做完作业总是认真地收拾书包,嘴里还念念有词:‘钢笔、尺子、语文书、默写本、文具盒、红领巾……’做事有条理多了。”

建议六:教孩子做事之前定计划。

德国人非常注意做事的计划性,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他们也是十分注重引导孩子做事讲究计划。

如果一个孩子对爸爸说:“爸爸,我周末想去郊游。”他的爸爸不会直接说“好”或者“不好”。他会问孩子:“你的计划呢?你想跟谁一起去?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去?要带什么东西去?”如果孩子说:“我还没想好。”爸爸就会对他说:“没想好的事情就不要说。如果你要去,就要先做计划。”这样,德国孩子做事一般都比较严谨,做事之前往往会有周密的计划。

当孩子提出某项请求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你的计划呢?”当你的孩子逐步习惯了在行动之前做计划后,他就会养成先计划后办事的好习惯。作为父母,你可以耐心地与孩子讨论他的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那么,孩子也就悄悄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u/gxmgxm/archives/2007/20073162328.html高文东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